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984

  朱温微微点头。
  “陛下,一旦大殿下得手,则荆南,鄂岳便可联成一气,尽入我大梁版图之中,今年旱情虽然严重,但荆南,鄂岳水系众多,受旱情影响比我们这边要小得多,有了这些地方的支持,我们才能有可能渡过这一次的难关。”敬翔接着道。“所以,大殿下此时不宜回长安。”
  “北方李泽咄咄逼人,如果我们不作出强有力的应对,只怕他们会得寸进尺。我们最大的敌人,还是李泽啊。”代超在一边道。
  “李泽当然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敬翔反驳道:“但是我们受到旱情的影响,他们同样也会受到旱情的影响,这几年来,李泽一直在打仗,不管是张仲武还是吐火罗,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李泽其实也已经精疲力竭,此时,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向我们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局部的挑衅,并不能改变大局。我们压根儿就不用理会。倒是向南方进军,刻不容缓。李泽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向我们马上发动进攻,但他已经率先出手了,岭南向训与福建容宏,正联军攻击江西,如果他们完全拿下江南,就会与我们短兵相接。向训此人,野心勃勃,不可小觑,如果湖南,江南这些地方尽皆落入他手,到时候我们就真会两面受敌了。”
  “这事儿我知道了。”朱温点了点头道:“容我好好想一想再做决定,如何?你们且先去吧,老敬,那个什么长安县万年县的县令,你派人去宰了。混帐东西,在老子眼皮子底下贪钱,当真是不知死活。”
  敬翔看了代超一眼,微微躬身道:“是,陛下,臣告退。”
  代超也站了起来拱手道:“陛下,臣还有事与敬相商议。”
  “去吧去吧!我把国事托附你们二人,有什么事两人还得有商有量。”朱温瞅了两人一眼,大有深意地道。
  “遵命!”两人对视一眼,齐齐躬身告退。
  走出宫城,漫步在皇城大道之上,两人虽然并肩而行,却并无多少言语。直到快出皇城城门的时候,敬翔才看了一眼代超道:“代侍中,长安县的那个县令,你自己去处理吧。一天后,我会派人过去接管长安县。”
  代超嘿嘿一笑,拱了拱手:“那我就承情了。”
  “我不杀他,不是因为我要卖你一个人情,而是如果要杀他,身后便会牵出一大串的人来,拔出萝卜带出泥,现在这个时候,还不是大规模清查问题的时候,总得渡过了这一个难关再说。”敬翔冷笑了一声。
  “你在陛下面前夸大其辞,居心叵测啊!”代超摇头道。
  “代侍中,三个月没下雨了,你认为我在夸大其辞?”敬翔忍住心中怒火,“你少在官署里做一做,多出去走一走,便知道我有没有胡说八道。长安的粮价,已经翻了两番了。”
  两人斗鸡一般地互瞪了几眼,都是冷哼一声,拂袖分道扬镳而去。
  寝宫之内,朱温皱着眉头,半晌不语,身前,汪书低眉垂眼,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
  “汪书,你说说这事儿!”朱温突然道。
  汪书抬起头来,“不知陛下想让我说什么?”
  “说说代超与敬翔两人。”朱温道。
  汪书笑了笑道:“敬相所说的这些事情,只怕是真的。关中区域,去年拨下去的银钱兴修水利的事情,肯定是没有落到实处,今年关中会受灾,是跑不了的。但敬相不同意大殿下回长安,也是有着自己考量的。”
  “什么考量?”
  “陛下,敬相是看好三殿下的。”汪书道:“三殿下沉寂几年,一朝奋起,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这里头,要是没有敬相居中谋划,只怕是根本做不到的。不管是天平的曹煊,还是宣武的朱炽,没有敬相居中联络,他们会向当时还一无所有的三殿下低头?”
  “小三儿倒的确是让人刮目相看。”朱温微笑道:“倒是让他在南方打开了局面。”
  “陛下,三殿下其势已成,天平,宣武,武宁,淮南,鄂岳连成一片,已经拥有了好大一片基业。”汪书笑道:“到了这个时候,敬相自然不愿意让大殿下回到长安。长安乃中枢之地。”
  朱温冷哼了一声:“我还没死呢!”
  “陛下恕罪!”汪书赶紧拱手道:“臣只是就事论事而已,陛下只要一天没有立太子,那这纷争,自然是少不了的。”
  “你是说,敬翔不愿意让老大回长安,倒不是因为粮食问题,而是不想让老大占了先手?”
  “自然是的。”汪书道:“能天天出现在陛下面前,能在长安居中运筹,总是比在外面要强上许多,禁卫军大统领掌管着长安五万禁军呢!真要说粮食问题,以三殿下现在掌控的地域,本来就可以向长安洛阳输入粮食了。”
  “但拿下荆南,对我们还是利大于弊的。”朱温道。
  “知然是这个道理。”汪书点头道:“陛下,但也不得不防着三殿下势大难制啊。到时候,三殿下在外,敬相在内,内外联结,只怕就有难言之祸。”
  “放肆!”朱温一拍胡床,吓得汪书卟嗵一声跪在地上:“陛下,臣之忠心,天日可鉴啊。”
  瞪视了汪书半晌,朱温脸上的怒气慢慢消去,摆了摆手,道:“你起来吧。敬翔这个人,我是知道的。如果说我死了之后,他会做什么事我不知道,但我只要活着,他就绝不会背叛我的。不过你所说的也有道理,总得平衡一下才好。老三现在的势力一跃而成了三兄弟中最强的那一个,接下来还会掌控着外部粮食输入长安洛阳的重要通道,等于是掐住了长安洛阳的咽喉。”
  “陛下的意思是?”汪书战战兢兢地问道。
  “调老大回京的计划不变。但把代超调去山南东道任大将军,负责指挥在山南东道的大军进攻荆南,山南东道的军队,除了老大的嫡系之外,便是衮海的军队,代超去替换老大,在军事之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大回京,也是我对老三的一个提醒,他老子还活着呢,想争这个位子,还早了一些。”
  “陛下,长安县的县令,是代侍中的本家。”汪书低声道。
  朱温一愕,忽然笑了起来:“好,很好,你下去查一查,这个长安县令被砍了脑袋没有,要是没有,你去给我砍了他的脑袋,然后把这个人的脑袋给代超送去,顺便把调他去山南东道任大将军的意思跟他讲一讲,看看他有个什么说法。”
  “臣遵旨!”汪书站起来,向朱温深深躬身为礼。
  虽然现在朱温甚少理政事,但并不代表这个人就糊涂了,他,精明着呢!一个区区的长安县令的死活,便让朱温将三位中枢相臣都给钓着了。
第七百三十六章:三路出击
  徐想风尘仆仆地跨进了大厅,身上的官袍子已经变成了灰扑扑的,几乎辩不出原来的颜色了,脸上汗水流下,冲出了一道道的沟壑,显得花里唿哨的。
  “三殿下派人急急想召,不知有何要事?”拱手冲着朱友贞行了一礼,徐想喘息未定地问道。
  看着徐想的模样,朱友贞倒是颇为感动,立即吩咐了女使去端了清水,准备了毛巾,竟是亲手拧了毛巾递给了徐想。“辛苦了,先擦一把脸吧。”
  “多谢殿下!”徐想双手接过毛巾,在脸上胡乱地擦了几把,把毛巾丢进了盆里,笑顾屋里一群人道:“诸位,身上酸不啦叽的,大家闻着了,别嫌弃!等在这里议完了事,徐某人再回去好好地清扫打理一番。”
  “谁会嫌弃?”朱友贞笑道:“这才是做事的模样。徐长史,坐,请坐。”
  “三殿下委我以重任,我自当不尸位其上才对。”徐想坐了下来,道:“殿下,旱情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些啊,许多小河已经断流,水井干涸,值此季节,这是很要命的。今年减产,那是肯定的了。”
  “影响有多大?”朱友贞问道。
  “看我们接下来的措施能不能贯彻到位。”徐想正色道:“这一次我下去转了一圈,多次见到不同的村镇之间为了抢水,大打出手,那场面,宛如打仗一般,这一路之上,我倒是更多地在协调这些事情。武宁的水利设施,荒废太多了,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极大的人物和物力。”
  朱友贞点了点头:“眼下,只怕我们抽不出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来经管这件事情。”
  “下官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一次下去,更多的还是要求他们自救。”徐想道:“其一,在有河流的地方,要求那些富户大豪们尽全力多做水车等物事,第二,各村都要组织人手,尽量打深井。”
  “你不会又拿着刀子逼着那些富家干吧?”朱友贞笑问道。
  “当然不会。这一次,下官可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徐想笑道:“真要是出现了大规模的绝收,到时候他们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殿下,我还要向您请罪呢。”
  “徐长史如此辛苦,何罪之有?”朱友贞奇道。
  “我打着殿下的旗号,卖了不少官儿!”徐想道:“不过都不是实职,只是一些散官名头,还承诺他们,以后一定会给他们补实缺。”
  “卖官?”
  “对,卖官,筹钱!”徐想道:“只要是打出水的井,每口井,我给他们补助五十贯钱,这钱,想来三殿下现在是拿不出来的,所以我就打了这个主意,将卖官儿所得的钱,全都用在这上面了。”
  朱友贞沉默半晌,才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罢了,这事儿我认了。你是要我回头补发文书吧!”
  “是,那些人狡滑得很啊,不见正式的文书,不给钱啊!现在井已经大面积地开挖了,我正等着米下锅呢!”徐想眼巴巴地看着朱友贞。
  “你是武宁长史,这事儿,你自己看着办吧!下不为例!”朱友贞挥手道。
  “多谢殿下!”徐想大喜:“不知殿下召我回来,是有什么事吗?”
  朱友贞看了一眼屋内的人,道:“诸位,长安敬相来了信,事关重大,所以把各位都召集起来,一起来商议一下,也好决定接下来我们要怎么走才更妥当。”
  屋里的人顿时都坐直了身子。
  “不仅仅是我们这里遭受到了旱情,关中情况更甚,更为重要的是,关中诸地,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朱友贞摇了摇头:“去岁拨下去兴修水利的银钱,大部分落入了贪官污吏的腰包。敬相在信中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怕关中今年大部分地方要绝收。”
  说话到这里,曹彬,刘信达等人都是打了一个寒噤。这件事的影响,可不仅仅是粮食绝收那么简单。没有了粮,便会出现大量的流民,朝廷一旦处理不当,立即就会引发大祸事。二十余年前,大唐就是在大灾面前应对不当从而引发了全国的大暴乱。而那时候的大唐的局面,可比现在的大梁要好得多,至少,不像现在这样强敌环伺。一旦真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只怕北方李泽立即便要提兵南下了。
  “所以敬相要我们加速南下,至少要在今年秋收以前,将鄂岳等地拿下。如此一来,便可以以淮南,鄂岳之地的粮食以补关中之不足,尽量维持住长安洛阳的稳定。”朱友贞道。
  “数月时间,有些紧张了。”曹彬皱起了眉头,感到有些为难。
  坐在末位的田国凤不以为然地道:“有啥子好紧张的,提兵干就是了,三殿下,田国凤愿为先锋。”
  朱友贞笑道:“国凤敢战之心,我是知道的,不过这一次,我们是一点也不容有失的,连时间之上也不能迁延,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大局。我仔细思虑了一番,这一次,我们要竭尽全力,精锐尽出。我准备发三路大军伐鄂岳。第一路,便由田国凤统军本部一万人马,攻击随州,占领应城,然后直逼鄂州,第二路,由刘信达刘将军率一万人马,占麻城,攻击黄州,然后进逼鄂州,第三路,则由淮南龚云达率一部人马,经黄梅,占大冶,然后与上两路人马一起,包围鄂州,拿下鄂州之后,三路人马汇集成一路,直迫岳阳,将洞庭湖流域控制在手中。”
  站起身来,走到大堂墙上悬挂的一巨幅地图之前,朱友贞道:“如此,我们便可西窥荆南,南望湖南,东望江西。诸位,可有什么异议?”
  “三殿下这番筹谋是没有问题的,但第三路人马龚云达所部能按时出兵吗?现在扬州被他们弄成了一锅夹生饭,要不由我率一部人马,去帮他拿下扬州吧!”曹彬道。
  朱友贞摇了摇头:“我们这边一动手,只怕在平卢的唐军,便会对衮海下手,曹将军你要准备随时入衮海,这是我们插手衮海的大好机会,而且,也断然不能容忍唐军拿下衮海,因为那也会对我们造成极大的威胁,怎么也要先让衮海撑过这一段时间。至于扬州,龚云达不愿意让我们插手,他是怕我们插手之后,扬州就不再属于他了。就让他自己收拾这件事,但分出一部人马进鄂岳这事儿,他是必然会做的,不然就给了我们理由插手扬州,这事儿他心里很清楚。扬州虽然重要,他毕竟孤悬一地,纵然有唐人支持,一时半会儿也闹腾不出什么太大的风浪来,等我们拿下鄂岳之后,如果龚云达还没有平息扬州之乱,我们再出手。”
  “明白了,殿下!”曹彬道。
  “我们两路大军,即日发兵,我先居于武宁,为你们调配后勤供应,等到数路大军齐集鄂州之后,我便会亲自前来。”朱友贞笑看向徐想:“徐长史,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急急的把你叫回来了吗?”
  “明白了。”徐想道:“下官自当协助殿下做好诸军的后勤供应。”
  “这是敬相在信中所说的第一件事。”朱友贞接着道:“还有第二件事,就是我的大哥,将要从山南东道回到长安,任禁军大统领了。而代超,将接手山南东道的大军,他们也将向荆南进军。”
  “什么?”曹彬脸色大变:“莫非是陛下已经下定决心了么?”
  “那倒未必!”朱友贞道:“父皇如果真想立大哥为太子的话,就不会把代超调出去了。敬相说,我父皇此举,便像是举着一根鞭子,在不停地抽打我呢!我要是稍有懈怠的话,他说不定还会逼逼我。”
  “殿下,长安可有五万禁军,那是我们大梁最为精锐的军队。”曹彬道:“而且陛下此举,只怕会让很多的人误会,特别是宣武那边儿……”
  “放心吧,宣武叔父哪边,敬相亲自派人过去了。”朱友贞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