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984

  不管是谁,站在这样空气之中仍然充满着浓厚的血腥味的地方,站在遍地尸体,鲜血的地方,站在一排排战死袍泽的遗体的地方,他们的脸色都不会很好看。
  李忻那肥胖的身躯如同一个圆球一样从战马之上滚了下来,他下来的那一刻,李泽分明看到他胯下的那匹战马,似乎瞬间便高出来了不少。
  纵然心里很愤怒,但此时的李泽,还是大步向前迎了过去。
  他是横海节镇兼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的朝廷大员。福王李忻,东都防御使,也是正三品的官职,问题是,人家是亲王,这便属于超品的范畴了。
  身份贵重还身兼要职,那自然是该李泽前去拜见了。
  “横海节度使,千牛卫大将军李泽,见过福王殿下。”李泽双手抱拳,躬身一礼。
  福王上前一步,一把抓住李泽的双手,将他扶了起来,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番,一迭声地问道:“大将军可有事?老夫人可有事?其它眷属安妥否?”
  李泽微微颔首:“谢殿下挂牵,虽然受了一些惊吓,但却都安然无恙。”
  听了这话,本来脸色严肃的福王李忻也终于露出了笑容,看着对方如释重负的表情,不管是情真意切还是有意表演,李泽都不得不承认,李忻的这个脸色,态度,心情转换得相当自然如意。
  “本该来得更早。”李忻带着十分的歉意对李泽道:“但大将军的求援信在东都被一些心怀不轨之徒刻意扣留了两个时辰,我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过了子时,再调兵,调船,赶到这里便是这个时候了。天幸大将军神勇,方能无事,这是我李忻之幸,也是皇帝陛下之幸,更是我大唐之幸啊!”
  李泽一怔,倒是没有想到一见面,李忻便自暴家丑,坦然说出在东都之内有人作梗,才使得他姗姗来迟。
  “东都之内,居然也有此辈内应吗?”
  李忻苦笑一声:“东都辖下,官员众多,良莠不齐,这是我不察之责,此人现在已经被我拿下关了起来,回头大将军可以亲自审问一番。”
  听了这话,李泽心中倒是释然,这样一个人如果真的存在,李忻不是留下来准备交给他而是一刀杀了的话,他心中肯定是有疙瘩的,但现在对方如此坦然,李泽倒是不好再说什么。
  “此人是殿下麾下,李泽不能越俎代庖,该怎么审,怎么判,自然是殿下的事情,李泽只需要事后知道一个结果就好了。”
  “多少敌人来袭?”看着满地的尸骸,李忻问道。
  “接近千人吧!”李泽道:“所幸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之中有些疏漏,被我们发现了端倪,否则殿下今日来,可就只能给李泽收尸了。”
  “上千人?”李忻这一次是真正的有些被吓着了。“大将军身边可只有……”
  “满打满算,一百五十人而已。”李泽傲然道:“但既然我们已经有了准备,他们自然也就讨不了好。被我们杀伤超过了一大半人,其余的人便作鸟兽散了。”
  “大将军麾下?”
  “伤亡过半!”李泽脸色垮了下来,“来袭的不是什么乌合之众,而是精锐的军队,为首的是卢龙的将军石毅,这人,殿下想必也是认得的。”
  “卢龙人竟然能在这里聚集起上千人的军队?”李忻惊道。
  “他们自然不能,但有人能为他们准备这些,就像殿下的身边,不是也有对方安插下来的棋子吗?”
  “此人是谁?”
  “我想殿下心中也该有数吧!那人,殿下也该审问过了吧?”李泽笑问道。
  李忻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驿官已经待不得客了,我在后头搭了军帐,殿下不妨如内小座,喝口茶。”李泽道。
  “如此甚好。”
  两人并肩走向后院,那里,搭起了数座军帐,李忻到了,包括王夫人,柳夫人夫妇等人自然都是要上来拜见,一翻折腾之后,二人这才到了主帐之中就坐,而公孙长明此刻也是匆匆地赶了回来。先前燕九处理伤员,人手不够,公孙长明便被拉去作了免费的劳力。
  “公孙先生,十余年不见,风彩依旧啊!”看到公孙长明,李忻站了起来,微笑着抱拳为礼。
  “公孙见过殿下。”公孙长明笑道:“公孙已经为成老头子了,倒是殿下,愈加福态了。”
  “你不如说我胖得没样子好了!”李忻笑道。
  三人坐定,李泽也不废话,直接从怀里掏出了石毅的供状,递给了李忻,看完供状,李忻却是一脸的茫然。
  “怎么是田承嗣?”
  “为什么不是?”李泽反问道。
  “在我府里,阻截你求援信的人,是宣武朱温收买的奸细。”李忻道。
  李泽与公孙长明对视了一眼,好半响李泽才叹道:“原来我是这么多人想要杀之而后快的对象啊!”
第二百八十一章:要挟
  李泽显得很平静,只有些惊奇于自己现在的价值。看起来自己这一百来斤,比自己所认为的还要重要许多了,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大人物,想要取自己的性命。所以他也很坦然,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一个节镇要杀他,和十个节镇要杀他,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左右到时候都是一个个怼回去就完了。
  但福王李忻却是恼火不已。
  卢龙人千里迢迢派出死士要杀死李泽。
  田承嗣不但暗中提供帮助,更是提供了自家精锐亲自加入来刺杀李泽。
  宣武朱温,虽然没有出动兵马,但却动用了极有价值的暗线截取了李泽的求援线,如果不是另一封走私人渠道的求援信抵达了李忻的手中,只怕到现在,他都还懵然不知。
  为什么要杀李泽?
  无处乎现在李泽关乎着北地的平安。李泽的存在,能让成德,横海等地重新拧成一股绳,李泽的存在,可以成为朝廷扼制张仲武的一个有力的手段。
  而这些想杀李泽的人,心思便也一目了然了。
  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啊!
  天下不乱,他们便没有机会,只有天下乱了,他们才可以从中谋利,希图从乱局之中分得一杯羹,获取最大的利益。
  如果不是这一次自己防御使府的那名负责文书收发的官员因为这件事而暴露了他的存在,李忻还真不知道,那些节镇的渗透竟然到了如此地步。这个是被发现了,那还有没有其它人呢?
  一想到这一点,李忻便愤怒之极。堂堂的东都防御使,竟然被人渗透到如此地图而毫无所觉,那是不是在某个节点之上,那些别有用心潜伏在自己身边的人,会不会对自己也来一个致命一击呢?
  李忻不寒而栗。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看起来,必须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了,这一次,便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宣武也好,魏博也罢,他们可都是在自己的家门口。不像卢龙,虽然强悍,但却远在北地,在他的身边,还有河东节度使高骈,还有成德,横海在制约着他。但如果魏博与宣武也同时发难的话,李忻简直不敢想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驻防东都的五万神策军,能不能挡得住魏博抑或是宣武的进攻?李忻是一点把握也没有。大唐极盛之时,朝廷掌控的军队,都是最为精锐的,而地方上的武装,在朝廷禁军面前,毫无疑问都是战五渣。但时易势移,现在情形早就倒转过来了,像魏博,宣武这些节镇的兵马的强悍,早就超过了朝廷的直属兵马了。
  将石毅的供状递还给了李泽,李忻问道:“这个石毅,现在怎么样了?”
  “他招供的条件,便是我给他一个痛快。”李泽倒也没有隐讳,直截了当地对李忻道。
  原本以为李忻会不太高兴,岂料李忻却是赞赏地点了点头:“杀了好,杀了好。真把他交到朝廷手中,他乱说一气的话,必然又要引起天大的风波。回头我把府里的那个混帐也一刀杀了,不但要杀了他,更要将他全家斩尽杀绝,也算是给某些人的一个警告。”
  这是李忻的内部事务,李泽倒是不便多言了。
  “只是这样一来,大将军你可就要吃一点亏了。”李忻有些歉然地看着李泽道:“但这件事情,我会秘折向陛下说明,陛下也一定会给大将军补偿的。”
  李泽微笑点头,补偿?当然是要的,不给他也要讨要的。
  其实李泽拿到石毅的供状,其本意就是用来要挟朝廷一下,你要是不大大地给我一份补偿,那我就把这件事情张扬出去,到时候不管是田承嗣也好,还是其它人也罢,但凡涉及到这件事里面的官员,自然会人人自危。
  人人自危之下,会做出一些什么事情,那可就说不定了,指不定便会有人铤而走险,学一学张仲武,来一个举旗谋反。
  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一个张仲武便已经让他们焦头乱额,如果再多来上那么一两个,只怕整个人都要糊了。
  这是一笔糊涂帐,只要盖子还没有被掀开,那大家便在帷幕之下各自谋划,尽显神通,看谁的手段更加高妙。
  一旦掀开了盖了,那可真就要图穷匕现了。
  朝廷自然不愿意出现这样的局面,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卢龙的张仲武。干掉了张仲武,北地自然稳定,而灭掉张仲武,又能对其它节镇起到震慑作用。
  张仲武现在算是最强的节镇了吧?他敢谋反,也难免身死族灭的下场,其它人可以想想自己的实力有没有张仲武强悍。如果没有,那还是老老实实的挟起尾巴做人,规规纪纪地举着大唐的旗帜继续这样苟且下去吧!
  而要达到这样的一个局面,李泽,就是重中之重,是这个大局里,不可或缺的那一个人。
  李忻这才松了一口气,先前,他还生怕李泽年轻气盛,这一次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心腹麾下死伤惨重,一定会憋不住这口气要讨一个说法呢?他如果真要这么做,朝廷可就坐腊了。一方面是朝廷必须要拉拢的北地重臣,一方面却又必须要稳住以保大唐疆域,特别是核心重地稳定的大局,那才真是无法取舍呢!
  现在李泽同意了他的要求,他看着李泽的眼神不由显得更是亲切了一些。王铎说得不错,这个李泽,真是有可能成为大唐的股肱重臣的呢!王铎在成德呆了近一个月,对李泽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此人才华横溢,天生具有领袖的气质,更重要的是人特别年轻,是属于那种可以大力栽培,大施恩遇从而以收其心的人。
  为了说服朝廷上下,王铎甚至还从李泽的身世入手,说明李泽此人对于恩义的重视。受人点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这便是王铎对于李泽最后的论断。
  当然,王铎不知道的是,为了让他对李泽形成这样一个感观,在他呆在成德的日子里,李泽的麾下为此付出了多少心力,提前安排了多少事情,哪怕是王铎在行进路上的似乎一个很偶然的事情,都是他们精心安排的结果。
  “大将军深明大义,本王感动身受。”李忻发自内心地道:“大将军风华正茂,有大将军这等人才扶助大唐,我大唐江山无虞矣。”
  “殿下谬赞了,李某可是愧不敢当。”李泽把手乱摇道:“只不过李泽自束手受教起,忠君爱国,那便是深入骨髓的,遥想当年我的第一位老师,只不过是一乡间不得志的秀才,穷困潦倒,但与李某人说起我大唐过往的辉煌之时,却仍是慷慨激昂,每每说到高潮处,虽然唾沫星子溅了李某人一身,但那种作为一个大唐人的骄傲,却仍然让李某人记忆犹新啊!现如今,哪里还有这种骄傲?从那时起,李某人便暗下决心,有朝一日,李某人定然要重现大唐辉煌,让万国来朝的景象再度重现,让大唐旗帜所到之处,万物俯首相迎,不敢稍有违逆!”
  听到李泽神采飞扬地说起盛唐之景,身为宗室的福王李忻更是感同身受,几乎要掉下泪来:“仗义每多屠狗辈,草莽之中有忠义啊。如今那么多的地方重臣,一个个都是心怀不轨,一个乡下穷秀才,却仍怀如此忠义之心,当真让人感慨,此人当重赏啊,特别是他教出了大将军这样的股肱之臣。”
  李泽长叹一声:“可惜了,两年之前,我的这位启蒙恩师已经仙逝了。”
  “好人不长命啊!”李忻也是唏嘘不已。“不知此人还有后人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