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984

  杨开眼睛一亮,“李相不提起这件事,我倒是有些忘了,不过这三个人也只能说普普通通吧,算不上杰出。至今都只能在府县之上监察。如果调他们去,级别上够不着啊!”
  “这一次去处理这件事,重要的不在于级别,而在于人选!”李泽一笑道:“让耶律成峰带队,此人前段时间作战勇猛,战必先登,已经擢升为游骑将军了。让他作为我的特使,带领这三名契丹族的御史和两个内卫去处理这件事。”
  杨开一拍大腿,“妙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耶律成峰在我军中已经一年了,对于我军军纪是相当熟悉,而那五个人,不管是御史还是内卫,更是可以算是我们自己人,让他们去处理这件事情,可以让对方的反感降到最低。”
  李泽微微点头。
  杨开接着道:“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不管是为了撇清自己还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这件事情之上,都绝不会循私枉法,甚至会更加严格。李相,我建议从耶律奇麾下调集一批士兵随同他们出发。”
  “非但如此,还可以让耶律奉泽率领他的博兴商社也走一遭辽东,让他那些穷困的同族人看一看,只要是依附了我们的,守了我们规矩的,过的是什么日子。”李泽补充道:“同时,奖赏和惩罚要同时进行,对于那些守规矩的人,立即便可以编练进我们的军队,装备,新饷,赏金以及相应的福利,同时发放到位。”
  “李相高明。借着这一件事,也可以同时看一看耶律元和那些大漠番族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能不能用?能不能大用?”杨开笑道。
  “不过这件事情,你还是要征求一下耶律齐的意见,此人为我们征战多年,也是功劳卓著,博兴商社在国内经济之中也是举足轻重的。”
  “这个李相放心。如今耶律齐正一门心思要加入我们义兴社呢,每个月,都会给我写来一封信,态度诚恳的很,这一次,就算是对他的最后考核,事情办得妥当了,便可以让他正式成为义兴社的社员了。”
  李泽哈哈一笑。
  耶律齐无疑是一个聪明人。
  杨开迫不及待地告辞离开,去准备这一件事情,不论是调集这些人员,还是去征求耶律齐的意见,都需要时间,而在杨开看来,尽早让这些人赶赴辽东,会减轻那里因为军纪问题而导致的损失。
  杨开走后,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正当李泽觉得今天大概就到此为止的时候,田波却又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李泽不由哀叹一声,今天又休想按时下班了,田波要么不出现,他只要一出现,必然就又会有非比寻常的事情发生。
  “李相,家里来消息了!”站在李泽面前,田波脸上却是微微带有喜色。
  “怎么说?”李泽伸了一个懒腰,问道。
  田波瞟了一眼一边案几之后坐着的陈文亮,却没有马上回答。
  陈文亮心中微微一怔,作为李泽的贴身机要秘书,在他的面前,李泽一般是没有秘密的,但眼见得田波如此,他仍然是知机地站了起来,道:“李相,马上就要到饭点了,看来田将军的事情,也不是一时三刻说得完的,属下去后厨看看,让他们准备饭食,就送到书房来。”
  李泽点了点头,陈文亮当即大步离开了书房,轻轻地掩上了房门,同时挥挥手让门外的卫兵退到庭院当中。
  “向氏要动手了。”田波道。
  李泽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有些好奇地道:“我很奇怪,向兰这丫头,就这么笃定我一定会回到武邑吗?”
  “你肯定会回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有六天,老皇帝就要驾崩了。”田波道。
  李泽一下子站了起来:“向兰对太上皇动手了?”
  “若非如此,怎能诱得您抛开前线战事返回镇州呢?”田波道:“向杞在拿到了五万银元之后,将对方的计划合盘托出,向兰已经对太上皇动了手,准确地说,是下毒。十天之后将会毒发,而那一天,也同时是张仲武以及康且国王和康且贵族们被押解进武邑的时间,这么多事情累在一起,她还怕您不回去吗?”
  李泽沉默了半晌,终于还是摇了摇头:“这女子,当真非同凡响,也果敢,这样的事,说做就做了,她算得不错,我必然是要回去的,太上皇是我接来镇州的,这最后一程,也当我送他离去。这向兰准备怎么谋杀我?”
  “很阴毒!”田波叹道:“要不是我们很早就有准备,收买了向杞这个暗子,否则这一次还真难说。向兰这几年来,一直在偷偷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猛火油弹,现在她已经准备了大约五大桶猛火油,全都埋在了太上皇的床榻之下。然后,她说服了太上皇的贴身太监,准备在李相您去叩见太上皇遗体的时候,点燃引线,以这五大桶猛火油的威力,足以让整幢房子被掀上天。”
  李泽倒抽了一口凉气,“好本事,连我们严密管控的猛火油也能搞到手。”
  田波叹了一口气道:“美女财帛终是能动人心的,而且那些偷偷弄出猛火油来的人,并不知道对方要干什么,而且每一次他们要的量都不多,这五大桶,他们足足准备了好几年呢!这些人,如今都已经被监管起来了,事发之时,便能立即全面逮捕。”
  “这五大桶油呢?要是在镇州真爆炸了,也不是一件小事。”李泽道。
  “早就换了,其中只有一桶是真的,而且会被提前引爆。”田波笑道。“除了这些,向氏还在镇州内外还一共集结了近三千人,其中约五百悍卒便藏在镇州城内,另外两千五百人则在事发之后从集结点直奔镇州。而与此同时,还有多路刺客,会同时向各位部院大臣行刺。说句实话,作为同行,对这一番策划我还是极佩服的。如果真让他们得手的话,镇州武邑等地必然大乱,我们的大好形式的确会毁于一旦。”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啊!”李泽惊叹连连:“向训竟然养出了这样一个女儿,了不起,了不起。”
  “再了不起,这一回却也只有死路一条了。”田波冷笑道:“李相,同时小皇帝却是准备跑路了,公孙先生说,放他离去才是对我们最好的选择。但这件事,还需要您拿主意,如今小皇帝本人,已经快要到沧州了,在武威书院的,却是一个西贝货,整日装病不出,我们派出太医去瞧了,当真是有九分相似,如今装病,面色腊黄,也不怎么说话,倒是有十成像了。如果不是知道真正的小皇帝已经逃走了,我都会以为书院的那一个就是真的。如果你觉得他走了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内卫立即便能将其逮捕。”
  “由他去吧,公孙先生说得是对的。他走了,对我们最有利。不然这么大个锅,向兰背得起来吗?自然是要由小皇帝本人来背的。”李泽挥了挥手。“如此说来,再过几天,我就要接到太上皇薨了的消息了是吧?”
  “是的!”
第九百八十七章:消息
  噩耗如期而至。
  大唐太上皇李俨于十一月九日,因长期卧病于床,终于不治而薨于镇州别宫。
  正在即墨的大唐宰相李泽,当即率领在此的高级官员们启程返回武邑,而即墨的这一大摊子事,却是交给了成德郡王侧妃桃妃来主持,因为桃姨娘是妇人,很多事情不方便出面,于是又留下了她的女婿金不换来负责整个的协调、奔走事宜。至于具体的事儿,当然是由即墨县令吴秋北来干了。
  十一月十日,李泽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一路直奔回武邑。
  人在途中,关于太上皇的身后事宜却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大唐周报刊载了太上皇薨世的消息,如今的大唐周报,已经行销于几乎整个大唐治下,伴随着快马将样报送抵各个行省州府,各地的油印局立即连夜加印,然后分发各地。
  数天之内,消息便已经传遍天下。
  但整个天下,却并没有因为太上皇离世的消息而引起什么震动。
  作为李唐天下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太上皇李俨的存在感,在近年以来的确是越来越低了。普通老百姓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特别是在北地,在义兴社的努力之下,在官府有意无意的引导之下,老百姓们唯一知道的一件事就是,他们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都是宰相李泽所带来的。
  老皇帝还活着吗?
  他是谁?
  相当一部分的百姓在听说了这一件事之后,也只不过稍稍议论一番,甚至还抱怨了一阵子。因为老皇帝离世,大唐周报之上明文登载了,三个月之内,禁嫁娶,禁宴乐等,这让他们感到很不方便了。原本定下来的一些嫁娶事宜不得不停下来,而相当多人酒楼饭馆,生意也自然是大受影响的。
  普通百姓无所谓,但知道内情的人,则都紧张地将目光投向了武邑。
  他们知道,一件比老皇帝之死更惊天动地的事情,就要在这个冬天发生了,想比起这件事,老皇帝之死,不过是一根引线而已。
  潼关,曹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虎牢失守,徐福战死,放弃洛阳,每一天都似乎能看到大梁正在不可避免地向着覆亡的命运走去。潼关虽险,但却如何能抵达如狼似乎的十几万大唐军队?自古未闻有失洛阳者还能守潼关,保长安的案例。
  老皇帝死了,李泽回武邑了,如果那件事当真能发生的话,那大梁就在绝望的深渊之中觅得了一线生机,说不定就此能峰回路转,枯树发新芽也未可知。
  几个月来,曹煊第一次睡了一个囫囵觉。
  一大早醒来,听到斥候禀报,周边的唐军大旗之上缠上了白幡,心情就更加的好了。
  大清早的,他烫好了一大壶酒,特意站在城楼之上往武邑方向遥敬一杯。
  “李泽,祝你不得好死。”
  言罢,他哈哈大笑,一口气将壶中酒喝了一个干干净净。
  长安城中,朱友贞如释重负,不管怎么样,那件关乎着他生死存亡的事情终于开始启动了,进入了长安城,坐上了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压力,比起过往却不知要重了多少倍,亡国,灭族,时时刻刻成为了萦绕他的恶梦。
  当他坐上了这个位置,便代表着他再也没有了与其它势力共存的可能,特别是李泽控制下的李唐,一旦失败,他麾下的那些人或者还有一条生路,但他朱氏一族,是绝对没有什么可以幸免的道理的。
  沉重的压力,让原本身体就不好的朱友贞变得更加的孱弱,皇袍穿在身上,就如同挂在一根空荡荡的树枝之上,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跑。食不知味,寝能安眠,不管他怎样努力地工作,就难以挽回局势,眼见着大梁已经被压缩到了仅仅剩下关中之地却毫无办法,心中的焦虑可想而知。
  现在,他终于看到了转机。
  得到消息的这一个晚上,他破天荒地吃了三大碗饭,喝了二杯酒。
  “陛下,大喜啊!”孙桐林同样眉开眼笑。
  “真正的喜,要等到李泽毙命啊!”朱友贞叹息道:“眼下,只能说是一个好的开端。”
  “向氏谋划多年,一朝启动,成功的可能极大啊!以有心算无心,以老皇帝为药饵,臣以为这是一个死局呢!”孙桐林笑道:“陛下,眼下我们要为以后的事情多作打算了。”
  “你想说什么?”朱友贞问道。
  “陛下,第一件事,仍然要加大力度笼络刘信达啊,此人虽然现在投了向氏,但微臣觉得,只要陛下出手,此人到时候必定能再次归来。施恩的事情要做在前头,不能临时抱佛脚啊!刘信达现在仍然掌控着鄂州,一旦李泽身死,唐军分裂,鄂州这个位置,就太关键了。”孙桐林道。
  “你说得有道理。这件事情,便让殿前司去做吧!”朱友贞道。
  “第二件事,便是现在汉中的盛仲怀。”孙桐林道:“虽然此人是逆王的首席谋士,但此人有才却也是不容否认的,老朽虽然也自视甚高,但对上他,也只能自叹不如。陛下对此人,不妨大力笼络之。如果能让此人来投,则汉中自归陛下,汉中如归陛下,益州便有谋取可能了。”
  朱友贞沉默了半晌,方道:“大哥死于我手,盛仲怀对大哥忠心耿耿,现在又还有代淑以及大哥的子女在手,想让他对我死心塌地,只怕不太可能。”
  “非也。”孙桐林道:“盛仲怀当年逃奔益州投奔益州王,只不过是因为忧心陛下您对代淑以及逆王子女赶尽杀绝,如今不同往日,只要陛下您作出正式的承诺,保证善待逆王后人,保证给予盛仲怀未来首辅的职位,此人,必然来归。”
  “给予他首辅之职?”
  “对,盛仲怀之才能,足以盛任此职,而且现在还加上了汉中这个筹码。”孙桐林重重地点了点头。“陛下,一旦李泽身死,唐军纵然分裂,但实力仍然不容小觑,而在这其中,最为得利的必然是向氏,我们大梁仍然是这几股势力之中最为弱小的,但如果能将益州整体纳入大梁,结束如今这种名义上一统实则上分裂的局面,那么大梁必然实力大增,重新获得争夺天下的资格。”
  “盛仲怀会背叛二哥?”
  “那可说不准。”孙桐林道:“殿前司指挥使赫仁日前来报,据他所探,益州王在一个月前,派人强行将代淑索走了。本来是要将其子女一并带入益州的,但在盛仲怀的强力反对之下,最终只是走了代淑。”
  “二哥将代淑索走干什么?”朱友贞甚是奇怪。
  孙桐林叹了一口气:“红颜祸水。”
  朱友贞一楞,半晌才喘了一口气,眼前不由浮现出大嫂代淑的容颜。
  父亲如此,二哥亦是如此。
  他突然有些愤怒起来,一把抓起桌上的茶杯,重重地摔在地上,听到瓷盏破裂的声音,这才觉得舒服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