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984

  但李泽还没有见过声名赫赫的徐想。
  当初徐想赴泰山卧底的时候,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李泽自然是没有必要见他,到了后来,徐想名声越来越响,在伪梁的官儿越做越大,先是泰安知府,再到武宁长史,随着田国凤倒戈一击,徐想在武宁一把火烧了朱友贞的物资伫备然后潜逃扬州,最终又因为柳如烟闪电般的拿下两浙之后,他又被直接任命为了浙江总督。
  “见过李相!”不过三十出头的徐想抱拳深深一揖,说起来他也是第一次如此的近距离地与李泽见面。以前他还是武威书院学子的时候,并不出挑拔尖儿的他,大概也就是坐在教室后排位置的角色。
  “终于见着我们的大英雄了。”李泽放声大笑,走过去双手扶起徐想:“你的故事,在北地都被人编成了话本,在茶馆酒肆里传唱了,你的那些学弟学妹,对你可是崇拜之极啊!”
  徐想笑道:“当年李相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徐想记忆犹深。”
  “不知是哪一句?回去之后我让章公写了裱好,然后去挂在书院里头。”李泽道。
  “李相说,就算是一头猪,如果站在风口之上,也可以飞起来。”徐想芫尔一笑道:“所以,我不过就是那一只猪而已,却正好站在了风口之上,虽然没有多大才能,却也能因时,因势而舞于九天之上。”
  李泽顿时被自己的口水给呛着了,连连干咳道:“这句话啊,那还是算了,不用麻烦章公了。就算站在风口之上,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舞于九天之上的,还有不少人偏偏要逆风而行呢!”
  “那最终都是会粉身碎骨。”徐想道。
  徐想与许子远两人的办事风格截然不同。许子远更多的是采取怀柔、迂回包抄等手段,不管是当初对张嘉,还是后来对薛平,抑或是在河套,在漠南漠北,他都是以一种温和的姿态来理政。他的这种风格,对于李泽收复那些夷族,蛮人,野人或者长期游离于大唐统治之外的人来说,无疑是最有效的。
  但徐想就不同了。他不乏手段,但因为经历的关系,他兼具土匪的野蛮和军人的干练,做事绝不拖泥带水。放在浙江这种地方,就非常合适了。而他主政浙江之后,迅速地将这片原本富庶的地方安静了下来,社会秩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正常,就可见他的手段。
  “见过李相!”徐想身后,另外两人同时拱手与李泽见礼,这两人,却是义兴社的两位绝对大佬,杨开与曹彰。
  他们在浙江,却是因为义兴社在浙江的推进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两位大佬一齐驾临浙江。
  “杨开,你长胖了!”对于两位老部下,李泽明显就显得轻松多了,“看来徐总督给你的伙食太好了,你倒不像是来解决问题的,倒像是来休养身体的了。”
  杨开大笑:“问题很棘手,日夜不能安眠,所以每天要多吃好几顿,徐督这里供应的饭菜与北地大有不同,别有风味,不知不觉便吃胖了。”
  曹彰却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家伙,李泽也不与他开玩笑,只是转头看向自己身后,对紧跟着身后的李泌道:“李泌,放你一天假,与曹彰好生聚一聚吧。”
  顶盔带甲的李泌却是摇了摇头:“职责在身,不敢懈怠,大郎也有他的事情要做。”
  “这是命令,不是与你商量!”李泽笑道:“防卫任务暂时交给李澎吧,总要给人戴罪立功的机会是不是?曹彰,带你老婆走。”
  曹彰干咳了一声,冲着李泽拱了拱手,转身向着李泌走去。站在李泌跟前,却又突然涨红了脸,不知说什么好了,倒是让徐想瞧了一个西洋景儿。这位曹副社长在给浙江的义兴社分部负责人们讲课的时候,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一听便知是满腹文彩的人物,不过眼下这一幕,倒是证实了外界的传闻,曹副社长是一个惧内的人。
  李泌的传闻徐想自然也知道不少。摊上这样一个老婆,曹彰后院的葡萄树架子只怕也是经常倒的。
  公共场后,李泌自然也不能让曹彰难堪,一转头看了一眼低眉顺目的李澎一眼,又低声吩咐了几句,这才与曹彰两人相偕离去。
  徐想现在的总督府,是过去浙西节度使钱弘宗的节度使府,位于西子湖边,造得美仑美焕,将江南园林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为杭州有名的钱园。
  一行人被迎进了占地极广的总督府,一众随从自然早有人去安排,只有李泽,杨开,田波以及还拄着拐的陈其亮被徐想迎到了他的公厅之中。
  推开窗户,便能看到烟波飘渺的西子湖,屋里没有安置降温的冰块,大开的窗户之中习习湖风涌来,比起强行降温,给人的感觉就要舒服多了。
  屋里的陈设,更是极尽奢华,这让陈文亮瞪大了眼睛,像是刘佬佬进了大观园一般左瞧瞧,右望望。
  这可比李相的公厅要豪奢多了。
  在武邑,李相的公厅比这里其码要小一半以上,里头除了书,卷宗,地图之外,几乎看不到别的东西。
  “这里原本是钱弘宗的公厅,柳大将军打下这里速度太快,所有一切,几乎都是原样保存。”徐想看着陈文亮道:“所以我也就毫不客气的用上了。”
  李泽倒不在乎这些东西,他在乎的是徐想治理地方的能力。至于徐想的官声,那是监察官员的事情。既然有现成的,为什么不用呢?难不成为了表示廉洁,就将这些东西束之高阁吗?完全没有必要。
  “西湖的龙井!”仆从端上了一杯杯的香气扑鼻的茶,徐想笑道:“得益于李相推广的泡茶之法,却是为浙江之地开辟了一个新的财源,如今这龙井,因为是贡品,所以价格飞涨,茶农因此受益不少啊!”
  李泽微微一笑,喝了几口茶,道:“成绩呢,我们都知道,今天就说说问题,如今的浙江,什么是你感到最难为的?”
  徐想点了点头,道:“宗族。与北地不同,浙江这个地方,原本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这些年因为海贸的大发展,丝绸,茶叶,瓷器等大量地行销海外,也使得本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虽然说这些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但普通百姓也的确因此受益。他们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都说穷则思变,既然他们的日子还过得不错,自然就不思变。这一点,在浙东表现得更明显。”
  浙西钱弘宗因为与柳如烟对抗,被柳如烟率军打得灰飞烟灭,那些支持钱弘宗的大宗族也因此受创严重,而浙东则因为节度使杜宪见势不妙,立即投降,反而保全了浙东的大量豪族,也成为了现在李泽所推行的国策,步步难行的原因所在。
  对于这些投诚的人,你总不能随意地喊打喊杀。
  “虽然我们的土地政策在缓慢地推进,但很多地方,却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宗族的势力在里面起了极大的反作用,但在明面之上,却又找不到他们的任何茬子,而义兴社,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加入了义兴社的本地人,被视为叛徒,在本地寸步难行。”杨开也道。
第九百五十章:对未来的考量(1)
  二层的楼船在水上飘荡着,在他的周围,另有几艘或大或小的船只有意无意地将这艘楼船簇拥在中间。除此之外,浩荡的西湖之上,放眼望去,几乎再也看不到任何其它的船只了。
  中间的这一艘自然便是李泽与徐想等人,而周围的那几艘从外表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船舱之中,却是装满了一名名全副武装的士卒。
  李泽今日游湖。
  李泌几乎将李泽所要经过的线路犁了数遍,现在即便是水下,也有不少的水鬼穿着紧密的水靠,衔着通气小管,在水下一路尾随。
  在高密出了刺杀案之后,李泽的安保等级瞬间便又提高了好几层。而老上司李泌的重新归来,也让亲卫营的所有官兵心中凛然。比起李敢李澎,李泌的威信不言而喻。
  此刻,李澎在亲自掌舵,而李泌则坐在船头。至于田波,却是不知去了哪里。
  船舱之内,却有股股香气飘将出来。
  曹彰执竿,正在钓鱼,身边的小桶里,已经有了好几条的收获,徐想则撸起袖子,在哪里杀鱼洗鱼,陈文亮坐在一个小板凳之上,在给李泽打下手,而杨开,就只有瞪大眼睛看着他们几个忙活,并在闻到锅里的香气之后,不停地咽着口水。
  李泽亲自在下厨。
  今日的主菜,是西湖醋鱼,现钓现杀现烹制,到了西湖畔,不吃西湖醋鱼,岂不是枉来这一趟?
  徐想手法娴熟的操着菜刀迎头将鱼给拍晕,开膛破肚取内脏,然后手按在鱼身之上,菜刀贴着手掌一划而过,几乎是一整片的鱼鳞便给他取了下来,三两天,一条洗剥干净的鱼便出现在了李泽的面前。
  作为浙江总督,大师傅做得最正宗的西湖醋鱼他自然是常做的,但今天还是有点小激动。毕竟是李相亲自下厨,这样的待遇,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得到的,不管做得正不正守,徐想都决定到时候一定要大声地喝彩,这不关乎是不是拍马屁,而是一种对上司愿意为下属做这种事的肯定。
  桌子上的菜当然不会只有西湖醋鱼,其它的几个配菜也早就准备妥当。
  最好的火腿肉被切成了极薄的几乎是透明的小片,肥瘦相间地一片片码在盘子中,在盘子的正中间,则是配制的调料,调料里面加上了香料以及目前还在北方小规模种植的小尖椒,口味重的,可以沾着调料吃,口味轻的,直接就可以拈起来吃了。
  龙井虾仁,清汤越鸡,干炸响铃,荷叶粉蒸肉,西糊莼菜汤,爆炒藕带,再加上两盘西湖醉鱼,坐在桌边的徐想,感动的都快要落泪了。
  因为这些菜,都是浙江名菜,而李泽,以前是从未到过浙江的,但这些菜,他看起来却是做得极为熟练,显然不是到了浙江之后现学现卖的,虽然这位李相早就有吃相之名,最为好吃不过。
  在徐想看来,只怕是李相为了做今天这一顿饭而特意去找人学习了的。而这等饭真正的客人,只怕就只有自己一个。
  像杨开,曹彰,陈文亮这些人,都是李泽身边近臣,委实算不得客人。
  李泽自然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居然会让眼前这位封疆大吏感激涕零,他是真会做这些菜,只不过以前一直没有机会做而已。
  倒酒的活儿,徐想做了。
  这些事情本来该在场地位最低的陈文亮来做的,不过这厮还瘸着一条腿,便只能安坐一侧了。
  嘉兴的黄酒倒满了晶莹透剔的琉璃杯中,徐想双手擎杯,对着李泽道:“李相,属下也不多说什么了,只愿李相能早日荡平天下,我等能跟随李相铸造一个清平世界,如此,不枉来此世上一遭。属下先干为净。”
  一仰脖子,将杯中黄酒喝得涓滴不剩。
  “此亦吾等所愿也!”杨开,曹彰,陈文亮亦是齐齐向李泽举杯。
  李泽笑着接受了众人的祝愿,喝干了杯中酒,却是亲自提起酒壶,给众人一一斟满,道:“荡平天下,眼下看来离功成之日已是不会太愿,建立一个清平世界,李某也颇有信心,不过今日,我却有一个题目要与各位好好地商讨一番。”
  坐了下来,李泽拈了一块鱼,放到了身侧徐想的小碟之中,“同样的问题,我也问了好几个人了,包括许子远,章循等,但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请李相赐教!”徐想正色道。许子远,章循都是李泽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将,论才能,论见识,都不会比自己差,徐想打起精神来,凝神看着李泽,只怕这个题目是真不好做。但如果自己当真做了出来,却是可以在李相心中压过这两人一头了。
  “先尝尝我做的菜吧?”李泽笑着指了指桌上的菜肴,“咱们边吃菜,边喝酒,边谈事。”
  徐想挟起了那块鱼,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尝了一番,心中不由佩服,李相不愧有吃相之名,这西湖醋鱼竟是做得无比地道。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而想要建立一个万世不易的王朝,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过。”李泽挟了一颗虾仁,放在嘴里一边慢慢地咀嚼着,一边看着众人道。
  徐想愕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泽居然出得是这样的一道题目,难怪以许子远,章循之材也无法回答。
  这题目太大,而且似乎也没有答案。
  自古以来,英明神武的皇帝不知出过多少,强如秦皇汉武,也无法避免盛极一时的王朝覆灭,历史就像是一个车轱辘,总是会在转动之中又回到原点。一次次的毁灭,一次次的浴火重生,凤凰涅磐。
  但李泽既然问了,徐想却也不愿沉默相对。转动酒杯,思忖半晌,才缓缓地道:“李相,您亲自编纂的政治经济学中,曾经说过王朝的兴衰,皆因为是阶段斗争的产物,一个王朝的兴起,是因为阶级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之后,从而爆发革命而导致。而这个新的王朝,则会在他以后的年岁之中,慢慢地走向阶级固化的道路,从而引发再一次的轮回。所以我想,想要延缓这个过程,只能从这个方面着手。”
  徐想说得是延缓,他并不认可有什么王朝可以万世不易。
  李泽微笑着点点头,徐想的想法,终究还是比章循、许子远更进了一步。
  “接着说。”
  “而李相现在的许多国策,似乎就在围绕着这个方面进行。”徐想道:“现在的土地政策,可以避免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从而抑制豪强地主的产生,保证绝大多数的国民,致少能在土地之上求活,守住最后一条底线。大力促进商业活动,放开百姓流动限制,使得财富能够流动起来,让百姓有可多的可能发家致富。大力开辟海外贸易,使得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内。百姓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在属下看来,只要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自然就不会有人造反,闹事。造反这种事情,历来都是无产者干的,但凡家有资产,日子过得舒服惬意的人,其实是不希望大的变革的。就像现在我在浙江碰到的困境,这里的老百姓自觉日子过得还可以,压根就不想改变现在的格局,如果他们能去武邑,镇州这些地方看一看,只怕心中就会生出一些想法的。”
  “说得有道理,从一开始,我就在往这一方面谋划。”李泽喝了一口酒,笑道:“但是阶级固化亦然会一点一点的形成的。就拿现在来说,豪强地主的确在我的治下已经在渐渐的消声匿迹,宗族社会在北地被我们持续打击之后,已呈分崩瓦解之势,在南方,虽然可能要更难一点,但必然也是能解决的。不过新的权贵阶层已经形成了,比说在座的诸位,比如说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些人有权,有钱,自然能占有更好的资源,他们比一般人更重视对后人的培养,更舍得在这上面花钱投资,他们有着比普通老百姓强出了不知多少倍的社会人际圈子,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家比你有钱,人家还比你努力,长此下去,只怕国家政权还是被新的权贵圈子所把持,哪又该怎么办?”
  徐想脑子之中突然灵光一闪,看着李泽,眼中的佩服之意愈浓:“李相,这一点,您也一直在做着改变是吧?”
  “说说看!”李泽笑道。
  “普及教育,乡学,县学,府学,一直到武威书院,您在利用这些为下层百姓打开一条向上的通道,千千万万的人进入学校,总是会有一些寒门学子脱颖而出的,这些人,无疑是最优秀的一批人,将他们全都纳入到朝廷之内,彻底改变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局面。这些人在向上的过程中,必然会制造新鲜的血液,但位置却是有限的,这些人上来,便必然有另外一些人下去,如此,尽量地将您所说的阶级固化的速度延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