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杨国舅(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53

  刘元卓主持了这次雅会,道:“诸位能抽出时间与会,实在是在下的荣幸,今日除了探讨诗词歌赋外,还设有藏钩射覆的游戏,等雅会结束便往山下富春坊的宜宾楼就宴,女眷单独安排茶舍小聚……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见谅。”
  众人皆哄笑。
  张柏道:“刘兄客气了,能有如此雅处避暑聚会,何等快哉?就怕诸位小姐不习惯此等喧哗。”
  “对对对。”
  王籍笑呵呵道,“诸位说话亦或者引经据典,定要顾虑诸位小姐的感受,谁言语不当,下次可不敢请了。”
  坐在韩娴身边的陆宁华一脸淡漠之色,沉声道:“你们平时如何说,照旧便是,不必顾忌我等。”
  陆予清笑道:“二姐有所不知,这文人骚客聚在一起,多谈论风花雪月之事,有你们在,总归有所不便。”
  “哦。”
  陆宁华应了一声,一脸不在意,但也未再发表意见。
  刘元卓招呼:“上茶。”
  一队丫鬟从楼下上来,手中各自捧着小方几,放在各地席前,随后又奉上茶水,一时间楼上茶香四溢。
  刘元卓道:“今天到来的客人,或有不熟稔之处,不如先来个藏钩戏,嬉戏间也能互相增进了解,如何?”
  王籍对藏钩戏非常感兴趣,笑着道:“今天这么多人,却不知如何个玩法?”
  刘元卓笑道:“今天准备了好几十方木匣,每人都会有,木匣中有十筹,若打开木匣见筹者,则要藏于手中,让在场之人轮流猜。”
  杨云从未见识过这古代聚会中的游戏,见在场之人跃跃欲试,便知藏钩射覆拥趸众多,像这种大型的聚会进行这种游戏,不至于让人感到自己受到冷落。
  来赴会的人,不全是为了诗词歌赋,毕竟精擅诗歌者是少数,真创作出几首绝世佳作出来,像这些人的水平,也品味不出其中妙处,参加更多还是找乐子。
  藏钩射覆都很容易,每个人都可以参加,乐在其中的同时还能跟不认识的士子和千金小姐进行交流,以后再见面就是朋友;就算认识的也可以增进友情,以后在一起有谈资。
  若表现好,得到某家小姐青睐抱得美人归,那就更加妙不可言。
  木匣送了上来,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方。
  杨云不知道这藏钩戏怎么玩,但大致猜想,应该是看看自己的木匣里是否有木钩,如果有就藏在手里,把手伸出去,让别人猜到底谁的手里有木钩,猜对了万事大吉,猜错了必定有惩罚,若是酒席中猜错要罚酒,但在雅会中猜,惩罚是什么还不好说。
  杨云打开自己那方木匣,里面什么都没有,如此一来他便简单了,只需要握紧拳头把手伸出去便可。
  周边人相继打开木匣,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左右看了一眼,把手合成拳头伸出去,放到案桌上,一个个脸上或带笑容,或愁容不展,故意给人误导,让人不知他们手中是否有木钩。
  “诸位既已藏好,那藏钩戏便正式开始。”刘元卓自己也伸出握紧的右拳,晃了晃,道,“在下先来,我先猜……”
  刘元卓作为主持人,先猜并无异议,但在场人都知道,先猜的人更容易融入游戏氛围,想选谁就选谁。
  而后参与的人,很可能所有十个钩都已出现,或是只剩下一些边缘角落不认识的人,就没多少参与感了。
  刘元卓目光落在韩娴身上,在场人心中都是一沉。
  他们自然想到,刘元卓近水楼台先得月,先把在场最瞩目的韩娴给点了,这样刘元卓跟韩娴间就形成互动。
  就在刘元卓准备开口时,突然楼梯口传来个女子娇脆的声音:“说好了玩游戏时要等我,为何你们先开动了?”
  话音未落,便见一个粉色的影子从楼梯口蹿了上来,脚步轻盈,几乎没有踏地的声音,速度很快,当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在场所有男子均眼前一亮。
  粉红的衣衫,暗黄色的长摆,手捧一方木匣,头上简单地挽了个发髻,年约十四五岁的明眸少女站在那儿,稚气未脱,却带着几分羞怒望向刘元卓,似在怪责对方玩游戏不等她。
  “妹妹……”
  刘元卓脱口招呼。
  这一声让人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那位年刚及笄,初次出来参加聚会的刘家小姐……刘元卓的妹妹刘清媛。
  在益州那么多名媛千金中,刘清媛尚未及笄却声名在外,这跟刘家的门第,还有刘小姐绝美的姿色有关。
  在场男子都起身,准备向刘清媛打招呼。
  张柏问道:“刘兄,这位就是令妹?”
  刘元卓正要开始游戏,却被妹妹打断,脸色稍沉:“小妹,都说了今日你可不来,迟到了还如此唐突,不给在座的兄长和姐姐赔罪?”
  刘清媛美眸环视一圈,秋波顾盼中,众士子不由魂飞千里,她那又黑又深的眸子,水波盈盈,就如天上闪亮的明星一样,勾人魂魄。
  目光在杨云身上停顿一下,似乎对杨云的年岁感到好奇,杨云报以微笑,刘清媛视线已移开,琼鼻轻轻一皱:“有何可赔罪的?这雅会不是想来就来想走便走吗,什么时候规定时间了?”
  说到这里不再解释,直接走到韩娴身边,笑道:“这位就是韩姐姐吧?我们打个挤,坐一块儿。我早就听家兄提过你,真是美丽大方,怪不得全益州的士子都为你着迷。”说完便直接坐下。
  “妹妹!”
  刘元卓见状不由嗔怒。
  刘清媛却白了兄长一眼,将细嫩的玉手伸出:“我在家处处受管束,难得出来一趟,还要听你啰嗦不成?不就是玩藏钩戏吗?我自己备了一份,可以开始了。”
第六十三章
猜筹(求收藏!)
  刘清媛的出场方式太过特别,刘元卓作为此次雅会的主持人,实在不知该如何教训自己这个妹妹。
  “既然是出来散心,自然随心所欲!”
  “是啊是啊!难得欢聚一场,不必太过认真……”
  好在旁边的人站出来打圆场,让刘元卓脸色稍缓,王籍也适时招呼:“刘小姐来得正好,藏钩戏可以开始了。”
  刘清媛耸了耸可爱的瑶鼻,道:“兄长为何老板着脸?你不想玩,也别打扰别人的雅兴。”
  刘元卓灰头土脸:“罢了罢了……在下猜第一枚筹在王公子手中。”
  本来刘元卓的目标对着韩娴,现在妹妹到来,且坐在韩娴旁边,他改变初衷,改去猜王籍。
  王籍顿时很得意:“错了错了,在下手中没有。”
  说着松开手,掌心果然空空如也,如此一来输的就是刘元卓,但刘元卓并不懊恼,好像他早就知道会是这结果。
  “得认罚啊。”
  王籍笑着打趣,“今晚酒宴上,刘兄可要多喝几杯,就算旁人记不住,到时在下也会多敬你几杯……哈哈……”
  刘清媛秀眉轻轻蹙起,对王籍这番表态很不满,道:“这算什么惩罚?你们去喝酒,我们女子又见不到,要罚当然是在这里罚……如果这位王公子不肯说出惩罚内容,那我可要代劳了。”
  如此一来,就连一向豁达的王籍面子都有些挂不住。
  “游戏而已,不必太认真。”
  张柏等人出来帮腔,大有和稀泥的架势。
  王籍却沉吟一下,道:“既如此……那就稍加惩罚……不如让刘兄在这次唱曲一首如何?”
  唐代音乐发达,唐曲分大曲、次曲、小曲等,大曲结构复杂,遍数繁多,多至数十遍,盛于宫廷;小曲则单谱单唱,多在民间流行。
  小曲的流行,促成了词的发展,歌妓们按照新兴的燕乐演唱小曲,为了适应乐曲的需要,渐渐形成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制的文学形式。由于词是酒宴上的歌曲,以抒情委婉细致见长,很少表现严肃重大的社会内容。
  但问题是就在于唱曲是那些风尘女子在行的项目,现在让刘元卓当众一展歌喉,这惩罚已算苛刻,也就是王籍提出来才让刘元卓不好拒绝。
  刘元卓经过这番折腾,脸色更加不好看了,却还是硬着头皮道:“那在下便献丑了。”
  现场立即安静下来,所有人全都用心听刘元卓唱曲。
  刘元卓顿了顿,选了一首青松书院创始人沈佺期的《回波乐》压场,词意和曲调让在场人非常推崇。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本来杨云还很期待,但现场听了却大失所望,觉得自己的耳朵被污染了,心道:“这唱的什么鬼,一点都不好听伐?看你们这些人一脸陶醉的样子,我简直怀疑我们听的是不是同一首曲。”
  好在这个时候的词都不长,刘元卓很快便唱完,现场重新恢复热闹,而下一个出来的便是之前被刘元卓点到的王籍。
  王籍很兴奋,站起来顾盼自雄,好像对此期待已久,目光也不出意料地看向韩娴。
  无论刘清媛的出场方式有多特别,还是难以吸引在场男子的目光,在这些人看来刘清媛不过是个初出闺房的黄毛丫头,要想觅佳偶,还是要往韩娴这样既有身家更有气质的女子身上靠拢。
  王籍道:“在下便猜韩小姐手中有筹。”
  韩娴之前便发现在场男子看向自己的目光心怀“不轨”,先是刘元卓,后有王籍,这次更像是刘元卓故意给王籍创造机会。
  韩娴突然成为众矢之的,但她并未马上揭盅,似有短暂迟疑。
  这让王籍更加兴奋了,道:“看来在下猜得没错,那可能韩小姐就要受罚了。”
  韩娴缓缓将手展开,掌心什么都没有,骤然在王籍头上浇下一盆冷水。
  韩娴吐气如兰:“没有。”
  王籍尴尬地道:“原来在下猜错了,认罚认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