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984

  “你家小主子能活到什么时候都不知道呢!”包慧拿起一根羊蝎子,用力地撕咬着,“我可是听说了,大公子这一次得胜归来之后,就会去收拾你家小主子。”
  “这打仗呢,谁说得准呢?”胡十二不以为意地道:“说不定大公子运气不好,上了战场一不小心便一命呜呼了呢?那时小公子不就翻身当家作主人了你说是不是?”
  包慧打了一个寒噤,看着胡十二恐惧地道:“你们想干什么?可不敢连累我的,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押运官而已。”
  胡十二一口酒险些呛了出来,连着咳了几声,憋得脸通红:“你胡思乱想什么呢?你以为我来是打大公子的主意啊?你也不想想,这可能吗?我还没看见大公子长什么模样呢,早就被斫成好几块了!”
  “那你跑来深州做什么?”包慧还是有些不放心。
  “没啥事,就是小公子听说这里打仗嘛,想听个热闹,所以让我来这里看看,到时候回去了给他老人家好好讲一讲。”胡十二笑嘻嘻地道。
  这话,包慧是一个字儿也不信的。在武邑刑房之中,他可是见识了眼前这个现在笑容可掬的小伙子是何等的凶神恶煞。
  “你想要我干什么就直说。”包慧道:“别转弯抹角的,能办我就办,不能办就不能办,房子地契我虽然很想要,但总得有命才行。”
  “小事一桩。我想在深州买一个小院儿,一个小商铺也行。”胡十二道:“我来这里,总得有个落脚点儿啊!住在客栈可不行,现在一天盘查几道的。”
  “你不是有节度府腰牌吗?”包慧刚刚说了这一句,也是反应了过来,怀里揣着节度府亲卫的腰牌,却不在节度使跟前侍奉反而住在客栈里,只怕立马就会召来盘查,而胡十二又是经不起盘查的,糊弄一些守门的官兵那还差不多。
  胡十二看着突然不说话的包慧,冲他竖起了大拇指,“想明白了吗?同样的道理,我也不能拿这个身份去买东西,你就不一样了,你身份光明正大的,出头不会引人怀疑,现在深州城里,不是有不少人在往镇州那边跑吗?空房子有,商铺子也有,价格更是优惠不已,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胡十二又掏出一个小包递了过去:“这是费用,要是你买得便宜了,剩下的也都是你的。包兄,你在深州一直要呆到战争结束吧,我也差不多,咱们正好作一个伴,买好了房子或者铺子,没事儿的时候你来找我,咱们喝喝酒,喝喝茶,聊聊天。”
  包慧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话是半句不信的。说上十名话,只怕有九句是假的,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那位小公子已经把手伸到深州了,借着眼前这兵慌马乱的时候,在这里安插一些人手监视大公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自己身上粘上了这块狗皮膏药,只怕是一时间之间摔不脱的。想了想,终于还是一狠心接过了布包,现在自己已经活得快像一条狗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先把眼前的钱赚了再说。
  “买好了房子或者铺子,包兄也就知道我住哪里了,以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可以去我哪里坐一坐。我听说你的大哥这一次也随军出征了,肯定会有不少消息出来的是不是?”
  包慧吸了一口凉气:“这你们也知道?”
  “有什么不知道的,这不是你大哥强烈要求带兵出征的吗?他本来就是县尉,玩刀子出身的嘛,他大概是恨上我们小公子了,所以想借着这一次出征搭上大公子的线,抱上大公子的大腿好飞黄腾达之后去找我们小公子的麻烦?说起来啊包兄,你这个大哥还就是比你强,光是这破釜沉舟的劲头儿你就比不了啊,做事瞻前顾后的怎么行,要干,就干得彻底。”胡十二嚼着羊头肉,含糊不清地道。
  包慧哼了一声,仰脖子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站了起来,将几个羊蝎子一把抓了起来,“买好了在哪里找你?”
  “明天还在这里吧,今天一个晚上,我还是能对付的。”胡十二笑道。
  包慧转身便走了。
  看着包慧的背影,胡十二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敛去,撕着羊肉就着酒,一边吃一边咕囔道:“这什么酒吗?跟臊水似的。”
  嘴里虽然埋怨着,胡十二却仍然将羊头肉扒得干干净净,臊子水般的酒也喝得涓滴不剩,三鲜汤也喝得干干净净,没怎么吃的一碟豌豆更是装进了口袋里,这才站起来大摇大摆的走了。倒是把来收拾桌子的小二看得一楞一楞的,开店这么久,还没见过吃得这么干净的客人呢。
  谁让胡十二也是叫花子出身呢?浪费,那是最可耻的。
  他与包慧这样的小人物,自然不会有人去关注,现在深州,引人注目的大人物太多了一些,而当胡十二没进一片黑暗中的时候,深州刺史府里的大宴才刚刚开始呢!
第一百零四章: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李澈当然是这场大宴的不折不扣的主角。
  这一场大宴,与其说是成德准备发动对卢龙战争的一场动员大会,倒不如说是成德上下对于大公子李澈正式踏上政治舞台的一种承认和祝福。
  要不然,赵州刺史李安民,翼州刺史曹信,是完全没有必要亲自跑到深州来的。
  自从十几年前那一场席卷大唐的农民大起义之后,大唐便形成了节度使制度,名义上尊奉长安朝廷实则上自行其是的政局,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节度使还有节度使下面的这些手握重权的人都明白了一件事,没有什么比手里强悍的力量更为重要了。
  只有枪杆子,刀把子,才是保证自己荣华富贵的最有力的东西。
  所以,一个有能力的能带领他们保卫自己荣华富贵的领导人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具体到成德,能把他们这些人凝聚在一起的,也就是李氏了。现在是李安国,以后,自然就会是李澈。
  但李澈想要得到这些人的承认,自然就要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他能保证这些跟从他的人的利益不会折损,这光凭血统,光凭老子的余荫是决然不行的。所以这一场战争,便成了李澈证明自己能力的关键一战。
  这就像翼州刺史曹信,早早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实在是不堪重任之后,便早早地开始培养外甥王明仁,将曹王两家的利益寄托在王明仁身上。如果曹信非要扶他儿子上马也不是不行,但最终的结果,便可能是曹王两家倾覆无日。
  见识过了当年王公贵族如垃圾一般被踏落尘埃,曾经不可一世的贵公子们,要么悲惨的死去,要么沦为社会最低层的一员,那些高傲的如同天鹅一般的骄娇女们,现在在某些青楼勾栏之中依然能寻觅见她们的踪影,这些新晋的权贵们无不是为之警醒。
  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让下一代的领导人仍然能像他们一样,有着强大的领导能力。
  这一场战争,振武,成德,横海三家联手,目的却不是想将张仲武彻底打垮,他们的目的只是瀛州,他们想要的是警告张仲武,老老实实的当你的卢龙节度使不好吗?你想要改变这天下局势,我们是不答应的。
  所以在这三家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场警告之仗,战争的规模也算是有限。拿下瀛州,便是三家战争的终点。作为节度使的李安国,自然就不会亲自出征,而横海,振武也都是如此。
  当然,这也是给张仲武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咱们并不想与你打生打死,只要你适可而止,现在收手,那大家还是可以愉快地做好朋友的。
  如果三家节度使亲自挂帅出征,那对于卢龙发出的政治信号,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过作为李澈的首发第一战,李安国也还是不敢怠慢的。节度使府下三千甲士,给了李澈一千五百人,再加上李澈自己的五百甲士,这便足足有了两千人,李安民,曹信为了表示对李澈的支持,各自出了五百甲士,而深州苏宁与李澈的关系更不一般,却是竭尽全力,麾下一千甲士尽数拿了出来,四千甲士的军队,已经占到了成德常备兵力的一多半了,再加上四州一齐集结起来的三万府兵,军队的规模并不小。
  与成德相比,振武和横海的军队规模就要小多了。振武出动了三千甲士,二万府兵,横海更少,只是由柳成林带了一千甲士,一万府兵出征,实则是因为横海境内不太安宁,节度使曹寿的兵力,忙着四处镇压地方呢!
  李澈提三千甲士,二万五千府兵为主攻,深州刺史苏宁则统带一千甲士,五千府兵为李澈护持后路以及协运粮草后勤。
  而翼州刺史曹信的外甥王明仁,赵州刺名李安民的次子李波,都在李澈的亲军之中任职。
  这一战,李澈一旦功成,也是向外界宣告,他将成为毫无疑问的下一代成德节度使。
  朝廷的意思无关紧要。
  公孙长明坐在李安国的左侧,这是李安国下首的第一个位置了,充分体现了李安国对他的尊重与看重,在李安国的右侧,原本应该是坐着赵州刺史李安民的,在镇州,李安民的实力位居第二,但今儿是在深州,在是苏宁的地盘,李安民便也只能往下挪一挪了。整个大厅里,除了李安国一个文人,剩下的却是武将。
  如今的大唐节度使治下,文轻武重,各节度使重视武力更胜于重视文治,这已经是一个通病了。
  公孙长明与大厅里的气氛格格不入,斜斜地歪坐在软垫子上面,手肘撑着矮几,轻轻地晃荡着杯子里的酒。
  所有人都在谈论着胜利。
  没有人觉得这场战争有失败的可能。
  即便是公孙长明,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什么破绽来。现在张仲武的主要兵力仍然布置在河东沿线与高骈对峙,在瀛州的石敬的确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但并不是一个擅长进攻的猛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每每打仗,不过有功,但求无过。
  在卢龙多年,公孙长明对于张仲武手下那些有名的大将,都还是很了解的。张仲武这样的布置,也就意味着,在这个方向之上,他的确是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单凭石毅麾下的三千甲士,一万府兵,哪怕他就是紧急再征召更多的府兵,也是没有办法抵挡来自三个方向上的三路夹攻的。
  胜利完全是可期的,可自己的心里,怎么就这么不踏实呢?
  “先生。”一声呼喊,把公孙长明从沉思之中惊醒了过来,猛然抬头,便看见李澈一脸笑意地双手端着酒杯,站在自己的面前。“马上就要出征了,不知先生还有什么教诲?”
  公孙长明摇了摇头:“你的军略,节度使已经与我细细地讲过了,没有什么问题。至于在执行这个方略之中出现了偏差需要及时去修正,也不是我能在这里预测的,这就要看你的应变能力了。”
  “既然先生都说没有问题,那我就更有信心了,先生请满饮此杯,我如得胜归来,先生可得兑现诺言。”李澈笑道。
  公孙长明一笑:“当然没有问题,借大公子这杯酒,祝大公子旗开得胜。”
  两人都是将一杯酒一饮而尽,不管公孙长明对于李澈是什么观感,但在弄卢龙张仲武的这件事情上,两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李澈要借此确定自己在成德的地位,而公孙长明则是要替老友们出气。
  “怎么不见梁兄?”李澈瞅了瞅公孙长明身后,一向与公孙长明形影不离的梁晗,居然不见踪影。
  “我让他去卢龙那边了。”公孙长明压低了声音道:“不知道怎么的,我这心里老是不踏实,这两天也老做恶梦,所以派梁晗去打探一下,他跟着我在卢龙多年,对那边的情形很熟悉,我让他去瞅一瞅。”
  李澈微笑道:“先生多虑了,不过先生对于李澈的这一片拳拳之心,李澈是感激不已。”
  公孙长明嘿然一笑,“我现在想弄死张仲武,张仲武又何尝不想弄死我呢?我对他的底细了解太深了,他现在是只恨我不死吧!”
  “有先生相助,李澈必成大功。请先生再饮一杯。”李澈替公孙长明再度满上酒。
  “大公子不用管我了,这满屋子的武将,才是今日你需要关注的人,这一次的出战,他们才是公子你最大的助力啊!”公孙长明笑着道:“你老在这里与我说话,他们可是要吃味的。”
  “一帮大老粗,哪能与先生相比!”李澈轻笑道:“不过先生既然发话了,那我就先过去了。”
  “你去忙!”公孙长明道。看着李澈走到自己下首的曹信,却只是敬了一杯酒,淡淡地说了几句话便离去了,公孙长明不由微微摇了摇头。
  “长明,澈儿可是因为你要收他做弟子而欢欣鼓舞呢!”上首传来李安国的笑声,公孙长明回过头来,李澈的长相当真与李安国有七八分相像,也难怪李安国特别偏爱于他。现在的李澈,倒活脱脱是几十年前那个年轻的李安国,而现在的节度使李安国,大肚子已经突出来了,平日里最爱的倒是酒了。尚记得年轻的时候,他可是滴酒不沾的。
  “此战李澈得胜归来,我便收他为弟子。”公孙长明冲着李安国举了举酒杯。
  “好,那我就先敬你这个老师一杯。”李安国开心地一饮而尽。
  王明义低首弯腰悄没声息的从外头摸了进来,坐在曹信的身后,探出头去,低声在曹信的耳边说了一阵子。
  曹信的脸上露出了惊讶之极的神色,竟是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
  正在与公孙长明说话的李安国注意到了曹信的异样,不由笑道:“曹兄弟,有什么事情吗?”
  曹信定了定神,向上拱了拱手:“没什么事情,只是翼州来报,说是石邑那边又过来了一帮流匪袭击武邑。”
  李安国勃然变色道:“横海这是没完没了啦是吧?治下流民一波又一波?”
  “节度使不必动气,是好消息,不过几百个匪徒而已,已经在武邑被当地青壮全部击杀,全军覆灭了。”曹信说着话的时候,眼光却是落在了对面苏宁的身上。
  苏宁手里的酒杯啪的一声落在了桌子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