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984

  “社长,如今义兴社在翼州,沧州,景州,棣州、深州全面铺开,每个州设有一个总部,每个县设有分部,州,县,乡,里四级网络已经全面铺开。现在义兴社总计有正式社员一万八千三十二名,预备社员五万三千一百七十一人,积极分子十二万三千八百七十四人,这都是登记在册的。可以这样说,我们已经从上到下,彻底完成了对这五个州的掌控。上至州刺史,长史,别驾,下至乡长村长,都由我们义兴社员担任。社长但有令下,保管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不会有丝毫的怠慢。”将最后一片生鱼脍丢进嘴里吞下肚去,杨开放下了筷子,面有得色地道。
  “深州,赵州,如今还是进展缓慢?”李泽问道。
  杨开点了点头:“是,这两地终是有些不同,就比方说王氏,尤氏,虽然已经分家,但他们在乡里的影响力仍然非常大,但我们已经在想办法分化瓦解。比方说动员了一些过去受过冤曲的人站出来指正他们……”
  “王思礼,尤勇,都是我需要倚重之人,这种事情,不能过火。”李泽道。
  “当然,属下自然知道这里头的轻重,所以这样的打击,都是针对他们的外围而已,但是社长,这样的事情只要开了头就好了,打击的虽然是外围,但对于他们的影响力却有着实实在在的削弱,人们会渐渐地明白,他们是不可恃的。”杨开道:“三镇合并之后,社长威望如日中天,王思礼也好,尤勇也动,自然也知道这里头的轻重,就算他们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但只要不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也会忍下来。”
  停顿了一下,杨开嘿嘿的笑了起来:“就正如社长所言,温水煮青蛙,等到大水烧开的时候,他们却也来不及反应,也没有能力做出一些什么了。”
  李泽微微一笑。
  “曹璋现在常驻镇州,专门负责镇州的义兴社事务。有曹刺史背书,工作开展得还是较为顺利的。”
  “义兴社的摊子大了,内部问题,你可有过考虑?”李泽接着问道。义兴社发展之速,让李泽有些措手不及,很多当初没有想到,或者说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的东西,在义兴社以骇人听闻的速度发展到现在的话,便不得不提出来了。
  “社长说得是,内部的监管现在已经是不得不重视了。”杨开道:“最初之时,义兴社员们都是靠着自律,而且最初的社员,都是我们信得过的人,这自然没有问题,但现在,就不行了。社长,加入我们义兴社的,绝大部分是认同我们的立社宗旨的,但并不排除其中有一些聪明人想靠着义兴社来飞黄腾达的,也不能排除还有一些污垢也混到了其中。所以,我准备在内部成立一个监察部门,专门负责巡视,监察义兴社内部的官员。不知社长意下如何?”
  “早就该这么做了。”李泽道:“这件事,已经滞后了。田波那里的情报显示,光是今年这半年内,义兴社内部便出现了三起贪渎案子,一起公报私仇案子。特别是后一件,影响极坏。”
  杨开有些惭愧地点了点头:“棣州的这件案子,是属下失察了,虽然后面进行了严肃的处理,但对于棣州的时局还是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棣州刺史杨卫,甚至还专门来质询过属下。”
  “管理义兴社内部,要比管理其它普通官员更严厉才行。”李泽冷然道:“他们是义兴社社员,在宦仕之途上,已经搭上了快车,比起他人有了先天的优势,但既然享受了这些福利,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你把这些管理条件拟定好之后拿给我看。”
  “属下明白。从严,从重,从快。”杨开重重地点头。
  “还有一件事,便是义兴社内部的财务问题。”李泽道:“我听说这半年来,义兴社自己还兴办了经营了不少的产业?”
  “是。”杨开道:“社长,光靠夏夫人哪边的拨款,实在是有些无法支应。我们不得不自己想办法挣一些钱。”
  “挣钱是可以的,但是,必须在统一的监管之下。”李泽断然道:“回头夏荷会派出专门的人员,对这些产业进行审核,兴义社挣的可以自己花,但花在哪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帐目。这也是保护义兴社内部这些官员,甚至可以说是保护你,你明白吗?夏荷跟你说过这件事,但你颇有抵触情绪?”
  杨开脸庞一红:“是属下想左了。”
  “你做的这些事情,其中的确有一部分是不能公诸于众的,但这不并是其能离开监管的理由。武威节镇以后,财政必然会是一盘棋,概莫能外。”
  “属下明白了。”
  “其实除开这些产业之外,义兴社也可以向所有正式社员征收社员费,普通社员可以定额,官员则按照其俸禄的一定比例上缴,当然,上不封顶。从我开始,以后每个月都要缴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李泽道。
  “是,属下回去之后,立即便开始着手办这些事情。”
  “现在义兴社的步子迈得太快了一些,该慢下来整顿一下内部了,扎紧篱笆才是正理。”李泽道:“除开你所说的上述五州之外,其余的州不着急,慢慢来,接下来我们要准备打大仗,内部不易多生事端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河东有事
  义兴社经过了初期的野蛮生长之后,现在是时候进入稳定与深耕时期了。在李泽看来,内部也需要整肃一番了,这半年来连续出现的几起案子,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义兴堂在翼州,沧州,深州,棣州等地,不仅深深地渗透到了乡村,更是完全掌控了官府力量,这两者结合之后,能量是巨大的,但要是出了问题,破坏力也是极大的。
  李泽需要给义兴社重新立规矩了。这是其一,其二,李泽不得不承认,哪怕现在他控制着十一州之地,但真要论起实力最强大的,仍然是镇州与赵州,而这两地,本质上还是豪强,地主,乡绅们当家作主的地方。虽然在丈量田亩,清理户工的过程之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之上削弱了这些阶层的力量,但李泽也很清楚,只怕这已经到了他们的忍耐极限了。
  弦绷得太紧,是会拉断的。
  而接下来,他必然要迎来人生之中最为困难的一个时期。他需要整合所有的力量,团结一致地先对付外敌,只有击败了张仲武之后,才能谈及其他。
  所以前期义兴社那种瘟疫式的借助行政力量疯狂扩张的模式,必须停下来了。
  接下来的时间,李泽必须要让这些由义兴社控制的区域,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之上都表现出远超其它地方的能力与实力,把自己的基本盘,从镇州,赵州这些地方,转移过来,才会为以后的改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于这一点,李泽倒并不怀疑。因为他毫不怀疑义兴社现的动员能力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
  翼州先行一步,在这五州之中,已经成了领头羊,接下来李泽想要做的是在短时间内重塑一个德州,一个他希望中的工业重镇。
  资金,将向现在仍然是荒僻一片的德州极大的倾斜。
  在回来的路上,他已经做好了一份关于重建德州的规划书,一片白纸好作画,当初李泽一把大火将德州烧成白地的时候,倒还真没有想着还有这样的一天。
  规划书已经快马加鞭送回到了武邑,交到了夏荷的手中,夏荷将组织人手,评判这份规划书将要耗费的资金,人力等等。
  李泽希望他回到武邑的时候,立即便能将这一关系到他以后发展的重大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这一件事,一定会遇到极大的阻力的。
  但现在的李泽,已经有了底气,按照自己的预想来做事。
  笃笃的敲门声响了三下,李泌推门而入。
  “公子,高象升求见!”李泌道。
  “请他进来。”李泽点了点头。
  与朝廷的第一次接触,便起于这位高参军,当然,现在他已经是中郎将了。不过这一次,他的公开身份,却是薛平统带的一万神策军的中军护军。
  皇帝还是派了人来监视薛平的,或者说,也是监视自己吧。
  虽然明知高象升的身份,但李泽却对这个人讨厌不起来。这是一个精明,而且极其务实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对朝廷的忠心,也让李泽很是感佩,这时节,想找几个这样的人,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薛平,也很难说便对朝廷是忠心耿耿而完全没有自己的考量。但高象升此人,当真是没有为自己考虑过。
  李泽知道自己不是忠臣,甚至可以说自己是一个利益至上者,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于忠臣这类生物表示敬佩,并且想要挖空心思地将这些人拉拢过来。
  “请坐,高将军!”李泽笑吟吟地道:“要是薛侍郎知道你单独来找我,只怕会不高兴的。”
  高象升拱手见了一个礼,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笑道:“薛侍郎心里明白得很,我这个中军护军是另有职责的。”
  “监视他,或者是我!”
  “兼而有之。”高象升坦然道:“李帅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我平均每三天,便会向长安发一份报告,当然,如果李帅介意,我也会将这些报告先给李帅看。”
  李泽大笑:“那你这位监门卫中郎将可就失职了。”
  “节帅,如果真有什么不利于你的言语,我想也不会用这种半公开的公文发送出去吧!”高象升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
  “你呀你!”李泽指着对方笑道:“也就是我能容你,也就是薛平性子好,换一个人,不找个机会弄死你,那才是怪事。”
  “我对李帅有用处。像李帅这样的人,岂会用简单的把人宰了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高象升不动声色地拍着马屁。
  “你还别说,这还真是一劳永逸的办法。”李泽笑着:“说吧,来找我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反正一看到你,我就知道一定要出大事了。”
  “的确是大事!”高象升脸上的笑容敛去,“河东那边,有些不稳。”
  李泽一怔,河东不稳,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河东要是出了问题,就代表着接下来,他将要独自承受张仲武的压力了。
  “高骈出了什么事?”他敏锐地意识到,一定是高骈出了问题,否则以高骈的能力,断然是不会出这种事情的。
  “我也是刚刚接到消息。高骈病重。”高象升叹了一口气:“高骈自己也知道兹事体大,河东节镇将这件事瞒得密不透风,但这世上,终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现在我知道了,河东的那些大人物们,只怕也已经知道了。”
  “到了何种地步?”李泽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河东高骈麾下,控制着近六万甲士,是朝廷在北地最大的一股力量,但这六万甲士隶属于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云中守捉及忻州、代州、岚州三地,高骈这位节镇不像李泽的老爹那样一刀一枪拼出来的,麾下大将皆是自己人,高骈是朝廷空降过去的,能将这些兵马整合在一齐,全靠着高骈个人的资历与人格魅力,有他在,河东便是朝廷的河东,没有了高骈,只怕河东立马便会变成一盘散沙。
  “目前还不清楚,但只怕是不太妙!”高象升道:“我已经派人过去了。希望能尽早带回来消息。”
  李泽有些烦燥地在屋里走了好几圈这才站定,“既然你也已经收到了消息,只怕张仲武那边也会得到同样的消息。而张仲武试探河东的手段会很简单,他只需要加快速度,加大规模从河东转移主力往我武威方向,一旦高骈没有作出及时的反应,就能验证这一件事了。”
  高象升点了点头。
  “会不会是高骈给张仲武下了一个套儿?”李泽突发奇想。
  高象升一怔,半晌才反应过来:“这,这怎么可能?”
  李泽也只不过是就这么一说,听到高象升反驳,他也是泄了气:“也的确不太可能,河东那种情况,人心要散了,真要收拢起来,可就不容易了。任谁也不敢拿这事儿开玩笑的,看起来,我们与张仲武的大战要提前了。”
  “的确是这种可能。河东如果没有了高骈,便不会再是张仲武的威胁,他大可以又打又拉,指不定还有些人想靠着他博一把荣华富贵。”高象升叹道。“李帅,我这么着急来找你,便要希望您早作准备。”
  “河东的事情,你多下下功夫吧!”经过了初时的有些惶急,李泽此时却又冷静了下来,外部形式的恶化是他不能左右的事情,只能见招拆招,而现在更重要的,当然是要整合武威内部。
  三镇合并之后,想要形成合力,还需要一段时间,而现在,这个预想的时间区域,显然会因为高骈的原因而缩短了。
  “高骈如何真出了事,你要想尽办法拉拢或者稳定一批人,张仲武能给的,我武威也一样能给,朝廷也能给,我们或者能给得更多。至少也要让其中的一些人,在胜负未分之前,保持中立也好。”李泽想了想道:“我父亲在河东也有一些朋友,回头我这边也会发力。”
  “眼下也只能如此了。”高象升道。“李帅,如果没有别的吩咐,我这便下去安排了。”
  “等一下,我还真有事找你。”李泽摆了摆手,示意高象升稍安勿燥。
  “不知李帅有什么需要我去做的?”高象升有些意外。
  “四海商贸。”李泽吐出了四个字。“你与他们一直有接触,而且交情还不浅。以前我只不过是一个矮挫穷,他们就能慧眼独具地找上我来投资,现在我已经是一方节镇,千牛卫大将军,北地行军大总管,这个投资的价值是不是就更大了一些?”
  听着李泽调侃的话,高象长纵然满腹心事,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李帅,正因为你现在如日中天,他们反而会更谨慎啊!”
  “怕我翻脸不认人?”李泽道。
  高象升点头:“李帅又缺钱了?”
  “我啥时候都缺钱,不过从来没有向现在这么缺过。”李泽道:“我需要大笔的投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