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984

  “怎么救?”刘思远反问道:“思齐,你说说,左金吾全员出动,而建昌现在只不过三五千老弱兵残,左金吾卫几万人,偏生放着建昌不打,这是什么道理?”
  “引诱我们!”刘思齐背心里立刻起了一层白毛汗。
  “不错,就是拿这个引诱我们过去呢!”刘思远冷笑道:“如果他们想打建昌,以建昌现在兵力,只怕便能一鼓而下。这个诱饵未免做得太过于粗糙了。我敢打赌,现在薛冲的那上万骑兵正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呢,半道而击,攻打行军途中的步兵,不正是骑兵最喜欢干的事情吗?左金吾卫,右骁卫,加起来六万战兵,看来柳成林的如意算盘,是想在建昌附近与我们进行一场决战,然后一次性地解决掉我们了。”
  “我们的兵力不比他们少!”刘思齐不服气地道,他身后的刘岱刘岩赞许地点了点头。
  刘思远翻了一个白眼。
  “兵力是不比他们少,但有他们能打吗?”刘思远没好气地指了指坞堡方向,“没有个数倍的兵力,我是绝不会来惹他的,但就是这样,我们占到了多少便宜吗?李睿的部队的确是柳成林部队之中最能打的,但候方域,柳长风的部队会比李睿部差多少吗?”
  刘思齐不由沉默了下来。
  “薛部要差一些,但左金吾卫也是从昭义战场之上走下来的幸存者。战斗经验也不是我们能比的。”刘思远叹道:“那都是正规的军队,而我们呢,除了刘氏本部五千人之外,其余的那些奴军,你觉得他们碰上了唐军主力,会是对手?”
  “有些困难!”
  “人数对比毫无意义。除了本身的战斗力,唐军的装备,也不知甩了我们几条大街。”刘思远冷然道:“这几天你们也看到了那些在战斗之中掉下城头的唐军装备了,没个几十两银子置办得下来吗?”
  “那我们这样一走了之,以后怎么面对邓刺史?还有,张大帅那里要如何交待?”刘思齐问道。
  刘思远缓缓地坐了下来,看着刘思齐三人道:“使者?什么使者?我啥时候见过使者了?”
  听了这话,刘岩扭头就往大帐外走去。
  “邓景山这一次不见得能逃回来。”刘思远看着剩下的两人道:“邓景山本部一共有五万人,但在平泉,宽城必然也损失不小,这样的天气,一路强行军,以我们士兵的装备,非战斗减员也会很多,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我不看好他能突围而出。”
  “如果邓景山死了,平州就由我们说话了。”
  “这样的状况之下,平州还保得住吗?”刘岱插话道。
  “柳成林吞了邓景山,拿下了建昌以西的地方,差不多也该满足了,这样的天气还想继续进军,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我们扼守住了锦州,至少能守住半壁。”
  “要是邓景山突围而出了呢?”刘岱继续问道。
  刘思远笑了笑:“就算他突围而出,他还能有多少人马?没有了实力,他拿什么跟我们较劲?识相的,早早滚走,我们便两安。”
  “张大帅会容忍我们取邓景山而代之?”
  “张大帅会看到我手里的几万兵力能替他守这平州半壁江山。”刘思远道。
第五百五十八章:雪原之战(17)
  李睿把自己扔在床铺之上,他终于脱下了他的盔甲,用棉絮把自己裹得紧紧的,睡得极是香甜。事实上,在这个时候,除了一半仍然在堡内保持着警戒在士兵之外,剩下的一半人,也都睡着了。
  随便找一个屋子,找到一个为火堆为他们提供温暖的地方,他们就紧紧地裹上自己的毯子,把自己扔进梦乡。
  顾寒走在堡内,随处都能听到奇奇怪怪地鼾声以及梦中的呓语。
  他在李睿的床边坐了下来,伸手拍了拍李睿的脸庞,李睿却只是翻了一个身,换了一个姿式,继续着他的美梦。
  顾寒不得不用力地摇晃着他的脑袋,强迫他从梦中醒来。
  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李睿有些不满地看着顾寒:“顾判官,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合眼了。”
  “我知道。”顾寒道:“可是这个时候,你不该做点什么吗?”
  “做什么?”李睿仍然紧紧地裹着被子,只露出一个大脑袋。
  “刘思远仓惶而退,如果此时我们率兵追击,说不定还能啃掉他一个尾巴。”顾寒道:“这是一个好机会,不是吗?”
  李睿盯着顾寒看了半晌,突然笑了起来:“我终于晓得柳大将军为什么要把你扔到最前线来是为了什么了?”
  顾寒有些恼火,因为李睿这句话里,明显地带上了轻视他的神情。
  “顾判官,你兵书看多了。”李睿没有理会他,接着道:“刘思远仓惶而退倒也不错,但只要他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我相信,他必然会考虑到如何安全的撤退。如果我是他,会留下一支最精锐的部队设下一个圈套,然后等着那些自以为稳操胜卷的对手来攫取他们以为自己该得的战果,然后,呃,就悲剧了。”
  顾寒有些半信半疑:“你是说,刘思远在撤退的过程里,还会埋伏兵马等着我们去追击。”
  李睿点了点头:“顾判官,如果你不信,可以在明天判出去一小人马去打探打探。但今天别派出去,出去了就是肉包子打狗,回不来了。”
  看着连脑袋都蒙进被子里不愿再探出来的李睿,顾寒半信半疑的走了。
  李睿能睡着,反正他是睡不着的。
  然后他这一整天加上一个夜晚,就是在听着各种各样的鼾声之中渡过的,好在到了晚上,睡醒了的李睿整了一瓶酒,陪着他在坞堡顶上就着寒风将酒干完了,有些醉意的了,这才终于将身心完全放松下来,然后就在堡顶睡着了。最后还是李睿揪着他的后衣领子将他拖到了门楼子里。那里头有床有炉子,可以让他睡一个好觉。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顾寒被马蹄声惊醒,他一跃而起,窜出门楼子,正好看见一队斥候准备出堡,他立即飞奔下堡,要了一匹战马跨上去,他想去亲自验证一下李睿所说到底是真是假。
  据坞堡二十里,经验丰富的斥候们,果然找到了敌人曾经埋伏过的地方,看规模,曾经在这里埋伏的敌人,不下万人。
  这让顾寒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真让他统兵的话,指不定昨天他就兴冲冲地带着兵马冲出去想要趁火打劫一番,然后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被打劫,在胜利到来的黎明之前被干掉,这是最让人痛苦的事情了。
  回到坞堡,休整了一天一夜的右骁卫士卒们已经完全恢复了活力,他们正忙活着处理堡外那堆集如山的尸体。
  这样的活计在以前,其实也是普通士卒们发一笔小财的时候,死掉的敌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财物的,而这些财物,都将归士兵们私人拥有。但这一次不同,刘氏本部当然是有钱的,但他们的尸体都被刘思远带走了,剩下的,都是奴军。
  可怜见儿的这些人,当真让右骁卫士兵们真正切切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一无所有。
  只有极少数的人有盔甲,这些人大概是奴军之中的军官,这些人身上倒还有些值钱的东西,其它的人,一身破棉衣便是全部了。在战场之上能够收缴的也就是一些兵器了。但这些兵器与现在右骁卫使用的制式兵器不一样,他们也瞧不上,收拢起来之后,最大的用处,就是运回去回炉重炼。
  看到李睿,顾寒只是拱了拱手,啥也没说,便加入到了这场打扫战场的行动中去了,李睿也不说话,只是嘿嘿一笑。
  天寒地冻的,挖坑埋人当然是不现实的。冻得硬梆梆的土地想要挖出一个小坑来都费劲儿得很,更何况是要埋这么多人?
  烧掉,便是最简单的选择。
  刘氏大营撤走时很匆忙,所有能点燃的东西都被聚集到了一起,右骁卫的士兵们还从远处去砍了不少的树木回来,这些尸体被分成了三大堆点燃。
  火光熊熊而起,阵阵让人作呕的香味也在风中环绕不去。
  “尘归尘,土归土。”李睿道:“烧过之后,骨灰洒在这片大地之上,到了春暖花开时节,便是这片地上最好的肥料,顾判官,明天,在这片鲜血浸透的土地之上,又会长上茂盛的庄稼,而他们结出来的粮食,会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惠,所以,他们也算是作了一点贡献吧!”
  说完这些话,李睿躬身行了一个礼。
  顾寒觉得有道理,便也躬身行了一礼。
  刘氏死了不少人,李睿当然也不好过。五千精况,还活蹦乱跳的只余下半数,一千多人长眠在这片土地之上。伤兵营里还躺了不少,好在李睿麾下有一个完整的野战医院,能将死亡率降到最低。
  可即便是如此,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还是会有不少的伤兵会因为伤重不治而离开的。
  李睿准备在处理完这里的一切之后,便率兵回返了,而在建昌那边的大战,他不觉得自己这点人手去了能插得上手,更何况,那是左金吾卫为主导的战场,这点功劳,就没有必要去跟人抢了。
  作为李泽的嫡系,李睿晓得薛冲现在急于立功的心情是多么的强烈。
  薛冲在现在的镇州朝廷,算得上是孤独的。
  薛平是不待见他的。
  田平的魏博体系,于他现在形同路人。
  李泽的嫡系,自成一派,他更是无法挤进来。
  他想要立足,便只有拿功劳来换,而这一次,李泽给了他这个机会,他自然会紧紧地抓住,而且不会容许别人来分这一杯羹,哪怕李睿现在就这点子人手。
  李睿在李泽麾下那些年轻将领之中,算是最有想法的一个,所以他想得比别人就更多一些。
  事实之上,现在的薛冲就是这么想的。
  他不是打不下建昌,但他就是不打,建昌还在,就会吸引撤退之中的邓景山往这个方向上来。哪怕明知道前面又左金吾在等着他,他也得来。
  因为建昌有他急需的物资。
  建昌如果丢了那是没办法,既然还在,哪怕是冒险,邓景山也得来试一试,因为就这样离去,其然危险性不比打建昌更多。
  而邓景山还抱有一丝幻想,幻想着薛冲的左金吾卫的战斗力远远比不上李泽的嫡系。与其对战,自己或者还有着那么一点点的希望。
  而这,也正是薛冲所希望的。
  邓景山第一次遭到薛中的骑兵冲击的时候,也正是他接到后方传来的噩耗的时候,平泉,宽城相继失守,黄忠发,冯伦尽皆战死,柳成林的主力已经在他身后尾随而来。
  两天时间,如果他不能在两天时间内击败薛冲,等待他的就是全军覆灭的结局。
  双方的骑兵在茫茫的荒野之上展开了第一次大碰撞。
  卢龙铁骑,天下闻名,虽然最精锐的都在张仲武的麾下,但邓景山部下的骑兵也不差,他们吃亏就吃亏在装备不如对方,再加上天寒地冻的连着赶路,不管是人,马都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而他们的敌人却是养精蓄锐地在等着他们。
  左金吾卫的骑兵在素质之上是比不上卢龙骑兵的,但这些人也是老兵油子,双方的大混战爆发之后,左金吾卫的骑兵们便将战线愈拉愈长,他们是想用充沛的体能一点一点地拖垮对手。
  而这样的策略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很多卢龙骑兵在这场追逐战中,往往打着打着,胯下的战马就一个马失前蹄栽倒在地上,士兵们体力不济的劣势也在长时间的持续战中,一点一点的显露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