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453

  “护驾!”
  一名太监为了表现出对李隆基的忠心,死死抱住高力士的身体,谁知他的话音刚落下,人已经被高力士捅了一刀。
  当太监腰腹中刀倒在血泊中时,高力士才像是从睡梦中惊醒,“啪”,短匕掉落地上,然后他连续后退几步,满脸惶恐,“咚”的一声,跪在地上,不断朝李隆基磕头。
  此时侍卫已经冲进殿来,将高力士双手反剪按在地上,如此一来高力士想要动一下都没办法。
  “老奴糊涂了,老奴也不知怎么的,居然做出如此疯狂之举……一定是有人想控制老奴的身体,对陛下不利。”
  高力士竭力为自己辩解。
  这次是公然行刺帝王,照理肯定会被治罪,可李隆基念旧,依然没想过对高力士下狠手。
  李隆基一摆手,令侍卫放开高力士,但还是让侍卫待在一边,随时盯着高力士的一举一动,防止其再有异动。
  李隆基叹息道:“力士,你是何品性,朕最是了解,朕与你君臣多年,你的忠心难道朕看不到吗?”
  高力士除了磕头外,别的什么事都做不了。
  李隆基摇摇头,继续道:“但就算你再忠心,也有老的一天,人会变得糊涂昏聩,你到底是凡人,不能奢求跟以往壮年时一般为朕服务,你还是宫中人,身体残缺,加之以前替朕做的事太多,冤孽缠身,心智失常很容易理解。”
  “陛下,老臣一心为陛下,不敢有一刻疏怠!”
  高力士哭得老泪纵横。
  李隆基摆摆手,道:“你不必多解释,朕理解你,但你要明白,朕不能用一个曾对朕无礼之人在旁……唉,或许是以前朕对你的信任太多,才令你有机可趁,居然携匕首入宫……朕赐你府宅,就在洛阳城养老吧。”
  高力士听了非常不甘心。
  如今的他连自己做过什么都不知道,人就像喝醉酒一般,身不由主地做一些糊涂事。
  现在失去李隆基的信任,眼看要被扫地出宫门,他怎会甘心?
  他一直磕头,直到头皮都磕破了,鲜血淋漓,李隆基还是未回心转意。
  李隆基转过身,一副不想跟高力士说下去的架势,叹息道:“高将军乃是相助朕登基的功臣,高家子孙中有才学的,都可以入朝为官,朕会安排好一切,高将军可以放心养老……退下吧。”
  于是在高力士再不情愿,也被侍卫架起来,拖着腿出了贞观殿,然后一路押送出宫。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高力士就此失去圣宠,远离朝廷中枢,无法再干预朝政。
第四一三章
入蜀
  高力士被贬斥出宫之事,迅速传遍宫闱,继而在朝中引发轩然大波。
  就算高力士前一段时间称病不出,但他在朝中的影响力依然非常大,他栽培提拔的官员仍旧把持着朝中很多衙门的要害位置。
  高力士突然倒台,让很多人感到惶恐不安,纷纷上疏为高力士伸冤,宫里一些人也开始替高力士说话,包括那些平日对高力士又敬又怕的妃嫔。
  因为李隆基对杨玉环特殊的宠爱,使得很多妃嫔失去圣宠,平日召之即来,挥之则去,毫无存在感,如今她们只要逮着侍寝的机会,便会替高力士说话,不断提及高力士的好,试图让李隆基回心转意。
  再加上李隆基只是把高力士打发到洛阳城的居所闲住,意味着这个权势显赫一时的大太监依然有被重新启用的机会。
  对于朝中一些人来说,好不容易才把高力士这个当权的阉宦给拿下,怎会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尤其是李林甫。
  之前李林甫拿高力士没有任何办法,但现在他得势,已经成为类似于宰相般的存在,更不可能给高力士任何机会。
  他开始派人在民间散播谣言,说高力士被赶出宫后,每天在家里进行一些祈福祷告的仪式,似请求上苍成全他什么。
  听起来煞有介事,但事情就诡异在这里,明明高力士人已经痴傻疯癫了,一个疯子能祈祷什么?
  李隆基先是同情,继而疑惑,再想想不对劲,毕竟高力士知道他太多秘密,他想知道这个他信任有加的太监到底在做什么,于是派人去调查,没过多久便有高力士府上的下人告密,说是高力士在家设祭坛,每日焚香时便诅咒李隆基,说当初要不是他高力士出马,怎么可能有李隆基的今天?现在不过是因为一点误会,李隆基就绝情绝义地打发他走,简直是忘恩负义。
  高力士被安置在洛阳,以后可能会随李隆基回长安,只不过是暂时赋闲,将来精神恢复,或许有机会被重新启用。
  但现在因为他暗地里诽谤帝王,即便李隆基有情有义,架不住这种恩义被一再消耗,李隆基再也忍不住,一道圣旨下去,高力士目无君王罚回原籍,也就是岭南道潘州。
  如此一来,高力士彻底失势。
  高力士精神恍惚,半夜被千牛卫官兵从床上拉起来,塞上马车,由皇帝派出的使者押解回岭南。
  高力士权势熏天,但其实他的家产并不丰厚,他恋权力也不过这几年的事情,之前一直兢兢业业为李隆基做事,没积累多少财富。
  作为一代权臣,又是著名的宦官,走的时候跟张九龄一样落魄,无声无息便被送走,没有留下丁点声响。
  高力士这一走,京城局势彻底倒向李林甫,牛仙客的权力被架空,看起来李林甫成为左相只是时间问题。
  但李林甫不敢盲目自大。
  高力士的下台,意味着朝中跟李隆基间的联系缺少了纽带,他没法充当高力士的角色,而他作为外臣也不可能像杨云一样自由出入宫中,很可能要不了多久皇帝身边就会出现一个跟高力士类似的人物出来。
  这让李林甫非常小心谨慎,就算高力士离开洛阳,他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矜矜业业为皇帝做事,一时间朝堂倒是平静许多。
  ……
  ……
  杨云在翻越秦岭的时候,听说了高力士被发配离京的消息。
  对杨云来说,这是预料中的事情,也是他殚精竭虑不断暗中动手脚带来的结果,算是好事,但他也不敢麻痹大意。
  朝中当权的李林甫,明显要比高力士这个历史上愚忠的大太监厉害许多,而且还是他一手将李林甫推到现在的位置,若是将来跟李林甫为敌,采用常规手段难以奏效。
  杨云离开洛阳已经有半个多月时间。
  最初他会白天坐马车赶路,就在车厢里休息,后来干脆提前一步到晚上落脚的驿站,沐浴更衣后呼呼大睡。
  晚上出发前往美洲,进行他的垦殖大计。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睡得更踏实,反正白天也不需要他做什么,朝廷派去监督他的人刚开始还尽职尽责,每天都会请见,但因杨云赶路很快,那些身负皇命监督杨云的官员根本追不上杨云的马车。
  最初落下一段路程,后面就越落越远。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对于朝廷派来监督的中层官员来说,每天坐车人都快散架了,反正杨云又不会平白无故消失无踪,目的地也一致,根本就没必要亦步亦趋,太过折腾自己。
  说到底杨云既是国师又是国舅,还是剑南道节度使、侍中、中书侍郎,这样的高官他们开罪不起,也就把监督的事当走过场,想的是如何敷衍了事。
  懈怠之心一起,这些人便慢悠悠赶路,反正沿途有护卫护送,不怕山贼和土匪,正好可以欣赏沿途风景,吟诗作赋,好不快哉,把这次赶路当做难得的旅游机会。
  于是这便给了杨云足够的喘息机会,可以自由地穿梭于美洲大陆和大唐之间。
  ……
  ……
  杨云于七月下旬过蜀道,八月十二抵达益州。
  这跟他一年赶赴益州的时间差不多。
  正好是中秋前,乃是蜀地秋粮入库的时候,杨云到来正好方便征调粮食和兵士,统领兵马征讨吐蕃和南诏。
  杨云抵达益州州治成都,前任剑南节度使张宥出城迎接,跟随张宥一起出来欢迎的还有州县官员和地方士绅,队伍蔓延数里,旌旗飞舞,锣鼓喧天,场面恢弘。
  杨云坐在马车里,精神力外放,粗略估算了一下,加上围观百姓,足有四五万人之众,在这年代非常少见。
  再一想,心中了然。
  大概是益州百姓觉得这里是杨云的老家,当初杨云曾在蜀地留下一些事迹,比如拿出帮助什邡官府退敌的火符咒,推出高度酒和酸梅汤,还相助上一任节度使王昱打败吐蕃人,各种传言添油加醋,把杨云说的那叫一个神乎其神。
  就连王昱在会野城的失败,都说成是杨云精通谶纬之术,早就算出来了,所以弄了个假师傅武尊出来,金蝉脱壳离开蜀地,到东都洛阳后立即预测到地动,拯救万千黎民,其后修复老子道像,朝廷感念其功绩加封国师,风头甚至压过了传说中的仙人张果老,由此更增加了杨云身份的神秘感。
  更多人以为杨云就是活神仙,都想亲自瞻仰一下杨云的风采,沾一沾仙气。
  可杨云并没什么特别之处,走下马车时,跟常人无异,令前来迎接的百姓大失所望。
  张宥带着官绅过来跟杨云打招呼,其中有不少杨云认识,正是一年前相助王昱的那批人,不过数量不多。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时候都奏效,张宥上台,地方势力重新洗牌,包括刘清媛所在的刘家,本来算是成都的顶级豪门大户,在张宥的打压下也明显没落。
  “国师远道而来,本应休息,但在下迫不及待动身赶往长安,这蜀地军政,需要尽快跟国师交接……”
  张宥之所以没撂下官印提前离开,便在于他要跟杨云当面交接,一方面杨云在朝的地位远超他,又是国舅爷,前途无量,若不好好巴结,将杨云侍候舒服了,担心将来杨云给他穿小鞋;
  另一方面,涉及到接下来对吐蕃和南诏的战事,朝廷一直没有大张旗鼓宣扬,需要他将剑南的家底交待清楚。
  不过大唐这边的动静,不可能瞒得住南诏人,毕竟此时南方丝绸之路极为发达,南诏在益州不知部属有多少探子,另外吐蕃那边想必也会很快察觉,而杨云这个新节度使的到来,注定是要执行李隆基交托的任务,吐蕃和南诏自然会加强防备。
  杨云跟张宥一起骑马进城,城内仍旧是夹道欢迎的热闹景象。
  百姓站在街道两边围观,都想亲眼目睹杨云的风采,跟城门口欢迎的人一样,他们非常希望看到杨云仙风道骨的一面,却未料入目所及却是一个身着紫色官袍的少年郎,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