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984

  老百姓富了,那才是真的富。
  这一点,向真还是很清楚的。
  而武邑老百姓的富裕,这一个月来,向真感受得极为真切。
  店铺之中琳琅满目的货物,街道之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饭馆酒楼里络驿不绝的客人,无一不在向他展示着武邑的实力。
  他看过挑担的农民能一匹布一匹布的买回去只为给婆娘添上一件好看的衣裕。
  他看过街头的小贩能在金银店铺之中打造整套的首饰只为自家女儿的出嫁。
  他看过扛包的苦力笑意满满地买上黄桃罐头去哄自家蹒跚学步的娃娃。
  他看过半大的小子,背着书包跑跑跳跳的进入学堂。
  他看过税吏们背着一个萝筐走在街市之上,那些小贩们自觉地将铜钱放进筐中然后换来一纸凭条。
  这不是特例,而是常态。
  那些店铺的伙计不会因为这些人的穿着打扮便小瞧他们半分,当然是因为小二们知道,这些人是消费得起的。
  手下人打听回来的武邑的一般物价、薪饷水平让向真久久不能言语。
  武邑,比岭南要强得太多啊。
  最初他以为,只是武邑如此,但在与薛平这些人深入交流,再加上自己的手下人四处打探之后,他赫然发现,左近的几个州,生活水平,不在武邑之下,向镇州赵州这些地方,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德州,因为是工业重镇,工人居多,那里的人,消费水平,比起武邑还要强一些。
  这让向真彻底无语了。
  但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就能学得来的。不是可以学,就能学的。
  在李泽的治下看起来寻常的事情,在岭南,根本就行不通。
  像李泽的土地政策。
  像李泽的商税政策。
  像李泽的人丁税。
  你知道他很好,但你就是做不到。
  没来武邑之前,向真信心满满,自觉岭南实力强横冠绝东南,对于岭南的加盟,他一定会欣喜若狂。
  但来了武邑之后,他才真正明白在路上高象升跟他说过的话是真的。
  有岭南加盟,对于李泽是锦上添花,而绝不是雪中送炭。
  有则喜之。
  无也无所谓。
  了不起,慢慢地一路平推过去就好了。
  以前向真不信李泽有这个实力。
  但现在,他信了。
  三十万常备军,不知多少的后备役,再加上强大的经济实力,李泽的确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的顶端。
  而当向真搞明白了这一件事情之后,他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推进这件事的决心。当你觉得无法战胜一个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成为他的朋友,与他站在同一个战壕里。
  现在的他,明白了为什么韩琦薛平他们要制定这样一个长期的战略了。
  和而不同。
  除了在拥护唐王朝的正统一事之上与李泽针锋相对之外,在其他的方面,都绝对与李泽保持一致,偏生李泽在最早的时候竖起了李唐正统的大旗,这让李泽就不好对他们下手。
  当然,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仍然需要强劲的实力,就算比李泽弱,也不能是天壤之别,不能是李泽一伸手,就能把他们捏死。
  当李泽感到这么做的话,会让这天下再一次大乱的时候,他一定会再三考虑值不值的。
  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而且是必须要紧紧抓住的机会。
  这一点,回去之后,一定要跟父帅讲清楚,现在的父帅,想来还与自己来这里之前有着同样的感受。
第六百九十三章:揪住一个小尾巴
  短暂的寒暄、嘘寒问暖、礼节性的互相吹捧之后,屋子里安静了下来。李泽端起茶杯,缓缓地啜了一口,向真也随即紧张了起来,这一次召见的戏肉,这才真正开始呢!
  “这一次的事情,我是极不高兴的。”果然,李泽一开口,便给了向真一个下马威。“甚至让我很是恼怒。”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向真用自己觉得最为真诚的话,道:“李相,我到了武邑之后,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这件事情,薛平高象升不但欺瞒了您,也哄骗了我父帅。”
  向真在心里向薛平说了一声对不起。
  反正这位已经被流放到远得不能再远的地方了,再背上几口黑锅,李泽也不会砍了他的脑袋去,就让他于委屈一下下吧!
  “高象升到了岭南,代表的可是李相,而薛平,高象升都是大唐重臣,我们一直以为这件事情是经过李相首肯的。”向真道:“我向氏虽然僻居岭南,但忠心报国之心却是一刻未敢忘怀,朱温自立,我父帅也想立刻举兵北伐,奈何中间还隔了好些个心思不定的节镇,他们与我父帅位属同僚,名不正则言不顺,再加上岭南偏避,实力不强,想要北伐,却需统合整个东南力量方才可行。此事若成,向氏必然会尽心竭力,赴汤蹈火。”
  李泽眉角一挑:“若非此事实则于国有益,薛平就不仅仅是流放了。”
  “李相,薛尚书虽然犯了过错,但究其本心,还是一心为国的,不知……”向真觉得自己应当适时地为薛平说说情才更合情理。
  “薛平被流放,缘自于他逾矩,没有规矩,岂成方圆?岂能因为本心如何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李泽冷然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若人人自行其事,家不成家,国亦不国了!”
  “李相说得是。”向真低眉顺眼地道。
  “不过此事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好的。”李泽却又换了一副颜色,道:“如今伪梁大举南下,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在伪梁兵锋之下,一触即溃,伪梁大举南下,已是不争之事实,偏生今年朝廷东北拒张仲武,西北拒吐罗火,两场仗打下来,已是精疲力竭,急需为民休养生息,岭南此时站出来,统合东南力量,抵御伪梁南侵,的确是于国有大益的。”
  “这么说来,李相是同意了这门婚事了?”向真喜道。
  “如若不同意,你岂会坐在这里成为我的坐上客!”李泽展颜一笑道。
  “李相心怀宽广,实为国之良相,大唐有李相,乃是祖宗有灵,不使大唐有倾覆之祸啊。”向真感慨道:“异日收复长安,凌烟阁上,当少不了李相煌煌画像。”
  “挂在墙壁上的事情,还是等我死了再说吧!”李泽大笑:“盖棺方能定论呢。”
  向真一惊,讷讷不能言。
  “都虞候,陛下年纪还小……”李泽道。
  “李相,陛下今年已经十三了,虚岁十四,而家女虚长两岁,即便是普通人家,也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更何况值此时局,所以我父帅认为,此时陛下大婚,该当对提振天下士气有绝大作用,同时,也是安我岭南百万士民之心啊!”向真截口道。
  “你的意思是,马上大婚!”
  “最迟不能过明年!”向真道:“正如李相所言,如今伪梁向南甚急,而我们整合东南也是需要时间的。”
  “也无不可。”李泽淡淡地道:“不过有一件事当得先说,即便陛下大婚,亲政也还需时日。”
  “这个自然。”向真笑道:“说句实话,我父帅也不放心陛下如此年纪便临朝听政断事,有李相操持,我们更能定心。”
  “如此甚好。”李泽点头道:“都虞候南归之时,我们亦会派人前去迎亲。向氏一家成了皇帝国戚,亦是与国一体,加恩是自然的,向帅会晋封郡王,都虞候也会晋封候爵。同时,亦会给向帅一个统制东南诸节镇的名头。我们能给的,暂时也就这么多了。能做到哪一地步,那就要看你们自己的了。”
  “多谢李相!”向真大喜,什么郡王候爷的名头,都是虚的,而统制东南诸节镇,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有了这个名义,向氏便能正大光明地向其它诸节镇发号施令,有违逆者尽可举兵讨之,有了皇帝的旨意,干什么都可以举着大义的名分,在民间,士绅之间占据着道德制高点,行事可就方便多了。
  以前的向氏不是没有想过这么干,凭他们的实力,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总是因为头上没有这个官帽子,做起事情来缩手缩脚。
  “不过!”李泽话锋一转,“既然向氏尊奉朝廷,那么朝廷也要向天下明示这一点,所以,向岭南派遣官员,那是一定要做的。”
  向真一惊:“李相,节镇官员,自来都是节镇自决!”
  李泽脸色微冷:“都虞候,你可看到现在朝廷治下是什么光景吗?”
  “李相,岭南当前全面施行朝廷政略尚不成熟,此时需要上下一心,需要一呼百应!”向真急切地道。
  “你放心,这个我自然知道。”李泽道:“朝廷会以宣慰使的名义派遣官员过去,只是负责采风,监察,并不介入实际事务。当然,衙门还是要立的。不然,何以证明岭南已经奉了武邑朝廷呢?”
  虽然明知道是钉子,但李泽既然说派去的官员不介入事际事务,向真倒也觉得不是不能接受。
  “当然,都虞候,有一点你要清楚,向帅也需要清楚,削藩镇是朝廷的既定策略,向氏既为皇帝国戚,在这一点上,我希望能在将来与向帅达成一致。”李泽道。
  “是,关于这一点,回去之后,我自然会和父帅分说明白。”
  “很好。除了会派宣慰使之外,武威钱庄要进驻岭南,岭南不能再自行铸币,只能使用朝廷的钱币。”李泽道。“供销合作社亦会在岭南开办分部,交通两地经济往来。”
  “这些事情,向真不能作主,只能回去向父帅禀报之后再作定夺!”向真有些为难地道。
  “也可,毕竟这是大事,需要慢慢协商。”李泽淡淡地道:“说起来,现在我们也只能算是合作,真有一日,我们灭了伪梁之后,有些事情才能摆上桌面来谈。”
  “李相英明。”向真拱手道:“这些事情,都涉及到经济民生,一朝不慎,便会遗祸无穷,当慎之又慎。”
  “到时候朝廷会有重臣亲自前往岭南迎亲,再与你父亲详谈吧!”李泽挥了挥手,道:“总得有个章程出来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