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984

  所以戴琳也是热情异常。
  至于像内卫这样的特情部门,搞乱敌人内部,本来就是他们最为热衷的事情,三方虽然出发点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所以在甘肃行省之内,上下一心,军民同心,都一门心思地想着从吐蕃抽血来养肥自己。
  这两年来,甘肃从吐蕃以及内地低价吃进各类彼此需要的物资,再高价卖出,尽情地赚取着其间的差价,财政状况已是愈来愈好了。
  而对于戴琳来说,吐蕃之乱还给他带来了另外一个附加利益,那就是原本生活在吐蕃境内的大量普通唐人纷纷逃了回来,再留在吐蕃,他们极有可能沦为最底层的奴隶,大量的人口内附,使得甘肃的人力愈加充沛了起来。
  人丁多了起来,很多事情自然也就好办了。
  而钱财多了起来,很多事情自然也就能办了。
  总体上来说,不管是甘肃,还是宁夏,现在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正循环之中,只要如此发展下去,未来可期。
  “唯一可虑的,便是在宁夏区域内,存在着大量的信奉回教的教民,这些宗教有着极强的凝聚性,很容易在当地滋生事端。”说到这件事,许子远有些忧虑。
  “甘肃亦是如此!”戴琳道:“特别是随着大量的吐蕃唐人回归,而这些人又信奉佛教,两边之间,已经多次起过冲突,渐渐进有不共戴天之势了。”
  宗教问题,从来都是大问题,而在以前,李泽的治下,还没有碰到过像这样的棘手的事情,内地信奉各种乱七八糟的都有,但说实话,绝大部分都是一些不知所谓的毛神,也就是历朝历代都会厉行禁止的淫祠野神,对于这种,李泽从来都是毫不手软的,发现一个,便镇压一个,但甘肃和宁夏碰到的情况,却是绝然不同的。
  “他们的宗教信仰,我们可以不干涉,但必须要把握一点,神的归神,人的归人,绝不容许宗教势力掺杂进世俗管理之中,军队之中不允许信教,官员之中不允许信教,发现一个,清除一个。”李泽道:“这一点,你们要切记。军队之中兵部随后会下发命令,而地方官僚体系之中,就需要你们去做了。”
  听到李泽这么说,二人都是心中一凛,在地方官中,这样信奉回教和佛教的人,并不在少数,李泽这一句话,便又给他们添了不小的麻烦了,要做到这件事情又不引起动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于教派之中的冲突,官府只需要做到不偏不倚,居中裁判,违反了世俗律法的,依律处置。”李泽接着道:“接下来朝廷也会考虑到这一点,或许会设立一个新的部门,专门来处理宗教事宜,一旦决定成立了,便优先向你们这两个地方派出专门的官员。”
  两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左右武卫的战斗力,现在如何?”喝了一口茶,李泽似乎是很随意地问了一句。“这两支军队,都两三年没怎么打仗了!”
  戴琳与许子远对望了一眼,按理说,如果李泽想要知道左右武卫的战斗力,应当是招左右武卫的大将军李存忠和张嘉来述职,而不是问他们。李泽治下的大唐,文武分治,互相牵制,彼此并不相统辖。
  所以李泽想知道的,并不是左右武卫这两支部队的问题,而是左右武卫两个大将军的问题了。
  当然,在两位大将军的身周,肯定有内卫的存在,但他们两个人所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与一般的内卫谍探也自然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而李泽,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一点。
  戴琳端起了茶杯,慢慢地啜饮,许子远却没有多少顾忌,他的身份,也让他更没有任何顾虑的开口。
  “右武卫的整体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许子远道:“毕竟大唐操典就在哪里,而漠南漠北不时也会爆发出一些小规模的叛乱,所以右武卫并没有刀兵入库,更何况,张大将军现在正想如何说服李相您同意他进军西域呢!”
  李泽哈哈一笑:“他就没有想着回来参与这天下一统的战事?”
  许子远微微一笑:“在我看来,张大将军雄心不再矣,他只想去欺负西域的那些弱鸡,而中原的统一大战这种硬骨头,现在的他,却是没有多少兴趣去啃了。在我看来,张大将军也知道,自己这个官儿已经做到了顶点了,升无可升,再大的战功于他也没有多少用处了,更何况中原之战,一个不慎就可能让他前功前弃,所以啊,他现在就想着去西域逛一逛,毕竟那片地方,更容易获得财富。他已经五十出头了,这个年纪,想多为儿孙积聚些财富,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泽点头微笑,许子远这是变相在说,张嘉非常满意现状,这就够了。
  许子远说完,端起茶杯喝茶,戴琳适时放下茶杯,道:“左武卫李大将军一直在秣兵励马,时刻准备着出兵吐蕃,替大唐开疆拓土。”
第八百五十八章:准备过苦日子
  与张嘉不同,李存忠正当壮年,自然不甘心就此进入养老模式,想要砥砺前行,建功立业之心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因为他的底子,却让李泽对他极不放心,如今整个左武卫整个地被放置在银州,无缘中原统一大战,便是因为这个原因了。
  李存忠自己也是明白的,所以他唯一能建功立业的地方,也就变成了向吐蕃进军这一条路了。不过吐蕃虽然内乱不休,但终究也是当世一等一的大国,李存忠想要凭一军之力便行此灭国之事,自然是远远不行的。
  除非是整个大唐转过头来对付吐蕃,而这,显然不是这几年的事情。
  不过只要开始了,左武卫必然便是当仁不让的先锋了。
  “这几年里,左武卫退役士卒军官是如何安置的?”李泽问道。
  说到退役士卒,便不得不提到如今的大唐军制了。李泽废除了府兵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十二卫常备军,而常备军采取的是募兵制。而募兵制下,士兵服役是有年限的。普通士兵服役多少年,基层军官服多少年,中级军官服役多少年,真正能成为职业军人的,反倒只剩下那些高级将领了。
  如此制度,一来是让后来进入军队的有进步的空间,有晋升的渠道,借以促进士兵的奋力拼搏之意,二来,也是防止将领在长时间的统兵过程之中,拥有了一批坚实的支持者。三来,亦是让更多的人进入到军队之中进行磨练,那些退役的士兵,军官很自然地便会成为后备力量,如果真正的发生了大规模的交战,需要征召更多的兵力之时,这些人,基本上便能起到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的作用。相当于变相地拥有了更多的军队。
  要知道,大唐军队的军饷是相当高的,有一人当兵,全家不愁的美誉,想要成为大唐士兵的人,着实不在少数,特别是那些新近被大唐收复的土地,因为百姓贫穷,想要通过当兵来改善家中境遇的人,着实不少。
  “这个当然是妥善的安置。”戴琳笑道:“想要回乡的,军中自然有优厚的遣散费,想要在本地留下来的,都是给的最肥美的膏腴之地,这两年,这些人都已经在当地安家立业,落地生根了。”
  李泽微微一笑,戴琳话中有话,如此的安置,自然就是将这些人给安置得极其分散了。
  李存忠的确是一员悍将,军事之上的造诣是相当高的。
  而李泽一直把此人放在高位之上,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如此,这里头,也还有安抚河东的意思。河东真正归入李泽治下之后,这几年的发展,其实还是不错的,但前头,李泽对于河东是下了猛药的,河东几大家,被杀被废黜被发配,基本上被整治的七零八落,而如今河东在新朝之中还任高职的,便只剩下了一个韩琦,一个李存忠。如果再去了李存忠,河东必然会有怨言。
  要知道,现在河东人在朝廷为官的,可是廖廖无几。盖因早些年,河中精英子弟,几乎都集中在少数的那几家里,那几家垮了之后,剩下的还真不足以当得重任。而后继的那些人,虽然也有不少人进了武威书院,不过想要成才,却还需要时日。
  如今的河东,在整个大唐体系之中,还真没有什么人能为他们发声。
  听到戴琳如是说,便能知道戴琳对于这些事情是心知肚明的,一直都在不声不响地做着一些事情。
  而这也从内卫那里反馈回来的情报是相吻合的,如今的李存忠,与韩琦之间的来往是愈来愈少了,似乎是在有意的疏远韩琦。当然,这也不排除是他们故意为之。不过时间越长,李存忠对左武卫的控制力会愈来愈弱,再过上几年,只怕原本的那批河东兵,除了一些高级将领之外,都快要被替换完了。
  而高级将领,在大唐军队之中,也是经常会被调动的。
  下一步,李泽准备试探地调任几个这样的将领。如果李存忠没有什么反应,那这个人倒是可以多给予一些信任度了。
  “知道这一次为什么要同时召你们两个返回武邑述职吗?”李泽问道。
  许子远道:“还请李相明示。”
  “接下来的时间,你们恐怕要过几年苦日子了。”李泽摊了摊手,道:“知道为什么吗?”
  “是因为朝廷已经准备要大举对中原用兵了吗?完成对伪梁的最后一击?”戴琳问道。
  “正是!”李泽道:“原本我的计划是还要等上两到三年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啊。谁也没有想到,朱氏父子之间,居然唱了这一出。眼下,他们已经是极度虚弱了,趁他病,要他命,痛打落水狗,这样的机会,我们自然是不能放过的。”
  戴琳与许子远都是笑了起来。
  说句实话,当他们从通报之中看到朱氏父子反目兄弟反目的具体情况之时,瞠目结舌之余,也感觉到这正是天赐良机。
  “如果还有个两三年,有着朝廷给予你们的大力支持,我相信你们便能真正地发展起来,不但能做到自给自足,还能反哺朝廷,但现在,朝廷就没有余力再给予你们更多的财政上的支持了。我们要尽全力击败伪梁。”
  两名督抚都同时点了点头。
  “别看伪梁经过此次内乱,实力大损,但他们仍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的。他们仍然握有中原大部分土地以及关中等地,他们的能征惯战的士卒,仍然有数十万之多。现在朱友贞以曹煊为大将军,主持中原之地的军事力量。以徐福镇守洛阳诸地,甚至朱友贞本人,也是一员经验丰富的大将。而且朱友珪现在盘踞蜀中,那可是天府之国啊。虽然此人亦是心怀鬼胎,但如果我们大举进军伪梁的时候,此人也必然是唇亡齿寒,肯定不会坐视不顾,必然也会出兵支援,或者牵制我们的。”李泽分析道。
  “李相说得有道理。毕竟是灭国之战,不可能那么容易的。”戴琳赞同道。
  “所以我们要倾尽全力。”李泽笑道:“但这样一来,可就顾不上你们了。”
  “李相放心,我们能处理好的。”两人保证道。
  “之所以让你们两人同时来,便要想让你们两个,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守望相助,互相支援。”李泽笑道:“这也是我在划分甘肃宁夏行省的时候,让你们两省共拥河套之利,疆界也犬牙交错的缘故。”
  戴琳与许子远对视了一眼,都是笑了起来。
  “李存忠与张嘉这两个家伙,说白了,还是两个兵头儿,有时候啊,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能站到更高的高度,所以这一次我让你们两个来,亲口交待你们一声。”李泽笑道。“毕竟甘肃,宁夏这两个地风,真正的是民风彪悍,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的事情可谓是寸出不穷,但不管是什么事情,在你们这个层面之上,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处理这些事务的时候,要兼顾大局。”
  “明白。”许子远连声道:“李相尽管放心,我们绝不会让甘肃行省和宁夏行省的事务让您分心的。”
  “这也正是下官想说的话!”戴琳也是赶紧表态。
  李泽站了起来,走到两人身前,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西北之事,就拜托你们二位了。”
  许子发与戴琳两人亦是赶紧站了起来拱手道:“绝不敢负李相所托。”
  “好,今日我就不留你们两个用饭了。”李泽道:“戴督是第一次来武邑,想来有很多地方要去走一走,看一看,也有许多衙门要去认认门,见一见各部衙长官。子远呢,好几年没有回来了,一定是归心似箭,想要去武威书院看一看吧?只怕也有不少的同窗早就排着队要请你喝酒吃饭了,不要客气,狠狠地敲榨他们一番。等到你们走的时候,我再设宴为你们践行,如何?”
  “李相知我也!”许子远大笑:“这一次子远归来,虽然我们哪里没有什么好东西,但还是给李相带了一些本地特产回来,还望李相笑纳。”
  “子远给我带了东西,戴督也不会是空手吧?”李泽眉毛一掀。
  “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还望李相不要嫌弃!”戴琳亦是笑道。
  “给各部衙长官有没有也备上一份?”
  “自然是不敢缺的。”
  “那就好,你们去忙各自的吧!”李泽挥挥手,两名督抚告退离去。
  “这二位,接下来的日子,只怕会比他们在任上之时还要忙了。”陈文亮走到李泽身边,道:“武邑那些有身家的大商人,正各显神通,想要能拜见这二位一地督抚呢!据我所知,许督的好几个要好的同窗,现在身上都带着任务了,而想要见戴督的,木钟都已经敲到杜夫人哪里去了。”
  “这是好事,我希望有更多的商人能过去投资。”李泽道。“在我们的统治中心区域,商业上的地盘,大致已经被划分完了,而在西北,却还有大把的机会,等着人去把握呢。咱们朝廷穷困潦倒,但商人们手里却是有大把闲钱的,不将钱藏在家里,还是投出去让钱生钱,咱们大唐的商人,已经颇有些模样了,我很喜欢。”
第八百五十九章:计划
  “好一个尽心尽力!”韩琦有些愤怒地将一封信拍在了桌子上,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踱着圈子,如同一只困在笼中的野兽一般。
  “韩兵部,存忠将军在信中说了什么,让你如此愤怒?”礼部侍郎魏斌走了过去,从桌上拿起了信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