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984

  又打又拉的手段,李泽是使用的娴熟无比。
  李家大宅前院新修建的一排厢房之中,传来了一个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声,李泽与曹信二人立于窗外,静静地听着屋内的一个男子正在口沫横飞地向着下面的亲卫义从宣讲着义兴社的宗旨,政策等。
  这个人叫曹璋,是曹信的儿子。
  这个人选是极妙的,那些新加入的义从,对于其它人或者还有抵触心理,但对于曹璋,却是没有抵抗力的,因为曹璋已经当了他们一二十年的小主子了。所以当曹璋往台上那么一站的时候,下面立时便提起了精神。这一点,哪怕便是杨开,这位义兴社现在的最高的负责人,也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出身不高,下面的这些义从,那个不清楚他的底细呢?
  “曹璋讲得很好!”倾听片刻,李泽满意地对曹信道。
第二百一十八章:信仰
  曹璋是那种读书读迂了的人。时时幻想着自己能济民救世,但现实却又往往给他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致命的打击,因为他的想法,不但得不到一般人的认同,便连他的父亲这样的人物,也哧之以鼻。
  屡遭打击之后,他这样的人倒更执着于去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世界,去故纸堆里寻找那曾经的世外桃园。
  李泽在听到了曹信对他这个次子的介绍之后,也是灵机一动,想到了现在杨开执掌的义信社,义兴社正在大力扩张,但义兴社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李泽也并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定位,只能算是边走边摸索。
  因为李泽对于这样的组织,前世之时,也只是知道,了解得并不深刻,在弄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之后,便将其完全交给了杨开,让杨开去自由发挥。事实之上,杨开做得还真是不错,到现在为止,义兴社在武邑,信都,石邑已经完全扩展开来。
  杨开将他的扩张目标定位在了基层的普通百姓身上,他根据李泽所拟定的那个大致框架弄出来的一整套比较系统的东西,恰恰迎合了最底层百姓心底最真切的渴望,因此极受欢迎。而在曹璋加入之后,这些理论性的东西,便更进一步地开始完善了。因为曹璋读的书可比杨开要强出太多,杨开每每弄出一些新的东西来,这位别人眼中的书呆子,总是能从故书堆里翻出一大堆的过去的事例,为其找出根脚来。
  这就让义兴社的理论,完完全全地上了一个档次。
  如果说以前的义兴社理论只能吸引底层民众的话,那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让很多的读书人对其有了兴趣。
  隔窗看着内里神采飞扬的儿子,曹信感慨万千,这还是自己那个熟悉的有些木讷的沉默寡言的儿子吗?自己当初将决定将他送到李泽这里来的,当真是太英明了。或者自己终将收获一个大器晚成的儿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曹信轻轻地吟诵着刚刚曹璋在内里所讲的让他极为震撼的四句话,他也是读书人,而且是中过进士的读书人,是这个世上最顶尖的那一批读书人,但也从来没有能如此精辟地总结出如此干练的语言。“公子,这不可能是我那个儿子能总结出来的,大概是出自你之手吧?我听杨开讲过,义兴社的绝大部分东西,都是你弄出来的。”
  李泽笑了起来,这四句话出自北宋张横渠,在后世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过此时,张横渠还没有影子呢,李泽便毫不客气地拿来用上一用了。
  “读书偶有所感,便写下了这几句话。”他大言不惭地对着曹信道。
  “公子当真了不起。”曹信衷心地道。
  “更了不起的是他们,杨开,曹璋等。”李泽道:“我只是弄了一个架子,其它的,就完全没有管了,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管。这就像我建造了一幢大房子,但这幢房子不但内里空空如也,便连门窗也没有,而杨开,曹璋等人,正在不辞辛苦地为我装修这幢房子,要想让这幢房子看着精美,住着舒服,其实后期的工作更加艰辛,也更加重要呢!”
  “没有这幢房子,哪来的后面的事情呢!”曹信笑道:“义兴社的哪些东西,我也都看过了,只是公子,我有些不明白,想要请教公子。”
  李泽指了指不远处一片竹林中间的一个凉亭道:“不若我们去哪里坐下慢慢说吧,免得我们站在这里打扰他们上课。”
  “好,公子请。”曹信伸手相让。
  两人信步走到凉亭之中坐下,微风习习,田波亲自端上来了一壶冰镇的酸梅汤。九月的天气,仍然燥热得很,坐在微风习习的凉亭之中,喝上一杯冰镇酸梅汤,自然格外的惬意。
  “我在武邑看到了有店售卖冰块,一打听才知道是公子家的,公子家去年冬天窖藏了许多冰块吗?居然能拿出来出售?更重要的是价格十分低廉,这不是要亏本的吗?”
  李泽哈哈一笑:“曹公,这可不是去年冬天窖藏的,事实上,我们家在冬天也从来不窖藏冰块,这些,都是现制作的,成本很低,这个价格卖出去,对我们来说,已经赚得太多了,我把这个送给了母亲,作为母亲的体己钱。”
  “造冰?”曹信瞪大了眼睛。
  “很简单的,田波,回头给曹公一份秘方,让曹公以后在夏天也不用在受炎热之苦。”李泽回头对田波道。
  “是!”田波躬身道。
  “这可多谢了!”曹信也不客气,“不过公子放心,这秘方我拿回去之后,一定会妥善保管,不会泄露出去,制出来的冰块也只供家人使用,绝不敢有一块流出去。”
  “左右只是让母亲打发时间,找点乐趣罢了,流出去也无所谓的。”李泽笑着道:“先前曹公要问我什么?”
  “义兴社。”曹信道:“公子用义兴社来控制地方这一手段,我是理解的,而且现在已经见成效了,但现在看起来公子并不满足于此,不然也不会让曹璋,杨开费这么大的劲儿来做这些事情了!”
  李泽点了点头:“曹公,最初我弄出义兴社,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是想控制地方。大唐几百年来,一直延续着历朝历代的最基本的一个策略,就是用宗族世家来控制地方,结果便是地方势力愈来愈大,终究再不可制。随着时局的崩坏,一场农民起义,便让大唐的中央朝堂形同虚设了。在这场农民起义之中,朝廷军队崩坏,最终将这场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镇压下去的,反而是地方的豪族世家,这也就形成了现在的节度使制度。”
  “别忘了,你也是这其中的一员。”曹信笑道。
  李泽也是笑了起来,他的老子李安国,是过去镇州地方大豪王氏的部将,是抢了王氏的根基才得以有今天,说来李氏,也算是豪族中的一员了。
  “曹公所说不错。如果只是局限于眼下,自然是没有必要,但如果要放眼天下,想要重现大唐最盛时的威风的话,这样的宗族势力控制地方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变。”李泽道:“所以,我对于义兴社最终的任务,也就慢慢地明晰了起来。”
  曹信心情有些沉重。
  他自己就是翼州的豪门世族,当然知道豪门世族的力量有多大,李泽选择了这条道路,前途就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了。
  “义兴社现在的这些行动,除了控制地方,还有什么其它的意思吗?”曹信抛开了这个有些沉重的想法,继续问道。
  “当然有,甚至比现在控制地方要更加重要。”李泽加重了语气:“因为我想让我的部下,我的军队,我的子民,变成一群有信仰的人。”
  “信仰?”曹信讶然。
  “曹公,您有信仰吗?或者说当初您与父亲一起征战的时候,可曾有过信仰?”李泽问道。
  曹信摇头:“那个时候,我们想的就是安身立命,想得是宗族延续,想得是荣华富贵,想得的子孙绵延。”
  “所以在你们获得胜利,拿下成德之后,便再也没有进取之心了。”李泽点头道:“息兵养民,经营地方,一心想着保全成德这一某三分地。”
  “正是如此。”
  “可是最终,还是很难保住。”李泽淡淡地道:“这一次,如果不是由高骈牵制住了卢龙的主力军队,成德挡得住卢龙兵锋吗?”
  “挡不住。”曹信实话实话。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李泽道:“现在的时局,比起十几年前你们所经历的事情要更加艰苦,想要固步自封,便是自取灭亡!而且,现在的我,也与以前的我不一样了。最初的时候,我倒是只想当一个薄有资财的又有背景没人敢欺负的乡村小地主,但既然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我自然就会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高一些,眼光看得远一些了。”
  “找回盛唐之景象?”曹信问道。
  李泽点头道:“不错,如果要达到这一个目的,我需的是一支有信仰的军队,更多的有信仰的部属,有信仰的人,能做到富贵而不淫,贫贱而不移,威武而不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达成自己的信仰而百折不挠,虽赴汤蹈火而奋勇向前,百死而不移其志。”
  李泽的声音渐渐高昂,曹信以及边上的田波的神情也渐渐肃穆起来。
  “这条路很难,同行的人只怕不多。”曹信低声道。
  “现在不是已经有了吗?”李泽笑指着远处的房屋,曹璋的声音仍在隐约传来。“大浪淘沙,金子终会显露出来,在以后的艰苦旅程当中,有着这样艰定信仰的人将与我同行,其它的,则将被淘汰。”
  “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曹信轻轻吟诵,“看来我需要认真地去理会公子所言的这份信仰了,因为我想与公子一路同行呢。”
  李泽伸出手去:“曹公这样的人,正是我无比渴求的人才。义兴社欢迎你的加入。”
第二百一十九章:支持
  曹信自觉得这一辈子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没有教出一个好的能够继承自己事业的儿子来,从而不得不将培养的目光转向自己的外甥王明仁,可惜天不从人愿,他青睐有加的这个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外甥就天不假天,半途夭折。
  巨大的打击,使得他不得再一次重新披挂上阵,鼓足勇气准备为曹王两氏的未来再拼搏上几年,哪怕为此鞠躬尽萃。
  而这,也是他选择李泽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他不仅看好李泽的未来,更因为李泽现在的力量还很弱小,他的鼎力支持,是李泽能够跃上另一个更高平台的基础所在。一旦将来李泽成功,那么他所代表的曹王两氏也必将因此而获得巨大的回报。
  锦上添花永远不如雪中送炭来得让人刻骨铭心。
  但现在,二子曹璋的表现,让他顿时又看到了另外的一条出路。原来自己这个被自己看扁了的儿子,在李泽的麾下,居然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还非常的关键。
  作为一个老牌政客,曹信怎么会看不出义兴社的厉害之处?
  他撬动的是过去数百年上千年延续下来的一种统治秩序,虽然向前的道路之上必然布满荆棘以及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他一旦成功,则必然会成为新的一种政治秩序,而曹璋,现在已经在这个初露獠牙的机构之中,占据了一个很显赫的位置。
  义兴社绝对会成为李泽未来势力所在区域的主宰力量,那么曹璋也必然会成为其中的领导者之一。他或者不通时务,不通经济,但只要专心把义兴社这一块工作做好,就足以让李泽重视他。
  有时候,单纯到了极点的人,反而是最受重视的那一个。因为他心无旁骛,因为他在工作的时候,从不夹杂着任何的私人情结。
  或者,曹氏的未来,就会着落在自己这个儿子身上了。
  也许是看到了此刻曹信的神色忽悲忽喜,也或者是感受到了曹信的情绪大起大落,李泽笑着道:“这条路,注定会充满惊涛骇浪,但曹公,正如我先前所说的那样,我们都应当有所追求,有所信仰,哪怕因此而注定会一路坎坷,可如果一旦成功,史书之上就会给我们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重要的是,我们或者就此开辟出一个新的时代。哪怕是最后失败了,而作为开拓者和引领者,我们也必将为后人永世铭记。”
  青史留名,对于曹信这样曾经的顶尖的读书人而言,的确是一种无可抵御的诱惑。
  曹信笑着摇摇头:“我安逸了十几年了,本来以为这一生也就这样,绝不会有什么大起大落了,不过现在跟了公子,恐怕以后的日子又会多姿多彩了,也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还撑不撑得住?”
  “曹公,姜太公八十岁才当上西周的丞相呢!你才五十多岁,正当壮年,为何言老?”李泽伸出手来,道:“我正需要曹公这样的人。”
  曹信伸手紧紧握住李泽的手,笑道:“承蒙公子看得起,自然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泽大笑道:“难得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战友,可惜眼前只有酸梅汤,不然真当浮三大白。”
  曹信笑着给两人各倒了一杯酸梅汤:“气氛够了,便是水亦能喝出美酒的味道来,公子,曹信敬你。”
  两人举起杯子,叮的一声碰在一起,然后一饮而尽。
  放下杯子,曹信道:“公子,说来惭愧,杨开在翼州其他地方的行动,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而公子在武邑三地实施的政策,在翼州其他地方也是举步维艰,说来这与我都有脱不开的关系。是我不该冷眼旁观。”
  “可以理解,毕竟曹公家里,可是翼州最大的地主嘛!”李信笑道:“我的这些政策,说到底,是在挖曹公你的墙根呢!你只是冷眼旁观,没有大加破坏,我已经感激不尽了。但凡您要是说上一句话,杨开只怕就得灰溜溜地滚回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