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军(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496

  “把我从洮南买的那二十口棺材抬上来。当初我买棺材,大家都以为我要学庞德,抬棺战关羽。先不提我是否有必要那么拼,单说一个陶克陶亥,他也不配如此。那些棺材,就是对付这院墙的。我倒要看看,铁勒的工程诈药,能不能奈何的了这高墙厚壁。告诉那些土匪,想活的就给我抬着火药棺材往上冲,谁退后,立斩不饶!”
  守卫的士兵,见到自己的同胞举着棺材冲过来,就知道要糟,这种战术他们也用过,当然知道棺材里是什么。一方面骂着他们没有良心,一方面拼命的射击,阻挡着这些要命棺材的接近。但是赵冠侯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的进攻,也采取的是用人命填的方式。前面的俘虏倒了,立刻用后面的去填坑,不愿意抬棺材的,就被绑在棺材上,一起往墙下送。
  在这种蛮不讲理的攻击方式下,没用半个小时,几声轰隆声响起,院墙已经被炸了个大豁口。张雨亭带领着绺子里炮头组成的先锋队,举着左轮枪,高喊着活捉陶克陶亥先冲了进去。但
  事实是,他注定不可能活捉这位一心建立一个柔然国家的草原英雄,当围墙被炸塌之时,陶克陶亥已经举枪自尽,而其幼子与阿尔乔上校,在围墙被炸塌时,正在上面指挥……危害关外多年的柔然匪帮,伴随着柔然建国的梦想,都在爆炸中化为了灰烬。
第三百六十章
铁勒低头
  就在官军对陶克陶亥展开扫荡的同时,对马海峡,铁勒的太平洋舰队与扶桑的特混舰队,终于发生了遭遇战。
  虽然铁勒情报机构的燕子,曾经传递了扶桑人可能于对马海峡设伏的情报,但是该情报员在情报送出后立即消失,被机构判定为逃脱。这一来,让她的情报可信性大为降低,而就海军而言,也不认为元气大伤后的扶桑舰队,还有胆量与集中了大批主力舰艇的铁勒舰队对决。
  但事实证明,这些铁勒人错了。扶桑人不但敢于发动伏击,而且用了铁勒人没有想到的战术。
  由活人驾驶的神风船,靠人肉导航的方式,主动靠近铁勒舰队。当其被炮弹击中之后产生的巨大爆炸,固然将驾驶人员炸的粉身碎骨,也让铁勒船只受到波及而被摧毁。
  这些神风船都是由商船或大型鱼船改装而来,即使安装了火炮,也不是正规战舰的对手。但是这种人体爆破方式,却一下子打掉了铁勒海军的胆量。没人能确认,到底哪一艘是扶桑的自爆船,哪一艘又不是。
  惊慌失措的铁勒海军本就因为长途航行而士气不振,等到被亡命船队攻击后,就彻底没了胆量。明明是弱势一方的舰队,竟主动向强者一方发动攻击,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日高壮之丞率领的特设舰队,靠着火船为先攻,将铁勒舰队打的落花流水,随后主力舰队杀出,纵横突击,势如破竹。铁勒军总司令在炮击中丧命,更导致了铁勒后续作战的混乱。
  当对马海峡的战斗结束时,海面上到处漂浮着铁勒军舰的碎片,与铁勒的国旗。救生艇上的铁勒士兵无奈的向扶桑人举手投降,以换取援救。庞大的太平洋舰队已经成为历史,仅存数艘舰艇侥幸突围而出,却已经失去援助旅顺的能力,转而逃窜向大员方向。
  扶桑方面,虽然经过紧急修理的舰队,再次损失惨重,四分之一以上的舰艇沉没,剩余舰艇中,有一半军舰失去抢修意义。特设军舰几乎全灭,所余无几。但是日高壮之丞终于笑到了最后,这位扶桑海军的猛将,以其骁勇善战的作风,和大胆的战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经此一败,铁勒已经失去组建舰队来援的力量,整个远东地区的海上交通线,完全为扶桑军所掌握。
  经此一战,海面上的局势已经明朗,而之前被称为“铁探”的日高喜之丞则咸鱼翻身,靠此战的威名,被称为扶桑军神。战前任命东乡平八郎担任海军总司令时,理由为其运气好,今日始知,运气好者另有其人。
  受到海战鼓舞的扶桑陆军,也开始了更加疯狂的进攻,当然,这也与国内严重的经济压力有关。
  如果不能尽快的取得胜利,扶桑的经济,也将彻底崩溃。铁勒人虽然还拥有着兵力优势,以及坚固的堡垒和要塞,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补给。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信心。
  海战的溃败,使得铁勒人残存的兵舰不敢出港,只停在港内,不战自废。陆地战场上,低迷的士气,遥遥无期的补给,使得部队厌战情绪高昂。由于弹药运输不能及时,加上积欠军饷严重,士兵们对于作战变的越来越没激情。
  为了挽回局面,硬着头皮出阵的库罗帕特,动用了手里所有的力量,在黑沟台,向扶桑军展开了进攻。炮击、排枪、白刃。铁勒人用了所有的办法,乃至于师一级的刺刀战已经变的习以为常。进攻方和防守方都打出了火气,扶桑方面,也以师团级的白兵战还以颜色。在广阔战场上,两国的士兵互相追逐,拼尽全力将对方致于死地。
  一度,铁勒人在左翼占据了优势,但是明显缺乏决断的总司令,却让这个机会从手边滑走。当太阳再次升起时,铁勒军只能绝望的退出阵地。看着堆满自己战友尸体的阵地,即使是号称灰色牲口的铁勒士兵,也不由发出了怒吼“我们的奋战,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一开始就不想赢,那为什么还要我们来送死。”
  双方加在一起,近二十万兵力的刺刀战,在后世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后世许多战史研究者,在阅读这段战争时,都觉得热血沸腾,乃至于指点江山,就战场局势,或是双方将兵素质做出评断。但事实上,就当事人而言,这种慷慨壮烈的情怀,对他们毫无意义。
  他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形是,干硬的食物,生有寄生虫的馊水,以及散发着恶臭的绷带。伤兵在阵地上哭号得不到救治,想要脱离战场的士兵,甚至悄悄的自残,只希望躲到伤兵营里,而不用去战场上送命。但事实上,当他们自伤之后,却得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为了祖国,即使是伤残士兵,也不应放弃作战的义务,请你们战斗到底。
  比起黑沟台战场,旅顺要塞却是真正的人间地狱。乃木希典不知疲倦的以大枪对抗枪弹,组织步兵发起一次接一次的集团冲锋,以至于“乃木希典式冲锋”成为此后步兵战术中一个专用名词。当要塞内终于发出投降命令,更换白旗时,阵地上,已经铺满了扶桑士兵的尸体,而没有多余的人力来掩埋他们。
  负责收尸的人,已经被征用到了前线,也成为了尸体的一员。裹尸的白布告罄,死尸的处理变为随便找个盒子,装一节不知是谁的指骨回去,到后来,就连盒子都已经成了奢侈品,只能用死尸身上随便撕下来的布条包裹。
  同行的阿尔比昂军事观察员,已经无法忍受这种场景而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瑞恩斯坦则看的津津有味,食欲大开,为阿尔比昂同行视为野兽。
  进攻方与防守方的心理状态都已经到了极限,如果不是要塞方面投降,很可能双方都要发疯。战后,第三军中多一半的士兵都患上了地雷恐惧症,乃至一听到地雷爆炸就会陷入无法控制的疯狂状态,起因就在于旅顺要塞之前,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地雷防线。
  随着旅顺要塞的失守,奉天方面的铁勒军意识到大势已去,第三军可以对自己形成钳形攻势,奉天部队本身,也因为补给断绝,弹药匮乏等原因,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到了这一步,铁勒固然在远东损失过大,扶桑也没有力量继续这场战争,铁勒国内,反对皇帝的呼声越来越高,已经有人在筹划着军事政变。尼古拉二世到此时,也不敢再继续战斗下去,只能向居间调停的扬基总统表示,自己愿意接受谈判。
  九月刚过,前线的战斗已经陷入停滞,赵冠侯的武卫前军,也基本完成了作战任务。剩下的扫荡柔然残匪,乃至清剿各类武装的任务,张雨亭足以胜任。
  他给张雨亭上的是密保,有击毙陶克陶亥的战功,一个五营统领是逃不掉的。投桃报李,柔然王爷送给慈喜太后的贡品,很有一部分成了赵冠侯的私藏。
  凤喜的肚子越来越明显,她的不安情绪也越来越高,甚至有些患得患失,在梦里,总是梦到自己的孩子不认识自己,只抱着苏寒芝叫娘,随后被吓的醒过来,泪湿枕头。
  虽然月份越来越大,但她还是坚持着在厨房里,为赵冠侯炮制着药膳,也惟有在厨房里,她才能找到一丝自己的价值。看着她挺着大肚子做饭的模样,几个丫头都在偷偷议论着她有福不会享,明明有当太太的资格,却还是个丫头命,注定一辈子受罪。但是这话只能背地说,表面上还有凤太太或是凤喜姐的叫着。
  赵冠侯从外面走进来,几个丫头一边喊着人,一边悄悄的解开胸前的扣子,希望自己也能像里面做饭的那个幸运儿一样,有资格当上姨太太。赵冠侯却顾不上看她们,而是走到里头拉着凤喜“行了,别忙和了,回头孩子生在厨房里你就高兴了。”
  “不会的……我有分寸,快到日子时,我就回去。”
  “有个什么分寸,赶紧回去做做准备,咱该回了。”
  “啊?现在就回去……不能多待几天?”凤喜有些慌乱,她希望等孩子生下来,记住谁是自己的生母之后再回去,这样至少自己可以在没人的时候,把孩子抱在怀里,听他喊自己做母亲。
  赵冠侯没理解她的意思“你还不想回去么?不想回也得回了。你太单纯,好多事不明白,现在仗打完了,该到了分好处的时候了。我留在这里,一大堆人要看我有气,怕我夺了巡抚的位子。东三省巡抚,当我很稀罕么?徐东海是个糊涂人,他想要搞新政,行新法,雄心勃勃,可我看来这东三省总督的位子,他坐不久。他只是来救火的,现在火灭了,就该轮到别人来了。总之,我不在这里讨人厌,正好回家,看看我的胖妞去。简森夫人来了,带着船来,我想,我们得做好第一批回程的准备。你想要买什么告诉我,我替你去买。”
  凤喜心知此事已是定局,自己无力阻止什么,只好强自挤出个笑脸“凤喜只是个奴婢,冠侯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听。至于东西……我没什么要准备的,倒是给家里的几位夫人太太们,要备一点礼物。”
  简森此来,名义上是作为观察员,来此监督双方停火,交换战俘、武器。实际就是来打秋风拣便宜。两国停战,好多战略物资运不回去就地处理,她就是来拣这个漏。同来的除了她,还有其他几国的大银行团体,华比银行在里面只能算是个小把戏,可是有着赔款贷款及收取路款的事,倒也提高了不少地位。
  两人久别重逢,自是干柴烈火,当夜晚间,几易战场,才让洋将臣服,番邦纳降。简森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你比过去,变的更强壮了……看来这里的人参,真的很有滋补作用。”
  “主要还是你能勾起我的力量,美人比人参好用。”
  简森笑着说道:“你的甜言蜜语,真让我着迷。亲爱的,我们什么时候也要个孩子吧。我现在有点嫉妒十格格和那位月夫人,她们都为你生了孩子,就和别人不一样,我也想要一个。”
  “这没问题,我们再努力一些……”
  “先……先说正事。”简森强压着火,介绍着这段时间里,她所取得的进展。除了地雷手留弹两项专利的固定收入外,津门的电车公司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这是简森洋行一直以来就想做的生意,这次借着拆津门城墙的东风,终于把事情做成,虽然单笔收入不高,可是细水长流,长期运营,却是个取之不尽的金库。
  津门虽然民气保守,但是赵冠侯当初曾给简森出过几个营销方面的主意,比如初期电车免费运营一个月。当老百姓体会到电车的方便时,再收费,也就能够接受。又搞了会员制,买月票不但便宜,还能保证有座位。靠类似的手段,为简森的公司建立了口碑,也创造了大笔收入。
  除了这个收入外,赔款的贷款洋债利息,以及山东铁路修建,都是重大的利益增长点,加上又与各银行搭上关系,让简森不但财产翻了几倍,身价也大幅度上涨。在华比银行内,她拥有的股份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简森洋行更是涉及到山东各个领域里,大发其财。
  当初两人结合,还是激情的成分更大,按照正常情况下,等到时间消磨了热情,两人也就会渐渐拉开距离,直到分手。可是赵冠侯表现出来的才干及官身前途,越来越让简森沉迷其中,随着两人在生意上的合作,她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男人了。
  “亲爱的,其实在关外,我有另一件发财的生意介绍给你。徐菊人要建设关外,建电厂,立线杆,电报电灯哪一个都不能少。未来还要在关外开矿,修铁路,我来给你做个引见人,算是我放的起身炮,老徐绝没有不准的道理。你对的起我,我也要对的起你,这次一定要让你在关外发笔横财。”
第三百六十一章
功成身退
  “关外是块宝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大金数百年来,把这里列为禁地,长时间不放开移民,旗人自己又不事生产。积年累月,地广人稀,导致野兽大量繁殖。按本地人说法,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内地里人多地少,此地则是反过来。所以我有一个想法,让他们彼此调剂一下,把内地的百姓往关东运。当然,这里是苦寒之地,要是单纯靠自己空手来闯,对于普通人而言,颇为凶险。现在有总督徐菊人支持,官府安排调度,筹措物资,给移民分发农具种粮,这关东移民就有了条生路。”
  赵冠侯介绍着自己这段时间,转战关外的见闻。铁勒扶桑,都对关外虎视眈眈,觊觎这块宝地,而大金国力贫弱,无力守土固然是一方面,地广人稀,无力镇守也是个重要原因。如果人口发达,土地自然而然可以得到开发建设。不管是兴建农业,还是建立工厂,修铁路都离不开人。未来如果开战的话,募兵拉夫,自然也是人口越多,越容易办妥。
  铁勒人的黄铁勒计划,就是把本国之民,向关外迁移,配合军队,武力垦殖,逐渐蚕食辽东领土。扶桑人的手段,与铁勒人的相差也不多。只是这次两国开战,扶桑人虽胜,但伤亡巨大,元气已伤,短时间内,不可能大搞武装移民,靠暴力开垦占领关外之地。
  可他们既然得了辽东战事的胜利,未来肯定要在关外修路挖矿,这也离不开人力,是以大金移民,扶桑人也无力反对。
  山东的经济搞的颇有声色,吸引了大批的移民前来,赵冠侯就准备从这些百姓中,招募一部分,由官府组织,来开垦关东田地。这件事他已经与徐菊人商议过,后者对此并无异见,并愿意尽力支持。赵冠侯寻找的另一个力量,则是董骏。
  一如大盛魁在西北的经略一样,四恒在关外,也已经铺开了摊子。赵冠侯带着部下在关外打游击时,对于各地的道胜银行大肆洗劫,令道胜损失惨重。四恒作为纯粹本土钱庄,对于基层百姓来说,比洋人的银行更受欢迎。加上与正金银行合作,业务开展的颇为顺利。
  除去钱业,四恒在关外开设货栈,商铺。在关外收购皮货,人参等特产,又把关内货物运来关外销售,由他们担任这个移民的差使,颇为适合。且因此能与衙门搭上关系,对四恒未来也大有好处。
  当然,这里也有个不可为外人道的原因。在关外的业务颇为重要,业务量也大,董骏作为当家,就得长期坐镇关外,等到稳定之后才能寻找替手。这一来,山东的四恒就又成了锦姨娘做主,身边没了看守,与赵冠侯就又能明铺夜盖,暗渡陈仓。
  简森的银行如果在里面插上一手,在关外可以占领一份市场,等到将来,不难大举进占,抢夺自己的市场份额。她略一思忖“我会尽力帮助徐总督办理移民的事,但是我只要电力这一部分,暂时不会进入其他市场。这是我和正金银行之间达成的协议,你要知道,这一次为了关外战争,扶桑的经济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地步。如果战争再继续下去,扶桑的财政很可能破产。在战争结束之后,如果不能获取好处,他们在国内没办法交代。所以,他们派出特使,跟我交涉过。作为报酬,他们会提供给我一些优惠。”
  “比如?”
  “比如扶桑为这次战争所囤积的军火。你的部队军火现在可以自给,不过,我考虑到未来,军火总是越多越好。扶桑愿意低价处理给我一批武器弹药,我和扶桑订立了合同,把这部分军械运到山东。你在这里待的越久,恨你的人,也会越多。就算是你的姐夫,也不会希望你长期滞留在这。亲爱的,你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现在该离场了。”
  “我懂宝贝,我留在这,别人就不好过来。我万一要是在这当了巡抚,不知道多少人会眼红。可是他们真是想错了,我的家人都在山东,我在这当什么巡抚。我想搭你的船回去,至于部队,慢慢再走。”
  “放心吧亲爱的,我已经给你留好了仓位,在回去之前,你还是先准备好礼物。你们太后的生日又快到了,你不能两手空空的去给她拜寿。你们的国家,正在酝酿着新的改变,讨好太后,你才能从中攫取利益。而我……也可以靠你,而走的更远。我们两个合作,将是最完美的拍档,不管在任何方面。”
  张雨亭与董骏,都赶来送行。有张雨亭这个地头蛇照应,董骏以及未来的华比,在关外都能保证经营顺利,不受什么刁难。反过来,张雨亭也需要这两路人马的资金支持,简森又帮其备办了一批枪弹,另有十余门大炮。赵冠侯则也向张雨亭提了个要求,关外林木茂密,等到战时平息,请张雨亭组织人力伐大木运来山东,山东自有高价收购。
  原本的关外木料商人,因为战争都已经逃的差不多了,因此事情极为好办,张雨亭点头应诺。不但是木料,包括马匹,他也会尽量帮忙想办法订购,于山东而言,现在关外,已经成了山东一个物资供应基地,未来的良马大料,算是有了来处。
  赵冠侯的船到津门上岸时,已经是九月末,下船之后,先安排凤喜住店,随后直奔直隶总督衙门。他是袁慰亭一系,此时即使是祝寿,也得先拜恩主。礼物中,第一份就是送给袁慰亭的礼,另有一份则是送义姐沈金英。
  津门与他离开时,又有变化,城里铺了电车轨道,有轨电车往来穿行。百姓们看这东西的眼神,已经很平和,丝毫没有奇怪之色,看来已经接受了这个金属怪物。道路两侧,线杆越来越多,身穿制式井服的巡警,往来巡逻,脸上都挂着僵硬的笑容。不管情愿或是不情愿,微笑执法已经成了新式警查的一条纪律,没人敢违反。
  袁慰亭年纪不小,又要应付沈金英这等尤物,每天离不开人参鹿茸滋补,赵冠侯自关外回来,这样的东西自是不能缺少。一份哈士蚂,十几根野山人参外加几对鹿茸,乃至鹿胎、熊掌等补物,皆是送给袁慰亭的礼。送与沈金英的,则是二十枚上好东珠。
  在他转战关外时期,朝内已有变化,王文召年老力弱,不能胜任,告老还乡。朝廷里除庆王掌枢外,以旗人世续为军机,又补张香涛入阁,形成庆王、世续、张香涛、翟鸿机四军机的局面。后由庆王保举,袁慰亭以直隶总督的身份,也入朝为军机,仍旧兼任直隶总督之职。以直隶为主,朝中为辅,是以到总督衙门还是能见到他。
  二人见面,先道恭喜。袁慰亭未曾青一衿的白身,居然得以入阁当值,亦可说到了人臣的顶端,再无他望。饮水思源,今日的成就算起来,都是当日赵冠侯劫驾山东的功劳,此番到关外,又为朝廷挣足了面子。
  明面里,消灭了一直破坏柔然垦殖,骚扰关外的柔然叛匪,将一干匪首剪除。暗里,则是在扶桑人那里买了好,也让扶桑人见识到大金不容轻侮,态度上,也缓和了许多。
  此战扶桑铁勒,两败俱伤,未来的政策上,必然有所缓和,于朝廷在关外收权大有好处。袁慰亭力主联扶桑抗铁勒,此一番豪赌大获成功,且有了军队的表现,与扶桑人谈判时,也就多了筹码,交涉好办了许多。
  这当然是前军的功劳,可新军所取得的成绩,都无法抹杀袁慰亭练兵的功劳,赵冠侯又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人,这一功,他必然是可得的。单这一个功劳,就让他在军机处大有面子。因此两下见面,他的脸上也堆满了喜容
  “大家自己人,不用那么客气,恭喜是应当的,但不光是你恭喜我,我也要恭喜你。程月为你生了个女儿,母女平安,不像十格格那次那么危险,你又添了个千金,可喜可贺。这次你在关外,做的很好,就是那帮扶桑人见了我,现在都要客气三分。朝廷开报禁,南方的葛明党就在报上写文章,说什么民族气节,国家尊严。说咱们搞局外中立,是丢脸。可什么是国家尊严?把实惠得着,让洋人不敢小看咱们,这就是国家尊严,谁又敢说不是了。这次回来,我要好好保你个前程……话又说回来,有庆邸在朝里,你的官职,他就能保了。”
  “庆邸那里,是他来保,姐夫的栽培,才是主因。没有姐夫,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小弟岁数小,做事糊涂,在关外惹是生非,海翁那里,还不知道怎么生我的气,回头还得有劳姐夫,替我说点好话。”
  “没什么妨碍,卜五兄是个书生性子,遇事爱走死脑筋,你不要与他较真。你们两下有什么冲突,也由我来调停,不会有事。你这回先别忙着回家,跟我进京给老佛爷拜寿,慈圣那里,必有封赏下来。寿礼,你已经备好了吧,这应该不用我嘱咐。我要跟你说的是,除了庆邸以外,北府那里,记得单备一份,你与福姐有点旧交,这个关系一定要维持。”
  其所说的北府,就是醇王府,醇王为皇帝五弟,与天佑帝手足情重,连带着对袁慰亭就无好感。两人一个宗室,一个疆臣,素无往来,这次特意提到北府,想来必有缘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