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84

  待到走到屋内,宣暄完毕,一盏子热茶扫走了周身的寒气之后,王明义的脸色却殊然没有了外面的轻松。
  “本来想着明年春上还往卢龙那边跑几趟的,不料局势却愈发的紧迫起来,边境卡子不再通融了,所以这条线,现在就基本上就算是废了。”王明义皱着眉头道:“小公子想要的那些东西,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进来了,特别是马,现在上头只要看到大牲口就会被征用,遑论是马了。”
  “不是说至少还有一年的缓冲期吗?”李泽的消息终究来源有限,远远比不得王明义消息灵通。
  “张仲武杀杨子师,算是触到了朝廷最后的底线了,这跟扯旗造反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王明义摇头道:“真是没有想到张仲武跋扈至此,一点脸面也没有给朝廷留。”
  “这是下定决心要打了!”李泽不开心地道,于他而言,战争自然是愈晚爆发愈好。
  王明义点了点头,“皇帝是想打的,中书令汪书支持,但侍中田令孜却还想再努力一把,尚书令陈笔也持慎重态度,一番争论下来,朝廷取了一个折中方案。”
  “这怎么折中?先打一下,再招抚?”李泽有些不解。
  “朝廷已经下了旨意,加封张仲武为怀化大将军,正三品,挂中书省侍郎衔,参议朝廷大政。”王明义道,“宣旨的人这个时候,差不多已经要到卢龙了吧?”
  李泽摇头:“张仲武要是答应那才是见了鬼了,离开了卢龙,离开了他的军队,他就是朝廷毡板上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砍就什么时候砍,一个怀化大将军,顶个屁用!”
  “谁说不是呢?”王明义一拍大腿道:“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朝廷的最后通碟,大家仍然在紧密锣鼓地准备着战争。这一次朝廷是发了狠的,据可靠消息,朝廷已经准备任命归德大将军陈邦召集结左右骁卫前来。”
  “啊!”李泽这一次倒真是有些吃惊了。“不是以河东节度使高骈为首吗?这又来一个陈邦召,到时候谁听谁的,而且左右骁卫如果全员齐编的话,数万大军的粮草后勤又怎么应对?”
  “朝廷自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的,之所以选择陈邦召,是因为这个陈邦召曾经是高骈的旧部,在指挥之上,倒不存在互相挚肘的问题,而粮草供应,自然是要靠地方的,不过据我所知,不管是振武,还是横海以及我们成德,都是不可能为这支大军承担粮草负担,徭役征发的。”
  “那就全靠高骈撑着了,他架得住吗?”李泽心道这才是这个时代正常的表现,朝廷对于地方上的约束力,实际上已经相当低了。
  “高骈咬着牙也会撑着的。”王明义摊了摊手,“不过单靠他一家,是根本负担不起的,所以最后左右骁卫最多来一支,不会超过一万人。”
  “一万甲士,也很不错了,对于高骈来说,咬咬牙顶住了,在战场之上,这一万甲士对张仲武可就极有威胁了。”李泽道。
  “你想多了。”王明义摇头道:“现在能打的军队,基本上都集中在各大节度使手中,朝廷征集左右骁卫,也都只能在京畿征召,战斗力只怕堪忧,不过他们的装备倒是极好的,没有哪个节度使的军队能跟他们比。”
  “毕竟老底子还在,军官还在,打上几仗,也就练出来了。”李泽摸着还光溜溜的下巴,沉吟道:“咱们成德,就没有担忧?”
  王明义瞅着李泽,目光之中满是惊讶之色,李泽这随口一句话,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了,可是连他都没有想过的问题,还是得到他老子提醒才明白的事情,李泽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是如何就能一针见血的点到了问题的关键的?
  瞅着王明义讶然的目光,李泽奇怪地问道:“你怎么啦,这个问题很可笑很愚蠢么?”
  王明义有些神情复杂地摇摇头:“当然不是。”
第六十八章:各有盘算
  李泽的老子李安国,对于现在能执掌成德一地,当着土皇地是相当满意的,所以对一切试图改变现状的行动,都深恶痛绝。
  卢龙的张仲武野心勃勃,想要干一干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事情,他自然是极其痛恨的,却又不得不积极应对,因为他成德的地盘,与卢龙可以说是近在咫尺,他张某人想要做那天下第一人,当然需要踩着他李安国的肩膀往上爬。
  这如何能让他开心?
  张仲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安国清楚得很,相比起来,李安国更愿意自己的脑袋上站着的是现在的大唐皇帝李俨,那是一个空有大志,但却严重缺乏行动力的人。张仲武可就不同了,那是一个典型的敢想,敢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家伙,给这样的家伙打工,那自然远远不如给李俨打工。
  但现在朝廷的反应却让李安国又举棋不定了。
  如果仅仅是高骈联络指挥大家一齐对抗张仲武,李安国觉得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朝廷派来了直属兵马,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
  仔细盘算一下实力,河东节度,振武节度,横海节度,再加上他成德节度,四个节度使的实力加在一起,不说碾压他张仲武,但在实力之上稳胜一筹那是一点儿也没有错的,如果再加上朝廷的左右骁卫,估计张仲武可就没啥戏可唱了。
  问题是,以后呢?
  大家伙齐心协力,把张仲武彻彻底底的一把干掉,然后自己怎么办?
  高骈就是一个愚忠的,朝廷让他干什么,他绝对就干什么,这一点李安国也是清楚的,将来干掉了张仲武,朝廷必然威势大涨,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借着这股东风,顺势收拾一下他们这些土皇帝,那简直是再容易不过了。
  只需要用现在对付张仲武的那一招,给你升官,然后召你回长安,你去不去?
  不去?你是想造反啊!那张仲武的下场,就是你的下场了。
  去?
  然后老老实实的去长安当个什么狗屁的大将军或者什么紫金光禄大夫之类的散官,拿着一点可怜的俸禄窝在长安当寓公吗?只怕到时候随随便便一个小衙门里的吏员,都能欺负到自己头上来吧!
  张仲武是要打的,但绝对不能将他打得没有了,这样对大家都不好嘛!教训一下他那勃勃的野心也就可以了。
  这是包括李安国在内的其他几位节度使的共同想法。
  所以,朝廷的直属兵马进来,他们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这些理由自然是上不得台面也不能公开讲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私底下想尽各种办法阻挠,大家在长安谁还没有几个亲朋好友啊,统统发动起来唱反调。
  光唱反调自然是不能阻碍皇帝的决心的,那么实际行动也要跟上。最简单的,便是地方上不为你提供粮草。
  我们自己为了替皇帝征讨反贼已经是竭心尽力啊,治下百姓已经是民不聊生了啊,再来一支几万人的大军,那老百姓们就要造反了嘛!
  朝廷大军要来也不是不可以的,但粮草辎重,可得自备着,随军民夫,也请陛下一并征发了随军而来,可不敢骚扰地方啊。
  为了表达地方之上对供养数万朝廷大军的担忧,万民书请愿自然是要搞的,地方上的暴乱也要策划几起,反正朝廷不是在各个节度使治下都放了有监察御史么,由这些人上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章说明一下地方上的困难,让皇帝三思再三思。
  一顿操作猛如虎!
  然后皇帝便犹豫了,便害怕了。
  节度使们群起反对,他不想闹一个众叛亲离,再者如果百姓们真的再度造起反来,那后果还是极其恐怖的,前些年那一场席卷整个大唐的农民起义,在这一个庞大的帝国身上留下的伤疤,至今还让大唐隐隐作痛,而这些节度使,也正是那一次农民起义留下来的产物。
  真再来一次,大唐帝国还会存在吗?
  听完了王明义的讲述,李泽苦笑不已。
  这就是现状。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诉求,看起来大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具体到每个人的要求,那就千差万别了。
  或者朝廷中的那些大人物们,也的确存了这样的心思,先扫荡了张仲武,然后再借势削掉那些权势熏天的节度使。站在他李泽的立场之上,他愿意他老子就此没了这滔天权势吗?当然不愿意,一旦他老子不是成德节度使了,他还能悠哉游哉地在这里当他的乡村小地主?
  随便来一个小官便能收拾得他不要不要的。
  “或者张仲武正是看清楚了如今这大唐看起来仍然是大一统的格局,实际上早就分崩离析的现状,所以才有这样的胆子跳出来吧?”李泽道。“战还没有开始打呢,大家伙就已经各自盘算开来了,本来有七八分胜算,现在恐怕就只有五六分了,然后大家在闹点小矛盾,或者因为分赃不匀什么的达不成一致,那又得减几分,王兄,我怎么感到背心里凉嗖嗖的啊,觉得这一次凶多吉少啊!”
  “小公子多虑了。”王明义却不太在乎,“大家只是不想朝廷的直属兵马进来,请神容易送神难,对付张仲武,四大节度手上的兵力已经足够了。”
  “兵力上来说是足够了,但人家张仲武麾下万众一心,我们这边各自打着各自的小算盘,能一样吗?”李泽摊摊手,道。
  王明义耸耸肩,“在我看来,反正大家伙儿并没有想着将张仲武赶尽杀绝,听姨父的意思,几位节度使是想狠狠地弄一下张仲武,从他手里抢些地盘过来就好了。”
  “原来如此啊!”养寇自重啊,这样的套路李泽是很熟悉的。
  王明义接着道:“所以说,原来以为的战争至少还要拖个一年,现在因为朝廷有意派直属军队过来,已经有所改变了,大家伙准备率先发动进攻,只要战事顺利,连着打赢几场,那朝廷便也没有了耗费巨资派军队进来的立场了。”
  李泽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也就是说,明天春播之后,战争就会正式打响了。这件事,高骈知道吗?”
  “肯定不会告诉他。这家伙对皇帝忠心耿耿,如果让他知道了这件事,必然会阻止,所以这是咱们成德,横海还有振武三家秘密联系所决定的。等到事情发动起来,高骈也就无可奈何,只能配合大家一齐出兵了。”
  “公孙先生知道吗?”
  “公孙先生知道,反对,但无效。”王明义道。
  李泽坐直的身子,一下子便有些萎了,这事儿,怎么看都怎么有些不靠谱啊。
第六十九章:心急火燎
  李泽觉得王明义很有些黑乌鸦的特质,自己每一次见到他,总是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第一次见他,这家伙正伙同杨开琢磨着要抢劫自己的财产,这是第二次见他了,这家伙带来的消息更加的让人不安。
  一方有拼死一战的决心,一方却还三心二意,未战只怕便先输三分啊,更为恼火的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振武,成德,横海居然要撇开实力最强的高骈单独行事,如果是高骈指挥协调全局战事,李泽认为就算不赢,打一个棋鼓相当那是毫无问题的,只要战事一拖延下来,张仲武的败亡便指日可待,毕竟现在的大唐还是名义上的共主,张仲武不能迅速地打开局面,其它盘踞各地的节度使们,不管是出于道义上的目的,还是现实中的实际需要,都会在这个时候来踩上张仲武一脚。
  可是自家老子来这样一出,这不是生生地给了张仲武机会吗?要是赢了,那自然是最好,一旦输了,那就大事不妙。整个大唐全面崩坏的局面就会提前出现了,而没有了这三家节度使的牵制,即便是高骈,只怕也是无能为力,能守住他的河东,就算不错了。
  李泽感觉到自己手里的饭票已经岌岌可危了。
  要是自家老子这一仗大输特输的话,他不觉得自己还有逍遥日子好过。
  “公子,有你说得这么严重吗?”屠立春半信半疑。“振武,成德,横海三位节度使加起来,也有甲士万五,能动员起来的所有兵马超过十万人呢!”
  李泽斜睨了他一眼,“你与陈长平两个,谁更能打?”
  屠立春一笑:“如果双方近身搏斗,他不是我的对手,但拉开了距离,我就干不过他了,他的箭术的确了得。”
  “我说的就是刀刀见血的近身搏斗。假如在他完全不要命的情况之下,哪又怎么样?”李泽问道。
  屠立春沉吟了片刻:“那就不好说了。”
  “这就是了,这还是陈长平本身实力不如你的情况之下,你想想,现在卢龙的整体实力比咱们三家加起来还要强一些,再加上他们不要命,而我们这方却还在想七想八,我真看不出胜机在哪里?再加上他们抛开高骈,这就让张仲武又赢得了时间差,可以各个击破。屠立春,你说说,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脑子里进水了吗?”
  屠立春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
  “彻彻底底的利欲熏心啊,只看到了好处,却没有看到失败的风险啊!”李泽叹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