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984

  “粮食是大宗商品,以后我们只是不再单一地以他为一般等价物,但并不是就使其完全退出这一机制,我们只是会引进更多的大宗货商口进入这一机制中来,比如盐,钢铁,糖,绸缎等等,建立一个较为平衡的物价调控机制,使单一大宗商品对物价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么说来,户部已经建立起了这个物价调控的模型出来了是吗?”李泽笑问道。
  夏荷点了点头:“是的,从去年开始,户部就在做这件事情,现在我们敢说,一定能让我们平稳地过渡到下一阶段。最后完全过渡到以贵重金属为一般等价物。就如公子所言,一步一步地建立起国家信用之后,那么,我们即便是拿出一片纸来,也可以当做钱用的。”
  “既然如此,那下一个大朝会的时候,就把你们研究出来的东西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吧!”李泽道。
  “是!”夏荷道:“第二件事,就是货币的问题,这一件事由王明义和孙雷来向公子您汇报吧!”
  李泽点了点头,目光转向王明义。
  王明义清了清嗓子,道:“李相,供销合作社除了大宗商品的交易之外,另外还有遍布各地的小型服务社,这些年来,我们治下经济发展迅速,百姓越来越富庶,但这带来了新的问题。第一,便是钱贵了。”
  李泽微微皱起了眉头,转头看几孙雷:“铸钱司这边有什么问题?”
  “李相,铸钱司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是问题有很多,一来是铜矿的产出问题,现在我们用到铜的地方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许多军械之上,使用的铜制元件一年多过一年,这一点,将作监是有记录的。二来,百姓仍然有屯钱的习惯,相当多的百姓,钱是只进不出,大大地减少了市面之上的流通,三来,仍然有不法分子收钱融铜,制造铜器等牟取暴利。多种因素叠加,使得我们铸钱的速度,始终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市面上能流通的钱越来越少。但我们收取赋税以及市面之上交易,又只收制钱,便使得铜钱愈来愈贵了。现在在武邑镇州等地,一贯钱,只有六百到七百文。”
  “这么大的价差?”李泽一惊:“这可不是小问题了。”
  “问题的确很严重。这使得我们在与南方甚至于伪梁交易的时候,吃了不小的亏。”王明义道:“这一问题,必须到了解决的时候了。否则越往后去,越会出大问题。另外,铜钱的交易劣势现在也越来越体现了出来,大商人们现在已经开始走钱庄体系,由钱庄开出凭票来进行交易,但很多小商户还不习惯这一点,他们不愿意给付给钱庄手续费,便自行解决,我便见过用马车拖着整整一车钱来交易货物的商户。即便是普通百姓,想买点东西,带上几吊钱,那也是有些份量的。”
  李泽点头道:“除了让工部加大铜矿的开采冶练之外,你们准备如何应对?”
  夏荷道:“我们准备重建一套货币体系。”
  “怎么说?”
  “具体的计划是这样的。”夏荷将面前的文书推到了李泽的面前:“铸金币,一枚金币,可当十贯铜钱,铸银币,一枚银币,可当一贯铜钱,铸铜币,一枚铜币可当十文,再辅之以原本的制钱,如此,可大量减少制钱的使用,即方便了百姓,又让我们可以极大地缓解钱荒的问题。”
  李泽打开了面前的文书,里面是画着的一枚枚新币的模样。
  “两个问题,第一,金银的储备够不够?第二,一套新货币的建立,如何确立他的信用,老百姓要是不信你,你的钱就没人要,那会引发新的问题。”
  夏荷道:“这些问题我们都已经考虑过了。关于金银等伫备问题,我们是足够的。这些年来,我们不允许金银在市面之上流通,国库收存了大量的金银,国内的金矿,银矿也有充足的产出。第二,新货币投入使用之后,只要朝廷明下昭令,比如遍布天下的供销合作社,不得拒收,钱庄,不管是武威钱庄还是私人钱庄,都必须足额兑付,收取赋税,也以新货币为主,如此来一,立足是不成问题的。”
  “我认为,第一步推行的时候,便由官员,军队率先使用,官员的薪饷,士兵的军饷,都由新货币支付,这是一个庞大的团体,而且在民间有示范效应。”王明义接口道。
  “看来你们已经考虑得很充分了。”李泽笑道:“哪么,铸这些金币,银币,铜币的成本如何?”
  众人的目光转向孙雷。
  孙雷笑道:“李相,根据夏尚书的指示,我们铸钱司,已经铸了第一批样本。”站起身来,将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盒子放在了李泽的面前:“这里面,就是我们铸成的第一批样币,其中金币可当十贯钱,但成本只需二贯,银币当一贯,其成本不到二百文,铜币当十文,成本,不过三文而已。如果此套货币能得到顺利推行,对于朝廷而言,可是有大利的。”
  “如此大的差价,铸出来的东西能瞧吗?质量太差,是不会有人用的。老百姓可不是傻子,不要因为这些小利,而毁了整个货币的信用。”李泽皱着眉头打开了盒子。
  孙雷道:“李相尽管放心。这些钱币的铸造,我们可是请了武威书院的化工院的大匠们,研究了很长时间的,虽然纯金纯银含量不多,但质量绝对没有问题,铸造相当精美。”
  李泽将盒子里的金币银币等拿了出来,摆在桌子上。
  “公子,我记得你早前说过,货币的信用,其实就是国家,是朝廷的信用,只要朝廷的信用在,那么,即便是一片纸也能当钱用的不是吗?”夏荷笑着道。
  “的确如此,但我不觉得现在我们便达到了这种水准。”李泽笑道,拿起金币细细端详着,这枚金币铸造的的确很精美,繁复的花纹中间,是一个人的侧脸,他越看越觉得有些熟悉。
  “这个人脸像是谁啊?”
  屋里几人都是笑了起来。
  “公子,这是您的侧脸像啊!”夏荷笑道。
  李泽挑了挑眉,丢下金币,拿起银币和铜币,上面花纹不同,但都是用得同一个侧脸像。
  “不行,换了!”李泽摇头道。“这不是授人以柄吗?”
  “公子,可是在上面刻上皇帝的侧脸像,大家也是不愿意的。”夏荷低声道。
  李泽想了片刻,道:“如今我大唐还偏居一隅,收复天下,还需武力为先,这金币,便铸刻一个武士像吧,银币嘛,铸刻一个农夫,以农为本,以农为根,铜币,则铸上一个货郎吧,无商不活,无商不富。孙雷,换上这些,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吧?”
  “不会!”孙雷道:“只不过是换一套模具而已。”
  “那就这样办!”李泽一锤定音。“现在天下,包括伪梁哪边,也大量地使用我们的制钱,要是这一套钱币能够立足便推行天下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大大地赚他们一笔钱。把他们手里的钱,全都划拉到我们的口袋中来,让他们也尝尝钱荒的滋味。”
  “伪梁那边,倒也不乏此道高手,不过即便是他们哪里最精于此道的人,在金融一道之上的认识,只怕还及不上我们户部的一个主事,等他们发觉问题的时候,已是积重难返了。一旦他们的百姓习惯了我们的交易方式,想要再扳回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们的国家信用,几乎为零。”夏荷道。
第七百三十三章:舍小为大
  李泽精神抖擞的走进公厅,扫了一眼屋内,不由微微一怔。寻常这个时候自己进来的时候,章循应当早就来了。而且会将自己今天所有要处理的奏章报告之类的,按照轻重缓急分门别类的摆好在自己的大案之上。但今天,公厅之内空无一人,平素章循所坐的案几之上,空空如也。
  章循可是极守规矩之人,自从进了秘书监,又专门负责秘书监与自己的对接工作之后,数年时间,可是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坐在大案之后,李泽不由一时有些茫然起来,竟然颇有些不习惯的感觉。
  房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李泽抬头,原本以为是章循,不想却是公孙长明,抱着一大叠公文奏折,走了进来。
  “章循呢?”看着公孙长明将公文奏折往自己的大案之上摆,李泽问道。
  公孙长明嘿嘿一笑,笑了几声之后,竟然又是大笑起来,笑了一阵子,似乎觉得有些失礼,掩住嘴想要忍住,人却是弯下腰去,肩膀一抽一抽的。
  “什么事情这么好笑?”李泽很少看到公孙长明如此欢乐。
  公孙长明直起了腰,干咳了两声,道:“李相,章循请假了。”
  “他病了吗?”公孙长明拿起了一份公文。
  “差不多!”公孙长明笑着,又从肋下抽出了一份大唐月报,“李相,这是昨天刚刚加印的,一经出炉,便被抢售一空,以至于昨天晚上印坊又加印了一万份,今天估计又很快能卖完。”
  “不是说一直卖得不好吗?”李泽好奇地接了过来,打开了报纸,上下左右瞅瞅,没发现什么异常。“这也没啥啊?不就是有更多的官员,写了文章赞同我那天的讲话吗?哟,还真有几篇反对的声音出来了啊?”
  “不是因为这个。”公孙长明笑着道:“您翻过来看。”
  李泽将报纸拿了过来,公孙长明凑上来指着边角的地方道:“您看这里。”
  居然用上了花纹镶边,再一仔细看内里的内容,李泽刚刚喝进嘴里的茶水卟的一下全喷了出来,瞠目结舌。
  “这,这就有花边新闻了啊?”一手指着这篇文章,李泽看着公孙长明道。
  “花边新闻?”公孙长明咂摸了一下李泽这句话,连连点头:“李相果然是李相,一开口就是不一样。昨天这报纸卖得如此之好,便得益于这篇由章循亲自操刀写的这篇华丽丽的文章啊!”
  “他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拿自己的老子开涮!”李泽摇头道,“亏得他没有再上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他本来是想写我的。”公孙长明干笑着道:“这小子还提前来找我商量。”
  “这是与虎谋皮!”李泽笑道。
  “这小子还跟我说,这是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我,真正的符合相爷您刚刚讲的为官之道的大义。这大唐月报,是朝廷宣讲政策的喉舌所在,现在卖得不好,那么朝廷的政策,相爷的理念便不能遍晓国民,为了这个大目标,便只能使些小手段。”公孙长明道:“好家伙,这小子现在也学得精滑了,知道了先堵我的嘴了。”
  “那最后,你是怎么做到祸水东引的?”李泽大感兴趣地问道。
  “简单啊!”公孙长明笑咪咪地道:“我就问他,普通老百姓有多少人知道我公孙长明是谁的?别说是普通老百姓了,便算是那些级别低一些的官吏,知道我公孙长明是谁吗?如果这些人连我是谁,是干啥的都不知道,那登我的这些事情,又有谁会去看呢?人家都要问一句,这公孙长明是哪里的阿猫阿狗啊?”
  公孙长明位高权重,但的确名声不显,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究竟是做什么的。看着对方,李泽却是心生歉疚。
  “先生,这可真是委屈了你。”
  “李相说哪里话来!”公孙长明不以为意地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我很喜欢现在这样的状态,再说了,这样不是还有很多莫名的好处吗?就像这一次。”
  他又开心地笑了起来:“我引导章循道,章公那是礼部尚书,书院山长,名满天下,不但在我们这边声名赫赫,便是在伪梁、在南方诸节镇哪里,也是家喻户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拉动他报纸的销售啊!”
  “他就这样答应了?”
  “他自然是犹豫的,不过我把他先前劝我的话原封不动地回赠给了他,没道理对上我就要舍小我,舍小家,轮到他老子,就要珍惜书毛,爱惜声名了吧?这与李相的微言大义很量不符啊!”公孙长明抚着几缕长须,得意洋洋地道。
  李泽大笑:“他这算是作茧自缚。”
  “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公孙长明指着报纸道:“正如我所料,报纸一经售出,只不过通过半天发酵,便在武邑卖疯了。武威书院山长的家庭轶事啊,而且还如此的吸人眼球,怎么不大卖特卖呢?”
  “这跟他请假有什么关系?”
  “他被揍了!”公孙长明道:“李相,章循的母亲,他的媳妇儿,不但是识字,还一个个都是大家,写诗作赋都是手到擒来的人物。”
  凑到李泽耳边,公孙长明低声道:“据我打听到的消息,明天是婆媳齐心协力的双打,最后章循还被撵出了家门,在门廊之下枯坐了一夜,早来那二位大概气消了才被允许进了家门。鼻青脸肿,惨不忍睹。”
  “这真是公而忘私了,你说我是不是该派个人去慰问一下呢?”李泽半开玩笑地道。
  “李相就别去火上浇油了,允他几天假,一来让他好好地养养伤,二来也在家里好好地抚慰下一老母媳妇儿,便是最好的慰问了。”公孙长明道:“章老头儿不在家,我欺负他儿子,咳咳,颇有些胜之不武,胜之不武。”
  “你便等着章公回来之后找你算帐吧!”李泽道。“儿子吃了亏,老子一定会回来找场子的。”
  “不不不!”公孙长明连连摆手:“李相,你可没有我了解这老家伙。章老头儿什么时候在乎自己形象了?您看看他经常袒胸露乳地下田耕地,劳作,当着我们的面择菜下厨,并以此为乐,所以啊,他才不在乎这些虚名。再说了,这些事情让大众所知之后,只怕会让他的名声再上一层楼,真性情,真才子,真豁达啊!”
  “但愿如你所言!”李泽笑道:“不过章循开了这个头,效果还很好,只怕接下来就停不住脚步了,他连自己和自己的老子都拿出来拉动销售了,以后只怕绝大部分人都逃不过这一劫了,不知我们的高官显贵们意识到这一点了没有?下一个,会是谁遭殃呢?”
  “这些事儿打听起来可也不容易。章公这是不在乎,其它人的糗事,可就不容易打听了。”公孙长明道:“我觉得可以与田波商量一下,为章循提供一些材料。”
  “这可不行!”李泽断然拒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