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984

  “将军,我听说,候帅早就想跑了?”犹豫了片刻,刘三通终于还是问了出来。
  刘信达看了对方一眼,苦笑了一下,却是没有说话。
  刘三通顿时便明白了。
  “刘将军,刘将军,青州来了信使!”城下,一名郎将仰头大喊道。
  刘信达与刘三通看了一眼,眼中都是闪过一丝喜色,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只是来了消息就好。
  “孙二爷!”看到来人,刘信达吃了一惊,脸上的神色有些不敢置信,以孙玉林的身份地位,怎么可能作为一个信使来到临淄,现在的临淄可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
  “刘将军。”孙玉林抱拳一揖,“能不能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说话?”
  刘信达点了点头,“三通,你是认识的。”
  “三通将军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孙玉林微笑着道。
  三人径直进了内屋,孙玉林也不废话,径直从怀里掏出了二封信,拿出其中的一封,递给了刘信达:“这是我大哥给刘将军的信。”
  刘信达接过了这封信,眼睛却看着对方手里另一封信。
  孙玉林笑道:“大哥说了,您先看了这封信,如果将军没有意见,愿意加入的话,那么便可以看第二封信,否则,第二封信,便没有看的必要了。”
  “孙公还是这么神神叼叼的!”刘信达一笑,哧啦一声撕开了手里的信,一目十行的浏览了一遍,脸色却是骤变,抬眼看了一眼孙玉林,又重新将目光落在信纸之上,一字一句的仔细地看了起来。
  刘三通瞪着眼睛,在两人的身上转来转去,一只手拄着拐,另一只手却是握在刀柄之上。
  好半晌,刘信达仰头向后一靠,闭上了眼睛,却是将手中的信递给了刘三通。
  刘三通看完了信件,更是目瞪口呆,手中的拐仗,啪哒一声掉在了地上。
  原来如此。
  难怪青州没有一兵一卒过来。
  难怪他们派出去的信使没有一个回来。
  难怪青州距离临淄并不远,却没有丝毫的消息传过来。
  “三通,你怎么说?”刘信达道。
  刘三通咬牙切齿地看着对面的孙玉林,怒道:“我就想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的军队怎么才能摆脱唐军的纠缠?摆脱不了唐军的纠缠,我们又怎么可以撤得下去?”
  孙玉林呵呵一笑道:“三通将军,我大兄的意思很清楚,我们看重的是刘信达将军本人,至于临淄的军队,并不重要。到时候只要刘将军脱身而出,自然会有一支新的军队,交给刘将军指挥。”
  “我明白孙公的意思了,他是要我们在临淄在拼死抵挡,消耗对手,为三殿下再争取更多的时间,就算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无所谓是吧?”刘信达道。
  “是,刘将军每多争取一天,我们就能多转移一分实力,而将来刘将军能够指挥的军队就更强大一分。刘将军,有舍才有得嘛,不舍了以前,哪能得到将来?”
  “所以就要我抛弃这些跟我同甘共苦的弟兄?”刘信达反问道。
  孙玉林笑而不语。
  “我大兄还说了,不管刘将军答应与否,我们都会保护好刘将军的家眷的,只要有我们孙家在一日,刘氏一族,便会荣耀一日。这一点,孙氏拿祖宗先人的名誉起誓。”孙玉林正色道。
  刘信达伸手到了孙玉林跟前:“第二封信给我!”
  “将军这是答应了吗?”孙玉林喜形与色,将第二封信递给了刘信达。
  信握在刘信达手中,他却没有打开,而是有些疲惫地对孙玉林说:“你回去跟孙公讲,我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回头,我会给他回信的。”
  孙玉林有些愕然,但信已经到了刘信达手中,他总不能去夺回来。
  “孙二爷,你先走吧,现在临淄是险地,不定什么时候唐军就打了过来。唐军骑兵众多,要是让他们绕过临淄,包围了过来,你想走都走不成了。”刘信达道。
  孙玉林听了不由得一哆嗦,站了起来道:“那刘将军,我先走了,不管是我大兄,还是三殿下,对将军都是充满诚意的。”
  “我知道,否则你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刘信达挥了挥手:“三通,替我送孙二爷。”
  刘三通捡起了拐,拄在肋下,看着孙玉林。
  孙玉林冲着刘信达拱了拱手,转身匆匆地走了出去。
  片刻之后,刘三通回到了房内。
  “将军,他们这是故意卖好呢,想让我们在临淄拼死战斗,替他们卖命,争取时间,好让他们跑得更从容一些。这是用我们兄弟的血,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刘三通有些愤怒地道。
  “的确是如此,但这个三殿下朱友贞,对我,倒还真是另眼相看的,这一点,孙玉林倒是没有说假话。”刘信达点头道。
  刘三通沉默了片刻,道:“将军,您觉得这事能行?”
  “不管行不行,临淄总是守不住的。”刘信达道:“但我也不想将我们最后一点精锐砸在这里,你说说,要是我们当真是孤身一人去了三殿下那里,就算能有一支军队指挥,又有何地位可言?”
  刘三通眨巴着眼睛道:“您想带军队一齐走?这事儿,只怕难得很。”
  “只带我们的嫡属兵马走。”刘信达霍然抬头:“那些乱七八糟的军队就不要了,带着要没啥用。”
  看着刘信达,刘三通突然明白了过来:“将军,您带人走,我留下稳定军心,对外就宣称您带领军马去袭击唐军,有个一两天时间,足够您走远了,我再在这里顶上个一两天,您就安全了。”
  刘信达点了点头:“如果我估计不错,五天之后,唐军就会再次逼近,到时候我率军出城,你留守,打上一两天之后,你就投降!”
  “投降?”刘三通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我不投降!”
  “我让你投降,先保全一条命再说。以你的身份,唐军不会杀了你,但要是你率军突围,有游骑兵在,只怕你难逃一死。等以后有机会脱身了,你再来找我。到时候,咱们再一齐干一番事业。”
第六百七十六章:岭南来人
  一镰刀下去,手里便多了一把沉甸甸的粟米杆子,随着李泽高高的举起手中的穗子,广袤的原野之上响起了声震云宵的欢呼之声,无数的人,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欢快地挥起了手中的镰刀,收割起来。
  云昭很满足地看着这一切,收获的季节,总是让人快乐的。
  在武邑,其实吃粟米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小麦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亩产量更高,口感也更好的小麦正在一步步地取代着粟在北方主粮的地位。但对于李泽辖下核心区域之外,粟米仍然是主粮。因为他比麦面要更加的便宜一些。
  李泽自小就锦衣玉食,农活当然是没有干过什么的,今天来,也不过是表现一下与民同乐的意思,割了一刀,秀了一把之后,他便自然而然地扔了镰刀,袖手旁观起来了。倒是他三岁的儿子李澹兴奋地迈着两条小短腿,在田地里跑来跑去,不时会捡起一些掉在地上的穗子,攒了一把,便乐呵呵地跑到李泽面前,献宝似的举起来。
  “不错不错。”李泽蹲下身子,从李澹手中接过粟米,放在脚边,“要是你还能捡一些过来,那晚上父亲就让人把你捡回来的这些做成一碗粟米饭,你一个人吃,如何?”
  “父王,我要您亲自做。”李澹奶声奶气地道。
  李泽大笑:“当然可以。不过你得先背一首诗我听,还记得我前几天教你的那首悯农吗?”
  “当然记得!”李澹昂起了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背得不错,去捡穗子吧,儿子,好好地去体会一下,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李泽指了指前方的田地。
  李澹迈着两条小短腿,快活地重新跑进了田地之中。
  “收完了这季粟,马上就要赶着播冬小麦,这两个月,可是有的忙了。”公孙长明只穿了一件短褂子,两条干柴一样的胳膊就更显眼了。他一手提着一把镰刀,一手攥着一把粟,走到了李泽的跟前。
  他和章回不同,完全是一个不喜劳作的家伙。
  此刻,章回正带着武威书院的学子们,在田地里挥汗如雨呢。
  “希望老天爷给面子,给大家一个好天气。”李泽看了看天空,笑着道。
  “在平卢,老天爷可是很不给面子啊!”公孙长明笑道:“秦诏制定的收复平卢的计划,因为这一场大雨,被硬生生地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李泽摆了摆头,“人算不如天算,哪能事事都能如人意?只不过是将时间拖长了一些,对于结局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麻烦还是很大的,至少在粮草的供应之上,便让棣州,沧州等地着忙了,所有的库存全都腾了出来,动员了数万民夫往前线紧急运粮,而这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眼下的秋收与马上的冬小麦的播种。”公孙长明摇头道:“牵一而发动全身啊!”
  两人走到了田埂之上,干脆就直接坐到了田埂之上,“倒是便宜了朱友贞,因为这一场大雨,让他是实实在在的捞到了更多的好处。”公孙长明扁了扁嘴:“他从平卢撤走了近二万户百姓,近十万人呢,而且这些人,大都都是青壮。他走了,将平卢抢了个光光,留下了一个乱摊子给我们。原本的计划是他最多将青州搬空的,现在他可是赚大了。”
  “让他的实力强一些,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他要是太水了,接下来去南方,怎么混得下去?”李泽不以为意地道。“我们还指望着他去南方,将哪里搅得乌烟彰气呢!”
  “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想通,那就是敬翔从哪里来的把握?”公孙长明有些费解地道:“要不是我知道敬翔此人实在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人,真是觉得他昏馈了。现在怎么看,都是朱家老大机会更大。而且朱温,身体也还挺好的啊!”
  “对于我们不能掌握的事情,那便静观其变好了。”李泽道:“不管怎么样,如果朱氏几兄弟之间起了纷争,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极好的事情。”
  公孙长明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一事,道:“王爷,有一件事,我得提醒您一下,这里头是有古怪的。”
  “什么事?”李泽道。
  “秦诏的左骁卫。”公孙长明道。
  李泽眉毛一挑:“左骁卫怎么啦?难不成他还能造反不成?”
  “那倒不是,而这一次左骁卫的伤亡,有些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大。”公孙长明摇头道:“如果说在突破黄河防线之上有较大的伤亡我还能理解,可打临淄等地,怎么伤亡还这么大呢?”
  “有这样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伤亡最多的,是金世元的部下。”公孙长明道:“李浩所部,程绪所部,在破了黄河防线之后,便都被秦诏调整成了二线部队,主攻临淄的便是金世元与秦诏的直属部队,到昨天为止,其部伤亡已经突破五千,而临淄还没有打下来。更为诡异的是,现在临淄可不是刘信达在指挥了,有确凿的消息,刘信达已经离开了临淄。负责指挥的是刘三通,您觉得刘三通有这样的本事?您觉得现在的临淄还有这样的战斗力?”
  “你觉得这是秦诏在有意为之?”李泽皱了皱眉头:“这些伤亡的人中,大有水分?那么被他们虚报的这些人又去了哪里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