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984

  “谈不上辛苦,倒是有些亢奋。现在的我,倒像是又回到了当初初到卢龙的时候,满满的都是战斗的欲望啊。”公孙长明砸了一口李泽亲手给他冲泡的绿茶,体会着那苦中略带甘甜的滋味,笑道:“以前喝了茶,总是昏昏欲睡,现在喝了节帅的这种冲茶之后,倒是精神愈发得好了。”
  “茶,本身就有提神之功效!”李泽笑道:“先生这些天选录人手,一切都已经妥当了吧?”
  “当然,节帅交给我的那些名单之中,倒还是真有一些可用之人的,但凡有一些本领的,我都录用了。这些人在长安都是一些地头蛇,大部分都是勋贵子弟,这些人家里,本身就是一股不弱的势力,节帅,真到了这一天,这些人家里所拥有的力量,也是可以利用的。”
  “一旦真出了事,我们到时候明面之上能动用多少人手?先生可有一个估计?”李泽正色问道。
  “蒙皇上恩典,千牛卫大将军府可设亲兵一千人。比我们预想得要多。”公孙长明笑道:“但实际之上,我们可以在这一千人的基础之上,扩充到三千人左右。”
  “什么名义?”
  “当然是辅兵,一个正兵,我配两个辅兵并不为过吧?”公孙长明笑道:“反正朝廷只提供一千正兵的薪酬,剩下的两千人,可得我们自己筹饷。”
  “饷银自然不是问题。”李泽开心地道:“如果到时候能动用的军队有三千人之多的话,那么再算上到时候其它的一些力量,只要准备妥当,周密,突围而出就应当问题不大了。”
  “千牛卫在长安的兵马,到时候,还可以与节帅在成德的兵马进行轮换嘛,千牛卫,本来便是皇帝亲卫兵马之一,他们为国讨伐叛逆,也是正当名份的。”公孙长明幽幽地道。
  “如此一来,我便可以陆续地将更精锐的兵马,轮换一部分到长安来,增加到时候的胜算。”李泽连连点头,“这一切,我在面见皇帝的时候,不妨跟他说一说。能过一过明面,自然就更正大光明。”
第二百九十八章:假大空
  顶着虎皮作大旗。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李泽还是要举着李唐的这面大旗子来为自己装点门面的。
  虎死不倒威,纵然李唐现在已经到了即将倾覆的最后时刻,但数百年的统治,他仍然还有着广泛的支持者,而这些人中,不乏忠臣良将,也不乏地方势力。笼络这些人在自己的周围,用他们来打击异己,铲除那些急不可待的家伙,是非常好用的一个办法。
  威望这个东西,有时候便显得有些奇怪。大唐这些年来的统治,可谓是昏聩不已,烂招迭出,百姓,官员,豪强,个个都怨望十足,个个都恨不得他垮台了才好。由此便引发了十几年前的全国大暴动。
  这场波及整个帝国的暴乱被镇压下去之后,便形成了现在的割剧局面,明眼人都知道,大唐只是在苟颜残喘了,但就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却又心怀惴惴,突然又不希望他倒台了。维持眼前的局面也算是不错的。
  大唐统治天下数百年,不管是在政治制度,民俗文化,国界地理等方面,都已经铭刻在了人心之中,现在的所得利益者,事实与大唐王朝都有着丝丝绊绊的牵连,都是趴在这个庞然大物身上吸血的吸血鬼。
  如果这具身体突然间死掉了,那些习惯了吸血的家伙们,当然会感到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了。
  当然,也还有相当的饱读诗书,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人,对于大唐的确是忠君体国的。
  这些人,不管是出于一种什么目的,但从广义上来讲,他们都可以算是大唐王朝的忠臣了。因为他们都有维护大唐国祚存在的必要性。
  张仲武第一个跳出来举大旗造反了。原本以为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天下必然群起响应,战乱四起,但出乎张仲武的意料之外的是,大小军阀头子们虽然也会为了抢地盘而小打小闹一番,但却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至于形成了现在河东,成德两镇围攻卢龙,而其它节镇却是拢着袖子在看热闹。
  所有人都想再瞅瞅。
  势力大的节镇,自然会暗自积蓄实力,势力小的,这个时候便要找主子抱大腿了,这个时候,就很考验一个人的眼光了,要是抱错了大腿,必然是身死族灭,要是抱对了,前途一片光明。
  李泽的脑子很清楚,像张仲武那样急不可待地跳出来,即便逞强一时,最终还是会倒下来,成为后来者的垫脚石。他想要做的,就是广积粮,缓称王。在围剿张仲武的过程之中,壮大力量,拉拢那些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助力。
  这个时候,大唐这面旗帜,的确还是很好用的。
  至于以后,谁说得准呢!
  当历史的洪滚滚滚而下,当自己的实力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当天下人心都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时候,一切,岂不是水到渠成么?
  或者用不着斧钺加身血流成河,便能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新的崭新的朝代。
  当然,如果有别的节镇在某个时间段干掉了皇帝,那就更好了,不用自己以后两手沾满血腥了。比方说田承嗣,比方说朱温,现在看起来,这两位是最有希望的了。
  等他们做完了这一切,自己再来替皇帝报仇吧。
  到于现在,李泽当然还要继续扮演大唐皇室的忠臣,从皇帝的身上汲取他所需要的营养,最后利用一把皇室,当然,他也会替皇帝去诛除北地的叛乱,但至于其它,他可就鞭长莫及了。
  “公孙先生,这是我熬了好几个晚上写就的奏折,你拿去瞧一瞧,帮着润色润色,然后便呈奏上去,我估摸着,皇帝也快要正式召见我了。”李泽递给公孙长明一本厚厚的奏折,笑道。
  公孙长明打开奏折,一目十行的迅速地浏览了一遍,笑道:“节帅所建言八策,可以说每一条都戳在了当下的痛处,但每一天,偏偏皇帝却又做不到。不管那一条,一旦施实,肯定会引起天下大乱,而朝廷所要的恰恰就是稳定。”
  “这就是立即死和慢慢死的区别了。”李泽笑道。“不过皇帝要见我,我总得说些什么,说不说是我的事,做不做是他的事,做不做得到,就更不关我事了。”
  李泽的奏折之中所建言八策之中,第一条就是削镇。
  朝廷能做吗?
  敢做吗?
  不言而喻。
  朝廷要是真敢削镇,哪怕是捡最小的最弱的下手,所引来的也必然是所有节镇的集体反扑。想要人把吃进嘴里的肥肉吐出来,除非你揪着他的脑袋左右开弓地狂揍,否则根本就达不到目标。
  但现在,朝廷最缺乏的就是强有力的武力。放眼天下,现在的大唐只怕有兵马上百万甚至更多,但问题是,这些兵马,虽然举着大唐的旗帜,却不归朝廷管,不服朝廷管。而朝廷还能控制的河洛之地,关东之地的二十万神策军,能守住这两块地方就不错了。
  就李泽这些天来所见,以及从各方面综合而得来的情报,关中的十余万神策军,到底还有多少具备强悍的战力,都是一个大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经济,已经严重制约了朝廷施政的能力,就像关中的神策军,当你连薪饷都不能保证士兵的时候,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出力死战呢?
  窝在家里,还能勉强渡日,一旦动兵,那钱粮便会水一般的流出去,朝廷拿什么来支撑?不出手,说起来还有二十万兵力可以震慑一下,一旦出手,被人发现这是驴子粪蛋儿外面光,纯粹一个银样蜡枪头的话,那就是自取灭亡了。
  而至于其它的什么清理丁口,丈量土地,整顿吏治等,统统都是建立在削镇的基础上的,你连下面的人事都管不了,试问你又如何做其它的事情呢?
  单看李泽的奏折,的确是字字珠玑,可谓呕心沥血在为朝廷着想,但细细想来,却又通篇都是废话。
  除非他李泽在干掉了张仲武之后,提大军南下,一路扫荡,将一切牛鬼蛇神统统按在地上摩擦之后,这份奏折才有实施的可能。
  “明日,节帅要亲临千牛卫大将军衙门,见一见您的所有下属了。”公孙长明道:“兵部的告身都已经下来了,一应将官,幕僚都已就位,节帅还是要亲自去鼓励鼓励的,当然,该立的威还是要立的。”
  “这个自然。”李泽点头道:“但凡千牛卫大将府的官员,一应饷应,都先由大将军府先垫付,然后你再去向户部兵部讨饷银,咱们可不搞什么粮卷布卷啥的,要想马儿跑,当然得要马儿吃饱。”
  “可这样一来,开支就不小了。”公孙长明笑道:“辅兵虽然还没有开始招,但正兵却是从神策,元从禁卫里面调拨过来的,整整一千人呢。”
  “想要收其心,自然便从这里开刀。没有比较,哪里看得出区别呢!”李泽笑着。
  “这样一来,千牛卫大将军府可就要成为众矢之的了。我再去讨饷,能看到的大概便只有某些人的眼白了。”
  “到时候我远在成德,自然是不怕的,你公孙先生便多担待吧!”李泽大笑:“所需银钱,到时候让屠虎给你转过来。只有将这些人喂饱了,使唤起来才能顺畅。不然让人觉得你不能依靠,到时候谁给你卖命?不值得啊!”
  “节帅所言甚是。这个时节,倒也不必在乎其它人的眼光了,左右也不过数年时光,撑一撑也就过去了。”公孙长明笑着告辞而去。
  送走了公孙长明,李泽又招来了陈炳。
  陈炳现在贵为千牛卫府的中郎将,已经是从四品的高级武将了,但在李泽面前,却仍然如以前那般无二。
  “家里情况怎么样?”对于这些最早跟随他的人,李泽倒也没什么多客气的,这些人与他已经结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公子,除了当初朝廷拨下来的那些仆从之外,这些天,又有不少公卿大臣借着各种名义送来了不少人,按照公子的吩咐,府里都一一收下了。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别除了其中一十八人的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来的,不过现在都没有动他们。”
  “不必忙着动他们,以后慢慢来,以后抓住了把柄,一个个的处置。”李泽冷声道:“指不定里面还有大鱼呢!你只消将内宅控制好就行了。”
  “是,公子。”陈炳道。
  “以后褚晟多协助公孙先生处理千牛卫府的事情,你的关注重点便落在府里,另外,以后一些暗棋也都会慢慢地交到你手上。明暗两手,是你们到时候顺利离开长安回家的保障,在这一点上,你与屠虎单线联系便可,屠虎把洛阳的事情处理完之后,便会到长安一趟,到时候你与他再商讨这些事情。”
  “明白了公子。”陈炳道。
  “你们在长安,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便可以回家了。”李泽笑道:“但这几年,却是要提足了精神,稍有不慎,便会出问题的。我可将母亲,妻子都交给你们了。”
  “公子放心,陈炳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会确保老夫人等人安全的。”
第二百九十九章:见皇帝
  李泽原本以为皇帝对自己正式的召见,会在一个正式的大朝会之上。而自己,只怕也要在朝会之上面临着一些人的诘难与质问。长安之中,自己当然有支持得,但反对者也不在少数。不管什么时候,你永远不可能取得所有人的支持。有些人是出于公心而反对,毕竟一旦合镇,李泽的权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延伸,朝廷也更难制衡,说不定到时候就会有去了一个张仲武,再来一个李泽的危险。
  而另一些人,大概就是被某些怀着别样心思的节镇所渗透,收买了的人。如果合镇,让李泽的势力得到了迅猛地增长,于他们自然是不利的。不管是将来会因为张仲武有速败的可能,或者是因为李泽很可能是一个唐室的真正的忠臣,对他们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高骈已经老了,说不定啥时候就两腿一伸翘了辫子,但李泽却太年轻,足以熬死他们所有人。
  当然,还有一些人,便是因为反对而反对了。这些人是另一个利益集团,他们的敌人不是李泽,而是现在朝堂之上的执政者。但凡现在宰执们支持的,他们便要反对一下。
  正是因为了解到这些问题,李泽私下里做了不少的功课,让公孙长明扮演反对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他发起诘难,然后他一一反驳,自觉已经毫无问题,充分的准备让他有足够的信心去舌战群魔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准备竟然都落在了空处。
  皇帝压根儿就没有准备在一场正式的朝会之上召见他。
  引李泽进宫的人,是他的老熟人,监门卫的高象升。不过高象升现在已经升任监门卫中郎将了。
  “恭喜高将军高升啊!”李泽打量着喜气洋洋的高象升,打趣地道:“高将军荣升,也不通知我一声,我也好备些礼物前去道贺啊!”
  高象升呵呵一笑:“节帅客气了。我与节帅之间,贵在知心,有节帅一句话便足矣,送礼反倒俗气了。”
  李泽大笑:“说得也是,这段时间我一直在送礼,也一直在收礼,本来以为你高将军也会给我送上一份礼物,却一直没有等到。”
  “节帅所需要的礼物,我却是已经提前送了。不过等到节帅大婚的时候,我还是要送上一份薄礼的。”高象升笑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李泽能有今日之地位,高象升还是起了极为积极的作用的,虽然此人当初接近李泽的目的非常的不纯,但他为李泽提供的资金以及陌刀手这样的终极武器,还是在李泽起家的道路之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而更为李泽所看重的是高象升提供的北地监门卫的那些谍探,经过了李睿的整合,现在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对于整个北地的监控,正发挥着极大的功效。
  皇帝召见李泽是在大明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