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984

  李泽笑了起来:“左仆射愿去,可是给足了张仲武面子了。只不过此去辽州,来去只怕需要半年,回来的时候,只怕已是酷寒之时了,左仆射身体可还撑得住?”
  “毫无问题。”王铎道。
  李泽笑着回身,对皇帝道:“如此安排,陛下可否恩准?”
  皇帝的眼珠子又转了两圈。
  “陛下,接下来,臣便要整军南顾了。”李泽神情振奋地道:“眼下朱贼虽然占据了长安,洛阳,但处境艰难,与南方诸节镇,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所以臣以为,已经是南征的最佳时机,或者用不了多久,我们便能收复长安,洛阳了。”
  皇帝的嘴巴嚅动着,竭力地想要说出些什么,但终究只是发出了一些意义难明的啊啊之声。
  李泽的神色黯淡了一些,道:“太常卿,你与陛下说吧!”
  田令孜神色悲戚地走到了床榻之前,躬身道:“陛下,您的身体,太医们已经尽心竭力了,我们甚至从张仲武哪里请来了翁明,与金少卿等人一齐诊治,但最终的结果,却仍然是无力回天,能维持现在的状况,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抹愤怒,一抹怨气,还有一丝惶恐。
  每一个病中的人,谁不希望自己还有康复的一天呢?但田令孜的话,却等于是宣判了他的死刑。如果这话是李泽来说,皇帝指不定还有一点幻想,但由田令孜这个最为忠心的臣子来讲,皇帝基本上就死心了。
  皇后轻轻地啜泣了起来。
  “陛下,所以朝廷之上有一议,想请陛下同意。”李泽站了起来,道:“陛下不能视事,但国不可一日无主。太子虽然年幼,但却天资聪颖,臣等,请陛下退位,太子登基,尊陛下为太上皇。”
  李泽屈身,撩起袍子,跪了下来。
  身后,所有的大臣们亦都齐唰唰地跪了下来。
  “请陛下退位,太子登基!”大臣们的声音整齐划一。
  皇帝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下面的臣工。除了李泽,所有人的眼睛都低垂看着地上的青石板。
  不知过去多久,李泽终于看到皇帝的眼珠子转了两圈,然后缓缓地闭上。
  李泽站起身来,转头看着所有人道:“陛下同意了。陛下退位,太子登基!”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寝宫之中,所有人山呼万岁。
  陛下退位太子登基的消息,迅速地传遍了天下。
  天下震动。
  曾经所有的势力都以为,李泽必然是会趁着皇帝重病,太子年幼的机会夺得大位的,但事实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当然,纵然如此,对于李泽的地位,却是丝毫没有动摇的。
  太子登基之后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直接晋封了李泽为亲王,统摄朝政直至太子亲政。
  李唐一朝,郡王常常赐封给有功大臣,但亲王却非李唐宗室嫡系不能封,李泽,终于还是例外了一次,成为了大唐建立以来,第一位没有皇族血缘而得封亲王之人。
  镇州的皇宫,成了太上皇养病的所在,新帝登位之后,将移居武邑,武邑将为新帝兴建新的宫殿。移居武邑之后的新帝,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仍然是读书,当然,多了一件事,那就是观政。
  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李泽在武邑,各部院大臣的衙门尽数也在武邑。
  薛平,韩琦也是长舒了一口气,他们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件事办得如此的顺利。
  新帝即位,南方各节度,亦是通过各种渠道送来了贺礼,表示了面子上的忠心。
  “这就够了!”李泽看着面前的那些南方各地节度送来的贺表,笑顾左右道:“有了这些明面上的效忠,我们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向他们下达朝廷的旨意了。”
第六百四十四章:小皇帝
  公孙长明小心地端起了面前的茶盅,滋儿的一口将杯子清冽的茶水一口喝了个干净,放下茶杯,道:“王爷,其实没必要了。现在大势已成,何必还在自己头上供一尊佛?纵然是一尊泥菩萨,那也看着心烦不是。”
  李泽含笑不语。
  章回却是冷哼一声:“现在说大势已成还为时过早,我们仍然还局限在北地一隅,如果你说将中原之地全都取下之后再说大势已成还差不多,但现在,那里盘踞的可是朱温的伪梁呢!我认为李相此举是明智的。南方诸地,有与朱温眉来眼去的,有心怀叵测想要乱中取利的,有想据地自保的,但也有忠心大唐的。”
  “章兄,不是我说你,论到战争之道,你可远远不能和我比,我亲身经历过的战斗,比你听说过的都要多,大到数万人甚至十万人以上的大战,小到几十个小百个人的战斗。现在李相兵威之势已成,朱温又算得了什么,一路碾压过去就是了。”公孙长明笑道:“再说了,这一次我们拿下平卢之后,便可沿海向江苏一带进军了,两三年了,咱们一直在精心培育的水师也终于有了一点模样,接下来也可以试着用一用了。”公孙长明道。
  一般情况之下,公孙长明其实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人,但只要在章回的面前,他就忍不住想要与对方怼上几句,仿佛这样心里就更舒服些一样。
  当然,这样的场合,也只会发生在两个人之间,如果一定会有一个外人在场的话,那这个人一定会是李泽。
  “打仗不用死人的吗?打仗不会耗费民脂民膏吗?打烂了不需要更多的精力来重建吗?如果能用一种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为什么一定要用战争的方式呢?”章回对于公孙长明的话不屑一顾。“战争,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而且南方不比北方,你确定我们一定便能顺风顺水地打赢?要是输上一场,便有可能让我们倒退许多年。”
  看着公孙长明还欲反驳,李泽笑着摆了摆手:“二位不要争了,强大的武力是我们立足的基础,也是我们威慑对手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愿意归顺我们的,我们当然是春风化雨,对于意图顽抗想要阻拦我们一统天下的,自然就是毫不留情地毁灭,两手都要有,两手都要硬。”
  李泽一开口,两人便不好意思再争论下去了,不约而同地哼了一声,又不约而同地拿起面前的茶杯,滋儿的一声喝完了,重重地把茶杯往桌上一顿。
  两个一向不对付的人,却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地动作整齐划一,看得李泽又是一阵好笑,说是最了解自己的一定是敌人,还真没有说错。
  门被轻轻的推开,李敢走了进来,躬身道:“王爷,太子,哦不不,是皇帝陛下过来了。”
  “嗯?”李泽有些讶然,“他怎么来了?”
  嘴里说着话,人却是站了起来,公孙长明与章回也都起了身,三个一齐迎了出去。
  太上皇在镇州荣养,而新鲜出炉的大唐新的最高统治者李恪,却是跟着李泽到了武邑。当然,新的适宜皇帝居住的宫殿,还在新建之中,也不知啥时候能建起,所以小皇帝也就只能在李泽的宰相府委屈一下了。
  宰相府原本就是武邑最大最好的住宅,皇帝住了进来,李泽自然就会搬走,以前李泽家人居住的地方,现在成了皇帝的居所,而前面的公厅,便成了皇帝上朝议事的地方。而宰相的公厅,便设在了一边的厢房里。
  刚刚走出门,便看见一身便服的小皇帝李恪在数名侍卫的保护之下,走了过来。
  “见过陛下!”李泽三人躬身为礼。
  李恪受了三人一礼,待三人站直了身子之后,他却也是抱拳躬身:“先生好,章先生好,公孙先生好!”
  李泽到现在为止,还是太上皇钦命的太子老师,现在太上皇身不能动,口不能言,自然也就不能取消这道旨意了。
  李恪行礼,亦是取尊师重道之意。
  “陛下今儿怎么有空过来了?”一边把李恪迎到公厅之中,一边笑问道。
  “昨日先生布置的作业,今日写得颇为顺利,不知不觉便空出了许多时间,正好有事情要与先生讲,所以便过来,没有打扰先生与二位先生商谈公务吧?”李恪显得有些腼腆。
  “不不不,即便是谈公务,陛下愿意来听,那也是好的,哪里能是打扰呢!”李泽微笑着道:“不知道陛下要说什么事情?”
  李恪端正了一下坐姿,轻咳了一声道:“先生,恪儿现在年纪小,对于治国理政,完全是一窍不通,这些事情有先生帮着打理就好了。既然恪儿帮不上什么忙,所以恪儿还是想去读书。”
  “陛下现在不是正在读书吗?”李泽道:“莫非是陛下嫌李泽教的不好?如果是这样,陛下不管看上了谁,我都把他找来!”
  “不不不,先生教得是极好的。可是先生处理国事繁忙,总不能时时教我,恪儿也不能处处请益,所以恪儿想去武威书院读书,那里的先生都是极好的,恪儿但有什么不解之处,也能随时向先生们请教。”李恪道。
  这个请求大出李泽意外,看了一眼章回与公孙长明,二人也是有些愕然。
  “陛下,你现在身份不同,是不能轻易出去的。武威书院虽然都是学子,但毕竟人太多了。谁也不知道,里头有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李泽道。
  “又有几个人认得我呢?”李恪小声地道:“即便是武威书院里的先生,恐怕认识我的人也是廖廖无几吧?先生,恪儿实在想去,恪儿想隐藏身份,以一个普通学子的身份进入武威书院学习,我想,这样,恪儿能学到更多的有用的东西。”
  “陛下,您的安全?”
  “武威书院本来就是武邑最安全的地方吧!”李恪截口道:“只要先生同意让我去,我相信先生一定能做出最好的安排的。”
  李泽沉吟了半晌,“武威书院的确是最好的学校,那里有最好的老师,也有最好的学子,但哪里的学习生涯也是极苦的,陛下想必还不知道,武威书院的学子,不但要精通六艺,更要学习至少一门时务,辛苦不说,只怕光是吃的,陛下便不习惯。”
  “不说是吃大食堂吗?我还挺向往的,而且恪儿自幼便练武,身子骨也并不差,就算是下地干农活,也是可以的。”李恪坚持道。
  李泽微微一笑,看来这个给李恪出主意的人,倒是把武威书院里的大概情况跟李恪说得很清楚了。
  “既然陛下有意,臣自然是同意的,陛下一心向学,这是大唐之福。章尚书,你兼着武威书院的山长,你怎么说?”李泽看向章回。
  章回眉毛一挑,道:“陛下如果要进武威书院自然是可以的,但一踏进书院大门,您可就是与其他人一样的普通学子了,我们能做的,恐怕就是暗中保护陛下的人身安全了,其它的问题,便都要陛下自己料理了。”
  “我能做到!”李恪站了起来,坚定地道。“既然先生同意了,那我便回去收拾一下,等候先生的安排。”
  李泽点了点头,躬身道:“陛下放心,三天之内,必然给陛下安排好。”
  目送着小皇帝离去,公孙长明咂巴着嘴巴道:“瞧,我就说有麻烦吧?现在人家着眼长远了,这是在为十年后谋划了呢!如果他真是一个能吃苦的,在武威书院,自然是可以极大地开阔眼界的。而且能入武威书院的,都是精英之才,想必我们的小陛下也是抱着要去招揽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手了。薛平这一招,说起来还真是不错。”
  “陛下愿意去多学一些东西,总是好的。”章回眯起了眼睛,“但要说这真能改变什么,却也不见得。现在的武威书院所秉持的教学宗旨,可不是什么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公孙长明冷笑一声道:“瞧着吧,这只是薛平他们的一个小伎俩罢了,王爷,我来之前,刚刚收到了长安那边的一份情报,高象长离开了长安了,您可知道他去了哪里,想去干什么?”
  “你不说,我怎么知道?”李泽一摊手道。
  “高象升去的目的地是岭南东道,他去的目的,是去为我们的皇帝陛下说亲!”公孙长明摇头晃脑地道:“真是高明的一招啊。就是不知道岭南东道节度使向训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一旦向训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同意了这门亲事,那咱们的皇帝陛下可就有了一个实力极不错的外援了。而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也是无法拒绝的,而且向训真的愿意成为我们的一员的话,对于我们经略南方,也是极有帮助的,毕竟岭南东道,如今不管是财力还是兵力,都算是一号人物呢!”
  李泽哈哈大笑起来:“如果真是这样,我必然是极欢迎的。”
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平曹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