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5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984

  “三殿下解决长安之事后,回来一定会剥了你的皮!”曹彬道。
  “大将军,这个时候你恐吓我有什么用处呢!”周群摇头道:“就算三殿下要剥我的皮,那敢是以后的事情,但现在我不向唐军输诚,他们马上就会剥了我的皮。我说了,这不能怪我,要怪只能怪你自己啊。”
  曹彬双眼尽赤,瞪着周群,似乎要喷出火来。
  “使者初来的时候,我还是尽心竭力地在征召府兵,组织援军,想要去救大将军的,可惜啊,下面的府县一听说大将军倒了霉,没有一个爽快地出人出钱的,我就凑了三千人,您说怎么去救您?既然救您不成,哪我就只能自救了。”周群道:“所以说啊大将军,您种下了因,到了我这儿,只不过是顺理成章的果而已,您何必对我有这么大的怨气呢!”
  曹彬一下子沉默了下来。
  是啊,有因才有果,原本就是自己贪心了,如果当初只是将代越逐走,而不贪心衮海的地盘,自己谨守武宁,淮南,又如何能落到这个地步。
  “周群,你是不是让你儿子也向唐军献出了淮南?”
  周群点了点头:“大将军,这是必然的,武宁难守,已成唐军嘴中食,周某人想要在大唐有一席之地,不至于被他们弃之如敝履,必然就要立下更大的功劳才行。只怕唐军根本就不会把我献上武宁算作功劳,那么,也就只有淮南一地了。”
  曹彬长叹一声,心若死灰。
  “当然,曹大将军也会是我的功劳。”周群接着道:“曹大将军的身份非同小可,我献上曹大将军,必然也是会被唐军记上一笔功劳的。我倒着实没有想到,这样的情况之下,曹大将军居然还能逃回来,不过这样正好,可以让我多立下一笔功劳,我在这里,要多谢曹大将军了。”
  曹彬紧咬着牙关,死死地盯着周群,嘴角鲜血丝丝缕缕地渗出。
  “大将军却请好好休息吧,唐军先锋距离徐州,只不过一天路程了。”周群拱手道。“武宁下属州县各官吏,已经与周某人一齐反正了。现在周某人正在统筹所有事宜,实在是忙得很。告辞了。”
  眼看着周群就要踏出房门,曹彬突然大叫了一声。
  “周长史!”
  周群回过头来,看着穷途末路的曹彬,微笑着道:“曹大将军还有什么话说?”
  “没什么可说的了。”曹彬道:“只是求周长史一件事情。”
  “我们必竟共事一场,曹大将军对周某人一直也算和善,只要能做到的,必然竭尽全力。”周群认真地道。
  “既然你认为曹某人对你还一直不错,那曹某人就最后求你一件事情。”曹彬道:“杀了我,把我的脑袋送给唐军。一个死的曹彬或者一个活的曹彬,对你的功劳而言有什么影响,但对我却不同,我不想活着落到唐军手中。杀了我!杀了我!”
  看着被死死捆在床榻之上的曹彬咬牙切齿,眼角嘴角鲜血淋漓的模样,周群心下骇然,倒退了两步,绊在门槛之上,险些一跤摔倒。
  “周长史,杀了我,不然即便我死后,也会化作厉鬼,日日夜夜找你索命。”曹彬厉声道。
  周群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既然曹大将军一心求死,哪我就满足你最后这一个要求,算是我们同僚一场最后能为你做的了。”
  拍拍手,门外两名卫士应声而入。
  看着持刀一步步走近的卫士,曹彬惨然一笑,闭上了眼睛,大叫道:“三殿下,末将对不起你啊!”
  寒光闪动,横刀落下,鲜血迸溅,一颗大好头颅从床上骨碌碌地滚落到了床下,兀自怒目圆睁。
  周群激凌凌地打了一个寒颤,掩面而去。
  一天过后,何塞率领唐军先锋抵达武宁城下,扎下了营盘。
  武宁城门大开,以周群为首的州府长官,士绅,牵羊赶猪,带着一车一车的犒军物资抵达了唐军大营之外。
  何塞看着大案之上,被焇制的栩栩如生的曹彬的头颅,半晌作声不得。站在他一边的刘兴,更是表情复杂。
  “刘兴,你驱马追赶上百里而不可得的人,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死得一文不值啊!”帐中没有外人,何塞看着刘兴叹道:“此人亦是一代豪雄,最终落得这个下场,真是可叹可悲。”
  “早知如此,当时何不死在我的刀下!”刘兴抚摸着腰间横刀,“某家也自认为是一条好汉,死在如此腌臜之人手中,何如死在我的刀下!”
  “这话,也就在这里说一说吧!”何塞也是无奈地摇摇头:“不管怎么说,周群此人献上了武宁还有曹彬的人头,便算是了立了功的,而且此人的儿子周振现在在淮南,还掌握着一支实力不俗的军队,此时,大概率也向我军投降了,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我们都必须要善待他的。”
  “可我就是觉得心里堵得慌呢!”刘兴嗡声嗡气地道。
  “想开些吧!”何塞摆了摆手:“老子不想进城了,你带领本部人马进城驻扎,控制州城,等待后续尤大将军的主力抵达之后再来追赶我。”
  “是!”
  “督促周群为我部准备充足的粮草吧,这一路下去,是没有什么仗打了,我会加快行军速度,尽快抵达淮南,与柳大将军的兵马会师。”何塞站了起来,再看了一眼曹彬的头颅:“再个,寻到曹彬的尸体,弄口棺材把他装了,等到尤大将军来了之后,再看怎么处置吧!”
  何塞率兵马快速向淮南方向挺进,而此时,淮南也早就陷入到了一片混乱当中,作为驻扎在淮南的最大的一支梁军武装力量周振突然宣布向唐军投降,而本来在涟水与周振对峙的苏葆所部当机立断,开进了淮南境内,与周振一起对境内梁军其它残余势力展开了扫荡,而尚在宣州的柳如烟得到消息之后,也立即派遣了李敢率领骑兵进入了淮南,三支兵马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地平定了淮南。
  至此,李泽终于将自己的势力强力扩展到了南方,从山东行省伊始,将衮海,武宁,淮南以及浙江行省连成了一大片。而长江,则成为了唐军延伸出去的一条长长的触手,遥控着岳阳,荆南等地,在这条线上,唯一的一个断点便是鄂州。
  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鄂州的刘信达,可以选择的余地并不多了。
第八百五十五章:暂时的平静
  驻守鄂岳的刘信达,陷入到了极大的困境当中。
  新年过后,朱友贞于长安正式登基,成为了短短数年的大梁王朝的第三任皇帝。朱友裕在位不过半年,实在太过于短命,没有多少对比的价值。而现在朱友贞治下的大梁,比起朱温在时的大梁,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朱友贞失去了南方的大片统治区域,衮海,武宁,淮南连续丢失,使得梁王朝的统治区域只剩下了中原的一部分以及关中,再回上朱友珪治下的蜀州。但问题是,蜀州的情况有些暖昧。
  朱友裕与朱友贞互相残杀的时候,朱友珪秉持了一个观望的态度,既没有响应朱友裕的勤王诏旨,也没有回应朱友贞的讨伐檄文。
  而在朱友贞获胜登基,向蜀中派出使者,加封为朱友珪为蜀王,辅国大将军兼中书令,朱友珪亦是欣然接旨,似乎承认了朱友贞的皇帝地位,但问题是,在这个同时,他又接受了由盛仲怀带领的一部分自长安溃走的朱友裕旧部,这其中最要命的便是有朱友裕的皇后,代超的嫡女代淑以及朱友裕的长子。
  代淑以及朱友裕的长子,被朱友珪接到了成都安置,而盛仲怀却被委以了重任,成为了驻守汉中的最高长官。
  这就有些尴尬了。
  偏生此时此刻的朱友贞还发作不得,眼下的局面,他急需要朱友珪的支持来稳定军心,以及稳定西南局面。
  明明朱友珪包藏祸心,他也只能装聋作哑,故作不知。
  与朱友珪坐拥蜀州,暂时不用考虑受到谁的侵犯不同,刘信达却正在被放在火炉之上煎烤。
  新上任的皇帝陛下,加封了刘信达为骠骑大将军,总领鄂岳军政两事。但同时,随着加封诏书一同而来的,还要求刘信达死守鄂岳。
  现在的鄂州,已经处在三面遇敌的状态之中,丁俭主政之下的荆南已经在渐渐的恢复元气,有了田国凤陈长富顶在襄阳,丁俭可以毫无顾忌地将目光投诸到鄂岳。岳阳的钱彪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用兵,即便是在去年最为寒冷的季节之中,两方面的交战都一直在持续着。而随着淮南落入唐军之手,来自东面的威胁,已经成为了刘信达最大的心腹之患。
  而在水上,洞庭湖的郑文昌一直在与鄂州水师缠斗,想来不久以后,李浩统率的唐军内河水师,必然也会逆流而上。
  从战术上来讲,鄂岳其实已经没有坚守的必要了。因为有九成的概率,是守不住的。但从战略上来讲,此时的大梁又必须要扼守着这个探入南方的支点。鄂岳的地理位置太过于重要了,如果能守住这里,大梁一旦缓过气来,便可以重新投入人力物力来经营南方,而一旦连这里也失去了,大梁就真的被锁住了。
  朱友贞也好,刘信达也好,对于田国凤的痛恨都是发自内心底的,如果山南东道仍然掌握在梁军手中的话,那情势是完全不一样的。
  刘信达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明知道事不可为,却仍然要为了大梁在南方的利益,为了那么最后一口苟颜残喘的气儿而竭尽全力。
  而朱友贞为了鼓舞刘信达的士气,亦下令忠武军节度使康震向鄂岳派出了一支一万人的援军,进驻安陆,同时下令康震的忠武军节镇移驻信阳,以确保刘信达的退路,在万一出现问题的情况之下,可以让刘信达一路退到忠武军的地盘之上。
  同时,也保证有一条能够给鄂岳输入后勤物资支援的通道。
  当然,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刘信达没有多少顾忌的可以死守鄂岳,给刘信达的诏旨之中,是不到最后时刻,绝不能放弃鄂岳之地。
  刘信达自己也很清楚,不管是为了大梁,还是为了他自己,都必须守住鄂岳,以图将来。但可以想见得到接下来的困难。所以刘信达在鄂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举措。
  首先便是放弃了大片的土地,强行迁移农民到主要城镇的周边,鄂岳经过近两年的战斗,百姓损失极大,大量的土地荒芜,即便是城镇周边,也有很多的土地无人垦种,在冬日里,刘信达派出军队,强行将这些百姓迁移,开春之后,刚好赶上春耕。如此以来,他便可以将自己的力量集中起来使用,同时也造就了大片的无人区。
  大量的鄂岳青壮被编入到了府兵当中,平时耕种,一旦有战事,立即便能集结成军,在将他们的家眷撤入城中作为人质的情况之下,不怕这些人不卖命。就算战斗力不成,但作为迟滞敌人进攻的炮灰,也是不错的。
  其次就是向朝廷要求,一定要让占据蜀地的朱友珪出兵荆南襄阳诸地,哪怕摆出一个样子也好,这样,可以牵制住丁俭与田国凤的力量,使他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岳阳钱彪以及来自淮南方向上的敌人。
  否则如果三面来攻,他刘信达就算有三头六臂,也绝然无法应对的。
  开春过后,弥漫了大片地区的战火,一时之间全都偃旗息鼓了。春耕在即,大量的辅兵,民夫,都要返回家园准备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谁都不要误了农时。再者,不管是李泽,还是朱友贞,都已经暂时达成了自己的最基本的目标,接下来,他们需要巩固自己在新的领地之上的统治,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再起战火。
  虽然朱友贞丢失了南方的大片区域,战略之上陷入到了极其被动的局面,但其仍然掌控着河南大部分区域以及整个关中,如果将蜀地也算进去的话,他依然实力强劲,接下来就看能不能有效整合整个大梁内部的力量了。而在其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就是长安的禁军以及占据蜀中的朱友珪。而其中又以暖昧不清的朱友珪最为难缠,如果朱友珪能够诚心降服,那么有富庶的蜀中作为支撑,大梁仍然是李泽最为强劲的对手。
  而李泽,刚刚拿下了两浙,淮南,衮海,武宁等大片区域,要把这些地方完全纳入到其统治之下,成为大唐王朝新的动力源头,仍需要大量的精力,更需要时间。
  “将武宁区域以及扬州苏州等地合并,筹建江苏行省。”李泽道:“以梅玖为江苏行省总督。原淮南地区改编为安徽行省,调原刑州刺史杨知和为安徽总督。合并山南东道,荆南,鄂岳部分区域为湖北行省,以丁俭为湖北总督。”
  曹信沉吟了一下,道:“李相,那钱彪呢?此人位置关键,这两年来,也是功勋着著。”
  “任命钱彪为岳阳刺史,直接向朝廷负责。”李泽笑道:“想来他会明白我的意思。”
  “钱彪的职位是不是低了一点?”
  听着曹信如此说,一边的公孙长明笑了起来:“曹吏部,你想左了,钱彪这个岳阳刺史直接对李相负责,在地位之上就不输于其它任何一位总督,钱彪如果聪明的话,就知道李相想的是什么。”
  曹信沉吟了一下,眼睛一亮:“湖南?”
  李泽点了点头:“刘信达在鄂岳,已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啦,等到我们整合完毕之后,就必然会啃下这块骨头,所以我们应当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湖南了,不急在一时,让钱彪去慢慢地经营。”
  “李相,那军事之上的指挥归属呢?现在南方的整个体系还是有些混乱的!”韩琦问道。
  “衮海,武宁,淮南所有军事力量统统划归左骁卫尤勇,由尤勇对这三个区域内的所有兵马进行整编,汰裁冗兵,弱兵,只留精华,其中一部分补足左骁卫之兵力空缺,左骁卫的编制扩充至四万人。”
  “江苏,浙江,湖北,岳阳等地的兵力全部划归右千牛卫柳如烟,右千牛卫重新扩编为四万人。”
  韩琦心中微微一凛,右千牛卫的主力其实仍然留在武邑周边,柳如烟南下扬州的时候,只不过带走了其中的五千人,在武邑周边,仍然足足保留了二万余人的主力,眼下却又将右千牛卫在南方扩编至满员,目标是针对谁,一目了然。
  “那在武邑的右千牛卫兵马?”他试探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