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371

  李旦吃西瓜的动作停了一下,认真地说:“可以出去,不过你得陪着我。”
  裴英娘呆了一呆。
  他竟然和三个孩子吃醋!她只是以长辈的身份关爱一下父母不在身边的侄子、侄女罢了,又没有因为照顾孩子忽略他,她见到三个小家伙才一天而已,他闹什么别扭呢?
  她忍不住想笑,李旦吃醉酒的时候也是这样,默默地和她闹别扭,想让她主动去关心他,偏偏不说出来,坐在那儿,时不时扫她一眼,又可怜又委屈。
  等她开口问,他才肯说出心里在想什么。
  “想去南市还是北市?”李旦岔开话题,问她。
  裴英娘唇边含笑,这么想带她逛坊市?
  “明天去北市吧,离皇城近。”
  她左右顾盼,宫婢们如今学乖了,看到李旦过来,已经悄悄退下。回廊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鎏金玛瑙金花盘里的葡萄颗颗莹润饱满,她拈起一枚,剥掉葡萄皮,果肉噙在齿间,勾住李旦的脖子,吻他的唇,舌头撬开他的齿关,把葡萄送过去。
  李旦愣了一息,很快作出回应,他身上很热,健壮的双臂猛然勒住她的腰,几乎把她压在软褥上,呼吸交缠,她一会儿就撑不住了,推他的肩膀求饶,他不肯放开,吻得更深,想汲取更多的甜蜜。
  葡萄很甜。
  夜里杨知恩护送二娘、三郎、四郎回府,三个小家伙玩得很尽兴,脸颊红扑扑的,四郎身上挂了一大串买的各种玩具。
  乳娘领着三个孩子到正殿谢恩。
  裴英娘吃了饭,坐在灯下看舆图,船队中有能读书写字、会各地方言的文吏,牢记她的吩咐,详细记载一路上的见闻和地理状况,收集了很多珍贵的资料,但是海路地图绘制非常难,不管是她,还是朝中的官员们,都没有任何经验,毫无头绪。
  李旦坐在她对面,低头翻看几本册子。
  长安曲江春宴有一种豪奢的饮酒游戏,以金银镶饰彩船,船中盛酒,宴席上宾客们列作小溪左右,小船走到哪儿,宾客们能直接用酒杯接取酒液饮用。
  三郎和四郎见过盛满名酒的彩船,但船帆张开来像宝塔一样的大船,还是头一回见,又兴奋又惊奇,进殿的时候还在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
  二娘文静些,替两个弟弟问候李旦和裴英娘,然后鼓起勇气,让侍婢拿出几朵牡丹花,“叔父,婶母,孩儿看这牡丹花开得好,买了几朵,给婶母妆点屋子。”
  此前长安、洛阳没有牡丹,洛阳的第一株牡丹花是李治和武皇后当年移植过来的,可能是气候适宜的缘故,洛阳的牡丹开得比长安的好,花期也长,洛阳花会天下闻名。
  半夏接过牡丹花。
  裴英娘笑着揉揉二娘的脸,“多谢你,我正想剪几朵花插瓶。”
  半夏取来一只珍珠地缠枝牡丹纹瓷瓶,灌水插花,供在梅花小几上。灯下的花朵雍容娇艳。
  二娘满脸羞红,小脸滚烫,她原本想买酥酪蒸饼,后来想起裴英娘不许她多吃外边的东西,没敢买,乳娘跟着她一起出的门,建议她带几朵牡丹花,东西简单,人人喜欢。
  三个孩子在外面野了一天,说了会儿话开始打哈欠,裴英娘笑了笑,打发他们去洗漱安置。
  李旦一直没说话,等孩子们走后,叫来冯德,“明日去延请儒学士。”
  龙子凤孙,不管现在是什么境地,学问绝不能落下,他四五岁就开蒙了,二娘、三郎和四郎似乎很适应洛阳,该让他们收收心了。
  裴英娘听李旦嘱咐冯德,没有插嘴。她早就想好了,她可以陪二娘、三郎、四郎玩耍,但学问功课上的事她不管,她心软,孩子一委屈就会偏袒,万一不小心把孩子养歪了,怎么向李治交待?
  她只能陪孩子玩,关照他们的饮食起居,其他事情拿不定主意。
  阿兄很严厉,学习的事都听他的吧。
  第二天冯德果然请来儒学士,一共有三人,虽然花白胡子,但精神矍铄,清俊潇洒,一看就知道不仅学问很好,还是乐观豁达的雅士。
  李治和武皇后原本长期住在洛阳,回到长安以后,七八年未归,洛阳的王公贵族耐不住寂寞,跟着搬迁回长安,能甘心留居洛阳一直不走的,当然不是追名逐利、徒有其表之辈。
  二娘、三郎、四郎遭逢大变,确实得找个开朗的老师教授功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学着怎么面对磨难。
  见过儒学士,李旦和裴英娘出发去北市。
  其实南市的面积更大,几乎是北市的两倍,他们不在乎坊市热闹与否,只想偷得浮生半日闲,便没计较。
  北市坐落于敦厚坊和景行坊之间,裴英娘和李旦轻车简行,只带了十几个随从护卫,从东逛到西,买了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儿。
  看到卖芝麻胡饼的,她食指大动,眼巴巴守在胡饼店外面,等着胡饼出炉。
  李旦笑她,“不是不许二娘他们多吃外边的东西么?怎么自己吃上了?”
  裴英娘理直气壮地说,“他们还小,又是头一次出远门,脾胃虚弱,经不住,水土不服怎么办?我经常吃外面的吃食,不要紧。”
  刚做好的胡饼金黄酥亮,一出炉立刻被排队等候的食客哄抢而空,杨知恩财大气粗,直接定下一整炉的胡饼,挑了几个干净好看的送到牛车前。
  裴英娘衣襟前掩一层巾帕,接过胡饼便吃,烫得她直吸气。
  李旦皱眉,抬起她的下巴,樱唇沾了油光,粉嘟嘟的,看起来好像更可口。
  “阿兄你以前不是经常带胡饼给我吃么?”裴英娘挥开他的手,继续啃胡饼,这东西王府的厨娘也会做,但有些东西,自家做的就是没有外面的好吃。
  逛逛坊市,吃点小食,才算是出来玩了一天,不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车厢里备有茶具,李旦斟了杯凉茶,递到裴英娘手里。
  以前住在蓬莱宫时,只要有机会出宫,他肯定给裴英娘买点吃的喝的玩的回去,她很容易满足,哪怕是一条平平无奇的丝线,她也会很高兴,抓着他的袖子和他撒会儿娇。
  她那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她和其他人相处时温和大方,实际上是一种疏远,她只会对最亲近、最有安全感的人展露小女儿姿态。
  他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很喜欢她朝自己撒娇,她围着他打转的时候,他心里早就软成一汪春水。
  小十七那么高兴,他当然乐得纵容她,开始还叮嘱告诫几句,后来一次次放松要求,最后变成有求必应,她说什么他都答应。
  最好能一辈子宠着她。
  吃过胡饼,裴英娘尝了点思恭坊的馄饨,归义坊的肉脯,李旦跟着她一样吃一口,不肯碰了。
  他骨子里还是娇生惯养的天潢贵胄,很挑剔。
  逛得差不多了,他们原路返回上阳宫,快到天津桥时,忽然听到奔雷之声,回头去看,远远看到几骑人马飞驰而来。
  马蹄踏过之处,扬起阵阵烟尘,路上行人纷纷避让。
  马上之人着黑氅,额间系红缨带,风驰电掣,绝尘而去。
  “是长安来的人。”李旦放下车帘,沉声说。
  裴英娘蹙眉。
第182章
  长安来的人裴英娘认识,
不仅认识,还是熟人。
  刚好在北市买了同心结肉脯,预备带给半夏和忍冬尝尝的,
裴英娘让半夏装了一碟子,切几只西瓜,
冻酥花糕、冰梅浆一样备了些,“天气怪热的,
先歇口气,来得这么急,
是不是京里出了什么大事?”
  秦岩和郭文泰都是满头大汗,
怕汗味薰着她,没敢和她靠得太近,站在廊外的浓阴底下,接过半夏送到跟前的冰梅浆,
一口饮尽,不直接答她的话,避重就轻道:“接连烈日暴晒,二圣不耐暑热,
恐怕要推迟行程。”
  裴英娘挑眉,笑而不语,低头整理樗蒲绫披帛,腕上的翡翠镯子颜色透绿,像一泓水波流动。
  秦岩和郭文泰对视一眼。
  秦岩先咳嗽两声,苦笑道:“不是我们有意瞒着王妃,
实在是来之前圣人嘱咐过,我们没胆子抗旨。”
  裴英娘站起身,披帛滑落,“好了,辛苦你们连日奔波,我不为难你们。”
  这时冯德送来切好的西瓜,秦岩和郭文泰告罪,坐下吃西瓜。树荫里铺设席子小几,繁花堆满枝头,香风阵阵,他们坐在凉风花影里吃瓜,好不惬意。
  回廊深处响起一阵脚步声,李旦带着长史走过来。
  刚才李旦和裴英娘一起回观风殿之后,长史把他请走了。裴英娘怕李治或者李令月出了什么状况,出面接见长安来人,没想到秦岩竟然不肯和她说实话。
  李旦爱洁,换了身雪青色圆领袍,衣襟依旧系得严严实实。
  长史和七八个幕僚跟在他身后,每个人都神情凝重。
  裴英娘皱了皱眉头。
  长史走下台阶,和秦岩、郭文泰两人耳语了几句,两人放下瓜瓣,向裴英娘颔首致意,站起身跟着他走了。
  幕僚们簇拥着李旦去七宝阁议事,那边四面环水,看守森严,方便密谈。
  李旦回头看裴英娘,伸出手,眉眼温和,“十七,过来。”
  众人愣住了。
  走在前头的长史也煞住脚步,回头张望。
  裴英娘啊了一声,上前几步。
  李旦捉住她的手,“长安出了点事,你也过来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3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