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371

  “你们这么小,出海是不可能的……”裴英娘笑着说,“明天带你们去看大船,好不好?”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一路上一点动静都没有,怪不容易的。到了洛阳就安全了,可以放他们出去玩耍。
  四郎立马欢呼雀跃,三郎没说话,二娘抿嘴笑了一笑,屈身行礼,“多谢婶母。”
  船员们告退后,裴英娘留下三个孩子在甘露台玩,婢女们干活麻利,迅速搭起秋千架,带着他们打秋千。
  李旦洗漱后不知忙什么去了,裴英娘找到他的时候他的事情刚忙完,穿一身狩猎纹圆领袍,从回廊那头迎面走过来,脚步从容。
  看到她,他加快脚步走过来,“北市和皇城更近,先带你去逛北市?”
  他这么快就惦记着玩了呀。
  裴英娘踮起脚,李旦幞头上沾了一朵海棠花,艳红衬着墨黑,别有一番味道,她帮他摘掉花瓣,问:“六兄家的二娘、三郎、四郎,你准备怎么安置?”
  李旦漫不经心说,“交给宫婢照料就是了。等他们开蒙,我会请世家中的鸿儒来教他们读书写字。”
  裴英娘依稀记得,李旦好像很擅长教孩子……
  “你不亲自教他们吗?”
  李旦挑眉,“我没空闲。”顿了一下,“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我亲自教。”
  他身后的内侍对视一眼,嘻嘻笑。
  裴英娘呆了半天才意识到李旦说了什么,瞪他一眼。
  李旦笑了笑,低头揽住她的腰,附耳道:“先养着他们,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总会需要几个帮手。”
  李贤的孩子毕竟是宗室皇孙,好好教养长大,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助力。
  裴英娘很快想明白李旦的打算,不由咋舌,他想得可真长远,孩子还没影儿呢,他已经开始帮孩子铺路了。
  “明天带他们出去玩,去运河看大船怎么样?”裴英娘挽起李旦的胳膊,和他一起走过朱漆粉绘长廊,廊外花树繁茂,浓阴匝地,树影打在他们脸上,微风拂面,凉爽惬意,“这么小就没有父母亲照料,他们肯定很害怕。”
  她知道打起万分精神去讨好别人、以求别人喜欢,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万幸她进宫以后很快遇到李治、李令月和李旦,他们真心对她好。
  李旦皱眉,脚步一顿,一字字道:“他们的事,让冯德去操心,你不用管。”
  长安太压抑了,她是因为他才被卷入风波的,自嫁给他后,他没能让她过几天舒心日子。这一次他和阿父商量好计划,带她来洛阳,让她可以摆脱压力,自由自在忙活她自己的事,从没想过要她带孩子。
  在他看来,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得好好宠着惯着。
  “明天我有事情要处理,不能出宫,你留下来陪我,二娘他们交给杨知恩照看。”李旦沉吟片刻后,缓缓道,“运河沿岸舟楫如林,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太乱了,我们过去太招眼,不方便。”
  听他说有正事要办,裴英娘没有多想,点点头,“好,我留下来。”
  她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挤,何况还要顾着三个好奇心重的小孩子,杨知恩力气大,武艺高,由他代劳更合适。
  不过才刚和几个小家伙许下允诺,立马反悔,不太合适,得好好和他们说明缘由。
  第二天刚起身,裴英娘便走到偏殿看望二娘她们。
  小儿贪睡,三郎、四郎还在帐中酣眠。二娘起来了,正梳头发,她头发稀疏,扎双螺髻梳不起来,乳娘给她扎了个小巧的小儿发髻。
  裴英娘顺手拈起一根茜色丝绦,帮二娘系上,打个蝴蝶结,剩下一段垂在肩头,“芝麻磨成粉,每天用牛酪浆化开吃两匙子,听说能乌发。”
  宫婢连忙应声,“奴记住了。”
  二娘怯怯地抬头看裴英娘,她见婶母的次数不多。宫中有宴席时,母亲只带兄弟们去赴宴,很少带她出门,她是庶出的女儿,没有认到母亲名下。
  “二娘,婶母和你商量一件事。”裴英娘盘腿坐下,歪着头,剪水双瞳,亮汪汪的。
  二娘发现婶母发间也缠了丝绦,头发浓密光洁,身上有股淡淡的香味。她看着婶母头上的丝绦,觉得自己好像和婶母亲近了些。
  婶母不像长辈,这么年轻漂亮,说话的样子很好玩,更像她的姐姐,她见过房家的表姐们,婶母比她的表姐年纪还小。
  “今天叔父有事要忙,我要留下来帮他,我派府中武艺最高强的护卫带你和弟弟们出去玩,好不好?”裴英娘柔声说。
  二娘愣了一下,难道婶母之前想亲自带他们出去玩?
  她小心翼翼道:“婶母,麻烦的话,我们就在园子里玩,园子里有荷塘,我们可以去湖上泛舟。”
  三郎和四郎昨晚讨论到半夜才睡,可能会失望。但是这也没办法,他们是罪人之后,父母都被贬为庶人,不能和以前那样任性,叔父是为了保护他们才带他们来洛阳的,他们要听话,不能给叔父、婶母惹麻烦。
  裴英娘摸摸二娘的脑袋,小小人儿,头发软软的,她的心也跟着发软,“不麻烦,待会儿用过朝食,你们就出发,外边的吃食不干净,尝尝味道就好,别多吃。”
  二娘点头答应,不知不觉斜靠到裴英娘身上。
  婶母身上香香的,她只是想闻清楚婶母熏的是什么香,她这样告诉自己,然后继续往裴英娘怀里蹭。
  作者有话要说:
  蒸饼应该是馒头原型,这时候没有馒头,不过有小十七,当然馒头就出来了。
  馒头指的是带馅的,像笋肉馒头,灌汤馒头,生煎馒头等等~和现在的叫法有点不一样。
第181章
  长安,
袁府。
  钟鼓未响,坊门没开,夜色浓稠,
还没到天亮时候。
  一伙黑氅将士从蓬莱宫出发,穿过寂静的长街,
马蹄哒哒响,武侯卫上前盘查,
看过将士们的令牌,打了个哆嗦,
唤起坊卒打开坊门。
  将士们长驱直入,
明火执仗闯入袁府,为首的将官厉声道:“圣人传召袁公,请袁公随我们走一趟。”
  袁宰相梦中惊醒,匆匆洗漱穿戴,
跟着护卫出了里坊,一把老骨头,坚持骑马跟随将士。
  快到光宅坊时,四面八方汇聚的人马越来越多,
天渐渐亮了,晨光熹微,袁宰相扫视一圈,发现裴宰相、秦公、几位在家休养的老臣、当朝最受倚重的尚书,几乎所有王公贵戚和三省高官都到了。
  秦公惴惴不安,他领的只是一个散官衔,
在家荣养,从不理政事,二圣也不会召见他问政,今天怎么连他也叫来了?
  将士们在侧,众人不敢高声交谈,相熟的聚在一块儿偷偷嘀咕几句,猜测二圣是不是想派兵攻打窥伺陇右道的异族,所以才这么兴师动众。
  到了含凉殿,许久未曾公开露面的李治端坐殿前,虽然只着家常便服,但气度沉静,看不出喜怒,淡淡道:“众卿稍坐。”
  众人推辞一番,沿着左右簟席跪坐,殿中燃了瑞龙脑,鎏金博山炉吞吐着柔美清贵的香气。
  殿外脚步声纷杂,武皇后和太子李显分别在随从的簇拥下入殿。
  前者面色阴沉,后者神情茫然。
  众人不禁悚然,看天后的脸色,圣人传召他们的事,绝对是瞒着天后的!
  上一次帝后不和……上官仪获罪,上官家的女眷尽数没入掖庭为奴,这一次,又会怎么收场?谁会不幸成为天后的出气筒?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殿内气氛紧绷,大臣们低下头,没人敢和二圣对视。
  ※
  忍冬和半夏坐在廊下剥莲子。
  最新鲜的嫩莲蓬,滋味清甜,莲心还没长成,并不苦。
  她们剥一颗,裴英娘吃一颗,一边吃,一边愤愤:李旦说今天有正事要忙,所谓的正事,竟然就是采莲!
  湖中莲叶田田,密密匝匝,小舟划不过去,船从对岸另一头下水,李旦立在船头,摘下伸到外沿的莲蓬。
  回廊临着水,和风扑面,小几上一盘鲜菱,一盘葡萄,一盘脆枣,一盘西瓜,新鲜时令的果子,引人开胃。
  裴英娘丢开莲蓬不吃了,专心吃西瓜,全部吃光,一瓣不给李旦留。
  想是这么想,她吃了一半还是停下来,这么大的太阳,李旦怎么就想到要摘莲蓬呢?
  他以前为了练字,大清早躺在荷丛里观察水鸟惊飞而起的动作姿态,现在采莲,该不是为了给她画扇面吧?
  李治画的扇子她全部留下自己珍藏,其他像裴宰相、袁宰相等人的画作,送了一半出去。李旦说要给她画几幅四季盛景图,春天画陌上杏花,夏天画月夜玉兰,秋天画满山红叶,冬天画雪中红梅。
  听起来是大工程,他做事精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画好。
  不一会儿,李旦捧着几枝莲蓬、莲花回来,回廊这边的荷叶长得太密了,小舟没法靠近,他绕了个圈,从阁子那边走过来,盘腿坐下,莲蓬、莲花递给裴英娘。
  裴英娘接过莲花,含苞待放的荷包,掀开看里头的莲蓬,才刚刚长出形状,鲜嫩的浅绿色。
  “不热吗?”她把切好的西瓜推到李旦面前,夏天的荷丛非常闷热,蚊虫蜘蛛又多,待一会儿就满身大汗,他偏要顶着烈日去摘花。
  李旦低头吃西瓜,西瓜多子,他却吃得很优雅。
  “别摘莲蓬了。”裴英娘起身挪到他身边,靠着他坐,他刚从湖上回来,额头冒汗,身上倒是清爽,没有汗味,“我这几天只陪着你,不出去了,好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