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453

  此时节度使府门前,正不断有人从从里向外搬东西。
  张宥会将他的家当带走,杨云需要重新布置府宅,这就是个公衙,作为私宅所有家具器物等都需要自行添置。
  杨云本身便有职田和俸禄,同时朝廷还划拨有一笔丰厚的安家费,大概就是让他添置这些居家的东西。
  但其实根本就不用杨云自己出钱,地方官绅就会自动孝敬,怎么说如今的杨云已然是统领一方的封疆大吏,整个剑南道都是他的辖地,巴结如今已经贵为右相的杨云比拍张宥和王昱的马屁更有前途。
  张宥见自己的家当没搬完,还落到杨云眼里,不由面色羞红,惭愧地道:“下人粗鄙不懂礼数,到现在都没收拾妥当……国师若有喜欢的家具,只管吩咐一声,就当是在下送给国师的。”
  杨云用古怪的目光打量张宥。
  这种送礼的方式简直闻所未闻,你送也送点新东西嘛,送一些老旧的家具算几个意思?
  杨云只能理解为张宥为掩饰尴尬而做的敷衍搪塞之语,并不是真心想送,于是笑了笑,说道:“我一介方外之人,不太习惯这些尘世间的器具,还是自行添置一些合用的家俬为好。”
  “也是,也是。”
  张宥尬笑着结束这个话题,为了避免继续尴尬,赶紧安排自己的亲兵进去帮忙搬抬,有搬不走的就直接拿腰刀给劈了,好像是留给杨云当柴烧。
  张宥突然想到什么,问道:“为何不见国师的家兵前来?”
  任何统兵的官员上任,都可以自行招募兵马作为自己的亲兵队,就算杨云本身没有,皇帝也该赐一些才是。
  杨云当然有随从跟随,但都落在后面,估摸现在还有个十天半月才能到成都。
  杨云态度随和,道:“此番回蜀地是为做实事,不宜大张旗鼓,随便找几个衙差过来,能遵命办事就成。”
  张宥很想笑,毕竟从来没见过杨云这样不懂官场规矩,也不喜欢铺张,甚至看起来很几分寒碜的官员,但因为杨云官位太高,以后他到中枢或者别的地方当官,得仰仗杨云,才不敢有奚落的举动。
  “国师真乃旷世奇人,若国师不嫌弃,在下身边之人,您可随便调用。”张宥又向杨云推销他的帮手。
  杨云笑着婉拒,二人这才入府,因为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只是随便站一会儿,张宥急忙告辞。
  ……
  ……
  当晚本有接风宴。
  应该由张宥主持,不过杨云以要进行职务交接为由,谢绝了宴请。
  他以官牒拿到印信等物,开始筹措兵马。
  这次回来,他感慨颇多。
  走的时候如丧家之犬,回来时已是一方之主,虽然他的官职看上去只是当时高力士为了早点把他打发离京而对李隆基进言所得,但李隆基希望杨云能打赢西南战事,倒显得情真意切。
  “师傅,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广招人手?”
  吴元用期待的神色问道。
  杨云点头,随即吩咐吴元和张镜彦等弟子,当晚跟他一起到南美大陆的一号营地。
  杨云于洛阳出发后,这一路风雨兼程,就未到过一号营地。
  在于他曾对李隆基说谎,只有洛阳之地能连通一号营地,以至于他走后,连朝廷派去营地监督之人他都没送归。
  这次他过来也是低调行事,并不打算见当初高力士派来的公孙感和光宣。
  但两人还是得到风声,跑来见杨云。
  “国师,您可算来了,我等是否能回洛阳?您最近怎都不过来?我们对您……真是望眼欲穿啊。”
  公孙感不是修道者,这种原始的环境刚开始感觉还不错,毕竟相比大唐有着别样的风景,但待久了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乏味之至,一门心思便想离开。
  杨云打量公孙感,冷笑道:“你不知我如今已到了蜀地?”
  “啊!?”
  公孙感突然感觉大难临头。
  若是杨云要遮掩自己到蜀地也能到方外之地的事情,他和光宣就危险了,他们是高力士的人,跟杨云不是一路的。
  杨云道:“我离开洛阳后,发生了不少事,高将军因为癔症发作,被陛下安排回潘州祖籍休养,朝中如今是牛相、李相做主……”
  公孙感赶紧表态:“以后我二人只为国师您做事,您就放宽心,我们就算暂时不回去也行啊。”
第四一四章
时间不等人
  公孙感和光宣都很识时务。
  高力士倒台了,皇帝日理万机,显然不会记得他们二位,以后还想在朝中混,非要巴结杨云不可。
  若是逆着杨云的意思,甚至于去举报的话,轻则以后在朝中没法混下去,重则连小命都没了。
  在美洲这一个多月没回去的日子里,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丛林法则,他们在这里从最初的大爷,到后面帮着做事,心态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杨云道:“暂时没法送两位回洛阳,但又怕两位在这里不习惯。”
  公孙感急不可耐地说道:“只要是能离开此处,去哪里都行啊。”
  “这样吧,我带你们去益州,你们可愿意同往?”
  杨云说出了他的建议。
  公孙感跟光宣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异……既然杨云说能带他们到益州,说明杨云从任何地方都能到这个所谓的天方国度。
  “好。”
  公孙感立马答应下来。
  当晚杨云带着公孙感和光宣到了益州州治。
  当公孙感和光宣行走在成都的街道上,见到满口蜀地口音的人们,顿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杨云道:“你们先找个地方休整,明日一早,我再带你们回‘天方国度’,以后每过几天你们都可以回来一趟,但若是未经报备私自离开的话,别怪我不客气。”
  杨云没有亲自去监视公孙感和光宣,只是陪他们在成都街道上走了一程,对他们有所警告后,便给了他们一些钱,让他们自行在城内选择住所。
  “国师说的哪里话,我们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听命于您,自然不会有所违背,也肯定不会离城一步……您有事的话尽管去忙,明日一早我们到节帅府上找您。”
  公孙感恭敬地向杨云行礼,然后带着光宣离开。
  等二人走后,吴元来到杨云身后,小声问道:“师傅真放心他们到处闲逛?若他们把消息告诉朝廷的密探怎么办?”
  “有什么不放心的?你觉得朝廷会提前在益州来布局,部属情报机构?就算是有,以这两人的身份和地位,也不可能接触到……他们是聪明人,这会儿肯定会去打听朝廷的消息,看看是否如我所言,只要他们知道高力士倒台,就会死心塌地为我做事,否则便是自取灭亡。”
  杨云虽然自信满满,但还是派出人手盯着两人的一举一动。
  公孙感和光宣若真想逃走甚至去告密,他会把二人丢到三号营地所在的荒岛,让他们跟那些来历不明的人在岛上过日子,自生自灭。
  ……
  ……
  正如杨云所料,公孙感和光宣当晚都很老实。
  除了去青楼畅饮外,没做什么太出格之事,也没有想方设法逃走,更没有去城里某个地方通传消息,次日一早就来到节度使府向杨云报到。
  杨云摆手道:“不用着急去‘天方国度’,现在我刚刚接过剑南节度使之职,身边缺少帮手,为我整理公文案牍……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
  公孙感到底是正规科举出身,场面活应付自如,笑着说道:“在下曾有州府任职的经历,这方面的事情并不陌生,对我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国师有何需要,只管吩咐下来,保证做好。”
  杨云目前正在接收军政权力,接见朝廷安排的剑南道采访使、各州刺史、各县县令等,暂时他没有自己的幕僚班底,只得将公孙感这样有经验的官员暂时留在身边充任,以便人尽其才,他还准备把杨钊从美洲带回来打下手。
  建立自己的行政班底很困难,毕竟李隆基没有为他准备相关的人员,而杨云之前也没有太多做官的经历,建立一套完全属于他的班底也就是奢谈,想要人手非得自己去找寻并慢慢培养不可。
  如今留滞洛阳城的李白可以算一个,他在过蜀道时曾向李白去过书函。
  李白急于施展政治抱负,只要委其以节度使府判官之职,想来李白不会拒绝,此时应该已启程赶往蜀地,暂时不用操心。
  ……
  ……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一连几天,杨云都在忙着完成接收之事。
  跟剑南道以及益州主要官员见过面,杨云初步了解了现在益州乃至整个剑南道的情况。
  南诏叛乱对大唐南疆有影响,但影响只是局限于一小块地方,吐蕃人即便在会野城一战中获胜,但在之前的战事中折损了元气,连续组织数次反击,都在罗岩州城下碰壁,只好扶植南诏作乱。
  六诏现在名义上统一,但其余五诏并没有完全灭国,使得南诏虽然频频出兵攻打姚州西部数个城池,但基本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内部叛乱此起彼伏,南诏王皮逻阁得把更多精力放在内部事务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