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984

  对于这个二叔,李泽倒是没有什么恶感,当然,也没有什么好感。如果以后自己以后能顺利拿下北地,成为北地之王,稳固了统治基础,那么有着丰富执政经验的二叔,倒也可以再度出山来给自己搭个帮手。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人,等自己成了气候,想来他也不会再有别的什么想法了。到了那个时候,只有自己好,他才会更好。
第二百六十四章: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李泽将软垫子挪到了王夫人身旁,挨着王夫人坐下。手里拿了一把火钳,慢慢地一块一块地翻捡着火盆里的银炭,蓝色的火焰无声无息地窜高。火盆一边煨着的铜壶里水汽蒸腾而上,传来咕嘟咕嘟的翻滚之声,显然是水已经开了。
  李泽拖过一边的矮几,拿过了一个大号的紫砂壶,提起铜壶将沸水在紫砂壶外面浇了一遍,这才放下。然后打开一个密封的小瓷罐,用木匙从内里妥出一些茶叶,放进紫砂壶中,再度提出铜壶,将滚开的水倒了进去,伴随着水汽弥漫,一股茶香也在屋里弥漫开来。盖上紫砂壶的盖子,李泽捧起紫砂壶,晃动了几下,将这头茬水倾倒在一边的盆里,再度揭开盖子,倒进了沸水。
  看着李泽在哪里忙活,王夫人不禁笑道:“公孙先生以前说过你对茶道几无研究,有失身份,但我看你现在弄这开水冲茶,倒也煞有介事,有模有样了嘛!”
  李泽抬脸一笑:“喝茶,除了解渴这个最基本的功能之外,当然也有一些药用的功能,能补充身体之中缺乏的一些东西,就像那些口外的番人,他们多吃肉食,如果不饮用茶,时间一长,不免身体就会出问题。而之所以把喝茶弄出一种仪式感,搞出一大堆的事情,纯粹就是那些士大夫吃饱了没事儿干鼓捣出来以显示他们与普通人的不同罢了。这样的花活儿,儿子要是没事了,也能弄出来一整套呢。”
  “就是你眼前在搞的这一些?”王夫人乐不可支。作为大家族的女儿,茶之道她自然是精通娴熟的。在她看来,儿子刚刚的那些动作,当真是笨拙而又好笑。
  “儿子正想着呢!”李泽估摸着紫砂壶里的茶水温度差不多好了,一边说着,一边提起壶来,往小盅里倒了一杯茶,双手捧给了王夫人:“母亲且尝尝。”
  先是浅浅地啜了一口,接着便端杯一饮而尽,王夫人笑道:“虽然说这茶喝起来仍然不习惯,但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先有苦,涩之味萦于舌端,过后却又有甘甜清香回味。”
  “母亲去看着吧,以后儿子一定弄出一套饮茶的规制来,然后让大家趋之若鹜,将这煮茶啥的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李泽豪气满满。
  “你倒是口气大,自陆羽著《茶经》,煮茶之道早已经深入人心,你这一套,只怕真会被人笑话浅薄的。”王夫人摇头道。“就算不喜,你也总要了解一点,也要勉强喝一喝,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交际的一种手段呢。”
  “儿子实在喝不下去那中一杯茶里有着无数滋味的茶水!”李泽连连告饶:“母亲还是饶了我吧!”
  “你不愿喝那也罢了,只是我看你想推广你的这种喝茶方式,也是难上加难。”王夫人自然是不愿意勉强自己的儿子做他不愿意的事情。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李泽端起一杯茶,慢慢地啜饮着,不过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却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母亲,这件事在别人做起来,或者会很难,但在儿子做起来的话,就简单多了。您瞧瞧,原先在我们庄子上,大家也都习惯了这样喝茶。儿子到了武邑之后,武邑这样喝茶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嘛,就算是曹信他们,也渐渐地接受了这样的喝茶方式,而他们,也会渐渐地影响一批人。等以后儿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权势越来越重,只怕这种喝茶的方式,会普及得更快呢!”
  王夫人一怔,她是没有想到李泽竟然是这样的一种思维,不过想想也是,随着李泽的权势越来越大,即便是为了讨好李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喝茶方式的。
  端着茶杯,怔怔地看了李泽半晌,才缓缓地道:“你们男人,都是一个样啊,对于权力的迷恋,始终是没有止境。”
  李泽仰头看着母亲,道:“母亲,您不愿意去长安吗?如果不愿意去,那就不去。没有谁能勉强您。儿子更不会。了不起我不去长安了。”
  王夫人摇头道:“长安,那是一个好地方啊,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曾经跟着你的外公去过一次。相比起长安,咱们这里,的确是穷乡僻壤,能去长安享福,我巴不得呢!”
  李泽自然知道王夫人这话说得有些勉强,这片土地,必竟是母亲的家乡。
  看着李泽欲言又止的模样,王夫人笑道:“行了,你也别觉得过意不去。公孙先生昨天与我说了很多,能对你的事业有些帮助,母亲当然愿意为你去做的。在这里,我已经住了数十年了,留给我的,除了伤痛之外,美好的时光,当真是少之又少,唯一留恋的,也就是你了。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已经成了一只能搏击长空的苍鹰,母亲能为你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了。现在能帮到你的忙,母亲不知有多开心呢!”
  “多谢母亲!”李泽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母子之间,有什么多谢不多谢的。”王夫人笑着伸出手,抚摸着李泽的头顶。
  “母亲,父亲的身子不行了。金源说,他最多还能撑一年。”半晌,李泽才低声道:“您,当真不与父亲见一面了吗?”
  “见又如何?倒不如不见!”王夫人的身子僵了一僵,但旋即便放松下来。“我和他之间的联系,也就只是你了,只要你好,那便好。我与他,从此既无恩义,也无仇怨,就这样吧!”
  李泽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
  “夏竹那丫头,你当真不要吗?”王夫人从李泽手里接过了又不杯热茶,瞅着李泽,眼中却尽是不满之色。“夏荷固然是从小就跟着你的,但我看夏荷整天忙得脚步点地,你离开后的这几个月,她回宅子里的时候,加起来不到十天,平时就都呆在公房了,这如何能照料得好你?”
  “母亲,现在诸事还没有踏上正轨,正是杂乱的时候,夏荷负责的这一块的确忙了一些,她哪里不理顺,对于儿子的整个计划,都会有影响的。”李泽陪笑着道:“夏竹是母亲亲自教导出来的,那自然是好。不过您这马上就要去长安了,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人照顾怎么行呢?再说了,夏荷在我身边,我都觉得委屈了,又怎么还能再加上一个夏竹?”
  “这有什么可委屈的?”王夫人不满地道。
  “母亲,以夏荷的本领,如果不是我,何至于作一个妾?”李泽笑道:“她要是入朝为官,便是户部尚书也是做得的。”
  唐朝女子为官,虽然少,但也并不稀奇。
  “她的那点子本事,还不是你教的。”王夫人啐道:“她有什么不满意的!”
  “母亲,您让夏竹来照顾我,本意是好的,但夏荷夏竹在一起,却并不合适。您现在大概也注意到了,夏荷的确是位高权重,便是公孙先生,曹公这些人,对夏荷都客客气气的,夏竹如果也过去了,以后会有落差,她们本来情同姐妹,要是以后因为这个伤了感情,反而不美。便让夏竹跟着再服侍您两年,到时候,儿子给他寻一个好人家,文官也罢,武将也行,总之,让她以后去做正室夫人,也得一诰命岂不是更好?也不枉她服侍了母亲这么久?”
  “怎么说都是你有理!罢了,这也是夏竹没福气。”王夫人没好气地道。
  “说不定以后她会有大福气呢!”李泽笑咪咪地道。
  “好了好了,你也不用在我这儿腻着了,回去吧,想来夏荷这个时候也该回来了吧?想来已经翘首以盼了。”王夫人笑骂道。
  随着李泽控制地域的越来越大,夏荷在这个体系之中的作用也愈来愈重。哪怕现在成德节度的镇州,赵州,深州的财务体系还没有移交过来,但光是翼州,棣州,沧州,景州还有瀛州,地域便足够大了。
  在武邑,夏荷现在拥有一幢独立的宅院作为办公所在,除了她总揽全局之外,下面每个州还各设了一个司,再加上军队体系,义兴社体系,夏荷现在光手下便有近百人。光是这些人的陪训,就足以将她忙得四脚朝天了。
  李泽教给她的那一套财务体系,她又要将其中简便易操作的教给她的下属,可即便是她觉得简单之极的,对于那些下属来说,也不谛于是天大的难题。这也让夏荷的脾气越来越大,下头人对其也愈来愈敬畏。
  好在这些挑选上来的人,一个个本来都是财务上的老手,经过几个月的强化培训,虽然还是会不断出错,但总算是能上手了,以后也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了。至于更高级的一些体系,就只能在以后慢慢来了。
  在外面,夏荷是威严的,权威的,是所有人都敬畏的,但一回到这个小院儿,她便又重新变成了一个含羞带怯的小姑娘。此刻,她正坐在灯下,编织着一件羊绒毛衣,眼睛却不时地看向大门处。
第二百六十五章:夏荷的欢喜
  上好的羊绒纺成毛线,然后再织成毛衣,不但轻薄,而且保暖。仅仅凭着两根细长的竹针便勾勒出一件毛衣来,始作俑者,自然是李泽了。原本是孤儿出身的他,在孤儿院之中所学的这些手艺,倒是没有忘记。不过呢,他只擅长,也只会最简单的平针了,当他把这平针织衣之法教给夏荷之后,这门技艺便开始绽放出了极大的生命力。各种各样的针法,各种各样的花式,在女人们的灵巧的手指之下被勾勒了出来,对此,李泽不能不感叹,人的智慧是什么时候都不缺的,他们所缺的,只不过是需要有一个人给他们推开这一扇窗罢了。
  手头的这件毛衣,还是今年刚刚入秋的时候,夏荷便开始着手织的,原本是想让入冬之后,李泽便能穿上,可是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让她压根儿就没有时间来做这件事,以致于都到这个时间了,这件羊绒毛衣,还只完成了主体,两只袖子还不见踪影,倒是像一个背心了。
  虽然注意力都放在屋外,但手里却仍然如穿花蝴蝶一般上下飞舞,这些活计儿做了多年,她早就不需要用眼睛去盯着看了。
  “李泌,你也去歇着吧!”外面,传来了李泽清朗的声音,屋内夏荷一张俏脸,立时便腾地一下红了,猛地站了起来,便向着门边走去,顺手将毛衣放在面前的梳妆台上,却不想一根羊绒线还缠绕在她的手上,随着她的脚步,刚刚织好的一截便哗啦啦地脱落下来,重新变成了一根线。
  夏荷犹自浑然不觉。
  门呀的一声被推开了,李泽出现在了夏荷的面前。
  三月不见,李泽又长高了一些,以前站在李泽的面前,夏荷的额头能达到李泽的鼻尖,可现在,似乎只能达到李泽的上唇了。
  脸庞没有走时那般细嫩了,增添了许多的风霜之色,显然是长时间在寒风之中奔走而导致的,虽然自己给他也编织了面罩,但北地的寒风却是无孔不入的。
  “我回来啦!”李泽看着夏荷,张开了双手。
  夏荷显然是精心打扮了一番的,头上早就梳成了妇人的发髻,以前的夏荷是留着刘海的,现在却是将刘海梳了上去,后面的头发也绾了起来,梳成了一个翻叠圆鬟髻,用一根金坠角的小偏簪子插着。
  薄施脂粉的脸庞之上,柳眉星眸,看着李泽的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竟是蓄满了泪水,似乎晃一晃就要掉出来了。半开半合的樱唇却是别样的艳红,与两排白玉一般的贝齿相映成辉。
  夏荷的这种妆容也是李泽培养出来的。话说李泽对于这个时代的主流妆容照样不感冒,那种将脸涂得雪一样白,然后在上下唇正中间点上一点嫣红的模样,李泽实在是欣赏不来。
  屋里很暖和,夏荷穿着一件开领的鹅黄色带竹子图案的棉服,里面则直接穿着内衣。有唐一代,地位愈高的女子,这衣领嘛,便也开得愈低。
  几月不见,在李泽眼中,夏荷似乎美得惊心动魄起来,从过去的少女之美,变成了如今成熟的妇人韵味。
  犹如飞鸟投林,夏荷呆看了李泽一小会儿,便一头扎在了李泽的怀里。
  李泽大笑着反脚将门踢上,然后将夏荷打横抱了起来向内里走去。
  小别胜新婚呢!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屋子里终于平静了下来,夏荷精心梳理的发髻早就散乱了,钗子被随手丢在了地上,满头的黑发披散在缎子一样的肌肤之上。
  而李泽,此时却已经变成了一个大花脸,满是红色的唇印。
  看着李泽的模样,夏荷卟哧一声笑了,裹了薄被起来,去外间拧了热毛巾进来,一下一下地替李泽擦拭着脸上的红色的印记。
  “别忙活了,反正呆会儿又要印上去。”将夏荷抱到身边,自己也钻进薄被里,拥着对方坐了下来。
  夏荷却是一声惊叫,从大床之上摸出一件毛背心来,此刻,那羊毛背心本来已经完成的主体也被拆去了一半,长长的羊绒线,还有不少缠在李泽的腿上。
  “已经快要完成了,这下全都毁了。”将残余品捧在面前,夏荷欲哭无泪。
  “还可以当一件小马甲穿!”李泽咕咕地笑着,将羊绒背心拿在手里左瞧右瞧,“这都好几个月了,还没有完成呢?”
  “哪里有时间?”夏荷叹了一口气,干脆将羊绒背心扔到了一边,看起来今年是别想把它织完了。“翼州还好说一些,沧州,棣州,景州,瀛州完全是一笔糊涂帐,忙了近一个月,勉强把沧州和棣州的帐理顺了。”
  “用不着着急,慢慢来。”李泽抚摸着对方的长发,不以为意地道。
  “怎么能慢慢来呢?”夏荷摇头道:“这马上就要开春了,开春之后,便是春耕,早前战争的后遗症还没有抚平呢,又要忙活着这一摊子事。沧州,棣州这两地,到明年秋上之前,肯定是只出不进了。唯一有希望的,便是海兴的晒盐场,能不能如公子所说的那样,改进了工艺之后能不能多产出一些盐,如果是这样的话,倒多少可以有些进项。”
  “还有啊,公子教我的那些,我捡些简单的教那些抽调上来的财税人员,一个个都笨拙无比,也拉慢地工作的进度,现在也只能是勉强上手。有些时候,我只能让他们做两套,一套用老方法,另一套用新法子,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新旧对照,一来是让他们练手,二来也是让他们看看,到底那一种更简便易行。”
  李泽不由摇头。夏荷之所以觉得简单,那是因为跟着自己学了那么多年,从小便耳闻目濡,而从下面抽上来的那些人,你让他在短短的时间内改掉他多年的认知而接受一个全新的知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且财税之上,又容不得有一点点的错漏,那这些人的压力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想想那些人搔破头皮,拔光胡子的愁苦场景,李泽便觉得有点可怜他们。
  夏荷在属于她的那幢屋子里便是女王,众多下属见了她,是典型的连大气也不敢喘,一来当然是因为夏荷特殊的身份,二来,也的确是因为夏荷的这一套独特的财税体系。下面的人花上好几天弄出来的东西,被送到了她的手里往往不到一刻钟,便会被挑出错误来。这就让人不得不服气了。
  李泽虽然人不在武邑,但这里的相关情报,仍然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他的手边。
  “我听说几天前,你喝醉了?”李泽笑着问道。
  “我哪有喝醉?”夏荷连连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