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53

  除这两大道教圣地外,蜀地重要宫观还有龙州窦团山、梓州云台观、剑州七曲山文昌宫、绵州西山观、彭州阳平观与葛仙山、眉州仙女山、蜀州老君山等等。
  仅仅成都城内外,便分布着大大小小五十多个道观,其中最出名的当数青羊宫,传说太上老君降生于此,并在此为关尹喜解说《道德经》。
  杨云虽然无心跟地方宗教势力相争,但还是把王籍提供的情况熟记于心,这是他未来一段时间在成都生活需要留心的地方,他明白,就算他不主动招惹这些势力,这些感受到威胁的势力也会主动找上门来。
  太乙门和六空派就是负责打头阵的。
  “……高人,咱先别说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你还没品尝这家酒肆的酒菜,看看这道醋芹,还有炙羊肉,都是长安有名的美食。”
  王籍笑着给杨云夹菜,正欲斟酒,杨云主动拿起酒壶,给自己满上一倍。
  随即杨云拿起酒盏,没有第一时间饮下,因为他也不确定自己这小身板是否能经得起酒精的摧残。
  杨云先把酒盏放在鼻子前嗅了嗅,不出意外,酒水基本没有冲鼻子的味道,稍微抿上一口,感觉口味寡淡,很像后世没有添加糖的醪糟水,说不出的古怪。
  但即便是这种在杨云看来品质低劣的酒水,在王籍眼里却是美味,喝下一口后称赞道:“这新醅的绿蚁酒,真是芳香浓郁,妙不可言……”
  杨云把酒盏放下,心中在想:“这时代的人多悲哀啊,不要说五粮液和茅台了,就是普通的高度酒也都喝不到,李白这样的诗仙就是靠这种酒尽情挥洒笔墨豪情?那要喝多少才能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恢弘诗篇?”
  王籍道:“怎么?高人您不喜欢这酒?其实也就是大唐盛世,粮食富余,才允许酿酒,放到其他朝代,这可是管制品。不过就算如此,供酿造酒的粮食都是有配额的,所以我们才要更珍惜才是。”
  杨云看着桌上的酒菜,对他来说的确没什么胃口。
  杨云问道:“你平时喝的都是这种酒吗?”
  王籍笑道:“我也不是经常喝酒,但每年总有些应酬,男子汉大丈夫若连酒都不沾,有何颜面混迹于世家名门举办的宴会?不过大唐还是有比这更好的酒,比如良酿署造的桑洛酒、清酒等,基本供皇家使用,节帅府上应该也有这种御赐的好酒,下次我带一两壶出来,请高人尝尝。”
  杨云大概听出来了,王籍所说的“带”,其实就是偷。
  不过就算再好的酒,因酿造技术落后,度数也不会太高,所谓的纯酿精造不过就是普通的水酒,至于菜色也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蒸煮、烧烤和腊熏已是全部,毕竟这时代连植物油都没有。
  此时的杨云已过了刚到这世界时,只求温饱的状态,也想改善一下生活了。
  他跟王籍吃完饭回去的路上暗自琢磨:“这时代的人沿袭了千百年来的习惯,已适应这种生活,但让我一个经历过后世物质大丰富时代的人来说,这种生活实在是强人所难。既然无法适应,我就得主动创造条件,自己进行改善,毕竟这是物产丰饶的成都,而不是贫瘠的什邡。”
  ……
  ……
  杨云跟王籍回到驿馆。
  王籍喝了不少酒,已有些许醉意,一路上话多了不少,但颠三倒四就那么几句,老是吹嘘他对成都的熟悉。
  驿馆外,肃立着一名十三四岁的小道士,手上拿着一个表皮是红封的书折,像是邀请函,又像是来下战书。
  “真人,这是青羊宫派来的人。”胡县尉从官驿出来,问过那小道士的来历,过来跟杨云说事的时候,脸上满是担心。
  虽然胡县尉对什么太乙门和六空派完全不在意,但对青羊宫却不敢掉以轻心。
  青羊宫在成都乃至整个剑南道道家体系而言,地位太过尊崇,其在整个大唐道门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杨云走过去,那小道士打量杨云,随即迎上前来,客气地问道:“这位就是武尊真人座下弟子杨道长,是吧?贫道侍奉于青羊宫三清祖师跟前,今日奉本观尊者之命前来送书函,尊者吩咐务必亲自送到您手上。”
  杨云接过书函,却没有打开。
  王籍脸上隐现敌意:“书函既已送到,你可以离开了。”
  小道士道:“尊者想问杨道长,不知尊师武尊真人在哪个名山大川清修?”
  杨云心想:“当时只是为了骗苏县令等人,随便编了个武尊真人的名号,现在遇到道家正统来问山头,我上哪儿编造个山头并蒙混过关?”
  杨云道:“师尊他老人家现正在各处游历,居无定所,请回去禀告,就说我只是来益州历练,过一段时间就会走,至于师尊,暂时不会到益州来……”
  强龙不压地头蛇!
  即便杨云对自己的超能力拥有一定自信,但在弄清楚这个时代他所拥有的这种能力究竟是特例,还是具有一定普遍性前,最好还是不要跟青羊宫交恶,而且得摆出一副随时会离开,只是充当过客的姿态,让青羊宫的道士“网开一面”。
  小道士恭敬行礼:“贫道记住了……这就回去跟尊者回禀,就不叨扰杨道长清修了。”
  说完小道士转身向坊门走去,杨云瞟了一眼,那儿还有个道士接应,心道:“青羊宫对我很提防啊,连来报信都留有后手,分明是来者不善。”
第四十六章
益州官学
  驿馆房间内。
  胡县尉担心地道:“可能是真人您先前对太乙门和六空派的人出手,他们毫无还手之力,消息传到青羊宫那边,于是派人过来试探您的虚实。”
  “青羊宫家大业大,信徒众多,就算是以前风光无限的青鹤也不敢在成都生事,便是忌惮青羊宫的底蕴……真人,您还是小心为上。”
  “嗯。”
  杨云轻轻地点了点头。
  随后胡县尉从怀里拿出一张图纸,“孙副使那边已派人把场地安排好,这是工坊的地址,明天一早您就可以过去接收。”
  杨云接过来看了看,这地图绘制得很不专业,没有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宛若涂鸦,根本就不知具体在何处。
  王籍凑过头来,看了好一会儿才辨认清楚,皱眉不已:“这……地方有点远啊。”
  胡县尉苦笑道:“节帅府既然安排下来了,就算有异议也只能忍着。要不……真人您就暂时委屈一下,把清修之所挪到那边?在下没办法在成都过多逗留,现在差事已完成,该回什邡复命了。”
  杨云问道:“胡县尉几时走?”
  “唉!”
  胡县尉重重地叹了口气,道,“真人您离开什邡县,连原本奉折冲府之令辅助苏县令平蛮的朱都尉也走了,城内兵丁数量严重不足,就怕蛮子复来……在下没多大本事,只能尽早回去尽一点心力……明日一早就启程,便不陪真人您去工坊了。”
  杨云起身行礼:“那在下在此送别胡县尉……这两天事情很多,明日怕不能相送。”
  “无妨,无妨。”
  胡县尉客气地道,“真人您以后有时间的话,回什邡看看,苏县令……还有在下,对您仰慕至极……您见到节帅后,也希望能帮忙美言几句……”
  杨云微微点头:“我不会忘记苏县令还有胡县尉那晚当机立断,勇于任事,击退南蛮时表现出的气魄,更不会忘记留滞什邡期间你们给予的照拂,节帅面前我必当为你们表功。”
  ……
  ……
  稍后王籍也回家去了。
  杨云本来还琢磨搬家,但因租住的院子那边床单被褥和配套家具没做好,只能把事情往后放一放。
  杨云不习惯跪坐,所以请牙子帮忙,找木匠打造桌椅板凳和床,很多东西这时代没有,就算杨云提供图纸,木匠也需要时间消化吸收,短时间内拿不出成品,所以只能耐心等待。
  到成都后杨云还有件重要的事办理,那就是去官学报到。
  原本乡贡只需经历县、州两级考试,合格后州府给予解状,送尚书省备案便可。不过玄宗开元初年,朝廷整顿贡举和学校,应举者需要竞集於各道首府所在州学进修。“天下举人,不得充乡赋,皆须补国子学生及郡县学生,然后听举。”
  杨云知道未来一段时间要忙着制造火药,便想尽早把进学的事落实下来,毕竟他的目的是前往洛阳,乡贡的身份对他来说很重要。
  下午杨云换上一身粗布儒服,让雅柔换了身男装做书童打扮,一起往益州官学去了。
  之前杨云已向牙子和驿馆跑堂的详细打听过,益州官学位于南门的文翁坊,这坊的主要功能就是教书育人。
  从乐言坊到文翁坊,步行的话差不多要半个时辰,为了赶在坊门关闭前回来,杨云上街后就叫了马车,直驱文翁坊。
  两刻钟后,马车停在了文翁坊坊门前,下车后杨云给了车夫两文钱,便带着雅柔进了坊门,远远便看到偌大的官学大门。
  官学所在的文翁石室距离现在大约八百多年历史,由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创立,在蜀地乃至整个大唐都拥有很高的名气。
  官学大门两边店铺一字排开,要么卖笔墨纸砚,要么卖书籍,文化氛围极为浓厚。
  进出这些店铺之人,皆文士打扮,宽袖大袍,衣带飞扬,一看就很有格调和品味。
  此时不断有人从官学大门出来,却都着青襟小帽,一看就知道不是学生,而是那些学生身边的跟班。
  杨云心想:“这时代能来这儿读书的人非富则贵,普通百姓子弟能在乡塾学习几个字都不容易,哪里有可能背井离乡到益州官学来求学?这里算是剑南道最高学府了吧!”
  随后他又稍微有些纳闷儿:“为何这官学周围不见小吃店铺?难道这些非富则贵的士子都不食人间烟火,在烦闷的学习中不需改善伙食,更不需要娱乐场所消遣,以此解忧?”
  杨云想着心事,走到官学大门前,被人拦了下来。
  他本以为进出官学应该不是很难,毕竟那些青襟小帽的小厮都能自由进出,等轮到他才知道,原来那些小厮已跟官学的看门人早就熟稔,小费给足了,光靠刷脸就可以进出。
  “哪儿来的?官学重地也是你一介草民能随便进去的?”
  看门的是个四十岁上下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但眼里却不时闪过贪婪之色。
  杨云从怀里拿出汉州乡贡的引介信,道:“在下是来此进学的。”
  “进学?这么小年岁?”
  那人把引介信拿过去一看,顿时皱眉不已,“还真是,汉州来的?那可不是太平地方,前段时间蛮子闹得很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