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5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9/984

  “还能怎么办?五十万贯,是我们这一次能拿出来的极限了,前两年,我们受损太严重了,要是放在以前,这点小钱,算什么?”柳氏族长叹了一口气:“我们放弃环内城线,第三轮,我们报价月亮湾到武邑城,还是出五十万贯。”
  “族长,这条线用不了这么多钱!”师爷道。
  “糊涂啊,我们是买这条线的吗?这条线值多少钱有什么打紧吗?环内城线值六十万贯吗?”柳氏族长低吼道。
  三轮叫罢,花归其主。
  博兴商社,以六十万价格拿到了环内城线。
  河东柳氏,以五十万贯价格拿到了月亮湾到武邑城线。
  通达车行,以三十五万贯拿到了环外城西线。
  河中陈家联合高家,以四十万贯拿到了环外城东线。
  四条线路,真正算是武邑本地人的,便只有通达车行一家了,剩下的,都是外地人。
第七百五十一章:变化
  一场拍卖,皆大欢喜,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朝廷轻轻松松地得到了近两百万贯钱,对于一向财政紧巴巴地朝廷来说,无疑于是雪中送炭。而且因此又开辟出了一条财源,将作监弄出来的这种新型马车,售价不菲,但用途说实话有限,除了军中之外,一般普通人家,的确用不上。现在找到了这样的一条新出路,必然会得到大批的订单。而且一旦在武邑的试点成功之后,必然就会大力向外推广。
  现在的武邑,就是整个北方的风向标,一件东西在武邑流行开来之后,用不了多久,便会风靡整个北方甚至于天下。
  如果北方所有城市,乃至于城市之间都用上这种马车,这样庞大的市场,足以让将作监老大屠虎睡梦之中都能笑醒过来。
  而且,这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亦能算是一项善政。
  这样的城市公共交通,价钱是由朝廷规定死了的,这一点,在招标公告之中便有了清楚的说明,想要涨价的话,得先上报朝廷批准才行。
  中标的四家,真正想用这个来达到赚钱目的,倒是只有通达车行一家,剩下的,却是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博兴商行借着这一次抢得头魁的机会,一举而名动天下。大唐周报上刊登的头版头条,六十万贯的天价彰显了他们的商业实力。哪怕他们是一家以契丹人为主体的商社,但却也因此一举而进入到了武邑的主流社会。
  现在谁都知道,要是达上了这条商业大船,钱景,一定光明得很。
  一时之间,在武邑,博兴商社的人成了香饽饽,宴请邀约不断。
  河东柳家,河中陈家,也算是借着这一个机会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线之中,至少,他们在武邑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现了。光是李泽在他们中标之后用一场盛大的宴会款待了他们,并且这个消息登上了大唐周报,便让他们觉得这几十万贯花得物有所值。
  他们成功地让以前那些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家伙清楚地看到了李相对他们并不芥蒂,这对他们的回归无比重要。想要大家重新接纳他们,李相的态度至关重要。
  更何况,不管他们拍下的公交线路最后经营的如何,总是还能值回一些钱的。即便不赚钱,贴钱也要经营下去。
  通达商行是真正想要用心把这件事做好的,所以在中标之后,在其它几家还在呼朋唤友的时候,齐衡等一众人已是急如星火地向将作监一口气先订购了十辆这样的马车。
  将作监是有现货的。
  齐衡等人却没钱了。
  当然,他们也成功地向将作监申请赊欠了这笔款项,而且还没有要利息。新来的二老板似乎手眼通天,这让齐衡又喜又忧。喜的是新来的大股东在上头似乎有人,这极大地弥补了他们以前的不足,唐吉虽然也算是官场上的新贵,但远在西域,怎么也无法影响到这里。忧的却是要是这位大股东太过于强势,只怕自己这伙人在通达的地位不保,进而有失去通达的可能。但事到如今,却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环外城西线在中标之后的第三天,便正式开通。上车两文钱,可以从头坐到尾。当然,外城西线在整个武邑城中,是属于中低层收入人集中居住的地方,这里的马车与跑内城的马车区别还是不小的,除了主要部件不少之外,内里的陈设可就大不一样了。基本上就是硬板坐,马车之类,三条大长板凳一通到底,一次性可以塞进去三十个人,当然,要是挤一挤,四十个人也是能坐下的。
  通达做了一件让李泽也赞叹不已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居然专门开通了一趟次只供女性乘客乘坐的车,这趟车被漆成了粉红色,男人不得上这趟车。
  要知道,大唐风气虽然开放,但像这样的挤在一起的马车,男女共坐还是有许多不方便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女子是绝不会上这样的马车的。
  李泽不知道的是,这倒不是齐衡等人有什么为女子服务的思想,而是他们觉得付出了偌大的代价,要想法设法地将钱赚回来才行。运行一天之后,他们就发现没有一个女人上这样的车,大家还是用脚在丈量街道,细一思忖也就明白了。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无法容忍的。
  毕竟现在的大唐,哪怕是武邑这样的地方,女子在外工作的,做事的甚至于做官的,为数众多,朝廷便有一个女尚书,一个女大将军在哪里做着表率呢,女子并不以出来做事为耻。而在外城环西线之上,出来做事的女子更多,比男人少不了多少,这些人的钱要是赚不到,便等于少赚了一半,这怎么能行呢?
  于是,便有了这种粉红色的专门为女子开通的公共马车,粉红虽然俗气了一些,但对于这些以前的大老粗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了不起了。
  有了通达这样一个例子摆在前面,后面陆续开通的三条线路,自然也不得不跟风,专门设置了女性公交马车了。
  环内城公交马车线路上的车的档次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辆马车之上,只能坐二十人,每个座椅都是独立的,而且都是软包,有靠背,有扶手,座椅下面,还有一个可以拉出来的箱子,供大家放一些自己的私人物品。脚下的地板打磨得锃亮,车内也做了精心的装饰。即便是马车的外部,那也是制造得与外城跑得公交马车截然不同,加上了很多压根儿就没有多少用处但却花里忽哨的东西。
  自然了,这样的马车,售价也比外城的马车要贵得多。
  乘坐这样的马车,票价也贵得多,十文一趟,是外城的足足五倍。
  在李泽带着夫人孩子亲自乘坐了一趟,环着内城跑了一圈之后,乘坐这样的马车环游武邑内城,便成了一种时尚了。
  现在的武邑内城,早就不复当初的模样,在这条线路之上,你能看到所有的朝廷衙门,包括正在动工兴建的皇帝别宫。便是李相家的宅第,也是可以绕着跑上一圈好好地观赏一下的。
  作为现在整个北地的政治文化中心,很快,乘坐这样的马车游览武邑内城,便成了外地来武邑人的一种时尚了。
  恐怕李泽也没有想到,这样的一趟公交马车的开通,倒是又摧生了旅游行业的大发展。
  一个新的衙门也由此应运而生。公共交通管理司,暂时由工部管理。这是郭奉孝持之以恒的与户部尚书夏荷斗争的结果。但凡是能赚钱,而且钱景预估还很广阔的生意,夏荷是都想拢在户部手中的。
  但郭奉孝认为,这一次的公共马车的想法,是他工部最先提出来的,而且事涉交通,不仅仅是武邑,而且事关整个天下,像这一块的收益,应当优先放在工部,由工部来统筹运作,改善交通,修建道路,以运行更多这样的线路,现在只是一城一地的短途,以后还要开通长途,连接各地,而这些,都需要工部来完成。
  最终,郭奉孝获得了李泽的支持,抢到了管理权。
  而这,也让武邑众多官员对郭奉孝刮目相看,要知道,能从精于算计的铁算盘,铁母鸡夏荷夏尚书手中抢得这一门生意,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以前不是没有人这么做过,全都以失败而告终。而这一次,郭奉孝取得最终的胜利,靠的是一本厚达上百页的全国交通改善计划书。
  在德州任职多年,将德州城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成为整个北方的工业中心,郭奉孝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工作心惯和经验让他成功地占得了先机。
  在看了郭奉孝的计划书之后,夏荷无话可说。因为户部在这一道上面还是一片空白。
  秘书监秘书郎陈文亮神清气爽地拿着几份公文进了李泽的公厅,他是秘书监专门应对工部的秘书郎。按照秘书监的工作流程,这些由工部呈送上来的公文先由他进行筛选,然后送公孙长明审阅,由公孙长明决定那些需要送交李泽批阅,那些秘书监直接就可以批复。然后再由他把这些需要上奏的,呈递给李泽。
  在李泽的映象之中,这位陈文亮以前老是顶着两个黑眼圈的,一直以为他天生就是如此,现在看来,倒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文亮莫非碰到了什么喜事?这段时间,精神头儿很不一般啊!”李泽含笑问道。
  “李相,这公共马车开通了,下官心里头高兴着呢!”陈文亮喜气洋洋地道:“现在,下官每天,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啊,这是为何?”李泽讶然问道:“你以前一直顶着两个黑眼圈,难不成是没有睡好的缘故?”
  “下官住在外城!”陈文亮笑着解释道:“而且因为下官以前家中贫困,负担又重,所以买的房子还是在外城较边缘处。不瞒李相,家里是连匹马都养不起的。”
第七百五十二章:交通规则
  秘书监是典型的位卑而权重的地方。
  没有人敢小觑这里头的任何一个秘书郎,因为他们都是可以轻易见到李泽而且能说得上话的人。
  但这,并不并代表他们便有着很丰厚的收入。
  现在武邑的朝廷各个部衙,整体上来说,还是极为清廉的,而且监察极严。除了监察御史之外,无孔不入的义兴社,也能起到探查的作用,行贿受贿一旦暴露,处罚极为严厉。
  所以陈文亮纵然身处在这样的中枢机关,却也只能靠着薪俸过活。他家庭负担极重,双亲都没有了劳动能力只能由他奉养,每月的汤药费也是不少,即便是妻子,如今也还在一家绣品店中做着事。好在这家绣品店的老板多少知道秘书监是一个什么地方,倒是给他的妻子开出了最高的薪水,这才是家中的日子好过了一些。
  但马,是正儿八经养不起的。
  一匹马日常的消耗,可比养一个人还要多。即便是一头骡子一条驴,在陈文亮看来,也是完全不必要的花费。
  他每天四更天就起床,然后从外城一路走进来。然后在一天的公务结束之后,再走回去。要是公务有所拖拉,到家的时间也就更晚了。
  他长期缺觉。
  两个黑眼圈也就自然地成了标配,如今睡得时间多了一些,自然就没有这个标志了。
  “如今有了公共马车,就好多了。每天花上两文钱,我便能坐到内城门口,然后再一路走过来就好。”陈文亮喜滋滋儿地道。
  至于内城那十文钱的马车,他是断然舍不得的。
  “一天四文,一个月不过一百二十文,倒的确是比养头牲畜便宜多了。”李泽笑道。
  陈文亮连连摇头道:“李相,外城的公交马车,一个月只需要一百文。”
  “为什么?”李泽一怔,但接下来马上反应了过来,“他们不会是在搞什么月票之类的东西吧?”
  陈文亮也是呆住了,好半晌才道:“李相,您真乃神人也。这样的事儿,您也能猜到,他们才刚刚搞了没几天呢!像我这样的人,当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事儿,赶紧去办了一个。”
  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小卡片来,放在李泽的面前,陈文亮用充满崇敬的眼光,看着李泽。
  看着面前的这张做工很是粗陋的小卡片,李泽不由感慨万千。
  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无尽的啊,这么快就由一件事,延伸到了另外一件事上。
  了不得!
  将陈文亮刚刚送过来的公文拉到了面前,李泽问道:“今天送来的主要是什么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9/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