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984

  但听着眼前这个小兵满意的介绍,他不由得有些惊讶了。
  说到底,争霸天下,最终还是一个争夺民心,争夺支持度的游戏。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不仅仅是书本之上轻飘飘的一句话,这句话落到实践之中,那就有千钧重了。这可是有史以来的贤人们用血淋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
  一碗粥,两个馍,一片肉,领了这些的百姓,一圈圈地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着他们的午饭。吴健注意到,大约百人围成一个圈子,而在这个圈子里,都坐着几个颈间系着红巾的人。
  “那些人是干什么的?监督劳作的吗?”吴健指了指那些人问道。
  “哦,那些都是义兴社社员,是上头派下来的。”正忙着分发肉片的士兵抬头瞟了一眼,道:“都是一些有本事的人哦,对于修路,修水渠的经验丰富得很。有好几个还是从我的家乡来的呢!”士兵显然很骄傲。“有他们指导帮助,做这些事情便能更快更好一些,他们可是修了不知多少路,多少水渠才有资格被派出来呢!”
  士兵羡慕地瞅了那些人一眼道:“他们的薪饷可高了,每个人,每个月平均有十几贯钱呢,我听说最好的大师傅,一个月能有二十贯钱呢!”
  义兴社最擅长的,肯定不是修路修水渠,敬翔心里门儿清。对于这个组织,敬翔曾经根据情报做过一定的研究,这个组织就是李泽眷养的一条猎犬,会去做李泽在官面之上有些不太方便做的事情。这个组织扎根于最普通的百姓群中,在武威,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敬翔曾一度以为这就是一个邪教组织,但后来却发现自己对他们的认知,还是太肤浅了一些。
  此刻,他的怀里,就揣着一本义兴社的小册子,那是义兴社的教员们在发展社员,开堂授课时用的讲义。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那本册子的第一页的这几句话,据说是李泽为勉励义兴社员而亲自题写的,初见这本小册子,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敬翔当真是惊若天人。
  能说出这几句话来的人,心胸该是有多么的宽阔。短短的四句话,却是将人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术传承,政治理想全都包括了进去。
  他敬翔,不也是想做到这些吗?
  吴健看着那些圈子里的一些女人孩子,笑问道:“那些小孩儿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儿,却也吃这么多,照样有肉食,岂不浪费?还用啊,你看那几个女的,把馍馍和肉片都藏到怀里,根本没吃呢!”
  那个士兵瞟了吴健一眼:“这位官爷眼睛到尖,这个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算是来咱这儿混吃混活,咱就少了这一点吃食?吃一点,长得壮一点,过几年便能给太傅去扛枪打仗,即便不上战场,在家种地也是一把好手,面黄肌瘦的能干啥?还有啊,那些个妇女干活儿可下力气了,之所以这么做,不用说,家里肯定是有不能出来干活儿的人啦,差不多都是因老因病根本就做不了事的人,这些个都是孝子呢!她们又没有多贪多占。”
  看着翻着白眼的士兵,吴健突然觉得有些脸红,讪讪地笑了起来。
  敬翔一言不发,转身便走,吴健紧紧地跟了上来。看着敬翔的脸色不太好看,他也不敢多说话。
  走了几步,敬翔突然停了下来,仰头看天半晌,才道:“一个小兵,居然就懂这么多的道理,武威李泽,果然非同凡响啊!吴健,如果武威治下,处处都是这样,那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啊。不不不,别处只会比这里更强,卫州,潞州只不过是他才刚刚打下来的领地而已,吴健,我心里非常的不安。”
  “军师多虑了。像他们这样大手大脚的,那得多少耗费啊!”吴健赶紧道:“在我看来,他们这个样子下去,绝对顶不了多久。升米恩,斗米仇,李太傅这样养将下去,一旦将来拿不出来了,只怕就不好收场了。”
  “但愿如是!”敬翔叹了一口气。
  走回到军帐,简易的桌案之上,已经摆好了饭食,与外面的一模一样,只不过他们每个面前,多了一个咸鸭蛋而已。
  敬翔看着护卫自己一行人的那名卫州军官,故作轻松地问道:“我看外面还为百姓提供肉食,武威治下,肉食如此丰富吗?”
  军官笑道:“敬军师有所不知,在我们武威,除了百姓家自养猪羊鱼鸡鸭之些之外,我们还自建了许许多多的养猪场等,采用圈养之法,出栏极快的。军队驻扎一地,也会屯田啊,养猪啊等等,而且还会向口外的那些杂胡采购大量的肉食。每年吃不完的,都会做成熏肉,像今天我们吃到的,都还是去年做的腊肉呢!腊肉一过夏啊,这个味道就差了许多,所以现在要敢紧消耗掉。也好为新肉腾出仓储地方来,敬军师体谅则个。”
  敬翔彻底无语。即便是宣武的军队,也没有如此充沛的肉食供应。即便是宣武的官员们,也不是顿顿都能吃上肉的。
  说起来宣武的地盘上的整个条件,不管是地理的还是人文的,比起李泽的地盘可都要强多了,但现在看来,在民生这一块之上,宣武落后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第四百八十五章:一路向北(下)
  王然小心翼翼地将咸鸭蛋剥好,再用小刀切成了四瓣,鸭黄亮晶晶的,不断地有油脂渗出来。将盛着四瓣咸鸭蛋的小碟子放在了王铎面前,道:“父亲,您尝尝吧。倒真是想不到,就这样一个赈济点,伙食还很不错,刚刚儿子去看了,每个百姓都有一大片肉吃呢!”
  王铎没有说话,专心致志地用筷子拈起一瓣鸭蛋,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
  “这咸鸭蛋做得地道。蛋好,手艺也佳。”吃完鸭蛋,他抚着胡须眉开眼笑地道。“说起武邑,我最想念的倒是李泽的那一手好伙食啊,那家伙,不去做厨子,当真是可惜了的。”
  “父亲,人家现在是当朝太傅。”王然笑道,“您可不能这样直呼其名了。”
  王铎呵呵一笑,又拈了一瓣鸭蛋,有滋有味地嚼着。
  “看武威这排场,他们的日子还真是好过得很。”王然笑道:“父亲,如果武威处处都如此这般,那击败宣武朱温,倒也不是不可期望一番的。”
  王铎放下了筷子,看着王然,道:“你对这一次梁晗公开羞辱文松一事怎么看?”
  王然道:“父亲,在我看来,梁将军做得有些过了。文松的确没什么本事,但毕竟是堂堂朝廷四品大员,梁将军此举,可是在替太傅得罪人呐!其实太傅是完全可以整合这些人的力量的,不管怎么说,这里有几千勋贵,绝大部分都是有经验的官吏呢。到了武威,总是能帮到太傅的不是吗?”
  王铎嘿然一声:“有经验的官吏?”
  出了一会子神,他才接着道:“正因为他们太有经验了,武威那边儿才用不着他们呢!你没有去过武威,不知道哪里的具体情形,也不知道他们哪边的官吏是一个什么模样,所以才会有此一说的。”
  “都是大唐的官吏,还能有多大的差别不成?”王然笑道。
  “这里头,差别大啦。”王铎叹道:“梁晗此举,就是在示威,也是在警告,且看看这些人中,有多少人能想明白这里头的关节吧。”
  王然愕然:“父亲,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你怎么看李泽?”王铎意味深长地看着儿子。
  “照目前看来,太傅应当是一个忠臣。”王然道。
  王铎哑然失笑:“然儿啊,你都快四十岁的人了,还这样天真啊!忠臣,奸臣,庸臣,你是以什么标准来判定的呢?因为李泽高举大唐的旗帜,将陛下从长安弄了出来?因为他与张仲武斗,与朱温打,所以你判定他是忠臣?”
  “不然呢?”
  “既然是忠臣,那在壶关,他为什么又生生地逼死了皇后娘娘呢?这不用讳言,如果不是他的举动,皇后娘娘本是不用死的不是吗?”王铎道:“这一次朱温特意将皇后娘家的那些人也放进了换俘的行列之中,可是意味深长啊!”
  王然顿时哑然。
  “然儿啊,做官啊,做到一定的位置,岂是简简单单的能用忠奸来判断的?”王铎叹息道:“尚书令陈笔,你以前一直不是说他是一个奸臣吗?但这一次大难临头之时,其人死战到底,绝不后退一步,而以往彬彬有礼,让你赞不绝口的中书令汪书,却第一个投降了朱温。”
  王然悚然而惊:“父亲,您是说太傅是大奸似忠?”
  王铎摇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如果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是忠是奸,自有煌煌史书评判,而置身其中,你是很难清楚地有一个结论的。李泽我不知道他将来是忠还是奸,但从现在看来,他要当一个权臣的目标却是清晰可见的。”
  “权臣?”
  “对,权臣!”王铎道:“集大权于一身,朝政他一言可决。”
  “陛下还在,这不是奸臣是什么?”
  “那倒也说不定,大唐如今之局势,却是正需要这样一个有决断力的厉害人物,皇帝虽然有志向,但性子却不坚定,耳根子也软,如果陛下当真大权在握的话,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王铎道:“李泽要做这个权臣,那么你觉得薛平,韩琦这些人会同意吗?”
  王然摇了摇头。
  “那你觉得,朱温为什么要把这些人送还给武威呢?他怀着什么样的心思?”王铎道。
  王然苦思片刻,恍然大悟:“朱温肯定也是看到了李泽要当一个权臣的目的,所以把这些人送回去给李泽捣乱,这些人与薛平,韩琦他们天然地就是一伙的。朱温只怕是觉得薛平他们现在的实力不足以与李泽对抗,所以送了这些人过去。”
  “虽然反应慢了一些,但总算是想明白了。”王铎点头道。“就是这个意思了。所以梁晗公然羞辱文松,可不仅仅是为自己手下出气那么简单,他这是在告诉那些人,在武威,李泽才是天呐,那些人到了武威,如果想和太傅作对,那么即便是文松这样的四品大员也难以自保,更遑论是其它人了。”
  “梁晗这是在逼着这些人做出选择,是忠于太傅还是跟着薛平!”王然道。
  王铎点了点头:“所以最终,能去镇州的,都会是向太傅屈服的人。”
  “其它的人,会死吗?”王然颤抖着声音道。
  王铎沉默了片刻,道:“政争就是这样残酷,每一次政争一起,都是以血流成河而结束,这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薛平或者会拼命保下一些人,但肯定是极少数的。这一次,一定会死很多人。因为李泽不仅需要敌人的血来筑成自己的丰碑,也需要政敌的血,来浇筑自己的权威。”
  “父亲正是因为看清楚了这一点,才会作出到武威之后,便隐居不出?”王然道。
  “不仅是我会隐居不出,连你们也不许出去做官。”王铎黯然道:“你在我王氏算是出色的一个了,但在我看来,却仍然稚论无比,要是投身到这个血肉磨坊之中,指不定便会血肉无存。我活着,或许你要其他王氏人可以无恙,但我老了,还能活多少天呢?到了那时候,人死茶凉,人家要对付你,可就没有啥顾忌了。”
  “可是父亲?”
  “我知道你的意思。”王铎摇了摇头:“等到大局已定的时候,你们自然可以出来做官,虽然不能骤得高位,但却也能稳妥进步,老父的余荫,也可以送你们一程的。所以到了武威之后,我会隐居不出,你和其余的王氏子弟,统统给我去武威学院读书。不将那里面的学问吃透,不准出来。”
  “儿子哪里还需要去学院读书?”
  “等你进了武威书院,你就会发现,你跟一个启蒙的娃娃区别就是你不用人教你识字了。”王铎冷笑。
  王然心中虽然有些不服气,但老子就是老子,他却也不敢多说些什么了,两人沉默着吃完了这顿午饭。
  临近出发前,王然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想了很久的一句话。
  “父亲,您觉得太傅会获得最终的胜利是不是?甚至您觉得最终,太傅有可能取代这大唐天下是不是?”
  王铎沉默不语,径直出了军帐,上了马车。
  王铎没有回答,王然心中却已经是知道了答案。
  在敬翔,王铎一行人继续向北的时候,李泽统率的大部队,也在向着北方前进。不过因为他们的部队更为庞大,队伍之中还有皇帝,所以行进的速度更慢而已。
  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大部分的军队已经完成了驻营的工作,而在李泽的中军大帐之中,每天都要进行的战争复盘便又开始了。
  这是武威军的惯例,一场战事打完之后,针对战斗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复盘,找出战斗之中的优缺点从而加以改进。这种复盘,不仅是高级将领在做,中低级将领,校尉也同样在做。只不过高级将领们是从战略层面上考量,而中低级将领,校尉则是从战术角度来反思罢了。
  而李泽,在这个时候,多半是做为一个看客,看着他的将领们为一场战斗到底怎样打才能以最高的效率,最小的损失来完成。而最终为这些复盘做出总结性发言的,一般都是曹信,尤勇这些老将,李泽自知短板,是从来不会在这样的场面露拙的。
  这样的复盘进行了十数天之后,便连秦诏等一众将领也加入了进来,因为对于秦诏等人而言,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提高的机会,论起实战经验,他比起曹信,尤勇这些人来,是有着极大的不足的。
  今天复盘的是枋头之战,闵柔作为指挥者,在阐述了自己的作战理念,在战斗之中采用的战术之后,中军大帐之中便进入到了激烈的讨论之中。即便是一些中级将领校尉,在这样的场合,也是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的,而闵柔则要对自己作出的决定一一作出解释和回应。
  讨论进行的正热闹的时候,帐帘一掀,薛平却是怒气冲冲的走了进来。
  帐内的讨论顿时嘎然而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