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453

  之前设计害李瑛时,武惠妃选择放弃合作,后来还是他出面,才让事情顺利进行下去,让李隆基深信李瑛谋反,才出现太子先被废后赐死的结果。
  如今武惠妃因犯癔症生病,就算不是他搞鬼,他也不会出手帮武惠妃,两者天然对立,当初武惠妃还想过除去杨云,但因高力士反对才作罢,更别说现在本身就是他隐身幕后吓唬武惠妃。
  咸宜公主生气地喝问:“杨道长,你这是记仇吗?以你的修为,举手之劳而已,有必要说得那么严重?”
  “咸宜,你不能如此跟杨道长说话,他从未做过伤害我们的事情。”李瑁谦和地说道,“杨道长请见谅,舍妹就是如此心直口快,并非有意冒犯。”
  “没事。”
  杨云笑了笑,没有往心里去,毕竟他早就熟悉咸宜公主的性格。
  李瑁一脸悲痛,苦苦哀求道:“可现如今,除了求助到杨道长名下,旁人真的帮不到母妃,从昨天开始,她大白天都说看到太子的鬼魂在身边飘荡,还说太子是回来索命的……可问题是除了她外,别人都看不到……”
  咸宜公主怒目相向:“哼,不会是杨道长你动的手脚吧?”
  杨云心里暗赞一句公主你真有眼光,脸上却冷笑不已:“你觉得我有那本事,不仅能制造幻象,而且还能做到除了惠妃娘娘外旁人都看不到?”
  “哼!”
  咸宜公主很生气,她其实不想来求杨云,可眼下形势所迫,才不得不放下身段,可这会儿见到杨云态度决绝,不肯出手相助,心中来气,觉得自己一片真心被杨云辜负。
  李瑁道:“太医说了,应该是母妃经历过什么事,心有愧疚,是以产生心魔,不见得便是厉鬼缠身……这种事以前听说的,只是未想会发生在母妃身上……”
  杨云一听这倒是个不错的借口,当即摇摇头,无可奈何地道:“既然是心魔,并非厉鬼,那靠道家驱邪手段,怎能奏效?相信寿王和公主,也不信在下有此本事吧?”
  不管怎么说,杨云就是不松口。
  其实他也预料到武惠妃情况不妙的情况下,宫里会来人求助,毕竟他是皇帝钦命的国师,有降妖除魔的责任,而且惠妃也远没到墙倒众人推的地步,直到现在依然深得李隆基信任和喜爱。
  李隆基是个情种,一直把武惠妃当成正妻看待,在武惠妃生病的情况下,李隆基关切有加,几乎每天都要询问病情。
  杨云深谙一个道理,若武惠妃不除,杨玉环在宫里的地位始终无法得到保障。
  “你怎样才肯出手相助?”
  咸宜公主咬牙切齿,好似下最后通牒一样,怒气冲冲地对杨云说道。
  杨云摇头:“若只是请在下驱邪,倒是可以勉强一试,但必须得陛下下旨我才能入宫……若是想让我保证将惠妃娘娘治好,那就恕在下无能为力了……既然说是心魔,更多还是得请惠妃娘娘放下心中成见,把一些事看开,应该就不会出现此等事了。”
  咸宜公主气得直跺脚,差点儿就要撸起袖子过来找杨云拼命。
  李瑁则像得到启发一样,忙不迭道:“那我现在就回去请示父皇,让父皇下旨,请杨道长入宫驱邪。”
  咸宜公主本来还想说什么,李瑁硬拽着妹妹的手,离开醉仙楼。
  杨云看着兄妹二人背影,嘴角浮现一抹冷笑。
  既然武惠妃掉进陷阱,相信是李瑛的鬼魂回来复仇,并因此沉疴不起,那一切便是按照历史走向进行。
  这样一来,无论他是否入宫作法,武惠妃油尽灯枯撒手人寰已经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
  ……
  李瑁说回去请旨,结果等了两天,旨意也没来。
  看来李隆基对于请杨云出面施法并不看好,宫里都相信武惠妃是因为心魔而导致的癔症,跟什么妖邪鬼物全无干系。
  不然怎么别人看不到,就惠妃受到影响?
  难道厉鬼只针对某一个人?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李隆基不想杨云牵扯到内宫纷争中去。
  作为国师,杨云是目前宫里品秩排名第一的贵妃杨玉环的亲弟弟,是大唐国舅,让杨云出面帮武惠妃,于理不合。
  这三天来武惠妃的病情急转直下。
  每天都对着墙说太子鬼魂前来索命,有时候发起疯,居然把自己当成太子,死死掐住自己的脖子,直至窒息昏迷才松手。
  李隆基探望过几次,实在不忍武惠妃受苦,终于把杨云召到宫中,却不是让杨云去给武惠妃施法,而是问询杨云关于这件事是否有“仙示”。
  杨云道:“陛下难道不知其中缘由?”
  李隆基当着高力士的面,叹了口气,直言不讳:“当朕不知吗?其实太子执兵戈进宫,乃是惠妃在背后运作,谁想太子鬼迷心窍,以为有机可趁,竟真的想趁机谋刺朕……可惜朕那几日闭关修道,没有提前查知内情,进而预作防备。”
  “但惠妃不知太子心理变化,还以为太子是冤枉的,死后回来找她索命……朕也不知该如何评价此事。”
  李隆基此时还不是很昏聩,有些事他能看清楚。
  杨云仔细品味李隆基的话,原来这位大唐天子不是不知道李瑛中了武惠妃的计,但由于杨云演示的天机,他笃定李瑛还是想要谋逆,但棋差一招没有得逞,这也是他最终赐死三个儿子以及驸马薛锈的根本原因。
  此外,废太子不是武惠妃一人想这么做,朝中许多重臣甚至连李隆基自己都赞同,因此李隆基就算知道武惠妃设计引诱太子带兵入宫,他也没怪责,毕竟太子谋刺乃是天象演示,只是最终没得逞罢了,现在看到武惠妃如此模样,心里非常难过。
  “陛下希望看到如何仙示?”杨云反问。
  李隆基认真思考一下,一时间无法回答。
  高力士本来听到李隆基有关武惠妃暗中设计加害李瑛的言论,心中惊恐,生怕皇帝会怪责他,此时赶紧帮李隆基询问:“陛下只是想知道,惠妃娘娘病情几时能好?”
  杨云摇头:“涉及陛下安危和大唐江山社稷稳固,臣或许有一窥天机的可能,但若仅仅是这种事情,请恕臣无能为力,除非请玄女上仙给出警示。”
  李隆基无奈摇头:“这种事,怎好劳烦玄女上仙?看来只能靠惠妃自己化解心魔……真是冤孽啊!”
  说到这里,李隆基对于下旨杀太子,非常后悔。
  儿子想要谋反,废掉其太子之位也就算了,反正一介庶民根本翻不了天,谁知他畏惧天象重演,直接下旨把太子给赐死,竟然导致惠妃心智大乱,如今竟然有性命之忧。
  “陛下,保重龙体啊。”
  高力士一脸关切之色。
  李隆基形容憔悴,摆摆手,不想再提有关惠妃的事。
  恰在此时,内侍进来传话:“陛下,寿王殿下在外求见,说是请国师前去给惠妃娘娘诊病。”
  “让他回去!”
  李隆基态度坚决,“国师为国事操劳,岂能为内宫妃嫔诊病?十八郎关心他母亲的心情,朕能理解,但朕不能由着他的性子乱来……让他自行去民间找寻良方,不要叨扰国师安宁!”
第三五七章
少女不知愁滋味
  李隆基放弃请杨云去为武惠妃驱邪。
  并不是李三郎冷漠无情,主要是在他看来,武惠妃更多是心魔作祟,跟鬼魅之物无关。另外便是他得为宫里的派系考量,李隆基头脑一直都很清醒,知道如何处理杨玉环跟武惠妃间的关系。
  杨云离开宫门时,见到咸宜公主匆忙入宫的倩影,她身后带着两名道士,经过杨云身边时连抬头看一眼的兴趣都欠奉,急着去为母亲驱邪。
  杨云心想:“最初武惠妃见到的鬼影,完全是我在背后操作,可现在我早就收手,她依然神经兮兮,天天喊有鬼……正如李隆基所言,若她心中没鬼,怎会沦落到这地步?”
  现在不用杨云再使坏了。
  武惠妃已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幻听和幻觉是常态。
  “看来历史上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有原因的,本身武惠妃就很相信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再加上她对太子的死心怀愧疚,稍微加以引导就足以让她陷入崩溃的境地。”
  杨云上了马车,安心返回醉仙楼。
  至于武惠妃的死活,全不在他的关心范围内。
  ……
  ……
  武惠妃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即便是昏迷不醒,眼睛紧闭,嘴里依然喃喃说着“有鬼”“太子找我索命来了”的胡话。
  宫里人都觉得武惠妃犯了癔症,也有少部分人笃定真的是太子的鬼魂回来复仇,所有人都自觉远离武惠妃的寝宫,把她当成疯婆子看待。
  接下来几天,杨云没有关心这件事,想早点把关押在刑部大牢里的安禄山给弄死,彻底解决这个危及大唐存续的巨大安全隐患。
  这天他从别院来到醉仙楼,刚进门,就见何五六凑了过来,小声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杨云这才知道原来咸宜公主正在楼上雅间里喝闷酒。
  “中午就来了,也不说要见东家,就在楼上拼命喝酒,到现在已经送了两坛酒上去,喝完一坛我们都不敢再送,怕出事,后来是她的仆人送酒进去……现在情况如何就不知道了。”何五六很清楚咸宜公主是何身份和地位,觉得事情很大。
  醉仙楼的酒很烈,一般人喝了根本就受不了,更别说是咸宜公主这样喝惯类似于醪糟的低度酒的小公主,若两坛子酒都被咸宜公主喝完,那现在公主怕是早已醉得不省人事。
  杨云本来不想跟咸宜公主再有牵扯,听到这消息,终归还是不忍心,上楼去看看情况,不管怎么说咸宜公主也是为她母亲担心。
  人有孝心终归不是坏事!
  武惠妃眼下的境况虽然是咎由自取,但终归是杨云一手促成,咸宜公主怎么想的姑且不论,暂时算得上是受到牵连的无辜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