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军(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496

  等到被士兵护送着往回走,她忽然才想到一个问题:自己虽然是他的部下,但也没必要这么怕他啊。现在打仗的时候,自己当冲锋队还有错了?他凭什么这么训人?
  倒是护兵在旁说道:“冠帅对杨姑娘倒真是关心。几位夫人安置好之后,就问杨姑娘哪去了。听说您上了前线,就带了弟兄来找人。现在前线多危险啊,扶桑人的猎兵还没死绝,还是有流弹飞来飞去,刘团座就是吃了冷枪,为国捐躯了……”
  “那你们还让他上前线!还不赶紧把大帅接回来,我自己能走回去,不用你们护送!”杨玉竹莫名的变的烦躁,朝着护兵咆哮起来。等到把几个护兵训的面面相觑,杨玉竹才惊觉,自己并没有立场关心赵冠侯,更没资格训斥这些护兵。
  扶桑军人的表现,无愧强军的称号,即使在逆境之中作战,依旧可以死战到底。但是面对素质与勇气不输己方的强敌时,物资上的匮乏,兵力上的劣势,最终还是导致胜利女神距离扶桑越来越远。
  辎重兵、工兵等特种兵,乃至参谋部的文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预备队一支接一支投入进去,但是前线的各支部队,依旧陷入兵力不足的窘境,求援的通讯兵,几乎占满了整个指挥部。神尾光造愤怒的拍着桌子大吼道:
  “你们的长官,以为我手上有能变出部队的神灯么?没有援兵!没有预备队!所有的预备队,都已经投入阵线,如果你们非要援军不可,就只能我亲自到前线去参与白刃突击。”
  不管他的情绪如何,前线的战局,确实从一开始,就朝着绝望的一侧滑落。铃木寿一高明的用兵手腕在战场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在绝对劣势下,还打出了几个成功的反突击。
  在他堪称完美的调度下,鲁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兵力上的差距,却并不能靠这些小手段所弥补,尤其当一向默默支持铃木的黑藤联队自身,也没有预备队可用时,铃木寿一的策略,也越来越难发挥作用。鲁军干脆就逼着铃木进入以命换命的硬拼层面,不给他发挥技巧的空间。当他的卫队都被迫投入战场,铃木寿一绝望的长叹道:
  “终归,还是不能回天啊。黑藤君,这次我们终于能二阶特晋了,不知道军部会有谁来参加我们的葬礼,他们会不会在我们的葬礼后举行个同学会或是聚餐。”
  黑藤却只苦笑一声“终于可以解脱了!混蛋,我这次可不想落在你的后面,安心给我当备队吧。”
  最后的部队在黑藤带领下,向着鲁军阵地冲去,忽然,侧翼响起了一声枪响,黑藤的身体保持着前冲的态势,几步之后,重重的跌倒在地。
  狙击手!鲁军的狙击手!他们已经离自己这么近了?
  铃木望向四周,却发现没有可用之兵,只能绝望的一笑“没想到,死的居然这么窝囊……”
第六百七十章
踏破
  鲁军的狙击手,在战争初期表现并不抢眼。相比扶桑别动队的出色表现,鲁军狙击手的战绩只能算是平平,最大的贡献,也只是以狙击手对狙击手的方式,击杀了大批先遣队员。活动半径仅限于己方阵地,并不敢进入扶桑控制区域,去猎杀扶桑高级军官。在扶桑军队看来,这只能证明鲁军的怯懦无用,战士的水平以及勇气,都不能和扶桑勇士相比。
  可是扶桑军队把先遣队员当敢死队的战术,导致在之前的战斗中,先遣队损失殆尽。进入总力会战环节后,扶桑军队已无狙击手可用。鲁军的狙击手,却在己方大部队的掩护下,借助战场的混乱,深入扶桑阵地之内展开行动。开战不到一个小时,扶桑方面已经有五名联队长饮弹,基层军官的伤亡,无从统计。甚至于,某个担任前锋的大队竟找不到合适的指挥官,只能由老兵临时指挥战斗。
  与信奉舍身一击的扶桑军人不同,赵冠侯始终认为,狙击手是宝贵财富,不能随便浪费在消耗战里。他考虑的,不是怎么让这些人击杀目标,而是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换句话说,这些士兵的意义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这种对鲁军有利的乱战,给了这些狙击手极大的舞台发挥。狙击手出色的发挥,让扶桑前线本已经混乱的指挥,陷入暂时瘫痪。铃木及黑藤两个联队在失去最高指挥后,虽然很快由次级军官承担起指挥责任,但是再没有刚才那种高明的指挥手腕,表现平庸无奇,局面越发不利。
  如果将战场作成沙盘,我们会发现,随着战局的推演,蓝色的箭头在渐渐前移。黑色的堤坝,虽然仍旧在努力抵抗,但是其组成的形状,已经变的混乱。从无数整齐的小方阵构成的大方阵,变成了乱糟糟的黑色蚁群。
  从战场上看,数以万计的黑点,依旧有着强悍的威慑力,但是在蓝色方阵的推进面前,杂乱的人浪,显然不足以起到堤坝的作用。黑色的堤坝,正在逐渐被吞噬、切割,变成一个又一个,彼此之间互不联络的独立个体。这些独立个体的存在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在蓝色海洋的吞噬下,消失于无形。
  前线的战局已经到了异常严峻的时刻,对于决战准备更充分的鲁军,靠着人数与物质上的优势,正在一点点把自己的先机转化为胜算。扶桑军中,接二连三有猛将或是优秀指挥阵亡的消息传来。虽然眼下已经不是单枪匹马,以个人之力逆转战局的传说时代,但是一名出色指挥官对于战场的影响,依旧不容小看。
  当大批优秀的指挥官阵亡或是不能指挥后,扶桑指挥部的命令很难贯彻到基层士兵,用兵手腕,战场上的临时指挥,都谈不到。相反,张怀之、杨彪、王斌承、虎啸林等将领的出色表现,打出一个又一个小高朝,扶桑军的方阵,一个接一个崩溃瓦解。
  在会战之前饱受物资匮乏困扰的扶桑军人,在长时间的高烈度战斗中,体能及士气上的劣势,已经越发明显,部队无法保持战争初期的高昂士气。左右两翼,都被鲁军成功的穿插而过,将负责两翼作战的扶桑军队分解成几部分,自两翼向核心压缩。
  正面战场上,鲁军已经摸到了胜利女神的脚踝,但是,距离脱掉女神的衣服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直到扶桑军队身后也出现五色军旗时,才算是真正奠定了胜机。
  前线上,到处都是绝望的求援声,扶桑军人不可能再保留几支精锐部队在后方留守。大批的士兵被编入预备队,投入到前线的人肉磨盘之内,负责后方防御的,就注定是战斗力比之预备役还多有不如的弱兵。
  所有辎重兵都被动员起来,组成了特设大队。这些士兵中既有扶桑人,也有自大员及高丽招募的归化兵。战斗力,在扶桑队伍里只能算末流,甚至于统计伤亡时,他们不列入计算范围。
  这也导致了未来,中国与扶桑两国军事爱好者,对于扶桑与中国作战期间,死伤与斩获数字的严重分歧。实在是两者对于阵亡定义,以及本国士兵的定位,存在较大区别。
  这些士兵在战场上,没有太大作用,忠诚度也很可疑。用来守卫后方,只能算是无奈之举。好在正面战场上,两支军队加起来的数字,已经到了一个恐怖的级别,不大可能有成建制部队从后方杀出。侥幸流窜的散兵游勇,又或者是义勇民兵,这些部队总还是能应付。
  后方的防线,并没有修筑拒马或是胸墙等防御设施,指挥部有过类似的命令下达,但是很快又收回了。这并非是狂妄所导致的乱命,而是权衡得失之后,做出的最为妥当处置。如果在后方修筑了工事,那么一旦战事不利,撤退时,这些工事或是障碍物,将成为迟滞自己部队脚步的罪魁祸首。
  在鲁军的真正实力展现之后,神尾光造就已经做好撤退的准备,是以,后方并没有进行土木作业,这一点也为后来不少战争研究者所诟病。可易地而处,如果批评者置于神尾的位置,也很难下达修筑的命令。毕竟,神尾对己军的情形心知肚明,保证后路畅通是无法宣诸于口,却是各位大佬都默认的首要选项。
  为了保证部队不因为怯懦而哗变,对于后卫部队,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在给予了允许战后乱捕,战利品私人拥有等一系列优惠条件后,这支部队的忠诚度,也可以得到保证。至少,在用兵的层面看来,这样的安排并没有太多问题。
  进入山东的部队,大多报着发财的目的,即使战利品分配上只能分些残羹剩饭,这些士兵大多还是抱着发财梦。对于动辄殴打辱骂自己的上级及战友,他们并没有怨念,反倒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扶桑人既然优秀,那对自己的暴虐就是应该。将来,只要能在山东人身上找回场子,就可以获得心理平衡。
  虽然承担保护辎重及运输的责任,这些士兵的伙食,却是全军最差的一部分。由于并非战斗部队,食物配给上,只有最低的一档。周而复始的重体力劳动,加上不能果腹的食物,让这些辎重兵的精神和身体,都处于非常衰弱的状态。
  他们迫切的期望胜利,只有前线获得胜利,他们才有机会参与抢劫,这样才有可能发财。就是轮到他们只是末尾,但是只要有一些残渣剩下,即使最大的恩惠。
  有的人已经准备好了包袱皮,准备进城之后,见到什么就拿什么。可是随着前线战斗的打响,他们见到的,并非传递好消息的通信兵。只有一具具尸体,或是满身血污的伤员。
  由于医生都被集中到指挥部,随时做转移准备,受伤者得不到治疗,躺在地上,发出绝望的哀号。这种哀号声,让守卫兵心惊肉跳,总觉得不是个好势头。
  伤员绝望的惨叫,让士兵听了异常烦躁,一些士兵趁着长官不在,蹲在地上点燃了香烟。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次战役的胜负问题。
  一名士兵忽然骂了两声邪门,又问身边的人道:“你听一听,我们的脚下,是不是有什么动静?”
  身边的袍泽开始还想要笑他,但是很快,也发觉情况不对。脚下的大地,确实在微微颤抖,如同一个病人在打摆子,鲁军大概又开炮了吧?这帮疯子,在混战的时候也要开炮?
  有人在心里诅咒着鲁军不得好死,更多的人,则握紧了步枪。他们大多数时候不发给武器,只有总动员时,才会接触军械。自身战术当然谈不到,但是在这种时候,手里握着枪,就总能多一份安慰,仿佛有枪在手里,自己就真的可以保护自己。
  一个瞎了一只眼,不能承担战斗任务才被分配到辎重营的扶桑老兵,平时一副吊儿郎当的兵痞样子,就连军官也很难约束他,也看不到他怕什么。按他的说法,自己的眼睛都已经报答皇恩了,自己还有什么可怕。
  可是,随着声音渐渐加大,这名老兵的面色变的铁青。猛的趴在地上,仔细倾听了一阵,猛地跳起来,一巴掌打向了自己长官的脸
  “你这头笨猪。你还在犹豫什么,让所有人准备战斗,我说的是所有人!包括伤员在内,不想死的就都起来拿枪,骑兵!这是战马的声音!”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话,阿尔比昂骏马雄健的身姿,以及骑士胸甲的闪光,已经出现在士兵的视线里。老兵绝望的举起步枪,开始向四下喊着“大家不要慌,瞄准射击!我在关外,与哥萨克交过手,骑兵并不可怕!”
  可是,一群没有经历过像样战争的武装苦力,在没有防御工事掩护的前提下,直接面对高头骏马,以及雪亮的马刀,根本没办法像训练一样冷静开火。事实上,他们也没怎么受过射击训练。
  能够坚持在阵地上,保持基本队型,足以证明这些士兵的优秀。可是,这种优秀在此时,却起不到太大作用。大多数的人射击动作已经变形,急于发射枪弹,却因为手脚的颤抖,让装弹变的更慢,至于准头和射程,就已经没人顾的上考虑。扣下扳机的原因,并非确保可以杀敌,而是靠着射击制造出的硝烟与枪声,鼓舞自己的士气,给自己壮胆。仿佛只要枪响着,敌人就不会过来,即使过来,自己也看不到。
  混乱的枪声,声势同样惊人,前排的骑兵已经有人坠马,也有一些战马中弹,发出绝望的哀号,于奔跑中猛的跌倒。马背上的骑士,被摔出很远,在地面上砸起尘土。
  未中弹的骑兵,连忙伏下身子,躲避着对面飞来的弹雨。共合首位女骑将孙美瑶愤怒地挺直了胸膛,挥舞马鞭,抽打着身旁的士兵,怒斥道:“怕个球!那是子弹,不是大粪!大家把腰杆挺直了,别给山东人丢脸!”
  紧随在她身后的孙飞豹则大喊道:“大家不要怕,那只是枪弹而已!骑兵,进攻!”
  随着双方距离的缩短,骑兵的马枪也开始发出怒吼。比起步兵的盲目射击,这些骑兵的射击精度要远远胜出。平日刻苦的训练,海量的弹药消耗以及汗水,换来的,就是战场上实打实的成绩。即使在高速机动中开火,却依旧可以保持较高的命中率,扶桑士兵在轰鸣的枪声中,纷纷倒地。
  独眼老兵已经取代了基层军官的位置,叫骂着,连踢带打,督促这些软脚虾排成阵型,举起刺刀,准备搏命。由于没有任何障碍,骑兵可以肆无忌惮的冲过来,士兵也必须以血肉之躯,迎接枪弹的洗礼。所能依靠的,只有一个个并不怎么牢靠的刺刀阵。
  骑兵并没有盲目的冲向刺刀,而是举起枪,朝着方阵射击。骑手们娴熟的控制着坐骑,人马一体,在刺刀的外缘划过。这种高速机动,证明骑手的骑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证明指挥官对这支部队的指挥,如臂使指。
  “刺刀阵!在扬基,我们见过的多了。弟兄们,给他们点厉害尝尝,看看他们的阵还怎么摆!”
  孙飞豹吆喝声中,骑兵借着奔跑,向步兵开枪射击。扶桑步兵大部分没来得及装子弹,没办法还击,只能被动挨打。少数装了弹药的士兵,也被骑兵的高速运动搞的眼花缭乱,无法瞄准。
  就在这种高速机动之中,骑兵射出子弹,随即挂上马枪,自腰间取下手留弹,朝着方阵里投掷过去。白烟升起,扶桑陆军惊慌的大叫起来,紧接着,炸飞的弹片就在方阵里肆意舞动。
  由于彼此距离太近,手留弹造成的杀伤,竟堪与炮兵相比。方阵出现了一个个缺口,军官已经失了方寸,绝望的下达着命令,士兵的恐惧情绪压过了发财的玉望,有人已经扔下步枪,跪地投降。还有人则大叫着,向两旁的森林跑去。
  随着一阵悠扬的号声吹响,骑兵以锥形阵,自一个个缺口楔入,铁骑挥舞军刀,砍杀着惊慌失措的步兵。铁蹄踏破了军阵,战旗被军刀无情斩断。这些特种兵本就不具备步兵的素质,此时在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前,再也维持不住队型。
  逃跑与投降,从个人行为,变成了集体行为,只有少数扶桑籍士兵进行着徒劳的抵抗。独眼老兵,绝望的挥舞着军旗,希望可以打翻几个骑兵。一骑枣红马自远方奔来,马上骑手特殊的军服,一眼就能认出是个女人。独眼老兵高举着战旗,向这个女军官迎上去。他已经有了战死的觉悟,只想临死前,能杀一个军官,给自己垫背。
  战旗直刺,训练过无数次的刺突,在这名老兵手里使出来,格外有力。战马发出一声长嘶,人与马相撞一处。预想中,战旗刺入马身的冲击感并没有传来,老兵只看到一只巨大的马蹄,在自己眼前迅速放大,随即……就陷入永远的黑暗之中。
第六百七十一章
追亡
  跟随骑兵旅行动的,还有山东的飞骑炮队。由于两军形成肉搏混战,炮兵很难发挥作用。邹华干脆命令挽马拉着大炮,跟随骑兵行动,直接把炮架在了扶桑军身后,朝着后方射击。
  在击溃了殿后部队之后,鲁军的铁蹄可以肆意践踏扶桑军后阵,无人能制。最先遭殃的,就是临时战地医院。
  伤兵们举起枪,试图组织抵抗。但是两排榴霰弹炸过来,让这零星的抵抗被迅速瓦解。孙飞豹在扬基打了几年仗,很受扬基影响,不太支持这种杀俘行为。在旁建议道:“姐,这都是伤号,不大好吧?大帅知道了,是要怪罪的……”
  “小豹子,我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你姐夫怪罪怕啥?咱是一家人,他还敢枪毙你是咋?放心,有姐给你撑腰,啥都不用怕。就说我下的令,看他能把我怎么着。”有了儿子的孙美瑶,可是不怕赵冠侯发脾气,不管惹什么祸,只要把小家伙抱出来,保管赵冠侯什么火都没了。
  孙桂良加上孙家几百条人命,让孙美瑶对扶桑军人恨之入骨。不管是伤兵,还是俘虏,在她眼里,都是注定要杀之而后快的强敌大仇。事实上,有着类似仇恨情绪的并非她一人,整个骑兵旅,大多把扶桑军人视为死敌。只是碍于军令,他们不敢放肆,现在有了长官出来下达命令,最后的束缚也就不存在。
  “很荣幸与诸军并肩作战。”扶桑伤兵中军阶最高的军官,大喊一声,召集了几十名能动的伤兵,绝望的迎向铁骑。这也是伤兵营最后的武力抵抗。
  几名受伤的军乐手,在被砍杀之前,坚定的吹响军号,完成人生里最后的演奏。但是大多数伤兵,只能发出绝望的叫声或是求饶声。
  烟火伴随着惨叫声,马踩、刀砍、火烧,这些骑兵用一切想的出的办法,对伤兵进行单方面虐杀。后世扶桑军事爱好者研究此段战史时坚持认为,之所以扶桑山东战争过程中,扶桑方面的伤亡远超过山东,并不在于山东的战略以及山东的护理制度。而在于山东方面,无耻的袭击伤兵医院,导致大批伤兵失去痊愈后重新返回战场的机会,并据此撰写长篇论文,抨击鲁军的丑恶行径。
  可是,就目前而言,孙美瑶和她的骑兵旅,却是处于无可匹敌的位置。前线本就处于不利态势的扶桑,如果抽调部队赶回后方支援,整个战线都可能崩溃。再者,骑兵的高机动性,决定想要抓住骑兵予以歼灭的战术很难成功。
  这支铁骑如同发疯的野牛,把整个扶桑营地搅的天翻地覆。爆炸与火焰,在营地里蔓延开来,鲁军的炮兵适时加入,用炮火覆盖所有敢于向骑兵射击的区域。临时被动员起来的警卫部队,人数和质量上,都不能与骑兵相比。非但没能遏制骑兵的攻势,反倒是连自己都被铁骑碾过,消失于乱军之中。当鲁军这支嫡系正式登场,战场的天平,终于彻底倾斜。
  扶桑军队的传令兵及通讯兵,随时可能遭到猎杀,前线与后方的联络基本中断。随着营地的沦陷,伤员得不到安置,弹药也无从补充,甚至连神尾的指挥部,都存在被骑兵一举端掉的可能。
  崩溃,无可避免的发生了。以人数论,扶桑军队仍保留了较大规模的兵力,纯粹从数字上看,似乎还可以与鲁军分个高下。但是身在战场中的人,却清楚的知道,扶桑军队已经一败涂地,没有任何翻盘希望。
  战旗落入敌手,士兵开始掉转方向奔跑,由于指挥不灵,连殿后部队的安排都没能传递下去。只有一些部队靠着觉悟,高喊着“鲁军且试我军之胆魄!诸君,我们九段坂见!”主动迎向鲁军的突击部队,在被大军吞没之前,他们顽强抵抗,战斗到最后一刻。
  可是更多的部队,却因为失去指挥而变的混乱,所有的勇气,早已经在饥饿与绝望中消耗殆尽。当溃散发生后,他们也就毫无压力的扔下武器,跟随着大队开始逃散,不但把自己的后背留给鲁军,也把友邻部队辛苦维持的防线冲垮。
  后军亡命的试图打出一条通路,以便顺利转移,鲁军也没有严防死守的意思,骑兵主动让开通路,放扶桑军逃走。炮兵则在两翼发炮,一点点削减着扶桑军人的数量。
  如果骑兵配合炮兵构筑起一道防线,扶桑军人爆发出哀兵的态势,确实会以死相拼。那么共合再上演一场高水平的攻防及白刃战,也大有可能。但是当通路出现在眼前,求生的予望战胜了斗志。不管是炮击还是枪弹,都已经顾不上。所有人都想着在这条生命通道关闭以前,一定要逃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4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