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453

  “你们陪夫人去后院,各处地方的用场,给夫人好好介绍一番。”
  杨云让婢女陪张瑜进内,表面上看是介绍院落布局,其实是让张瑜知道以后生活的环境,每处场所的用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张瑜微微欠身行礼,随即便在婢女引领下往内院走,没出堂屋门,就见到略显莽撞的李空儿进来。
  二女都有短暂驻足,互相对视后,李空儿眼神中是一种充满挑衅的目光,而张瑜眼睛里则带着一丝无奈。
  杨云突然意识到,自己昨晚哪里都没去,或许在二女的思维中,他应该去了对方那里。
  李空儿很要强,她不想服软,在心中已然觉得自己输了,没有跟张瑜叫板,直接往堂屋里走去。
  张瑜驻足一会儿,也没回头看,还是跟婢女往外去了。
  “有什么吃的,赶紧准备一下,我饿坏了。”李空儿没把自己当外人,在饭桌前坐下来,趾高气扬说了一句。
  堂屋内桌椅都是高桌矮板凳,跟平时人家跪坐不同。
  但李空儿没觉得不适应,毕竟醉仙楼就是这种布局,她坐下来后朝杨云看了一眼,恶狠狠道:“看什么看?”
  杨云一摆手,马上有婢女过来,把之前准备好的早饭送上来。
  白米粥,还有一些绿蔬小菜,对杨云来说,这种清淡的早饭是府上的标配。
  可李空儿就觉得有几分不满,皱眉问道:“就这些能吃饱吗?本小姐可是一天滴米未沾了。”
  杨云心想:“这位还把自己当千金小姐,心中就没点逼数?真以为这院子的人都要围着你转?以为是在娘家么?”
  “给她拿馒头上来。”
  杨云让人去准备馒头。
  这时代有面馍,也有人叫卷子,白面馒头在大多数人家属于奢侈品,若是内置肉馅的话,就是相当不错的美味佳肴。
  白面馒头蒸好能够储存几天,不过每次需要重新热一下。
  等杨云所说的馒头上桌,李空儿白米粥已经喝了三碗,见到馒头,直接拿起一个往嘴里塞,丝毫也没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恰在此时,张瑜从外边进来。
  以杨云看来,张瑜应该是把个人问题都解决了,终于可以平心静气当一下女主人,考虑未来的生活。
  张瑜进来后没有马上落座,而是站在桌子旁等候杨云的吩咐,从这一点上,杨云感觉到张家的家教要比李家好太多。
  “坐下来一起吃饭吧。”
  杨云此时还没动筷子。
  见到李空儿狼吞虎咽的样子,杨云苦笑着摇了摇头,示意张瑜坐下后,再一摆手让丫鬟把碗筷送上来。
  杨云道:“在吃饭前,我有话跟你们说……不管你们以前在家中如何,现在都是我杨府中人,平时我不在家,这里的一切就交由你们来打理。”
  张瑜没说话,而李空儿只顾着吃,听见也装作没听见。
  “家里有缺的东西,自会有人送来,我会给你们留一些银钱,有需要购置的东西,直接吩咐下人去采办便可。”杨云补充道。
  张瑜不解地问道:“老爷交待如此仔细,是要出远门吗?”
  杨云叹口气道:“我乃道门中人,对于红尘俗事不想过多牵扯,平时还要参悟道法,身边更有几名弟子一起学道,很多时候不在家,才如此说。”
  “另外说明一下,我这几名弟子,回头会让她们来拜见你们,她们都会法术,相处时你们要对她们好一些,除此外就不用你们操心了。”
  “吃饭吧。”
  杨云说完拿起筷子。
  张瑜听了杨云的话,心里一阵奇怪,她不明白杨云这番话的意思,听起来像是要离家出走,让她跟李空儿自生自灭。
  张瑜聪慧睿智,平时在张家,她可是有名的小诸葛,许多时候能帮助张九龄参谋政事,连张拯都佩服女儿的才智。
  她很敏感,想到可能是杨云不太想跟张九龄或是李林甫有更多的纠葛,才有意疏远她跟李空儿。
  此时李空儿就没有这种觉悟,自顾自地吃东西。
  “吃完你们回房好好休息,等三朝回门,我会分别陪你们回府,若有不适应的地方,比如需要从娘家带什么东西来,也只管跟下人吩咐,他们会帮你们做到。”
  杨云说完便开始吃饭。
  这顿早饭吃得十分沉闷。
  作为一家之主,杨云感觉自己跟两位新婚夫人隔阂很大,当然这种隔阂也是他一手造成。
  跟两个鲜有交流的女人直接谈婚论嫁,还做了夫妻,互相间客套礼数大于真挚情感。
  吃过早饭,杨云借口出门办事,早早便离家。
  等出来后,杨云不知为何一身轻松,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置办的宅院显得有几分陌生,好像自己不该出现在这里。
  “还好我在洛阳城尚有宅邸,长安城也有御赐的宅院,以后不必非守在家中,若是不行的话,还可以考虑再买个院子……嗨,这算什么事,刚成婚就要分居……”
  杨云不知自己为何会落到这一步,不过细细一想,这算是自己对人生的一种尊重,便释然了。
  “我不想接受的东西,别人不能勉强我接受,哪怕皇帝御赐的姻缘,我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回避。”
  “将来真要跟她们走到一起,也要先有感情再说,不然跟我去秦楼楚馆找个小姐有何区别?”
  “若人非要为了美色而走到一切,那不如不成婚,最重要的是依从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世上所有事情……都要由我自己来做决定!”
  杨云正准备上马车,忽然看到吴元和张镜彦往这边走来。
  “师傅,昨晚我和镜彦按照您的吩咐,把第一炉铁造出来了,强度很高,您过去看看。”吴元过来便说道。
第三五五章
惠及家人
  新实验室的第一炉钢制造出来了,采用的是用后世著名的贝氏炉炼钢法。
  这种炼钢法很简单,就是在锅炉内的坩埚里用高温融化生铁,通过粘土管由鼓风机将空气吹入沸腾的生铁中,由于激烈氧化放出大量的热,大大减少了铁水中存在的氮、磷含量,使得炼出来的铁中含碳量大幅度降低,在硬度上达到很高标准。
  这种钢可以成批制造传说中的神兵利刃,对于以冷兵器为主的战场改变是非常大,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东西。
  “师傅,这些上好的精铁能做什么?”吴元看着杨云正在研究炼造出来的钢,好奇地问道。
  杨云道:“现在产量太小,谈不上制造什么,下一步需要要扩大炼钢炉,为工业化生产钢铁做准备……不过,炼钢厂放在城里不合适,必须得放到城外,最好附近有河流。”
  吴元皱眉道:“可是……陛下让师傅炼的不是丹药吗?若这些东西……被朝廷发现,怕是不好解释。”
  大唐铁器受到管制,若杨云大批量制造的话,在吴元想来,肯定会引起朝廷警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管那么多,只要能在相对隐秘的地方生产便可,我一不囤粮食,二不练兵,光是制造一点精铁,谁能认为我这是谋反?”
  杨云不想把事情张扬开,低调进行,逐一实验和生产出划时代的东西,慢慢改变这个时代。
  “是,师傅。”
  吴元没有跟杨云据理力争,恭敬领命。
  杨云道:“既然精铁已经炼出来了,丹药也该炼一炼,免得被人说闲话……毕竟陛下正在等着我进献丹药呢。”
  杨云现在可以大张旗鼓在家里研究各种东西,正是因为李隆基求丹药求到他这里来了,既然皇帝让他炼丹,就不会有人留意他到底在搞什么。
  反正一切都可以推到炼丹上,说这些精铁是炼丹的材料,别人还能眼巴巴跳出来反驳他不成?
  实验有了成果,若不赶紧将其用在实践中,那之前的研究等于白费。
  这是能带给他金钱、地位、荣誉的东西,他现在就像个野心家,想把脑子里的东西悉数落到实处。
  ……
  ……
  杨云奉旨成婚,外人都把目光关注到他跟张、李两家的关系上,揣测他会偏向哪一边,没想过杨云居然暗地里进行别的研究。
  皇帝委托监督杨云炼丹的人是咸宜公主,但小公主跟杨云撕破脸皮后,就再也没来过,暂时杨云炼丹就属于野生放养,没人干涉。
  李隆基这段时间也没强迫杨云非要把丹药炼出来,给杨云一个国师的身份,等于说承认以后大唐道家事务,都听杨云安排。
  杨云现在管的事情跟三省六部的职司八竿子打不着,因此平时朝中事务轮不到他插嘴,可一旦涉及皇室兴衰,李隆基就会自觉地请教杨云,以杨云的意见为准,这可比什么丞相、尚书的地位高很多。
  成婚后两日内,杨云都没有再回自己的院子。
  他通过米家,又在外面租了个大宅子,让身边几个小萝莉可以住得舒服一点,同时也方便安置宫里前后几次赏赐下来的奴仆。至于原来的家,就当鹊巢鸠占,让张瑜和李空儿住在那边即可。
  而杨云真正意义上的府宅是在长安。
  以他得到的情况看,很可能李隆基会在入夏前返回长安,如此他也就没必要再在洛阳为自己置办院子,从成本考虑,这不合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