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984

  明知道李泽想要干什么,偏生他还挑不出一点儿错处来。
  程绪叹了口气,也提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件事情,看起来李相也并不如何反对。”收起奏折,秦诏道:“薛尚书们发动了不少的清流在民间造出了舆论,但武威书院那头,却是沉默以对,并没有人跳出来反对。你们也知道,武威书院的能量有多大,也知道武威书院是李相最坚定的支持者,既然武威书院如此安静,就代表着李相是默认此事的。所以,你们不必有太多担心。”
  金世元哈哈一笑:“我就怕李相是引蛇出洞,先瞧瞧有多少人对他不满,等到这些人自动地跳出来,以后再慢慢地一个个收拾。”
  秦诏哼了一声:“你我不用引蛇出洞,本身就像黑夜中的太阳,亮晃晃的够耀眼的了。”
  程绪和金世元都是笑了出来,秦诏说得不错,他们不联这个名,难道李泽就认为他们不是保皇一派吗?
  两人告辞离开了中军行辕,联袂而出。外面,亲兵早已经牵来了战马候着两人。
  “老金,一齐走走吧!”程绪发出了邀请。
  “好,正有此意。”金世元点头道。
  两人随意地漫步在棣州的街头。
  “现在的棣州,倒是颇有了一些长安的繁盛景象了。”金世元感叹地道。
  “哪里能与武邑,镇州这些地方相比。”程绪摇头道:“听说长安,洛阳那边,现在凋蔽得厉害。”
  “论起治理地方,强国富民,朱温与李相还真是没法儿比。”金世元摇头道:“说起来朱温的条件要好多了,但现在,却是已经落后太多了,平卢,他已经顾不住了,只能放弃。不过今儿放弃一个地方,明儿再放弃一个地方,到最后,他还能剩下什么呢?”
  “对于这场战事,你倒是信心十足!”程绪笑道。
  “难道你不是吗?”金世元反问道:“只不过,我们也就只有这么一仗了,打完了这仗,你准备去干什么?”
  “不知道。”程绪摇头道:“我只会带兵打仗,别的啥也不会。”
  金世元顿了顿,道:“前些时日,我到海兴公干,在码头之上,碰到了一位老乡。”
  “长安哪边过来的?”程绪不经意地问道。
  “我真正的老乡!”金世元强调道。
  “大秦?”程绪大为惊讶。
  金世元点头道:“是啊,一看他的外貌,我就知道我们必然是老乡。他看到了我,也很惊讶。”
  “你家来大唐都多少年了!长安才是你的家乡!”程绪不以为然地道。
  金世元嘿嘿一笑:“我与他攀谈良久,你知道吗,我家乡那边,现在乱成一团呢,大家打来打去的,热闹得很。”
  “兵慌马乱的,有什么好的!”程绪道。
  “我们这里不也是打来打去的吗!”金世元叹了一口气:“老程,这一仗打完,我想乞归了。如果秦大将军同意,李相想必也乐意看到我离去的。”
  “你想回去?”
  金世元点了点头:“我想向李相讨一支人马,跟着我回家乡去,或者在哪里,我还能做一番事业出来。”
  “见你的大头鬼!”程绪冷哼:“就算李相答应你走,给你一支人马,又能给你多少人?回去当土匪?”
  金世元大笑:“这你就不懂了。我那个老乡说起那边的战争,跟玩儿似的,有个几百人战斗,就算是大场上,人马上千,那就了不得了,可以记上历史的。哪像我们这里,动辄几万十几万人马的对垒。我仔细问了一下他们的武器装备,虽然也有独到之处,但总体上来说,跟我们还是没得比的。我准备到时候招募一批不怕死的跟我一起回去。在哪边打一块地盘出来自己玩玩儿。”
  程绪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金世元:“你好像已经打定主意了?”
  金世元点了点头:“是的,要不然这一仗打完之后,我们干什么去呢?指不定到时候李相把我们扔到那个犄角旮旯放着放霉呢,我还年轻得很,还没有到养老的时候呢!这样的日子,纵然高官做着,厚禄拿着,但有啥意思呢?天天在家生儿子,养儿子?”
  “只怕大将军就不肯放你走!”程绪摇头道。
  “你没看出来,大将军也已经意义澜珊了吗?明知道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明知道做啥都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现在就能看到未来的模样,这样的人生,有啥意思呢?大将军现在啊,只不过是在例行公事罢了。”金世元一摊手:“所以啊,到时候我一说,大将军肯定是愿意放我走的。”
  “回去了,你还能习惯吗?”
  “有什么不习惯的,想当初我的祖辈来到大唐的时候,不也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路干出来的吗?他们来时,还只是一个平民,现在我回去的时候,却已经是一个贵族了,我的起点,可比他们高。”金世元笑道。
  看了金世元半晌,程绪叹道:“我却是没地儿可去的,只能在这片土地之上生老病死了。”
第六百四十三章:新帝登基
  李泽迈着稳稳的步伐踏进了皇帝的寝宫。
  外间虽然艳阳高照,但寝宫之中却是帷幕遮掩,窗户紧闭,不禁显得阴森,而且空气之中的浓厚的药味,怎么也挥之不去。
  李泽皱了皱眉,停了下来。他一停,跟在他后面的大批官员们自然也都停了下来。冲着一个老太监招了招手,那老太监身子一颤,旋即小跑着到了李泽的面前,躬着身子道:“不知相爷有何吩咐?”
  “怎么不把窗户打开,让屋子里透透气?陛下就一直呆在这屋子里,也没有出去晒晒太阳什么的吗?”
  “娘娘吩咐的,说陛下身体有恙,怕吹了凉风。所以……”老太监嗫嚅着说不下去了。
  李泽哼了一声:“这么说,你们就没有遵医嘱罗,胡闹。把陛下关在这么一间屋子里,心情怎么舒畅?身体如何能尽快地恢复?去,把帷幕拉开,窗户打开,换换气,让阳光照进来。”
  “是!”老太监应了一声,转身便走,片刻间便有数个太监宫女忙活了起来,李泽直挺挺的站在哪里,直到整个屋子亮堂了,这才继续向内里走去。
  李泽身后的官员们,面色各异。
  嚣张跋扈,一至于斯。
  老太监的声音虽小,但众人却也是听清楚了,姑且不论皇后此举是错是对,但这毕竟是娘娘的吩咐。但李泽直接粗暴的一句胡闹便评判了皇后的举止,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泽自然是不必去照顾这位刚刚上任不久的新皇后的。
  因为这位新皇后,也是郑氏的女子,是前任皇后的本家妹子。
  上一任皇后之死,不管官方如何巧言遮掩,但知道内情的人,仍然是会知道的。没有李泽的逼迫,皇后又怎么会自杀呢?
  与郑氏的血仇,是早就结下而且不可解的了。
  郑氏自然是恨李泽恨到了骨头里。
  不过李泽,却是压根儿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
  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仰仗自己的家族,弹弹手指头就能让其灰飞烟灭,以为让一个女子再度成为皇后便能让处境好一些吗?
  哦,马上要变成皇太后了。
  李泽扁了扁嘴。
  早就知会了今天李泽将会带着各部衙重臣们前来朝拜议事,所以皇帝今天不再是躺在床上,而是靠了一堆被褥之中,勉强将上半身斜斜地支了起来,歪着的嘴巴里,不停地有涎水流将出来,一身皇后盛装的妙龄女子跪坐在皇帝身侧,不时地用手里的帕子轻轻地擦拭着皇帝的嘴巴。
  看到李泽进来,那女子转头看了李泽一眼,纵然是惊鸿一瞥,那眼中的仇恨意味,却仍是挥之不去。
  李泽微笑,坦然对视。
  皇后却是迅即转过了头,低垂下了眼睑。
  床榻之上的皇帝,看到李泽进来,先是眼前一亮,但紧接着,却又是迅速地黯淡了下来。
  “臣李泽,见过陛下!”李泽走到床榻之前,躬身为礼。
  身后各部衙大臣们,亦是齐齐躬身请安。
  皇帝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动着,看得出来,此刻他内心必然是极其激动的,毕竟像这样的朝会,已经很久没有举行过了。
  见礼完毕,床榻之上的皇后轻声道:“李相请坐吧,诸位臣工,也请坐。”
  李泽拱了拱手,旋即在离床榻最近的一张锦凳之上坐了下来。
  “陛下,臣先要向您贺喜了。”清了清嗓子,李泽道:“如今东北已定,张仲武盘踞东北,一时之间很难剿灭,但其与我军数次大战,均告败北,所以上表乞降。同时请求朝廷封其郡王之位,臣以为可行。东北之地,偏远荒僻,先由着他去,如果以后再有不臣之举,臣自当提大军将其剿灭。”
  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又接着道:“西北之地,如今也已经平定,吐蕃与我军大战于安绥,我军歼敌十数万计,打得吐火罗狼狈而逃,十年之内,休想再觊觎我大唐。只是在此战之中,安绥节度使杜有才父子二人均为国尽忠,战死沙场,臣亦想请陛下晋封杜有才郡王位,杜亮候爵位。”
  皇帝自然是说不出话来的,但仍然能从他的眼中,看出无尽的喜色。
  东北反贼投降,西北之地大唐最大的敌人再也无力侵扰大唐,一时之间,大唐之时局,竟是前所未有的好了。
  喜色敛去,皇帝的眼中竟是蓄满了泪水,看着泪水滚滚而下的皇帝,李泽心中亦是微微一颤。身后田令孜,韩琦,薛平等人更是哽咽出身。
  大好局面,可是荣光,却不会聚敛在皇帝身上。如果他还能起身的话,想必是肯定要大大地祭祀一番以慰祖先之灵的,可现在,他且只能像一个活死人一般躺在床上。
  “陛下,这二件事还需您准许。如果您同意,那眼珠儿就转两圈,不同意,就不动。”李泽看着床上的皇帝道。
  皇后擦干净了皇帝眼中的泪水,看着李泽,皇帝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两圈。
  李泽立即转身,对曹信道:“陛下已经恩准了,吏部和礼部回头主持操办这件事,杜老夫人与杜亮遗孀如今都在镇州,这件事要大操大办,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为国尽忠之人,朝廷绝不会亏待。”
  “是!”曹信站起身,躬身道。
  “东北那边,要派一个有份量的人去,不知大家以为谁去合适?”李泽又问道。
  “下官愿往!”王铎应声而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