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371

  隋亡的教训历历在目,阿耶戎马半生,就是为了给他留下一个平稳的朝堂,让他可以安安稳稳做皇帝,休养生息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吐蕃崛起,假以时日,必成大唐的心腹大患,如今突厥又隐隐有了复兴之相。
  康阿义的反叛,绝不是偶然。
  李治揉揉眉心,“传信程锦堂,命他戴罪立功,捉拿康阿义。”
  康阿义在程锦堂眼皮子底下诛杀执失云渐,程锦堂竟然一无所知,还以为执失云渐是畏罪潜逃,上书李治为执失云渐求情,糊涂到这个地步,先前立下多少战功,都不够抵罪的。
  秦岩抱拳应喏,躬身退下。
  “传王浮。”
  王浮踩着沉重的脚步穿过回廊,踏进桃花灿烂的庭院,恭敬行礼。
  李治站在桃树下,两鬓霜白,神情温和,一身广袖博山锦袍衫,虽已人到中年,但风姿洒然,气度雍容。
  圣人年轻的时候必定是个俊秀飞扬,风采出众的少年郎。
  但王浮此刻没有心思感叹圣人的过人身姿,心中想的,是阿耶临死前说的话。
  “世人都道武皇后心狠手辣,接连害死废王后、萧淑妃,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如果没有圣人的默许,谁能欺压我王家满门!我驰骋沙场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岂是武皇后一介妇人说流放就能流放的?浮儿,日后回了京兆府,切记莫要再提起你姑母,若你有幸能入朝堂,不仅要小心武氏,还得提防圣人。你姑母死前最恨的人,并非武氏,而是圣人啊!”
  恨到骨子里,却不能把恨意说出口,不然,王家族人焉能苟延残喘?
  王浮那时候暗暗叫苦,圣人是天子,他是罪臣之子,生死都在圣人一念之间,要怎么做,才能提防圣人?
  后来他跟随族人,从崖州返回京兆府,朝廷将王家府邸归还给王氏一族,还让王家别支抚育他们兄弟。他刻苦读书,科举晋升,重新回到权贵圈子,志得意满时,猛然想起阿耶临终前的嘱咐。
  圣人很少临朝,朝堂上是武皇后说了算,太子李弘偶尔和武皇后共同执政,可惜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病一场,东宫的事务,由东宫属臣们把持。
  王浮不知道该怎么提防圣人,思量再三后,他用了一个最愚蠢的方法:公然和武皇后作对。
  他渲染自己对武皇后的不满和憎恨,明里暗里联系王家旧人,时不时跳出来和武皇后为难,哪怕他知道自己是在以卵击石。
  有他吸引圣人和武皇后的注意力,王洵和其他族弟才能“默默无闻”,安心建功立业。
  王浮不知道自己的法子有没有奏效,至少目前王家正一步步繁荣壮大,王家儿郎开始重新走进朝堂。
  圣人似乎忘了他们。
  但此刻,面对圣人淡然的目光,王浮头皮发麻,汗水湿透重重衣衫。
  他终于明白,圣人从来没有忘记他是废王后的族侄。
  武皇后其实并不难对付,她和太子李弘打擂台,正是收揽人心的时候,不论是谁,只要能为她办事,她倒履相迎,不拘身份门第,只看才华本领。
  如今执掌诏令的女官上官璎珞是上官仪的女儿,管理文书的女史房瑶光是雍王李贤的妻族嫡女,武皇后还不是照样对她们信任有加?
  王浮相信,只要王洵以后不再犯蠢,武皇后也会重用他的。
  可圣人不同,圣人心思难定,不论是名声响彻朝野的功臣,还是后宫中和他相伴多年的姬妾,亦或是血缘相近的亲人,只要触犯到他的忌讳,圣人照杀不误。
  武皇后并非寻常妇人,杀人一般带有政治目的,动手前总有迹象可循。圣人杀人,才是真正的雷厉风行,干脆狠辣,因为他秉性柔弱温和,很少动怒,身边人往往看不出他的喜怒,一旦他下定主意,那就是阎王爷亲自抓人,无可挽回了。
  王浮初入朝堂时,圣人已经因为身体的缘故不理事了。前几次圣人传召他,总是隔着整座大殿和他说话,中气不足的声音传出来,模糊不清,要宦者在一旁提醒,他才能听懂圣人在说什么。
  那时他在心底偷偷抱怨圣人,现在他宁愿一遍遍去猜圣人在说什么,也不想和圣人离得这么近。
  李治沉默半晌,目光越过晴光潋滟的池水,落在对面阁子里。
  裴英娘和李令月依偎在一起谈笑风生,一个绿鬓朱颜,俏丽明媚,一个如花似玉,丰姿端丽。李旦坐在一旁,含笑看着她们。
  如果他们各自成家生子以后,还能如此友爱,也不枉他如此煞费苦心了。
  “你姨母是小十七的继母张氏?”
  王浮冷汗涔涔,以为李治要盘问他,不想听到的却是这句问话,呆了一呆。
  他没有听过谁叫裴英娘小十七,连裴英娘小的时候,姨母张氏也没有这么喊她。似乎只有裴家的几个厨娘、下仆曾这样唤裴英娘。
  看来,宫人们说圣人疼宠十七娘,并非虚言。
  王浮心念电转,道:“回陛下,正是。”
  李治垂眸,轻扫袍袖,“你可识得裴玄之和褚氏?”
  王浮惶恐道:“裴拾遗是微臣姨父,偶有来往,褚氏和裴家断绝往来已久,微臣不曾见过。”
  李治点点头,“这是小十七第二次救你了。”
  耳边似有惊雷炸响,王浮哆嗦了两下,汗流浃背,拜伏在地。
  原来圣人什么都知道!
  “你是进士出身,饱读诗书,应该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日后该怎么做,不必朕说出口罢?”
  王浮不敢抬头,苦笑一声,咬牙道:“微臣明白。”
  都怪执失云渐!
  他不敢抱怨圣人,不想抱怨裴英娘,只能怪执失云渐了——如果不是执失云渐惹出这一大串子的麻烦,他怎么会被迫任命,此后不得不听从于裴英娘?
  十七娘不坏,可他不想受制于人啊!
  阁子里,裴英娘正和李令月说笑,忽然觉得身后有些异样,回头四顾,水上波光起伏,圆圆的莲叶被微风吹皱,岸边绿柳轻摇,并没什么奇怪之处。
  一只飞凤花鸟纹银盘伸到她面前,盘子里躺着一枚烤梨。
  炉端烤梨必须用文火细细闷烤,不能急躁,否则梨子不够甜软。
  裴英娘接过银盘,烤梨已经从中间切开,叉起一块细嚼慢咽,梨肉又甜又热,吃进肚子里,整个人都暖洋洋、甜滋滋的。
  炭炉里烧得毕毕剥剥响,李旦坐在火炉前,衣袍撩起系在腰上,单手握着铁钳,额前有些微汗珠浮起。
  裴英娘忍俊不禁,“一杯茶换一个烤梨,还挺划算的。”
  李令月朝李旦伸出手:“我也要。”
  李旦瞟她一眼,空着的左手从篓中拈起一枚梨子,抛到李令月怀里,“自己烤。”
  李令月气哼哼地瞪着李旦,忽然眼珠一转,窃笑一声,挨到裴英娘身上,“英娘,给我吃一口。”
  裴英娘把银盘捧到她面前。
  李令月摇摇头,指着盘子,“你喂我吃。”
  裴英娘失笑,拿錾刻穿枝花小银签子叉起一块梨肉,送到她唇边,“阿姊这么懒,以后三表兄会嫌弃你的。”
  李令月挥舞着粉拳,“他敢?”
  “薛三确实不敢嫌弃你。”
  一声含着笑意的打趣飘入阁子里。
  “阿父!”裴英娘和李令月看到来人,立即笑容满面,起身相迎。
  李旦也放下钳子,漫不经心扫一眼池水对岸的桃林,才缓缓站起身。
  作者有话要说:
  强调一下:文中部族都是虚拟的,和真实民族没有关系。
第65章
  裴英娘踮起脚,
指尖凑到李治鬓边。
  “公主……”一旁的宦者们面露惊诧之色,三步并作两步,
想上前拦着。
  李治淡淡扫一眼左右,宦者们立即垂下头,
躬身往后退。
  裴英娘松开拳头,
给李治看她刚才从他的发丝间摘下的花瓣,“阿父头上有朵桃花。”
  桃花娇美,少女柔嫩的掌心也染了几分细腻粉艳。
  李治眉眼微弯,神态温和,拈起裴英娘掌中的桃花瓣,
“水溢芙蓉沼,
花飞桃李蹊,
桃花落尽,快到夏日了。”
  裴英娘低下头,
想笑不敢笑,
李治念的句子是首闺怨诗,她前几天刚背会。
  李令月洗净双手,
移到小火炉前,捡起李旦刚刚放下的钳子,
“到夏日就吃不着烤梨了,
今天赶巧,我给阿父烤一只炉端梨吃。”
  李旦和裴英娘让开位子,一人一边,搀扶着李治靠坐在软褥上。池边时有凉风吹拂,
裴英娘怕李治受凉,吩咐宫婢把山水人物六曲屏风抬进阁子里挡风。
  屏风以湘妃竹为框,屏面是洁白的丝绢,上面绘以苍茫秀逸、烟霞环绕的山水风景。日光透过薄如蝉翼的丝绢,洒下一片浅淡光斑,宁静的山水陡然活了起来,画面上似有光华潺潺流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