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984

  “这,不会犯了李相的忌讳吗?”向真有些为难。
  “我们这伙人,便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晃晃地摆在那里,向氏应我等邀请而入武邑,也是如同黑暗之中的火把,藏着掖着,反而落了下乘,摆明车马,更加光明正大。我们不怕人议论,就怕没人议论啊!”高象升大笑道:“我们做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不敢见人的地方,自然就能大大方方地。”
  “高将军说得也是,既然如此,我便先见一见薛尚书,韩尚书他们吧!”想想的确如此,向真也是不由失笑。
  一碗金黄的粟米饭上,浇上了李泽精心炒制的臊子,或者是因为这些粟米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一根一根捡回来的,所以纵然粗粝,李澹却也是吃得极香,尽然将一大碗吃了个一干二净。
  “倒真是少见澹儿吃饭这么爽快的。”柳如烟喜上眉梢。“多吃才能长壮,既然喜欢吃粟米饭,回头我便让小厨房多多备下一些。”
  “你却看他明天还肯不肯吃,这一碗,只不过是他自己弄回来的罢了。”李泽笑道。
  “倒也是。”柳如烟替李泽倒了一杯酒,道:“那向真已经来了,这事儿,你已经有了章程了吗?”
  “事实上,自从我知道高象升去了岭南之后,便已经有了章程了。”李泽一口将杯中酒喝干,道:“这是好事,不是吗?”
  “好坏掺半!”柳如烟摇头道:“好不容易将薛韩二人摁下去了,接着又来这么一出。”
  “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李泽道:“南方,我们的力量太薄弱了,有向氏加入,对于朝廷一统天下的进程,会快上不少。”
  “你就不担心有朝一日双方会反目成仇?”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什么可担心的。”李泽不以为意。“可以预见的将来,必然会反目成仇的,如果向氏的野心不仅仅是成为皇亲国戚而是想要更进一步的话。”
第六百八十一章:泄密
  一口茶水在嘴里咂巴了片刻,咕嘟一声吞了下去,薛平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看着对面的向真,笑道:“向将军,在武邑转了这几天,感觉如何?”
  “一言难尽。”向真点了点头:“受益匪浅,武邑之富庶,远超我的想象。”
  “不止是武邑,镇州、赵州、德州、沧州之地也不差,其它地方虽然比不上这几个地儿,但这几年,日子也是犹如芝麻开花一般,节节高。”薛平正色道:“这几个州的财力,养一个卫的军队都绰绰有余,其它各地虽然差一些,但一般而言,以两州之财力,亦可养一卫之兵力。”
  高象升在一边补充道:“向将军,薛尚书所说的养一卫之兵力,是用我们这边的法子养,与你们那边可是大不一样的。”
  向真默然,这几天下来,他对于武邑这边军队的薪饷、福利、抚恤等政策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像李泽这般养兵,岭南那边是断然养不起的。
  “所以向帅以为我们这边要应对东北之张仲武,要防着西北吐蕃,在兵力或者财力之上捉襟见肘的话,那可就料错了。”薛平道:“用李相的话来说,朝廷不差钱。”
  “可是朝廷每年公布的邸报,我们虽然远在岭南,却也是能看到的,似乎朝廷每年都负债累累啊!”向真有些好奇。
  另一侧的田令孜笑嘻嘻地道:“向将军,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只不过是一种经营的段而已。李相曾经说过,把钱堆在库里,是最愚蠢的手段,只有把钱用出去,让钱不停地运转起来,钱才能生钱,才能成为无往而不利的工具。朝廷不怕欠帐,朝廷最怕失去了信用。只要信用在,欠再多的帐也不怕。要是没了信用,库里堆再多的钱,那也只不过是一些死物而已。”
  “朝廷户部尚书不但是一女子,更是李相妾室,这只怕有些与理不合吧!”向真端起了茶碗,抿了一口,道。田令孜的这番关于钱的道理,他不太明白,在他看来,赚来的钱怎么能不堆在库房里呢,要是库房里没钱,打起仗来如何赏赐士兵?如何能保证粮草?
  心里虽然是如此想,但现在武邑朝廷的确看起来是很有钱,事实当前,他也无可辩驳,是以便挑了一个他自以为轻松的话题。
  孰料他这话一出口,屋里几人却没有一个人感到好笑。
  这让向真有些诧异。
  田令孜却是缓缓摇头道:“向将军,你远在东南,不知朝廷内情,田某人却是历经了数位户部尚书的,但能让我田某人服气的,却还真只有你嘴里的这个女子。”
  薛平亦是正色道:“朝廷能有今天之气象,夏荷夏尚书的理财之能,功不可没。即便是我们,也是敬她的,向将军还请慎言。”
  向真愕然,半晌才有些尴尬地拱手道:“向某失言了。”
  薛平摆了摆手:“不知者不为罪,向将军,你这一路行来,想来也是感触颇深,高将军也把我们的心思跟你说得清楚明白了,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向真沉吟了片刻,才道:“诸位,恕我直言,权力之争,向来容不得半点退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诸位这种做法,难道不是自取灭亡吗?现在朝廷之中,军政大权皆操于李相之手,军队,唯李相之命是从,财政,更是这位夏尚书一手掌控,将来有一天,即便李相没有上位之心,他的那些部下,难道就没有幸进之心?”
  “所以我们才需要向氏,需要东南!”薛平淡淡地道:“只要外部有强大的力量,就能保持平衡。如果让李相这样慢慢地打过去,先灭伪梁,再下东南,真到了这一地步,那就谁也阻挡不了李相上位。唯有东南加入进来,让李相没有借口下手,将所有的纷争局限在朝堂之上,局限在政治之上,方有阻止李相的可能。向将军,恕我直言,在军事之上,你们是没有希望的。”
  “薛尚书如此有信心吗?”向真心下不平,反问道:“北方有北方的优势,南方有南方的特点,在北方能叱咤风云,在南方,不见得就能纵横无敌。”
  薛平垂下眼睑,他不想与向真作这些无谓的争辩,高象升微笑不语,田令孜连连干笑,室内的气氛倒是一时尴尬无比。
  房门推开,韩琦满脸喜色的走了进来。
  “韩尚书,你怎么来晚了?”高象升站了起来,笑着拱手问道。
  “前线大捷!”韩琦大笑道:“秦诏破了临淄,平卢大将刘三通率部投降,陈长平,李德各率领五千骑兵兵分两路,插入平卢腹地,平卢地方无心抵抗,兵马所抵之处,纷纷投降,现在,平卢剩余兵力,在伪梁三皇子朱友贞的带领之下,全员退入泰安。秦诏率主力已经正在向泰安进逼。”
  “这么说来,平卢便算是已经平定了。”田令孜喜道。
  “正是如此!”韩琦笑道:“只消再拿下泰安,则我们就会对天平军形成战略之上的绝对优势,同时亦可对衮海形成实质上的威胁。”
  “今年不能再打了吧?”田令孜道:“今年连打了三仗了,虽然东北打服了张仲武,西北重挫了吐火罗,这一次又下了平卢,但我们自己也消耗颇大,前两天我见到了户部夏尚书,她还愁眉不展呢?”
  “肯定是不打了。”韩琦点头道:“一场大雨,让这场战事比预估的要多用了一个月,也让朱友贞捡了一个大便宜,大量的军民,财富被他掠走,带走了泰安。接下来,吏部和户部要伤脑筋了,下一次朝会,我是做好了被他们两家指着鼻子骂的心理准备了。”
  “天灾人祸,这可怪不得秦诏!”田令孜不满地道。“谁能想到就这么下了一场大雨,往年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出现的。”
  “关键不在这里。”韩琦收起了笑容,看着韩琦道:“关键是秦诏的伤亡。超过五千精锐的伤亡,你说户部会不会跳脚?御史台已经派人下去了。”
  说到这个话题,屋里几人倒都是紧张了起来。
  “秦诏那边手脚干净吗?”薛平深吸了一口气:“内卫也好,义兴社也好,鼻子都是灵得很的。”
  “应当问题不大,秦诏策划了很久。”韩琦坐了下来,对向真道:“这件事情,最后将会着落在金世元的身上,他将因为指挥失误,被兵部勒令退役。向将军,他们到了岭南之后,想来对于向帅整合东南一带,起到巨大的作用的。”
  高象升皮笑肉不笑地道:“向将军,等他们到了岭南,你不妨拿这支兵马与你们的比较比较,看看谁更厉害一些。金世元的部队在左骁卫中可算不得顶尖的,左骁卫中最能打的是李浩的部下和程绪的部下,金世元的部队,在左骁卫只能排到第四,因为秦诏亲领的兵马,也要比金世元厉害那么一点点。”
  “肯定是要领教一番的。”向真自矜地点了点头:“要是真输了,我们岭南军倒也是能不耻下问,吸取好东西为己用的。”
  “那就好!”韩琦连连点头,看得向真一阵气闷,似乎岭南军,连他们嘴里的一支四等军队也比不了似的。心中只是发狠,等自己回了岭南,一定要教教这支人马怎么做人。
  “向帅还需要我们那些支持?”韩琦坐了下来,直截了当地问道。
  向真欠了欠身,道:“父帅对于朝廷军队也有一些了解,对于贵军的很多武器以及工艺相当感兴趣,希望在这上面,各位能给予大力帮助。”
  韩琦皱了皱眉头:“具体一些。”
  “父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型投石机,强弩等制造技术,还有制造盔甲的技术,当然,最好是能将冶铁炼钢的整套工艺也给予我们。诸位也知道,我们有自己的铁矿,也有自己的铁厂和兵工坊,但在质量之上,与朝廷军队的装备,差距还是挺大的。其实在整个东南方,我们还算是好一点的了,如果能在这上面更进一步的话,对于我们整合东南方,是有着巨大的帮助的,这比诸位支援我们一支军队要可靠多了。”
  屋内几人对视了一眼,韩琦道:“你想要的冶铁炼钢的工艺流程,我们没有办法给你,因为这是由将作监整体负责的,这些东西,我们拿不到,不过武器嘛,兵部都是有备份的,像水力冲槌这些技术,工部应当都有吧?”
  薛平点了点头:“如何利用水力的技术,在工部也都是有备案的,这个也没有问题。”
  “这些技术可以给你们,但你们能不能用好,还是一个问题。”高象升淡淡地道:“比方说我们的大型投石机,所有的零配件都是标准化的,不同的投石机上相同的零件,可以毫无障碍地互相替换,向将军,这里头涉及到的技术可就多了,想要完全消化,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了,我们总能将他吃透。”向真道。“韩尚书,我在海兴登陆的时候,看到了海鹘级的战舰,如何制造这样的战舰,想来兵部也是有备案的吧?”
  “你们想打造这样的战舰?”韩琦倒吸了一口凉气:“向将军,造一艘这样的战舰所需要技术先不说,岭南,有这个财力吗?我就怕给了你们技术,你们也造不出来,最后反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什么也没有搞出来,在我看来,倒不如将这些东西放在力所能及的东西上面,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据我所知,东南诸节镇,水师并不如何强大,以岭南水师现在的实力,足以碾压他们。”
第六百八十二章:总得有人付出代价
  “泰安还打不打?”李泽下手中的捷报,问道。
  公孙长明沉吟道:“从各个方面汇集来的情报来看,现在的泰安只怕有些不好打。一场大雨让这场战事迁延了一月有余,使得朱友贞能够在泰安准备的时间,多出了许多,如今在泰安,有曹彬的三千宣武精锐,刘信达亦率领其麾下三千部属退到了这里,再加上朱友贞这一个月中撤往泰安的大量青壮以及辎重粮草,泰安现在是不缺钱,不缺人。打,当然是能打下来的,但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伤亡,就不好说了。这里面,有一个值不值得的问题。”
  章回接着道:“我的意思是不打。朱友贞还是有些能力的,后面又有敬翔,曹煊这些人为其支撑,很显然,他们已经有了后手的布置,如果我们打泰安,则天平军包括衮海军,都有可能对泰安进行支援。而要压制这两处兵马的话,我们就要动员更多方面的军队,这很容易形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有这种可能。”李泽点头道。
  “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一边的夏荷摇头道:“今年连打了三场大仗,兵已疲,民亦累,这三场大仗,光是动员民夫便多达数十万人,今年朝廷的收入支出已经远远跌破了平衡点,潞州卫州之地还不能够自给自足,而河东今年基本上没有多少收入,再加上刚刚收复的平卢诸地,很显然,这一个财政年我们的日子极其难熬,需要停下来好好地休养生息一番了,至少也要等到下一个财政年度的开始,我们就能缓过这口气了。”
  “那就停下来。”李泽道:“到了明年,河东基本上可以恢复过来了,安绥之地,可以供驻灵州的李存忠所部,我们在财力之上便可以释放出来一大块。接下来,倒是要立马准备平卢的冬小麦的播种,不管收成如何,到时候总是能扛一扛的。”
  “那泰安就这样先放着了?”曹信却是心里有些不甘。
  “先放着。”李泽笑了笑,道:“吏部现在还是要多操心选派足够的官员去平卢上任吧。”
  “这个可以从老区里抽调。”曹信道:“正好这几年下来,大量的老区的基层官员们需要升迁一下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给新进的那些人腾一些地方,他们有充足的地方行政经验,去平卢这样的地方,能更好地施展手脚。”
  “在舒适区呆久了,他们可愿意去平卢这样的地方开拓?”李泽问道。
  “不愿意去的,那就等于是断了自己的前程。”曹信的声音里透着杀气,道:“一切才刚刚开始,岂能容人懈怠?每个官员,都需要励精图治,不能吃苦的,就不要当我们大唐的官儿!”
  杨开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道:“义兴社已经组织了人手,准备马上进入平卢地区,他们将深入乡里,成为最基层的村正,里正,税吏,捕快等等,最底层的老百姓,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些人,我们要让平卢人感受到朝廷的吏员与过去的绝大不同,这是最有效的收拢人心的方式。”
  “这个想法很好。”李泽赞赏地点了点头,这些年下来,杨开坐这些事情,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其实在河东,河中等地,我们都是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杨开笑道:“普通的老百姓,一年才见几次真正的官儿啊,这些人在他们眼中,就代表官府了。对了,这一次在平卢战役之中受伤的士兵之中,但凡是义兴社员的,我们都就地安置了,他们算是第一批进入平卢的人了。”
  “抓紧时间,马上要组织冬小麦的种植了。”李泽道:“这是一次集中体现我们强大的组织力,以及对百姓的爱护的事情了,种子,农具,大型的牲畜,要及时到位。驻扎在平卢的军队,要轮换着加入到这件事当中去。”
  “是!”杨开点头道:“忙完了这件事,紧接着便是在平卢修建水利,整修道路,但这,还是需要朝廷在财政之上的大力支持的。”
  “今年只要不再继续用兵,还是可以调配一下的,但也不会太多,这一点,诸位还是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尽量地自力更生,钱,只能用在最需要的时候。”夏荷道。
  “好了,关于财政上的事情,另找个时间再议吧,接下来秋赋也要收了,下半年的商税也会比上半年更多,户部那边做几套预案吧。”李泽摆了摆手:“接着议下一件事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