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984

  长安宫城有三大内,分为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而今日踏进的大明宫,却是李泽最为熟悉的,在后世也是名声最为显赫的。尤记得当年一部大明宫词里,那特别话剧性的台词对白,让李泽记忆犹新。
  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背靠东首山,雄伟壮丽,与龙首山一起构成了一副龙图,龙首山似龙头,含元殿为龙腹,龙尾道似龙尾,端地高大雄浑,慑人心魄。
  可惜的是,能够镇住人心,号令天下的,永远不是这些华美瑰丽的宫殿。
  大明宫中的宣政殿,是皇帝平日里召见群臣议政,听政的地方,李泽原以为会在这里晋见皇帝,但高象长却带着他穿过了月华门,径直到了紫宸殿的范围之内,而后,居然也没有进殿,继续向前,竟然一路到了太液池。
  原以为会是一场正式的朝会,现在看起来,倒像是一次私下里的召见了。
  “高将军,今日还有何人啊?”李泽扶了扶腰间的佩饰金剑,低声问道。
  高象升微笑道:“节帅到时便知。”
  李泽扁了扁嘴,不以为意地跟着他继续向前。他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如果皇帝要杀他的话,用不着这样大费周章,事实上自己轻车简从到了长安,本来就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证的,现在朝廷需要自己,自己是北地不可或缺的压阵人物,自己真要死在了长安,北地立乱,只怕成德,横海就真要和张仲武联手南下了。
  今日这一场大出他意料之外的召见,或者更可能是皇帝一种另类的表示亲近,信任的方式。
  高象升放轻了脚步。
  太液池边,一个削瘦的背影穿着赤黄色的袍子,头戴黑色头巾,腰系九环带,脚蹬全合靴,正负手而立。
  皇帝比自己不过只大上一岁而已,今年刚满十八。
  瞅了瞅周围绿植之中隐约可见的武士身影以及一些宦者,宫蛾,此人自然就是当今大唐皇朝的最高统治者李俨了。
  不过,在李泽看来,他这个皇帝,也的确当得太悲摧了一些。
  高象升小碎步地径直上前,在李俨的身后低声说了几句什么,李俨缓缓地转过身来。也就在这个时候,李泽大步向前,跪倒在地,双手过头,右手贴在额头,左手压住右手,规规纪纪地行下大礼去。
  “臣,横海节度使,千牛卫大将军李泽,叩见皇帝陛下。”
  一双削瘦的手把住了李泽的肩膀,将他从地上扶了起来。
  “爱卿不必多礼,今日不是正式朝会,不用如此繁文缛节,随意便好。”李俨略有些低沉的声音,在李泽的耳边响起。
  李泽随势站起,说起来,他还真没有给谁跪过,即便是在他老子面前,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他都没有跪过。
  “多谢陛下。”站起身来,顺势抬头打量着眼前的皇帝陛下。
  对于皇帝这种生物,李泽还是极为好奇的。现在看起来,也不过就是一个面相普通的年轻人罢了,比自己要稍矮一些,身材单薄,竟是略略有些佝偻,脸色有些苍白,一看身体就不怎么好。
  或者是因为大唐如此的局势而操心过甚,眉宇之间,一个隐约的川字怎么也抹不去。
  李泽在打量着李俨,李俨也在看着李泽。
  李俨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羡慕嫉妒之色。
  在他的心中,自己只不过是一只锁在金池中的困龙,而李泽,却是翱翔天空的苍鹰,自己只能在狭小的金池之中蜷缩着身子,无可奈何地看着天下,而李泽,却可以肆意地展露自己的英姿。
  自己只不过比他大了一岁,却是已显暮气,而对方却朝气蓬勃,英姿勃发。自己困居长安,旨意仅限于河洛关东,而李泽却在北地挥斥方遒,纵横驰骋。
  李泽眼观鼻,鼻观心,双手交叉于胸前,正是标准的准备听李俨训话的叉手礼。
  良久,李泽却只听到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诧异地抬起头来。却看见李俨眼中的那些异色正迅速地褪去,李泽怎么也想不到,此时的皇帝李俨正在羡慕他吧。
  “大将军想必诧异朕为什么会在里召见你吧?”李俨道,不等李泽回答,他又继续道:“实是因为朝堂之上,魑魅魍魉俱全,想要真正做成一件事,反而困难重重,实在让朕烦心。”
  “雷霆雨露,皆是皇恩,李泽不敢作他想。”李泽微笑着道:“泽久居北地,于朝堂之事不甚了了,一心只想着能迅速为陛下平定北地,扫荡宵小。”
  李俨脸上露出了些许的微笑,“大将军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朝堂之中亦有不少非议,不过自从大将军决定到长安来之后,倒是打了不少人的嘴巴,也让朕长了不少的脸面。”
  送母,妻进长安为质,这是李泽的一着险棋,也是为了谋求得到朝廷的大义名分,更多的政策支持,虽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名份上的,但对于李泽来说,却是极其重要,这事关着他以后整个的战略构想。当然,为了以后能安全撤退,他也从现在就开始布局了。当然,这样的事情,的确含着极大的风险在里头,在不少人看来,李泽送质入长安,的确是一种忠心的表现。田承嗣,朱温这些人想要做了李泽,自然也是不想大唐再出一个高骈这样的人物。一个高骈,就让他们很是挠头了。再出一个李泽,而且还是一个有着强大实力的李泽,对于他们的大事,自然是极大的阻碍。
  “只要能为陛下分忧,便是臣的荣幸了。”李泽道。
  “大唐幸得有了高帅,大将军这样的忠臣,才让朕再漫天阴霾之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啊。”李俨点头道。
  “臣哪敢与高帅相提并论。”李泽连连摇头道:“高帅风骨,一向为臣所敬仰,臣所求的,正是将来能成为高帅这样的人物。”
  “高帅曾为大将军专门上过一道奏折。”李俨笑道:“大将军可想知道高帅是怎么评价你的吗?”
  李泽却是摇了摇头。“不管高帅怎么说,想来也都是为了大唐好,为了为臣着想,臣不敢妄自揣泽。”
  李俨一笑道:“请大将军母亲来长安居住,倒正是出于高帅的建议。”
  听了这话,李泽面上神色不变,心里却是异常恼怒,好你个高骈,咱俩都没有见过,无怨无仇,却暗地里给我下刀子啊。以后有机会,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第三百章:谈条件
  李俨看着李泽有些错愕,继而有些恼火地面容,无声地咧嘴笑了一下,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看起来也不是没有弱点的。
  他招了招手,太液池的另一边,一艘小船便无声地滑了出来,轻盈地停在了两人的面前。
  “大将军可愿与朕同舟共济?”李俨身手敏捷地跳上了舟揖,转头笑问李泽。
  李泽亦是笑着登上小舟:“能与陛下同舟泛游太液池,是臣的荣幸。”
  划舟的宦者双臂微动,两条桨叶探入水中,小舟平稳地向前驶去。倒是惹得李泽多看了他一眼,与平素的宦者给他的阴柔映象不同的是,眼前的这位宦者却是高大雄壮,要是蓄上一把大胡子,一定是一个雄壮的汉子。
  “大将军,你与我年岁相仿,朕有些事情要问你,倒是请你不要学那些朝堂上的老大人,说话云里雾里,绕来绕去,想要知道他们到底是说些什么,更多的时候倒是要去猜。所以,我希望你能很直接地回答朕,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法不传六耳,你说了,我听了,便就此作罢,如何?”盯着李泽的眼睛,李俨很是诚恳地道。
  李泽抬头看了一眼那宦者。
  李俨摇了摇头,道:“他耳朵听不见,舌头也没有,也不识字。”
  那宦者看到两人的目光都转向他,咧嘴笑了笑,他这一笑,李泽便能清晰地看到,此人的嘴中,真是没有舌头的。心中不由一凛。
  “不知陛下想要知道一些什么?”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大唐如今到底到了何种程度?”李俨问道。
  李泽沉吟了片刻,道:“陛下,如今大唐天下,危如累卵,随时都有倾覆之祸。”
  “朝廷尚有河洛关东,尚有二十万神策军,仍然直接控制着数百万百姓,这是于内,于外,还有高骈,还在大将军这样的忠臣良将,怎么就危若累卵了呢?”似乎早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李俨追问道。
  “陛下,我与高帅,如今都被张仲武所牵扯,无法分身他顾。”李泽分析道:“而朝廷之危,却不仅仅是张仲武,甚至可以这样说,张仲武只是一个引子,因为臣与高帅的存在,张仲武不足为患,必然会被我们所剿灭,这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而为祸更烈者,却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
  “你是说田承嗣吗?”李俨狠狠地道:“在孟津渡,他与卢龙人勾结在一起袭击大将军,其狼子野心已经彰显无疑。”
  “他只是其中一个。”李泽摇头道:“其实在孟津渡袭击为臣的,可不止田承嗣一个,还有宣武的朱温。至于在这其中,还有没有其他人参与,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如果朝廷出兵讨伐田承嗣,胜算如何?”李俨突然问道。
  李泽有些好笑,他想不到李俨居然还如此孩童般的一面。
  “陛下,田承嗣如今可还是陛下的臣子,罪行不显,陛下以何名义讨伐他?”李泽反问道:“唇亡齿寒,陛下无故而伐臣子,其它节镇会如何看?他们会不会联结一气,共同对抗朝廷?朝廷现在的确有二十万神策军,但能出兵几何?出兵所需粮草能否按时供应?这场仗准备打多久,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该如何?如果失败了又该如何?陈邦召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秦昭都是沙场宿将,陛下可曾与他们一起讨论过?”
  李俨沉默下来。
  看着李俨的模样,李泽突然恍然大悟。他必然是与这些心腹将领讨论过这个问题的,而且必然被这些将领给驳回了。他问自己,只不过想寻求自己的支持罢了,必竟这两年多来,自己倒是在缺兵少将,缺少粮草银饷的情况之下,连战连胜,打下了横海,夺下了瀛州,这或许给了李俨一些信心。
  可是自己的那些胜利都是有前提的。
  打下横海,那是因为自己在横海多年经营,没有前面近十来年的经营,没有械海上下对自己的轻视,没有当时整个北地的形式,自己怎么可能获得今日的成果?而魏博也好,宣武也罢,都在河洛关中的眼皮子底下,这些节镇朝思暮想的便是拿下长安,也不知为此准备了多少年,这些人又岂是横海朱寿可比的?
  “如此说来,朕便只能看着这些乱臣贼子如此嚣张跋扈而无法可施吗?”李俨愤然问道。
  “陛下,小不忍则乱大谋,陛下只需再忍耐数年,与朝廷的老大人们一起,维持住眼下的局面,等到臣与高帅拿下张仲武,那时候便是收拾他们的时机了,到时候,臣与高帅提兵南下,陛下在河洛关中有二十万大军,两相逼迫之下,只怕不需要动兵动刀,便能使这些人就此成为朝廷的忠心之臣。”
  “忠心之臣,嘿嘿!”李俨冷笑起来。
  “到了那个时候,陛下就有更大的空间来整顿河山,一个一个地来收拾这些乱臣贼子,将这些国中之国一个个地铲除,而到了那个时间,便是真正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要么来长安做一个富贵勋臣,要么便身死族灭,臣想这个选择题,他们一定会很容易挑选吧?”李泽微笑着道。
  李俨目光闪动:“这便是大将军在所献八策之中排名第一的削镇?”
  “正是!”李泽颔首道。
  李俨有些玩味地看着李泽:“可是大将军,到了那个时候,你可算是天下第一镇了。”
  “陛下一道旨意,臣必定奉诏而行。”李泽欠身道。“我想高帅也必然会如此。有我等作表率,其它节镇如有违逆,臣必率大军,为陛下讨伐之。”
  “真能如此,那么接下来便是清理田亩,户丁,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再振河山。”李俨的眼中闪现出兴奋的神色,“大将军,如果你我联手,真能做到这一点,那朕可算是大唐中兴之君,你则会是大唐中兴之臣,你我年龄相仿,只要能携手共渡时艰,再造神州,君臣相得,必然会成一段佳话。”
  “大将军可愿与我一齐为此而努力吗?”
  看着李俨热切的目光,李泽微笑着道:“陛下,臣现在不正是与陛下同舟共济吗?臣若无心,又岂会送老母妻子到长安来!臣这么做,就是为了向陛下表明心迹而已。”
  “好,好,有大将军这样的股肱之臣,朕便心安了。朕便在这长安,等着你与高帅的好消息。”李俨欢喜地道。
  看着李泽的欲言还止,李俨微笑道:“大将军不必担心,其实成德,横海,振武三镇合并,朕在大将军答应上长安之时,便已经下定决心要这么做了,纵然反对者众,朕也不会变改初心。三镇合并之后,便叫武威吧,彰显我大唐赫赫武威,以震慑那些宵小之辈。不日就会有正式的制诏下达。”
  “多谢陛下。”李泽大喜,来长安这么久,他最大的一个目标终于实现了。“武威必将为陛下荡清宇内,还大唐一个河晏海清的盛世太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