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984

  军官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校尉体恤。”
  胡十二挥了挥手:“下去做事吧,将整理好的东西押送深州城,至于尸体,收集到一起,一把火烧了吧!”
  当黄庄冒出滚滚浓烟的时候,胡十二已经带着他的部队,押运着百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向着深州城方向返程了。
  苏宁走进了大牢最深处的一间单独的屋子里,伴随着咣当一声响,铁门打开,披头散发坐在草堆之上的黄尚出现在了苏宁的面前。
  伸手撩开覆盖在面上的长发,黄尚抬头看着苏宁,眼露悲怆之色,道:“苏宁,我的族人,现在差不多都死光了吗?”
  苏宁冷笑着道:“你倒有自知之明,黄尚,这就是背叛我的下场。”
  黄尚直楞楞地看着苏宁,眼中既有绝望,也有疯狂,亦有不甘,“苏宁,你是来杀我的吗?”
  “看在多年相处的份儿上,也看在你过去十余年来也算是尽心做事的份儿上,我来亲自送你一程,免得你受辱于小吏之手。”苏宁拔出刀来,咣当一声,扔在黄尚的面前。
  黄尚盯着那刀看了半晌,忽然就大笑了起来,直笑得前仰后合,笑得涕泪流流。
  “想装疯吗?哪怕你就是真疯了,我也会一刀宰了你的。”苏宁嘲讽地道:“你也是有身份的人物,不如干脆爽快一些,你我都省事。”
  黄尚摇摇头,伸手捡起了刀,以手试了试刀的锋刃,抬头看着苏宁道:“我黄氏一族已然不存,我一人独活,又还有什么意思?只是想来可笑,我黄氏覆灭,不是因为我背叛,而是因为我忠心事主,可笑啊,真是可笑。”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想狡辩吗?”苏宁有些不耐烦。
  黄尚以刀撑地,站了起来,看着苏宁,道:“苏宁,很多事情的真相,与你所见所想的,并不一样,那些看起来对你好的人,并不见得是真正的对你好,那些看起来似乎损害了你的利益的人,从长远来看,才是真正的为你考虑,为你着想。而那些一心逢迎你,对你言听计从的人,或者就是将来把你送进地狱的人。”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忘挑拨离间?”苏宁嘲讽地道。
  黄尚惨然而笑:“苏宁,你也是一个可怜人。事到如今,我也总算是想明白了,看清楚了,最后奉劝你一句吧,想要保全你苏氏一族,最好的法子,莫过于对节帅的安排俯首贴耳,否则,你苏氏一门,只怕也在不久的将来,与我黄氏一族在九泉之下碰面了。”
  说完了这一句话,黄尚再不多言,横刀搁于颈上,用力一勒,鲜血哧啦一声标了出来,黄尚仰面朝天跌倒在了身后的干草堆上,两眼瞪得大大的看着灰扑扑的屋顶。
第二百零九章:秋收
  武邑,信都等地进入到了热火朝天的秋收工作当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因为义兴社的存在,秋收的工作进展极为迅速,还是老一套,义兴社组织各地青壮集中劳作,将分散的劳动力集中在一起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李泽现在必须要抓紧时间,每多抢出一天的时间来,他就多一天的时间来备战,而他多抢出一天来,横海那边相应的就等于少了一天。
  今年因为夏季一场雨灾,收成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对武邑的影响相对要较小一些,而信都的问题就要大多了,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各地报上来的产量也在一天天的汇总,减产,已成了定局。纵然今年武邑开垦出了更多的荒地,但产出仍然无法弥补损失。
  夏荷已经做出了初步的估算,武邑,信都,石邑三地的粮食缺口大致在三成以上,而这三成,则需要李泽另外想法去弥补。
  翼州现在是指望不上的,他们也同样的缺粮。
  好在因为与高象升达成了协议,屠虎负责的义兴堂,已经打通了成德往昭义,魏博,洛阳,长安等地的商路,虽然不免要向盘踞地方的大佬们交上不菲的过路费,但只要能把粮食弄进来,李泽也顾不得了。
  现在他手里不缺钱,只需要把钱变成他需要的物资就好了。而过了今年,他相信自己再也不用在粮食之上受制于人了。
  信步走在栗子河的大堤之上,看着堤内那大片的已经变成金黄的大豆地,脸上不由自主地便露出笑容。
  这是去年整治武邑境内的栗子河是开垦出来的良田,原本是荒滩,乱石地,在覆盖上了从河里挖出来的泥土之后,如今已经变成了上好的土地。可惜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种上春小麦了,只来得及种上大豆。如今这些大豆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大豆,不但可以用来喂牲畜,加工之后,也一样能当成主粮使用的。
  “大豆肥田!”指着那连绵不断地只怕有上万亩的大豆地,李泽对候震道:“等到明年的时候,这些土地便能有大量的产出了。候县令,你有眼光,我听说你一口气便买了五千亩河边的地?”
  候震笑着道:“这是托公子的福啊,侯家的确买了五千亩地,其实以我们当时的财力,还可以买得更多的。”
  “那为什么不多买一些呢?”李泽大笑:“现在武邑可不缺劳力。”
  候震笑道:“这是因为公子制定的赋税制度啊,我们算计过了,五千亩是一个节点,在这个点上,我们所获得的利润是最大的,超过了这个点,利润便会急剧降低,超过了一万亩,那就是实打实的亏本生意了。”
  李泽制定的赋税是累进制的,每一个入藉武邑的人,都有一亩的园田,这是不用交赋税的,算是口粮田,然后随着土地的增加,赋税也便逐渐提级,在大唐的其它地方都还在以人丁作为交赋税的依据之时,李泽却是以个人拥有的土地数量作为交赋税的依据,这是田税。而没有一分土地,单纯做生意的人却又是另一套税务系统,叫做商税了。相比起田税,商税则收得高得多。当然,商税也分了很多种类,像粮食,食品这样的生意,现在武邑,信都,石邑是免税的,而像盐,铁等税率高达百分之一百。
  从李泽掌权的第一天起,他的税收系统便对其治下实行了分门别类的征收,与过去翼州对商税实行一刀切,有了极为明显的区别。
  而这,也为武邑信都等地带来了更多的财政收入。
  自从义兴社,义兴堂与地方官府合二为一之后,义兴堂已经放弃了除开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物资的经营,而是将这些业务拍卖给了另外一些想做生意的人,像从德州过来的那几大家,就非常愿意参与进来。
  因为李泽治下对粮食等食品生意实行免税,倒是吸引了不少其它地方的商人开始了向武邑这边贩运粮食,这倒是在很大程度之上,缓解了武邑的粮食危机。
  此刻听到候震的话,李泽不禁失笑:“果然一个个都是狡滑的家伙,我花费了偌大的心机制定的税则,这么快就被你们研究透了么?我本来还准备骗几个不懂行的来好好威风一把的呢!”
  候震也是芫儿:“公子,能买得起成千上万亩地的人,家里谁没有养上一些人才?我们到了武邑的第一时间,便是将公子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都弄到了手然后细细研究,这税则,自然是重中之重。人多力量大,很快便算出公子这个税则里面的陷阱,也就不足为奇了。想来公子不会怪罪吧?”
  李泽摇头:“怎么会?如果你们有本事找出这些税则里面的漏洞而加以利用,我也没话可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当然,你们找出了这些漏洞,占了我的便宜,接下来我就肯定要堵上这个漏洞,这就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时日一长,咱们的税则就会愈来愈完善了。”
  “公子所思,总是与我们不同。”候震笑道:“这么一说,我们倒还真得挖空心思来找找公子政策的漏洞了。”
  “随意!”李泽笑咪咪地道。别的他不敢说,候震他们想在税则之上找出多么大的可以钻空子的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候县令,你现在是咱们武邑的大地主,但也是武邑的县令,一县之主,这两个身份,你可不要混淆了。”李泽叮嘱道。
  “不敢,公是公,私是私,绝不敢因公废私,因公利私。”候震躬身道。
  李泽道:“你是一个脑子清楚的人,我想你也不会。但你仍然要盯着境内的某些人,有些人在政策之上钻不了空子,便会采用一些违法的手段来获取利益,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严厉打击,必要的时候,甚至要不惜杀一儆百。”
  候震心中微微一凛,连连点头称是。
  “武邑是我的实验区,我绝不允许他的发展出现偏差。”李泽道:“实际上这个税率,也有抑制土地兼并的意思,你能明白这里头的利害关系吗?”
  候震当然明白。
  农民都是依附在土地上的,就像他候家,现在有五千亩地,便要雇佣能种五千亩地的人手,其实也就是变相的将这些人手变成了需要仰仗自己生活的人,也就是另一种部下了。土地越多,控制的人丁也就越多。当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之后,自然就形成了对官府的制约。
  这就是店大欺客或者是客大欺店的问题了。
  敲打了候震几句,李泽便又将话题重新拉回到了眼前的地上。
  “等豆子收了之后,田地里准备种什么呢?这冬天也不远了,可供种植的也不多了吧?”李泽问道。
  “抢着把这一季豆子收了,然后便只能种上大白菜,萝卜了。”
  “这个好,这个好!”李泽笑着道:“大白菜腌制好了可以吃上一年呢,还可以制成干咸菜,萝卜也可以制成萝卜干,这些东西,都可以充作军粮呢!”
  “那可需要大量的盐。”候震道。“公子,现在像盐这玩意儿,我们还受制于人啊!”
  李泽点了点头:“放心吧,以后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的,河东是产盐的,以后我们可以从哪里弄到盐,两淮地区更有大量的盐资源,当然,我们现在还得靠自己,等我们拿下了横海,我们也就有了濒海地区,总是能解决一部分需求的。”
  候震点了点头,在他看来,横海现在已经苟颜残喘了,能不能挺得过这个冬天,都不一定。
  两个人沿着大豆田的田埂缓缓地走着,李泽弯下腰,摘了几枚豆荚,在手里轻轻一搓,十几粒滚圆的豆子便在他手里翻滚,看着饱满的豆子,李泽很是开心。
  在前世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对粮食有着这样的执念,而现在,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古代立国,都特别强调要以农为本了。虽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大的偏差。
  有了粮,才能养活这么多人,而有了更多的人,才能做更多的事情。要是连麾下人丁都养不活,那不出事才怪呢。
  “等收获了,给我送几升过去,我尝尝鲜!”李泽将这十几粒豆子揣进了怀里,笑着对候震道。
  “这是属下的荣幸,到时候一定会公子挑最好的。”候震道。
  两人说笑着漫步而行,河堤之上却突然传来了急骤的马蹄之声,两人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去,一直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李泌已经急步迎了上去,两人低声说了几句话之后,李泌便小跑着到了李泽的身边。
  “公子,曹公派来了使者,似乎是有紧急的事情要见公子。”李泌道。
  “知道了。”李泽点了点头。
  回到武邑城内,看了曹信派人送来的信件,李泽却是怔住了。
  自己的老子居然召自己去镇州,但却要秘密前往,不能惊动任何人,而且,还派来了闵柔率领的成德狼骑前来作为自己进攻横海的支援,现在,这支闻名北地的骑兵已经到了翼州,正在向着武邑进发呢!
第二百一十章:狼骑抵达
  成德狼骑抵达武邑,李泽亲自迎出武邑城外。
  李泽如此郑重,自然是因为成德狼骑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成德狼骑的统领,一向还兼任着成德节度使李安国的亲卫营,是节度使最为看重的心腹之一,就像先前的尤勇,现在的闵柔,与此类比的,便是李泽身边的屠立春。
  这样的人,不管什么时候,在成德,都是屈指可数的大人物了。
  说是只有百骑,其实出现在李泽眼前的,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对于李泽来说,因为有屠立春的存在,他当然对其有着详细的了解,但对于跟着李泽出迎的候震等人来说,可就是有些诧异了。
  成德狼骑的每一位骑士,实际上拥有三匹马。两匹精挑细选的战马用来平时作战时换乘,因为全身着甲的他们实际上极是沉重,再神骏的马匹也无法支撑他们长时间的作战,在战斗的间隙换乘战马,是他们的常规操作。
  战马平时是绝对舍不得拿来骑着赶路的,所以又有一匹驮马供他们平日里骑乘。每一名骑士都拥有一名部下,这人既要照顾骑士的日常起居,同时还要负责照顾战马,当然,这些人并不是仆役,在战事需要的时候,他们同样也可以骑上战马作战,而且战斗力比起一般的骑兵还要强上不少。
  除开这些,队伍之中还有不少的马车,马车上面装着这些骑兵们的补充武械,像盔甲,斩马刀等等等等。
  也难怪成德狼骑只有区区百余骑,这不仅仅是骑士出类拔萃,一个个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物,更为关键的是,养他们花的钱也实在太多了一些。而用养他们的钱,足以养一支千人以上的游骑队伍了。而游骑队伍的使用范围可比成德狼骑要广泛太多也灵活太多了。
  所以,像成德狼骑这样的队伍,就像是过去的核武器了,威慑作用要远远大于实际作用了。两军作战,只要成德狼骑存在,那么对方的主帅,就必须要在身边时刻保持着一支强悍的军队来作为预备队,时刻准备迎接成德狼骑的冲击,否则便极有可能被他们一击而得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