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984

  扬州城中最热闹的大街之上,现在最火的倒是征兵的地方。一张桌子,数名军官,十数名大兵,前面倒是挤得水泄不通。
  “长官,只要被录用了,当场就发五十贯钱吗?”一名大汉双手摁着桌子,大声地问道。
  “当然,一旦被录用,当场便发五十贯安家费。”一名军官笑道:“不过也需要你有被录取的资格。知道我们征兵的规矩吗?”
  “什么规矩?我有的是力气!”大汉挥舞了一下硕大的拳头。“俺不识字,却是认不得。”
  “独子不录!”
  “身弱者不录!”
  “家中已有当兵者不录!”
  军官笑着站起来,又大声地念了一遍。
  “俺合规矩!”大汉喜道:“俺是永安过来的,家中虽然还有老爹在,但还有二个哥哥,我没有成亲,也没有孩子。至于身子骨,我瞧着我比您还要强壮一些。五十贯呢,我们一家子一年下来还挣不到这么多呢!”
  “兄弟,拿了这五十贯,可就是军人了,那可是要卖命的。”军官笑着道:“这一切,你可要清楚。”
  “这世道,在哪里不是卖命呢!街上的说书先生不是讲了吗?让那朱贼的兵马打了过来,大家还是没得好过。长官,当了兵,还有军饷吧?”
  “当然,一月一贯!”军官道:“要是你立了功,升了官,那就更多了。好汉,那里有一个石锁,你能举十次,那便算合格了。”
  “简单!”大汉大笑着走过去,单臂举起石锁,轻而易举地上下十次,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又走了回来。
  “好,果然有把子力气。来,这一份协议,你签了便成了我的兵了!”军官笑着将一张纸推到了大汉的面前。
  “为啥还要签这些东西?”大汉有些狐疑。
  “这是规矩,证明你说的都是真话,要是以后发现你说了假话,那就会被开除的。”军官笑着道:“这叫诚信书。你不识字,那就摁个指印吧!”
  “摁就摁!”大汉爽快地摁了指印。军官一挥手,立即便有士兵捧着一套衣物走了过去,递给了大汉,衣物的上头,放着一张盖着隆盛钱庄的兑款凭条。
  “拿着这张凭条,便可以在盛隆钱庄兑换五十贯铜钱!”军官笑着道。“你且先候着吧,等凑够十人一队,便送你们去军营处。”
  这样的招兵,其实在扬州各地都在举行。李浩准备以五千大唐悍卒为核心,在扬州组建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其中包含五千水军。
  对于雄心勃勃的李浩而言,这一次在扬州,他要的可不仅仅是守住扬州,他还想在守住扬州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向外扩张。
  这是他第一次独挑重担,独镇一方,李泽给了他极大的自主权,底线是守住扬州,剩下的,便由着他自由发挥了。有了李泽的这句话,李浩可供操作的余地可就大了,浙西、宣州这些地方,李浩是垂涎三尺。
  要是在别的地方,李浩如此的雄心壮志,却是没有物质基础的,但在扬州,就完全不一样了。
  “银钱不用担心!”覃新明脱下了甲胄之后,便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面团团的笑面掌柜了,“扬州可是盛隆的大本营,金东家的身家,可有一小半在此,走的时候,已经全盘都托给我了。再者,扬州本是通商大邑,不说商业上的收益,便是每日的商税,便足足的。”
  “战事一起,这部分的收入可就要大减了!”梅玖道。
  “只要我们的水师能够控制水上交通,虽然会有影响,但也不至于动遥根本,怕就怕现在咱们的水师挡不住淮南水师啊!”苏葆有些忧心:“李将军,淮南可有上百条船。”
  “打仗的事情,交给我就行了,你们不用担心!”李浩傲然一笑道:“现在我虽然还只有十条船,但我们大唐的战舰,可不是淮南那些小渔划子能比的。”
  “但愿如此!”苏葆仍然是难以放心,却又不愿意当面驳了李浩的面子。“银钱不用担心,但粮食可是大问题。诸位,咱们扬州可是粮食净输入地,自从我们清洗了扬州,宝应哪里又全歼了龚昊一部,扬州的粮价便一日三变,昨天我家里去买粮,可是比前一段时间,足足上涨了三倍了。”
  “明日便开仓放粮,确保扬州城内每个粮铺子都有足够的粮食售出,将粮价打压下来。”李浩道。
  梅玖吃了一惊:“李将军,这些粮食是扬州的战备伫粮,这样放出去不妥当吧?”
  “有什么不妥当的!”李浩冷然道:“只要将粮价平抑下来就可以了。粮价稳定,人心便会稳定。”
  “这样的话,会造成老百姓大量屯粮的。”
  “老百姓屯粮有什么关系呢?”李浩笑道:“只要不是大户屯集居奇就行了,但凡有屯集居奇,乘机涨价的,有一个便杀一个。至于老百姓,他们买回家去不过是藏在家里罢了,家里就只有那么些人,一天也只有两顿饭,也就吃到了这么多,梅知州,你怕什么?”
  梅玖苦笑道:“理儿是这个理儿,可是扬州有多少人户啊,要是人人都屯粮,那咱们所有的粮食都放出去了,没有了存粮,大家照样会慌啊!”
  “很快,便会有大量的粮食进到扬州的。”覃新明在一边截口道。
  “哪里来的粮食?是从武邑运来的吗?”梅玖一喜,问道。
  “当然不是,是从岭南运来的。”覃新明道:“岭南向帅的孙女不是被册封为咱们大唐的皇后了吗?咱们的水师舰队不日即将从广州港返回,随行的便有数十艘商船,其中一半,装的都是粮食,而这些粮食,都将进入扬州。梅知州,你说当这些粮食进入到扬州之后,扬州人还会恐慌吗?”
  “如此,我便放心了!”梅玖大喜道。
  “只要海上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扬州,什么时候也不会断粮!”李浩傲然道。“梅知州,接下来我们再打上几仗,让淮南军领略一下我们的厉害之后,扬州人的心,就会彻底安下来了。您呢,尽管组织百姓商人们该干啥干啥。”
  梅玖点头称是。
  “苏别驾,征兵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计划中的一万五千名士兵会按时完成,我会划拨出一百名军官到您麾下,由您负责率领他们对这些新兵进行最基础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具备最基本的军事技能,不指望他们能马上与敌人野战,但至少要能在守城,巡逻,维持治安方面发挥作用。”李浩道:“除了这些,整个军队的后勤供应保障,也需要您多多操劳了。特别是扬津船厂哪里,您一真要紧盯着。”
  “李将军放心,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我这个别驾一直在负责着的,断不会误了事的。”苏葆道。
  “宝应之战后,淮南一直处在沉默当中,他们当然不会就此罢手,越久的沉寂,代表着接下来的战事会更加酷烈,但只要我们再一次挫败了淮南军,那接下来便会进入一个战略僵持阶段,所以,接下来的这一战,希望诸君都提点起精神来。”
  李浩站了起来,伸出了拳头:“诸君,共勉!”
  便是梅玖这个文人,此时也是伸出了拳头,与众人重重地一碰。
  “共勉!”
第七百二十六章:唐人永不为奴
  李泽背着手,与淳于越两人并肩在粟水河边漫步。
  如今的粟水河,就像是一个乖孩子,在修建好的两边河堤之间静静地流淌着,却又有许多的水车,将河里的水车了上来,倒进了水渠之中,清澈的河水,便沽沽地沿着无边无际的水渠向着远方流去,滋润着两岸无数的良田。
  “农官所说的今春至夏,北地有旱灾看来是跑不了啦!”淳于越看着河水,略有忧色地道:“往年这个时候,因为积雪融化的原因,粟水河都会大涨,今李相,你看今年,河水丝毫未涨。”
  “所以各地才多做了这许多水车,趁着河水还丰,尽量地车起来伫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李泽点了点头道:“往年的春汛,各地都会忙乱一阵子,今年不为这个事忙了,心里反而是更忐忑了。农官也只说有旱情,但到底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也还是不清楚啊。”
  仰头看了看万里无云晴朗的天空,李泽叹了一口气。这老天爷的事情,他却也是毫无办法,只能瞪着眼睛瞅着老天爷,希望老天爷慈悲,别太弄得过分了。
  “相爷也不必太过忧心了。天灾总是免不了的,要说这些年来,北地一直风调雨顺的,已经很好的了,偶尔碰上这种事,也是自然的。”淳于越笑道:“再说了,如今朝廷可不同往日,过去啊,碰上这样的天灾,朝廷除了祈福之外,啥也做不了。剩下的便只能听天由命,然后准备着赈灾的事情了。但这赈灾啊,十成里头,有二三成能到灾民口中就算不错了,碰到贪得无厌的,激起民变就是常有的事情了。”
  “你说的也是,这些年来,风调雨顺的,是我太贪心了。”李泽笑道:“这一次有可能到来的旱情,也是对我们上上下下的一次大考,各地官员们如何应对,能力如何,到时候就看出来了。”
  “是啊!”淳于越道:“相爷,如今有了预测,朝廷也严厉警告了各地官吏,下面也都当紧张起来了,趁着现在都是紧密锣鼓地在准备着,总是要将灾情减到最低才好。户部夏尚书已经拨出了一大笔专项款子,就是为了应对这一次的灾情。”
  “你倒是清楚得很嘛,你不是一门心思地窝在院里带着一帮学生在修订律例吗?”李泽笑看着淳于越道。
  “昨日去找了夏尚书,准备打一打秋风,指着夏尚书今年加拨一笔款子嘛!”淳于越笑道:“我添任刑部尚书,虽然平常很少去理那些俗务,但下头的人有事求上来了,却也不能置之不理是不是?”
  “看你的意思,是打着秋风了?”李泽笑道。
  淳于越抚着胡须,得意地笑道:“我不像其他的那些人动不动就去开口,偶尔这么一次,夏尚书还是给面子的,虽然不多,但能从夏尚书那里从特别预算之中撬一点出来,已经很好了。下头的人别提有多高兴呢!”
  看着淳于越有些得意忘形的模样,李泽也是忍俊不禁。这位醉心于修订律法,对外事,倒是甚少过问的。一出手便搏得了这么大的面子,当然是忍不住得意的。要知道,不管是兵部还是吏部抑或是监察院这样的大部门,在夏荷哪里吃闭门羹是十有八九的事情。
  “得了好处,不会忘了跟着你废寝忘食修订律法的那些人吧?”李泽笑问道:“他们跟着你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他们哪有吃苦头?”淳于越不屑地道:“拿着高薪,又不风吹日晒的,这笔钱,他们别想要一个子儿?这些,都是给刑部的那些办事的人准备的,那些人才是真的辛苦。”
  “左右都是你刑部自己的事,钱要来了,怎么分配也是你这个刑部尚书的事情。”李泽笑着摆摆手:“如今二十四卷律法,已经修订了大半出来了,可曾碰到什么难处?”
  “倒是真有一件。”淳于越道:“早前李相说过一句,唐人永不为奴,这要从律法之上实际操作起来,可是真有难处的。”
  “难在何处?”李泽道。
  “跟着我修订律法的那些学生中,不乏高门大户的子弟。”淳于越想了想,道:“他们这些人的家里,都有不少的奴仆,有些甚至是几代人的家生子儿。李相,便是您自己的家里,这样的人只怕也不少吧?牵涉太大了,而且这些人离开了这些主家,又如何过活呢?”
  “早前些年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卖身为仆的多了去了,这道律法一出,只怕会出不少的乱子。”
  李泽摇了摇头,“律法制定出来之后,在执行之上是可以出一些细则的。你们不妨在这上面下下功夫,将影响降到最低。”
  “比方说?”
  “唐人,永不为奴,这一条是绝不容更改的。”李泽走了两步,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看着淳于越,“这些年来,不少早年卖儿卖女的,如今日子都好过了起来,要允许人家赎身,其余的,主家要与其签定合约,三年也好,五年也罢,时日一到,要允人来去自由,愿意留下的,自然可以续签,不愿意留下的,则可以自去。而且,这些仆人,主家是要给工钱的。”
  “如此,倒是有了一个缓冲的时间段。”淳于越道:“这样便有了实际操作的可能了。”
  “要给这些奴仆制定一个最低的薪水标准。这一点,可以因地适宜,但不得低于本地的最低收入,这些帐目,户部那里都是有的。如今我们治下,只要勤快,哪里找不到活计养活自己?”李泽道。
  “如此一来,主家的负担可就大了,只怕好多人情愿让这些奴仆自去,也不愿与他们续签合约了。”淳于越笑道。
  “唐人,永不为奴。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咱们身为一个唐人的骄傲,不仅仅是现在,我们要让这种骄傲,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浸入到我们唐人的骨子里去。”李泽长长的吐出一口气:“也许,这一世,还看不出来多大的效果,但只要这样坚持下去,终有一日,这种骄傲会成为我们唐人血脉里固有的一种东西。当我们强大时,我们身为唐人而骄傲,当有朝一日,我们败落了,但只要血脉里还有着这种骄傲,假以时日,我们自当能再次奋起,重铸唐人辉煌。”
  听到这里,淳于越一下子怔住了,停下了脚步,看着前面李泽的背影,他是万万没有想到,原来李泽坚持的这一条律令里面,竟然包含着如此大的一篇文章。他原本以为,这就是李泽因为体恤那些卖身为奴的人的苦楚,想为这些人施些恩德罢了。
  看着李泽,淳于越不觉脸上有些发热,背心里竟然是渗出一些汗来。
  走了两步的李泽没有得到回音,停下来才发现,身边的淳于越居然不见了,转过身来,却见淳于越整理了衣裳冠帽,竟是拱手向他深深地施了一礼。
  “淳于先生,这是为何?”李泽讶然道。
  “为李相这一句唐人永不为奴,这不是谋一时,而是谋万世,李相如此心胸,古之未见,淳于越拜服。”淳于越正色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