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开荒者(校对)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780

  当下大殿之中一片议论,纷纷对苏护投去了不善的目光,而苏护更是脸色煞白,踉跄着退了几步。
  原本苦苦支撑的妲己一看到人群中眉头紧锁的伏羲,顿时眼前一亮,疾呼道:“伏羲道友救命。”
  伏羲闻言,上前几步,轻叹一声,道:“钦原,没想到是你,妖族既然隐退洪荒,你们又何必再出来搅风搅雨?天道之下,妖族注定无法大兴,你们怎的如此不明天数?”
  妲己闻言,面露凄苦之色,道:“伏羲道友,我妖族自隐退洪荒,只能在北方苦寒之地苟延残喘,那里贫瘠荒凉,灵气淡薄,我妖族数千年来,每况愈下,几乎难以为继。”
  “若不是实在没办法,我等又如何愿意介入这天地大劫的漩涡之中?谋求一线生机?”
  纣王与一干文武大臣尽皆闭口不言,只静静听着妲己与伏羲的对话,而纣王此时眼中精芒闪烁,看向苏护背影的眼神已经冰冷至极。
  伏羲怒其不争的对妲己喝道:“你们要谋求一线生机本也无可厚非,怪只怪你们选错了方式。”
  “截教通天圣人,广开方便之门,有教无类,截教之中多有妖族之人,个个都是义气深重之士,你们为何不寻求通天圣人庇护?”
  “我知道你们还放不下曾为天庭之主的荣耀,但是你们要知道,那毕竟已经是过去,如今的天地主角乃是人族,若你们还抱着复兴妖族的幻想,最后只能落得个覆灭的下场,白泽糊涂啊!”
  闻仲等一众截教门下听了伏羲这几句话,纷纷暗暗点头,闻仲更是开口对妲己道:“伏羲圣皇所言甚是。”
  “苏美人,只要你愿意说出幕后主使,并将尔等计划如实交代,本太师可做主,向通天圣人说项,接纳尔等上古天庭妖族。”
  原本面无人色的妲己听完伏羲与闻仲的话,神色一动,的确,他们一直以上古天庭之人自居,一心谋划复兴妖族,不愿向任何人低头。
  但是如今,妖族已经没有退路,一个应对不当便有覆灭之危,而这危机既然来自元始天尊,自己为何不说服白泽,率妖族投入截教门下?
  我妖族尚有几位玄仙妖圣,数十大罗大妖,数千金仙妖王,妖将妖兵也还有数十万,若不是没有圣人坐镇,势力本就不输诸教,如此大的一股势力,就算加入截教,地位也不会太低,最多居于两位准圣之下。
  到那时,就算是元始天尊想要对付妖族,也无能为力了吧!
  想到此,妲己总算将问题算计通透,心下不再纠结,当下挣扎着爬下锦榻,跪伏在地,颤声道:“多谢道友指点,钦原知道该如何行事了,我愿意将前因后果如实道出。”
  孔宣、伏羲以及纣王等人脸上皆露出了一抹满意之色,纣王看向胡仙儿,道:“爱妃,放开对苏美人的镇压吧!”
  “是。”胡仙儿闻言,断开了对雷炎剑的法力供应,雷炎剑剑身立刻收回了他体内,剑身上散发的煌煌之气亦尽数收敛。
  妲己只觉身上一松,便软倒在地上,一旁的镇元子见状,挥手一道甲木精气打入妲己体内。
  妲己这才有了些力气,爬起身来,对镇元子躬身一礼,诚声道:“多谢道友。”
  随即才重新对纣王一礼,道:“拜见大王。”
  纣王挥手道:“无须多礼,你且将前因后果如实道来。”
  “是。”妲己恭声应是,随即整理了一番思绪,娓娓道来:“我妖族自当年天庭一战之后,便隐退洪荒,举族北迁。”
  “但北方苦寒之地实在不适合我妖族生存,可洪荒大地的其他地方皆已无我妖族容身之处,便在我等为生存发愁时,阐教玉清圣人元始天尊遣门下弟子黄龙真人来了我妖族。”
  “他将一枚玉简交给了我族首领白泽妖圣,那里面记载着玉清圣人欲与我妖族做一笔交易的信息,玉简内的内容我也看了。”
  “玉清圣人的要求是,让我妖族派出一精通魅惑之术的女子,化身美人前往大商,寻机进入后宫,魅惑君王。”
  “令君王从此沉溺于美色之中,不再励精图治,并设法令君王变得荒淫无道,凶残暴虐,同时扶持奸佞之臣,残害忠良,使大商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如此一来,大商国运必然不攻自破,届时定会有身负贤德之名的诸侯揭竿而起,覆灭大商,而诸教也可乘此机会,以完天地大劫。”
  随着妲己的叙述,纣王与在场一众文武大臣脸色一变再变,到最后皆是太阳穴直跳,青筋毕露,已是怒不可遏。
  听到此,纣王怒极而笑,牙齿都快要咬碎,“好一个阐教,好一个玉清圣人,好,好啊……”
  “简直欺人太甚。”
  “咔咔!”
  纣王怒气勃发,身上苦修二十余载的法力爆发出来,脚下的地面顿时寸寸龟裂,便连他身边的闻仲都没抗住,连退三步。
  幸好伏羲以法力护住了一众没有修为在身的文武大臣,否则这一下恐怕就得有大部分人吐血甚至身亡。
  纣王发泄了一番,怒气稍减,这才耐着性子对妲己问道:“你且说说,那所谓将揭竿而起,身负贤德之名的诸侯究竟是哪一位大贤?”
第六十三章
你从来就没有过女儿、苏护死、姜子牙下山
  妲己已经把一切都捅出来,此时自然不会再有所隐瞒,且完全站在了纣王这边,故而妲己在说出答案前,还特意看了已经面如土色的苏护一眼。
  “回大王,此人正是那西伯侯姬昌,而苏护,也正是与西伯侯立下约定,一起反商,好在大王麾下兵强马壮,以雷霆之势平了冀州,让西伯侯不及反应。”
  “否则,西伯侯一旦起兵响应,天下诸侯定然从者云集,届时大商烽烟四起,难以兼顾,还真有可能……”
  纣王听完妲己的话,一声怒喝:“苏护,你还有何话说?”
  “噗!”
  苏护听着妲己的话,原本脸色就忽青乎白,一口郁气积聚在胸腔之内,被纣王一喝,一口逆血再也压制不住,喷了出来。
  苏护萎顿在地,看着妲己惨然道:“你……不是妲己,我的女儿究竟怎么了?”
  妲己闻言,下意识的瞥了纣王一眼,见他眼中有寒芒闪过,当下对苏护道:“你从来就没有过女儿,苏妲己,一直都是由我妖圣钦原所化。”
  “我原本的打算,是魅惑住大王后,让他恢复你的封地爵位,好让你成为反商的急先锋,可惜如今……我们,都不过是别人的棋子罢了。”
  “噗!”
  苏护再喷出一口鲜血,就这么瞪着双眼倒了下去,很快就没了气息,苏护,死不瞑目。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苏护之子苏全忠及苏氏一门皆被处死,理由是他勾结妖邪,欲蛊惑君王,祸乱朝纲,甚至还张贴榜文,将妲己欲行之事公诸于众。
  当然,在这榜文中,元始天尊的锅被苏护背了下来,一切都是苏护的主意,也是苏护令本为妖孽出身的女儿入宫的。
  所有百姓,知道妲己欲行之事后,个个不寒而栗,后怕不已。
  为了增加说服力,钦原还配合纣王演了一出戏,由大商太师闻仲,亲自押着妖孽所化的苏护之女苏妲己到朝歌城游街示众,最后当着朝歌所有百姓的面打开天眼,令其现出了钦原原形。
  最后闻太师施法召来一股火焰,当场将妖孽烧为飞灰,朝歌百姓纷纷拍手叫好。
  钦原自然是返回妖族了,如今天机混乱,短时间内也不怕元始天尊会发现,只要她说通白泽,带领妖族投奔截教,那就万事大吉,从此跟有诸多大能辅佐的大商便算是自己人了。
  彻底解决了苏护的这个隐患,纣王便开始厉兵秣马,加紧训练军队,同时传令各城各关守将严加戒备,以防诸侯叛乱。
  而对内,纣王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土地改革,首先是在大商完全控制的区域试行,纣王改革的决心非常大,出现反对的声音无所谓,只要你没有实际行动,都不会有什么妨害。
  但是如果胆敢以实际行动表示反对的,无论你是谁,都只有灭亡一途。
  如此一年以后,土地改革初见成效,大商境内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慢慢的,原本持反对意见的贵族们,纷纷开始转变风向,成了铁杆拥护者。
  而此时,纣王终于决定,将新政向各诸侯国推广。
  而妖族举族投靠截教的事,似乎没有引起什么后果,唯一在这件事中得大利的,就是通天教主。
  而对给他送去这么大一份礼物的逍遥谷门下,通天更是好感大增,自认欠了逍遥谷一份人情,或者说因果。
  ……
  却说朝歌城外五十里处,有一小村庄青水环绕,绿景端的秀丽,名唤宋家庄。
  七十多年前,宋家庄迁入一外姓人,名为姜恒,姜恒本是三皇中地皇神农母族姜氏部落之后,因家道中落,便流落到宋家庄安顿下来。
  后娶宋家庄一女宋氏为妻,生下一子,取名姜尚,字子牙,因姜子牙在出生之前宋氏曾梦飞熊入怀,故姜尚又号飞熊。
  这姜子牙出身后却是与平常小孩大是不同,平日里只坐在村旁一块大石上发呆,姜桓因姜子牙出生前宋氏之梦,只道姜子牙天生异禀,也就由他。
  姜子牙三十几岁时,姜桓与宋氏双双去世,而姜子牙也不知从哪里听到了修仙之说,遂离开村庄,四处寻仙访道。
  姜子牙对于修仙之事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如何知道去哪里寻找?还好在路上遇见了一同道之人,姓申名公豹,申公豹为人义气直爽,也是一心求道,姜子牙与申公豹一见如故,便相约一起求道。
  那申公豹久在洪荒游历,见多识广,对姜子牙道:“日前听得昆仑山玉虚宫玉清圣人宣告洪荒,将大开山门,说是要招有缘者为徒,我等莫若去那昆仑山求道,或许被圣人相中了也未可知。”
  姜子牙本就没什么头绪,听闻申公豹所言,欣然随申公豹一起往昆仑山而去。
  如今洪荒经过大商六百年大治,国富民丰,有言治世求道,说的就是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了,修道而寻求长生不老的人也多起来,因此待两人来到昆仑山脚下时,只见那人山人海,到处黑压压的一片。
  姜子牙见有如此多的人前来求道,心道如此下去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出头被那原始天尊相中,故一直愁眉不展。
  那申公豹乃是机灵之人,见此情景对姜子牙道:“如今大开山门之时尚未到来,我等不如先行一步,也好抢个先机。”
  于是,两人选一月夜悄悄的向昆仑山中进发。
  玉虚宫内,元始天尊算知六千年已过,众圣议定的封神之事就要来临,而替天封神之人也将出世。
  那封神之人被那先天灵宝封神榜与打神鞭吸引,自当前来昆仑山拜师学艺,但自己却是也要动作一番,于是便有了通告洪荒,大开山门之事。
  这一晚,元始天尊正在打坐静修,身旁的先天灵宝封神榜与打神鞭突然闪过一道金光,元始心神一动,立刻明白过来,将身边白鹤童子唤来面语一番。
  白鹤童子下得山来,却见月夜中有两人在山中行走,心道:“老爷令我来迎接那替天封神之人,可如今却来了两个,该如何是好?”
  白鹤童子纠结一会儿后,便决定将两人都接上山去,由老爷亲自辨别,于是便现出身来,要接两人上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7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