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984

  李安国将最后一点汤药,亲手喂给了苏氏喝了之后,温柔地扶着她躺了下来,外间暑气依然,但这是屋子里却有些阴凉的感觉,浓厚的汤药味道挥之不去。
  “好好休息吧,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握着那只愈发瘦得皮包骨头的手,李安国低声道。苏氏闭目不语,苍白的脸色之上看不到一丝儿的血色。
  李安国叹了一口气,向外走去。走到门边,恰好看到李沅捧着经书匆匆而来,看着这个侄儿,李安国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好好替婶婶诵经。”
  “侄儿知道了。”李沅躬身道。
  李安国点了点头,大步向外走去。
  书房里,公孙长明已经等在了哪里。见到李安国进来,也不言声,只是将一份文卷轻轻地推到了他的面前。
  打开这封文卷,李安国浏览着上面的内容,愈看脸色越是愤怒,呼吸渐渐急促,到最后,竟然是捂着胸口,猛烈地咳嗽不已。
  公孙长明叹了一口气,替李安国倒了一杯水放在他的面前。
  “他,他竟然当真与卢龙勾结起来了。”喝着水的李安国断断续续地道,中间夹杂着咳嗽,看到他放下的杯子中,竟然漂浮着丝丝嫣红,公孙长明也是神色黯然。
  “李泽曾说过,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人,但又要用最大的善意去对待人,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实则上却是极有道理的。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李公,事情走到这一步,虽然我们不愿意看到,却也是不能不积极应对了。您最不愿意启动的第二套方案,还是该启动了。”公孙长明轻声道。
  “安民,安民哪里!”李安国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道:“如果安民不予以呼应,那么苏宁也做不成什么事情,最终只怕还是会不了了之的。”
  “李沅还在替夫人诵经呢!”公孙长明摇头道:“如果安民没有这一层意思,那么李沅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瓜田李下之嫌,他不是不懂。”
  “或者他不会同意与卢龙人勾结。”李安国眼中闪过希翼的光,“他很清楚,卢龙人的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弄死我的基础之上的,他或者有所企图,但应当不会有弑兄之意。安民本质上还是极好的,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我也希望是这样。”公孙长明却不抱什么希望,“只能且行且看了,李公,定州之战便可一见端倪了。”
  李安国半闭上了眼睛,看着公孙长明道:“老公孙,看来我也该病倒了。”
  听着这似乎极为诙谐的话,公孙长明却是笑不出来。因为李安国现在的身体,并不仅仅是病了那么简单。
  “老公孙,我病倒的这段日子里,便由你来抛头露面吧。”李安国道。
  公孙长明点了点头。
  半个时辰后,袁周,王思礼两人走进了节度使府。
  擦黑时分,袁王两人离开不久,金源被紧急招进了节度使府,再也没有出来,反倒是节度使府派人到了金府,按照金源开出的单子,从金家带走了不少的物事。
  镇州城内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异样,但一些有心人,却从平常之中看出了许多绝对不平常的事情来。
  城内,暗流涌动。
  定州,华北重镇。成德之所以在经历了瀛州大败之后,仍然要大举发动对王沣的战事,不仅仅是因为王沣的背叛让成德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更因为成了卢龙爪牙的振武,已经成了威胁成德的心腹之患。
  不趁着卢龙仍在与河东高骈激战之机拿下定州,易州,则一旦卢龙派出劲旅进入到这两个地方,对于成德来说,麻烦就太大了。拿下定州,易州,灭了王沣的振武军,则成德虽然在军势之上仍然弱于卢龙,但至少在地理之上,他们不再输于对方,甚至可以反过来对卢龙形成威胁。从而确保成德核心区域镇州赵州的平安。而只要镇州,赵州无虞,则成德的战争潜力,便足以使卢龙亦望而生畏。
  对振武之战,不仅仅是一场复仇之战,也是一场战略之上的高点之争。
  李安民挥师入定州,尤勇率兵攻打易州,就是要趁着王沣在深州之战后还没有恢复元气的这个当口,一鼓作气拿下对手。
  十数年来,成德息兵养民,成德地区丁口百万,百姓富庶。而振武这几年,却是充当了成德人的盾牌,年复一年的面对着卢龙人的打击。与成德现在的思路一样,卢龙张仲武何尝不想彻底拿下振武呢?
  振武王沣终于是被卢龙人打怕了,打怂了。
  但这也让他成为了两强中间的一个靶子,刚刚投奔了卢龙,却又迎来了成德人的全力报复和打击。成德比卢龙是要弱上不少,但相对于振武,他又是一个巨汉了。光是人丁,成德便是振武的数倍之多。
  这便是弱者的悲哀了。
  李安民攻打定州相当顺利,七月整军,八月出击,九月时,便已经连下定州义丰,深泽,望都,新乐,一半定州辖地几乎都落入到了李安民之手。而王沣面对着李安民和尤勇的两路夹击,左右支拙,只能收缩兵力,希望以拉长对手后勤补给然后找寻找胜机。
  李安民的中军行辕已向前设立在了新乐县,他正在筹谋着对定州城发起最后的猛攻。现在的李安民,无疑是踌躇满志的。李澈之死,对于成德总体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对于他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现在的赵州,镇州,深州已经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那就是希望节度使李安国能够过继李安民的三子李沅,从而保持整个成德统治的稳定性。
  李安国的确还有一个儿子,但这个儿子特殊的身世,却让很多人心生犹豫,而李泽越是展现出了凌厉的手段,狠辣的心思,就越是让这些人犹豫不安。
  这,便是他的机会了。
  如果李沅当真过继,虽然以后从法理上来说,他就只能称呼自己一声叔叔了,但血脉之连又岂是能够割断的?兄长这一次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身体完全垮了,也不知还能活多久,一旦兄长故去,李沅上位,则毫无疑问,成德节度使的实权,将会落在自己手中。
  至于苏宁那个蠢货,现在自然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一旦等到自己掌握了实权,再找机会处理他也不迟。唯一可惜的就是曹信现在已经倒向了李泽,也就变成了自己的敌人。
  与尤勇合力打下振武,将是提升自己在成德地区声望的绝佳时机。瀛州一战,让成德人刻骨铭心,对于背叛者王沣,更是恨到了骨子里,谁要是提着王沣的脑袋回到了成德,那绝对会让无数人瞬间归心。
  李安民自信能够得到绝大部分成德高官的支持,因为这些人原本就是与他一齐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李安国一旦故去,自己会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而如果灭了振武,那些因为王沣而痛失亲人的百姓也会对他感激涕零。而对于更广泛的人来说,拓展疆土,本来就是赫赫武功,最能让人景仰的一件事情。
  至于李泽,他不像苏宁非得要置他于死地。大家都姓李,一旦李沅过继既成事实,自己还是有机会与他谈判的,合则两利,分则两败,要是李泽愿意与他和解,那将苏宁卖给李泽,也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事情。
  战事顺利,李安民自然满心欢喜。
  而李波的归来,却让他的欢喜蒙上了一层阴影。
  儿子在瀛州一战被俘,被王沣扣留大半年,如今归来,自然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但陪着儿子一起回来的那个人,却让李安民不安。
  此人赫然是卢龙的军师中郎将费仲,在深州城中,李安民也与他喝过一顿绝交酒。
  李波当了数月俘虏,不但没有瘦,反而却长胖了一些,看起来在振武倒是没有受过虐待。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李波这样身份的人,也可以算是王沣手中一个待价而沽的奇货,自然不会让其受到虐待。
  “涛儿,带你兄长下去歇息。”李安民挥了挥手,示意次子带着李波下去。
  等到两个儿子离去,李安民这才沉着脸道:“费中郎将,咱们绝交酒也喝过了,交情自然也就没有了,如果你只是送波儿回来,那李某自然还是会好酒好肉地款待一番,如果要说什么其他的事情,那便罢了。”
  费仲对于李安民的冷淡却是早在意料之中,不以为忤,反而笑咪咪地道:“有酒喝自然是好的,不过李刺史,我这一次来,却还带来了另外几个消息,不知你想不想听?”
  “说来听听也无所谓。”李安民晒笑道:“但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定州我仍然是要打的。”
  “我说完之后,李刺史再做决断吧!”费仲笑道:“第一,我卢龙军在代州已经击败了高骈,全面占领了代州。第二,张帅已经派遣了一支精锐,正星夜向着定州而来。”
第二百一十七章:分化、瓦解与拉拢
  不管是张仲武与高骈的战事如何,还是镇州苏宁会闹出一些鬼来,现在李泽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干涉,他现在集中了全副的精神,准备发动对横海的最后致命一击。
  秋收过后,粮已入库,赋税已经收齐,现在的他,可谓是兵精良足,前期一连串的军事胜利,使得现在武邑军兵人人士气高昂。即便是后来抵达武邑的原翼州军,现在也是一个个红着眼睛嗷嗷叫着请战,武邑军数次出击,人人发了大财,也刺激得这些人不能自已。
  要说现在武邑最富有的是那些人?当然是参加了前几次军事行动的武邑军兵了,人人家里都盖上了明亮宽敞的大瓦房,买上了几十亩土地,武邑本地青年成了抢手货,又至于在秋收期间,武邑还掀起了一阵结婚狂潮,大量的武邑士兵娶了媳妇儿。而他们所娶的媳妇儿,基本上来自从德州迁徙过来的女人。
  谁都有过上幸福美好不为开门七件事发愁的美好愿景,武邑的这些青壮现在有钱,有房,有地,哪些有女儿的家庭自然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这样的人家,以前在德州的时候,可是想也想不到的。再说了,嫁一个武邑军兵之后,自家在这边儿也算有了一个倚仗,不至于再受本地人欺负。
  不管李泽如何三令五申,如何让候震这样的德州人成为武邑的县令,大量地招募了德州的读书人进入武邑,信都,石邑为官吏,但这样的事件,总是不能避免,而这又以信都最为严重。对于这样的事情,李泽也是无可奈何。信都曾受德州军肆虐,现在有怨气,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现在出现了这样的通婚高涨,李泽是乐见其成的。以婚姻为纽带,这些地方会很快构建起新的基础关系,对于双方百姓的和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至于那些德州青壮现在能不能说上媳妇儿,李泽并不在乎。想要过上好日子,那就拿出真本来,上战场立功去,立了功,自然就有奖赏,自然就会像现在的武邑军兵那样,升官发财,迎娶美女,走上人生的巅峰。
  其实不单单是德州青壮眼红,便是原翼州军,又何尝不眼红呢?翼州纵然富庶,但绝大部分普通士卒,也就是勉强过得去罢了,甲士们还好一点,府兵们,照样也不过是求一温饱而已。一年到头,上交完了赋税,粮食还够一家人吃不用借贷,对于他们来说,这便是天堂般的日子。比起其它州郡来说,他们已经很幸福了。
  但到了武邑,才发现,原来日子可不仅仅是求一个温饱而已,还可以过得如此有滋有味。有了武邑军兵作对照,人人便都有了他可以,我自然也可以的想法。
  武邑人先富起来,不过是托了小公子的潜邸在这里罢了。现在自己也是小公子的部属了,那小公子自然会一视同仁,只要立下功劳,自然就会有所得。
  其实武邑的日子猛然之间好了起来,战争所得固然占了其中最大的份额,但李泽在武邑,信都等地施行的各项政策也不可或缺,以土地为基准的税赋政策,三三制的租佃政策,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以及对于物价的强力调控,都是武邑信都腾飞的原因之一,只不过这些政策都被战争的红利所掩盖罢了。
  普通的百姓或者看不到这些,但翼州境内的那些有识之士,官吏,豪绅,世族却不会看不到。翼州境内,反对李泽这些政策的人并不少,但在现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也都只能隐忍不发而已。
  说到底,李邑的很多政策,都是在极力地削弱地方豪族对本地的控制力而存在的。其中对地方大豪打击最大的,便是以土地为基准的税赋政策。
  递进制的土地税收,让拥有大量土地的地方豪族叫苦连天,三三制的租佃政策又将他们企图将赋税转稼给百姓的希望落空,租地种的农民并不需要缴纳土地税,而只需要承担徭役。
  李泽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地方豪族的怨气。他的根基之地武邑,现在压根儿就没有豪族,信都也是如此,而石邑,在沈从兴过去之后,也是三下五除二便将当地的豪族给整治得服服贴贴,老实的,自然纳入李泽这个大家庭之中来享受温暖,不老实的,对不起,一顶横海奸细的帽子便会从天而降,眨眼之间,这些地方豪族便会变成一无所有的赤贫之士。在石邑,有了柳家的配合,沈从兴下手极是狠辣。
  根基之地无虞,李泽自然便会狠狠地下手挖翼州那些豪族的墙角。税赋制度是他争取贫民的最有力的手段,不用缴税的这些无地贫民,自然而然地会成为李泽的盟军,三三制的租佃政策,又让他们看到了无限的美好未来。一年下来不管收成如何,上交给地主的佃租都是本年的三成,剩下的七成,都归他们所有。这让他们在确保能吃饱的情况之下,还有不少的盈余,在辛苦上几年,说不定就能买上一些属于自己的可以传承给儿孙的土地。要知道,除了武邑,信都等地,翼州的整体地价,现在都处于下跌阶段。而且现在李泽对外用兵,大量地府兵正在被招集起来,只要能从战场之上平安归来,那必然会有所获,买地的事情,自然就更有指望了。
  武邑信都上涨,是因为李泽所几乎所有从德州迁徙而来的富人都安置在了这两个地方,最后交给曹信的,虽然有不少的青壮,但基本上都属于赤贫阶层。哪怕地价再低,想要他们现在买得起土地,那基本上属于枉想,他们中的有些人,连一件体面的衣裳都没有。
  所以现在支持李泽对外用兵的,热情最高的,倒是属于这些赤贫阶层。他们希望通过战争手段来改变自己现在窘迫的生活。而地方豪族也希望李泽对外用兵,要是他一旦失败了,那么对地方上的统治力必然就会下降,威信丧失,他们也就有了可以施展手脚的余地。
  在所有的因素综合到了一起之后,现在的翼州便陷入到了一种狂热的战争气氛当中,上至官员,下至平民,对于横海,那是人人喊打。都热切地希望自己成为这一次战争中的一员。
  征召府兵,可并不是只要你年龄合适就行的。除了身板儿要好,还要符合其它很多条件,比方说独丁不抽等。
  李泽将整个德州的人都弄到了翼州,使得翼州的人丁几乎翻了一番,但这一次的战争,李泽并不想搞什么大规模的军团,军队人数越多,后勤压力越大,而且并不是军队越多,战斗便会稳赢不败的。就像这一次横海征伐柳成林,五千甲兵,三万府兵,被柳成林一千甲士和李泽二千骑兵,便打得稀里哗啦,最后不得不退回去。
  战争的胜利,涉及的层面太多了。
  李泽这一次准备动用的只有八千甲士,两万府兵而已。
  战争要以甲士为主,这是李泽与曹信以及麾下军官们的共识。李泽麾下现在有三千甲士,曹信倾尽所有,拿出了五千甲士。两万府兵的任务,更多的是战略层面上的一个压制以及负责后勤供应,战后打扫战场,控制地方而用。
  李泽不在乎翼州豪族,但并不代表不重视他们。事实上,地方豪族的影响力和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这些人不但有钱,有地,更有人。虽然他们控制的普通百姓被李泽一系列的手段正在挖空,但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族子弟,当真是可以称得上这个时代的精英的,他们从小接受教育,有唐时代,这样的子弟基本上都是文武并重的,如果能让这些人真正归心,对于李泽而言,其实也是一种助力。
  所以除了打压之外,李泽当然还要给他们另外一条出路。所以李泽的亲卫义从便又扩充了。从六百人一下子上涨到了一千人,而这多出来的四百人,便是从翼州其它地方征招而来的地方富户、豪族、官吏之家的子弟。
  成为李泽的亲卫义从,立功受赏的机会当然也就更多,一旦从亲卫义从之中分派出去,必然就会独挡一面,这一点,从屠立春,沈从兴,陈炳,褚晟甚至李浩李瀚李德等人身上便可见一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