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984

  “自然是有的。”李泽微笑道:“现在我启蒙恩师的后人都在我麾下为官,清正廉明,实为一方能吏。”
  “一定要好好照顾。”李忻感慨地道。
  “那是自然。”
  一边的公孙长明倒是听得目瞪口呆,这个启蒙老师自然是有的,但是不是如李泽所说的这样满怀忠心就值得考究了,他有两个儿子也是真的,不过据他所知,现在这两个人都是忠义社的骨干人员。对李泽忠心那是妥妥的,但对大唐朝廷是不是也如此忠心,那就不一定了。
  看着李泽侃侃而谈,瞎话张口就来,他不禁为李忻默哀几分钟,说起来李忻也是能干之辈,至少在皇室之中,甚少能找出像他这样的人了,但坐在比他年轻了几十岁的李泽面前,智商似乎有些不够用啊!
  李泽所做的这一切,无外乎都是在向朝廷表明一件事,我是大大的忠臣啊,要想北地稳定,迅速扑灭张仲武,要想威慑其它节镇,那赶紧就让我合镇啊,让我能尽快地将成德,横海,振武整合成一体,好替朝廷灭了张仲武这个叛贼啊!
  至于以后再怎么办,相信此刻的朝廷还想不了那么远。先渡过了眼前的难关再说以后吧,没有当下,那有未来呢!
第二百八十二章:祭奠
  李泽在孟津渡停留了三天,福王李忻便也在这里陪了三天。神策军也从第一天匆匆抵达的一千余人,增加到了整整三千人,如果再加上停泊在黄河之中的水军,这个数目还要继续上升。
  李泽不走,是因为他执意要将为他战死的部属安葬。而安葬的地点,他就选择在了这些人倒下的地方,孟津渡官驿。
  福王李忻一声令下,第二天便搜集来了数十具棺材,已经成为废墟的官驿主楼位置被清理干净之后,挖出了一个巨大的坑。在李泽的注视之下,一具具的棺材被安置了进去。巨大的坟莹仅仅用了一天的功夫,便在原本的官驿的位置之上耸立了出来。
  一面石碑之上刻上了这些战死英灵的姓名,另一块石碑之上铭刻着他们英勇作战,毙敌数百,勇挫敌人阴谋的事迹。
  香案之上,三牲供品齐具,巨大的香炉之中青烟袅袅上升。
  李泽手执三柱清香,大步向前,举手过额,深揖到地。一连三揖,这才双手将香插进了香炉之中,目视刻着战死士兵姓名的石碑,郎声道:“你们放心去吧!你们父母妻儿,我自为你们一力养之。你们没有杀尽的敌人,以后我也会为你们一一将他们斩尽杀绝,以他们的头颅,来祭奠你们的英灵。”
  李泽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低沉,表情平静,但正是因为这份平静,反而让后面的李忻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平静不代表着没有怒火,相反,只怕此时李泽的怒火已经抵达了最高点,物极必反,到了最高点,碰到了天花板,人反而会冷静下来。
  李忻毫不怀疑此时李泽说这话的决心。
  虽然他与李泽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件事情的真相,将在短时间内,不会被揭开,但这也仅仅限于当下而已罢了。
  李泽今日在灵前的誓言,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公开发下的,想来用不了多久,便会传遍天下,传到那些有心人的耳朵里。
  恐怕李泽也正是这个意思吧。
  仇既然已经结下了,他并不介意向着他的敌人发出自己愤怒的声音。
  成德人发的誓可真不能当成儿戏。曹信在深州城上发下誓言,振武灭亡之后,王沣便被夷了三族。
  李泽再举手一揖,然后转身,大步走了回来。
  在他身后,带着纱幕的王夫人,在夏荷与柳如烟的搀扶之下走上前去,也上了三柱清香。然后是柳老爷夫妇,接着便是李泽麾下一众将领。等到所有的人完成了祭奠,巨大的香炉里,已经再无一丝儿的空隙。
  李泽举起手来,他身后的亲卫们,齐唰唰地单腿跪倒在地,呛啷一声,横刀出鞘,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兄弟们,一路走好!”李泽大声道。
  “一路走好!”所有将领亲卫义从们齐声大吼,人数虽不多,但声音却是异常的整齐,洪亮。
  李忻默默地看着李泽所做的一切,现在他明白,为什么李泽的部下如此英勇擅战了,为什么他能借着一州之力,便将横海打得溃不成军,最终成为他的囊中之物了。回头看看自己麾下的神策军,此时也是一个个面有异色,显然,他们也被这一幕给打动了。
  “当真是爱兵如子!”李忻在心里道。
  其实所谓的爱兵如子,李忻的想法与李泽的想法做完是完全不一样的。李泽决不会为了达到爱兵如子的名头便去刻意地做某些事情,比方说有些人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李泽不会干。至于还有些天下名将,竟然去为普通士兵亲口吸化脓的伤口,李泽想想都恶心,更不会去干。他得到士兵们的拥戴,完全不靠这些。
  他为士兵们装备最好的武器,配属最好的后勤,给士兵们发放优厚的薪饷,为他们的家人给予优厚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努力地将医师配备到每一支战斗部队,每一个曲,每一个哨,虽然现在因为人手严重不足而推进缓悍,但士兵们却能看到他的努力。战斗时士兵看到有医师就在他们的身后,他们更能勇敢地投入战斗中去。死了,他们能得到身后哀荣,他们的家人将得到优厚的抚恤,残了,他们会得到地方上特别的照顾,还会有一份能拿到死的伤残补助,不至于让他们在英勇战斗之后,又因为衣食无着而穷困潦倒。
  用李泽的话说,不能让他的战士既流血,又流泪。
  这才是李泽深得士兵们拥戴的原因。
  而在做完了这些,该享用的特权,李泽一样也不会拉下。他吃的住的用的,比起普通士兵们不知好了多少倍,有些甚至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用一句俗气的话来说,那就是贫困限制了他们的想像。
  但李泽却没有半点心理愧疚之感。
  而他们的士兵们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大人物有肉吃,他们觉得自己能喝上一口肉汤,这就很满足了。
  过去是这样,未来自然也是这样。在上一辈子,李泽就是这样一个从最底线的人,一步一步地奋斗上来的。
  阶层的差异所带来的权利的差异,是鼓励底层永不满足,永远保持向上之心的内因所在。
  你想要得到更好的待遇,那么便努力吧,当你每上升一个层次,你就会得到与身份相匹配的待遇。
  李泽不认为这有什么错。
  相反,这才是事实的真相所在。
  福王李忻,自然是不了解这些最深层次的原因的。
  他只看到了李泽如此巨大的成就,士兵为之奋斗,百姓对其死心塌地。这也是王铎在武邑等地亲自考察回来之后得出的结论。
  午后时分,李泽离开了孟津渡官驿,只余下了那座巨大的坟莹矗立在原址之上,提醒着所有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惨烈之极的战斗。
  孟津渡口,李泽第一次见到了唐朝时代的真正的战舰。
  这是隶属于洛阳防御使的水师战舰。
  大唐的水军,在那个时代,几乎可以称之为独步全球的。在李泽的上一世,我们的族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强大的水师,便不会有强大国家,但落后了多年的功课,想要在短时间内补回来重新成为一个优等生,那付出的代价是无比巨大的。但在有唐一代,造船的工艺仍然是第一流的。
  唐朝用于商贸的商船,经常就有三层楼的阵仗,二十丈搭乘数百人的大船,放在唐朝船舶里,都只能算常见规模。甚至还经常许多艘船连接起来组成“连舫”,在亚非海面上浩浩荡荡招摇,走哪都无比拉风。
  而与商船比起来,大唐的战舰更是武装到了牙齿,唐朝海军的战船式样,与汉唐时代一脉相承,也有汉唐时期诸如艨艟,斗舰,楼船等军舰类型。但也有几样自己独家的大杀器,首先就是拍舰,即在水战里驱动巨石打击敌船的战舰。虽然这种凶悍装备,东晋时就已经出现,但直到唐朝年间,技术才真正成熟,有了设计科学的巨型绞盘,呼啸挥出巨型石头,好比水战里的重拳,遇到敌人便是毫不讲道理的一顿暴捶,能与它们相匹敌的同乎没有。而除了这个拍舰之外,唐朝更是发展出了车船,这种以踏板驱动来前行的新式战船,速度奇快,常被用来作为战场之上的突击手,当车船与拍舰技术结合起来,其战斗力就更加恐怖了。
  大唐将日本打的满地找牙的白江之战上,人数绝对劣势的大唐海军,就是凭着这独家的战舰优势,将五万多日军打到海里喂鱼。而当时唐军依仗的除了这些先进的船舶之外,还有另一样海战大杀器,海鹘。这种海上战舰已经有了龙骨的雏形,体形巨大,堪称海上巨兽,只是随着大唐朝廷的衰落,这些先进的工艺,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李泽甚至不知道,现在的大唐还有没有成建制的海上武装舰队。
  大唐的海外贸易空前发达,便是缘于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强大的海军,原本算是荒僻的南蛮烟障之地的广州,泉港,也正是因为海外贸易而繁荣起来。
  时至唐末,经济重心其实已经正在向着南方转移,而这些港口云集之地,更是无比繁华,这些地方,也正是李泽最为垂涎的地方。
  这个时候的大唐人,大概还没有什么海权的意识。大家的关注点都还在陆地之上,但李泽却很清楚这一点的重要性。最早的时候,他孜孜不倦地想要拿下横海,也是看上了横海治下的临海之地。
  李忻陪着李泽一家人登上的,正是这支水师队伍里最大的一艘车船,对于这些北方人来说,船虽然很常见,但这样的战舰却都是第一次看到,无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个个都瞪大眼睛看着这稀奇的玩意儿。
  看不到人划桨,战船却在黄河之上平稳地航行,李泽也是仔细地打量着脚下的这艘战船。心里却在盘算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支真正的水师队伍。
第二百八十三章:恩典
  过了孟津关,李泽便算是真正的双脚踏上了洛阳的土地了。
  洛阳,从广义上来说,甚至可以当成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相当长的时期之内,在中国的历史之上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虽然后来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洛阳的地位日益下降,但这并不妨碍其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洛阳位于洛水、伊水交汇处的洛阳盆地,四周被山地围绕,北临氓山、黄河,西临崤山、熊耳山,东临嵩山,南临外方山,山河众多,从地理位置上而言,对洛阳有着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虽然山脉众多,但利用河流以及山河之间的平原,洛阳的位置却又算得上是四通八达,经过崤山向西可以抵达关中平原,向东可以联通开封,渡过黄河向北可以抵达黄土高原,向东北则可以抵达华北平原,向南可以抵达南阳平原,江汉平原。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决定了洛阳自汉朝以来,一直便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人口庞大,李泽来到的这个时代,虽然没有了叱咤风云的中国第一任女皇帝武则天,洛阳也没有了神都的称呼,但其在大唐的重要性,并没有丝毫的降低。
  其仍然是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地区,自隋唐以来,朝廷便在这里修建了无数的大型粮仓,向东连接着淮海一带重要的粮食产区,向西则连接着长安。
  四通八达体现着洛阳重要的地位位置,但也代表着一旦有战事,这个地方,也便是四战之地,而由于洛阳的富有,也使得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势力,无不把将打下洛阳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样的一个局面之下,纵然洛阳周边北有孟津关,西有函谷关,东有虎牢关,南有广成关,另外还有轩辕关,大谷关等一系列重要关卡,却仍然不能避免一次次地被敌对势力攻破,一次次地遭受着摧残。
  十五年前的农民大暴动,洛阳就曾被攻破,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破坏。而福王李忻也就是在那一次浩劫之后成为东都防御使,率领五万神策军驻守东都的。
  想要拿下长安,必然先取洛阳,这几乎是现在所有有志于天下的那些节镇们的共识。虽然现在洛阳仍然牢牢地控制在朝廷手中,但这里也成了多方势力交织,纠缠的一个中心。无数的势力,都想在洛阳插上一脚,安插一些自己的人手。
  像这一次阻截李泽求援信的官员,便属于宣武节度使朱温的麾下。东都防御使麾下如此重要的位置也被人所策反,使得李泽不得不担心这里的安危。
  一旦洛阳有失,长安可就危在旦夕。
  可惜现在他却找不到任何理由在长安光明正大地安插自己的人手,便连长安,也只是借着这一次入京才开始布置,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其它的节镇势力了。
  这一次是一个机会。至少可以让屠虎代表的义兴堂的商业力量能够镶嵌进来。此时的洛阳,因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商业极度发达,以前的李泽无法分得一杯羹,但现在,他倒是可以正大光明地向李忻提出这一要求。
  只要能这里站住脚跟,自然就可以在后面慢慢地发展力量,然后与长安的千牛卫大将府形成呼应,在大唐这两个最重要的地方,形成自己较为稳固的据点,以图后计。
  李泽一行人进入洛阳城的时候,夜幕已是缓缓降临,城内,渐次响起的关闭里坊的钟鼓声在整个城市之内回荡。不长的时间,宽阔的主大街之上,除了巡逻的士兵,差役,便再也看不到行人了。
  有唐一代,为了方便管理,像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型城市都有着严整的规划,官府以五百平方米为一区域,规划为一个坊区,里坊东西南北各三百步,内有十字街,百姓们的家门只能开在里坊之内,也只有达到了一定级别的高官显贵,才有资格将自家大门开在坊墙之上面对大街。夜幕降下,坊门关闭,一个个里坊便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小区域,想要随意进出,那可就有差役请里去班房里坐上一坐了。
  当然,对于李泽这样身份的人来说的话,这样的规矩也就形同虚设了。
  洛阳共有一百零三坊,洛北二十九坊,洛南七十四坊,最让李泽垂涎三尺的便是南市了,这是大唐最大的日用品市场,全国各地的货物都在向这里集中,然后再从这里分发下去,如果能拥有这样的一个大市场,日进斗金,那可真不是玩笑。
  穿过一个个规整的坊区,李泽抵达了李忻在洛城给他准备的住处,并不是洛北的官驿,而是位于洛南坊区的归仁园,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忻倒也是极为用心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