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984

  “公子,形势也不会这么危险的,老爷他们固然抛开了高骈,但是河东的实力摆在哪里,就算他哪里不动,仍然吸引了张仲武最多的实力,我们面对的不过是偏师罢了。”屠立春分析道。
  “大概他们都打得是这个注意,可是我记得屠虎跟我说过,张仲武与契丹那边有勾结,再者张仲武所部本来就骑兵居多,机动性能远远不是我们所能比的。”李泽并没有因为屠立春的话便有所动摇。“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了。”
  屠立春一惊:“公子,我们要准备什么?”
  “还能准备什么?准备逃命啊!”李泽瞪起了眼睛,“要是我老子他们大败亏输,张仲武的卢龙军长驱直入,我们当然就得逃了。”
  “往哪里逃?”
  “进山里当土匪去。”李泽气愤愤地道。“接下来你又有得忙了,去秘营那边,发动所有的人,加固秘营的寨子,修建更多的房屋,仓库,储备足够多的粮草,万一事有不偕,我们进大青山去当土匪,呆在这个庄子里,只能被人家一锅烩。”
  “有这么严重吗?”屠立春喃喃地道。
  “有备无患的好。”李泽叹了口气,伸长了腿,两只手也无力地垂在椅子旁边,心中哀叹不已,看起来好日子是真要过到头了,但愿自己的猜测都是错的,老头子他无往而不利,击败张仲武,再抢一块地盘,活得再威风一些,自己就能更过得惬意一些了。
  看到李泽如此郑重的模样,屠立春倒也有些慌了神,“那公子,咱们是不是要跟老爷说说这件事。”
  “跟老头子讲?”李泽哧笑了一声:“连公孙长明都没有办法说服他,你,我算是那根葱,你在他心里,就是一个莽夫,我在他心中,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别去自找没趣了,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有这个劲头儿,咱们还是为自己找条后路吧!”
  “那我赶紧去布置。”屠立春站了起来。
  李泽想了想:“陈长平和青山屯的那些人也可以用起来,至于我们这边的那些佃户,先看着吧,等到了最后时刻,再告诉他们吧!算起来真有事,到时候也就是一个几千人的寨子,在秘营的基础之上扩建,有这些人也差不多够了,所需的材料,让孙雷想办法给你弄来。”
  “明白了。”屠立春转身匆匆而去。
  与李泽忧心忡忡,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开始准备善后事宜的时候,在镇州,却是另外一副景象,校场之上,鼓声隆隆,大队骑兵在一名骑士的率领之下,正在校场演武,为首的骑士,身材高大,胯下战马更是罕见的名驹,比起其它的战马,要高出整整一个头来,纵然背上截着的武士顶盔带甲只怕超过了二百斤,战马仍然游刃有余,轻盈地脚步踩踏在雪地之上,溅起一股股雪雾在马屁股后面飞腾。
  马上骑士仅凭双腿控马,两手之中握着一柄马槊,纵横之间,威风自生。校场边缘,栽着一根根一人来高的木柱子,骑士纵马风一般地掠过这些木桩子,寒光闪烁之间,一根根的木桩子纷纷被从中一裂为二。
  而一些被他忽略而过的木桩子,则被他后面紧跟而上的骑兵乱刀齐下,一刀斩不断,十刀下去,自然也就变成了两截。
  一圈下来,校场之上栽下的木桩子已经不复存在,鼓声骤停,金锣鸣响,骑兵纷纷策马向着后方的大队人马奔去,只有那为首的骑士,却是纵马直奔观武的高台之下,猛然勒马,战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马上骑士掀开面甲,露出一张英气勃发的脸庞。
  “父亲,儿子训练的这些骑兵可还能入眼?”将手中的马槊夺地一声插在地上,骑士拱手道。
  “好好好。”李安国抚须大笑,“你亲手带出来的这五百骑兵,当为我成德军之翘楚。”
  这员年轻战将,自然便是李安国的大儿子李澈,也就是李泽那从未见过面的兄长了。
  “澈儿,快上来,你的骑兵我已经见识过了,下面还想看看你指挥大军的能力如何?也好让公孙先生好好地品评一番,要是能入得了公孙先生的法眼,那你尽就可以独挡一面了。长明兄,你看澈儿这骑兵比起张仲武的骑兵如何?”李安国转头看着身边的公孙长明。
  公孙长明沉吟不语,身后的梁晗却道:“李公,大公子这骑兵练习颇有章法,能分能合,聚散之间,战斗力损耗极小,便是与张仲武麾下的精锐骑兵亦有一战之力。只不过……”
  “只不过如何?”李安国还没有说话,大步上台来的李澈却是已经将梁晗的话听到了耳中,问道。
  “大公子,只不过您麾下只有五百这样的骑兵,而张仲武麾下这样的骑兵,却有三千之众。”
  李澈脸色微变:“你是说,他这三千骑兵,随便拿出一个来,都能与我相较吗?”
  “比之公子您自然大有不如,却绝不会比您的麾下差。”梁晗直言道。
  “大军作战,军力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影响战斗结果的因素不知凡凡。”一边的公孙长明突然道:“如果光看骑兵的能力的话,那张仲武早就踏平半个大唐了,大公子,梁晗就是一个粗汉,他的话,你左耳进右耳出即可,不必理会。”
  李澈脸色稍霁,“先生说得极是,这一次我们与张仲武较量的是大势,他的主力被河东牵制着,一支偏师,我还真不信能强到哪里去!接下来的演武,还请先生多多指点。”
  公孙长明微微一笑,“我就是一个嘴巴式,真正能指点你的,是你的爹爹。”
  李安国大笑着用力拍着李澈的肩膀:“这些年来,我言传身教,一身本事,倒也差不多都教给了你,接下来展现给公孙先生看看吧。当年正是因为公孙先生的妙计,你爹才有今日这番成就,只要公孙先生认可你,那这一次的先锋,就非你莫属了。”
  “多谢爹爹,儿子定然不会让你失望。”李澈昂然走向高台边缘,手一伸,一边的一名军官,立即捧着一面面小旗子走了上来。
  鼓声再度响起。
  公孙长明脸上的笑容,却已是消失不见了。只不过此时李安国与李澈都关注着校场之上的大队兵马,浑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第七十章:乍闻惊雷
  大校阅过后,自然就是设大宴犒赏一众军将。大把的赏钱发下去,鸡鸭鱼猪羊肉一应俱全,整个军营之中一片欢腾。
  李安国从一个普通军将奋斗成为了节度使之后,便斗志消减,一门心思想的便是保住自己目前的权位,能将这个节度使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然后再传给自己的孙子,最好是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而李安国麾下的四位刺史,翼州刺史曹信是他的嫡系部下兼老兄弟,赵州刺史李安民,是他的叔伯兄弟,深州刺史苏斌,是李安国的大舅子,妻族,这些人都是跟着李安国一步一步地奋斗到了眼前的地位,如今年纪都大了,也就一样没有了上进之心。
  没有了上进之心的李安国,倒是这成德百姓的福音,想要长长远远的,平平安安的,李安国自然不肯横征暴敛,养民,成为了他的一种必然的选择。十几年下来,成德的丁户稳步增长,人口也足足增长了三分之一,基本上已经走出了上一次席卷全国的农民暴乱的影响。成为了周边最为富裕的一个地区。
  不要说振武横海卢龙,便是高骈主政的河东,也根本没有办法与成德的富裕相比较,因为高骈一直受到卢龙方向上的压力,不得不连年扩兵备战。
  而李安国只养了三千甲士。算上四位地方上的刺史,成德治下,常备军也不到七八千人。平常时节养的兵少了,军费自然就更充裕一些,所以成德的兵,装备算是不错的,待遇也是周边军队之中最高的。当然,有了这两项,士兵的忠诚度,相应来说,也是相当不错的。
  这一次李安国是被逼着要卷入战争了,卢龙,河东对于他来说都是庞然大物,他谁都不想惹,但如果不得不选边站的话,他自然还是会选择河东的,因为河东代表着朝廷,代表着大义,他这个节度使还是朝廷封的呢!卢龙那边儿来的使者,虽然舌灿莲花,但李安国能走到今天这一地步,自也是极其聪明的人。
  卢龙现在的确兵强马壮,但光是一个河东便牵制了他大量的兵马,河东再加上振武,成德,横海三个节度使,实力便要稳稳胜他一筹,更别说放眼全国了。大唐全国有多少个节度使?
  大大小小的节度使加起来,近四十个。
  李安国一点儿也不看好张仲武能干成什么大事。
  当然,让朝廷完全把张仲武灭了也不好,终是有些唇亡齿寒的感觉,而且朝廷要派兵马更加不行,请神容易送神难呢。有一个高骈还不够吗?再加一个陈邦召,大家还活不活了?
  一旦大家伙合力把张仲武给灭了,朝廷铁定顺水推舟便任命陈邦召为卢龙节度使,那到时候一个高骈,一个陈邦召,两边一夹,他们除了老老实实的去长安给皇帝叩头之外,压根儿就没有别的选择。
  这当然不行。他还指望着将这成德节度使的位子传自己的儿子李澈呢!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李安国才和振武横海联合起来出幺蛾子,除了明面上的招数之外,暗底里是给侍中田令孜,尚书令陈笔大笔的贿赂,以及准备趁着张仲武主力被河东牵制的时候,他们先打起来,几场胜仗下来,朝廷自然没有道理再派兵过来,而且他们三家也可以从卢龙那里抢得一些地盘,李安国虽然没啥进取心了,但能多弄一点地盘传给后代子孙自然也是不错的。
  现在李安国自觉兵精将猛,儿子李澈也极其出息,浑然没有一般官二代的纨绔之气,文治武功,都是上上之选,看看大唐很多其它的节度使的那些继承人们都一个个的不成器,李安国就发自内心的得意。
  想将家业传承下去,自然是后继有人才行,在这一点上,他是无比清醒的,所以从小对儿子李澈的教育便分外严格,而李澈也不负众望,二十五岁的年纪,便获得了成德上上下下的认可。
  今日校场演武,李澈更是大出风头,不但展示了自己的个人武力,亦展示了他统筹军队作战的能力,李安国自己就是靠着打仗起家的,对于儿子的斤两,自然还是掂量得出来的。便是挑剔的公孙长明,在这种演武之上,他也是找不出李澈的毛病来的。
  李安国开心,面对着众将的殷勤劝酒,杯来酒干,还没有散席,便已经酩酊大醉,提前退席,将主持酒宴的工作,交给了李澈。
  李安国一走,众人更是放浪形骸起来,大厅里,顿时乌烟彰气起来,而李澈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兴高采烈的加入其中,与一众军将们划拳喝酒讲荤段子,把一众将领哄得眉开眼笑,一个个的喝得被横着抬了出去。
  便是梁晗,此刻也被灌得五迷三道了,也就保持着最后一点清醒没有倒下去而已,只是痴痴呆呆地坐着。
  席间唯有一人,保持着清醒,那就是公孙长明了。
  说句老实话,李澈的确是很不错的。如果没有看过李泽,公孙长明一定会认为李澈是后起一代之中的翘楚,但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看过了李泽的为人处事,回过头来再看李澈,公孙长明不免就觉得处处不顺眼了。
  不说别的,单是对天下大势的认识,李澈与李泽就不在一个档次之上,差得太远了。
  想到这里,公孙长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举起手里的酒杯,缓缓地饮了一口。他是一个文人,又为节度使李安国敬重,席间那些将领都没有人敢来骚扰他,反正读书人到了公孙长明这个档次,这些五大本粗的将领们,反而都是有些敬畏了。
  没有对天下大势的清醒认识,就不会有未雨绸缪的先期安排,就会落了后手,而布局天下,一步落后,便是步步落后了。军事,只不过是政治的延续而已,到了镇州之后,公孙长明与李澈也有过多次的长谈,最终却是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这让公孙长明很是疑惑,都是一个爹生的,李澈自小不管文治武功,都有明师教授,而李泽,却是结结实实的自学成才,可怎么一个自学的,就能有这样的认知呢?
  喝一口酒,看一看热情招待属下的李澈,便叹一口气。在他眼中,李澈活脱脱脱就是二十年前的李安国,不但模样肖似,便连说话,一举一动,也像极了年轻时候的李安国,反观李泽,却是削瘦文弱了许多,像王夫人要更多一些。
  或者李泽的智商,继承王氏更多一些,王氏过去毕竟也是书香之家,而李安国的夫人苏氏一族,却是地方大豪出身,书没读多少,但有钱有人。
  看着最后几位客人也被李澈送出了门,公孙长明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站了起来,一把拖起明明醉得已经够呛,但却仍然端端正正的坐在哪里,眼睛盯着某一个地方动也不动的梁晗。
  “先生请留步。”返身而回的李澈出声道。刚刚还东倒西歪看起来醉得有些迷糊的李澈,此刻却是步伐稳重,眼神清澈。哪里看得出半分醉意?
  公孙长明一呆,“倒是想不到少将军如此好的酒量?你可没比那些人少喝啊!”
  李澈郎声笑道:“先生,一点小伎俩而已,这里是节度使府,我想要别人醉而自己不醉,那有的是办法是不是?”
  公孙长明闻言却是一怔,看着李澈,眼中不由露出一丝一闪而过的讥诮之色。
  “我看先生今日并不快活,酒也没怎么喝,我来陪先生再饮几杯吧?”李澈挥手让仆从收拾桌上残局,同时再上一些新鲜的酒菜。
  “今日已经够了,留有余味不是更好吗?”公孙长明微笑着道。
  “先生不要推辞,我还有事要请教先生呢?”
  “改日吧,今天不早了。”
  “我要请教的是我那位弟弟的事情,先生!”李澈微笑地看着公孙长明。
  如闻惊雷,公孙长明的眼瞳猛然收缩。
第七十一章:步步紧逼
  来到李安国身边之后,他与对方也曾谈起过李泽的事情,毕竟李安国将他安置在李泽的庄子里,本身便是对他没有隐瞒的意思,当然,这也是表示他对公孙长明的敬重与信任。
  公孙长明当然记得李泽对他的嘱托,在李安国的面前,对李泽泛泛的夸奖了一番,在当事人听来,这似乎只是一种礼貌而又敷衍的行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