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1/984

  潜意识里,每个人都是喜欢清官的。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者他们不会这么想。
  一个清正廉明而且又能力出众,能带着老百姓由贫向富自己却又分文不取,这样的官儿有吗?
  肯定是有的。
  多吗?
  绝对不多。
  而且肯定是凤毛麟角。
  人活在世上,都是有欲望的,或名或利,大家都在这欲望的大海里扑腾,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尸骨无存。
  无欲无望的人当然也是有的,但这些人对一个国家有利吗?
  肯定是无利的。
  人类进取的源头,实则上就是人类本身那无休止的欲望。没有了欲望,那人类就会裹足不前,永远停留在当下了。
  李泽认为,所谓的隐士,要么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么就是一个待价而沽的机会主义者。
  有御史言官上书李泽建议发布一个招贤榜,认为因为以前大唐的颓败,而使得许多有识之士隐居不出,而这些人有学识,有名望,一旦来归,对于新朝廷必然有着大大的好处。李泽对此却是哧之以鼻,根本就懒得理会。
  真要是有识之士,早就来投奔自己了,还用得着自己招揽?真要是忠心大唐之士,只怕大概率会直奔南方向训而去,现在这天下,谁都知道想干什么。
  所谓司马诏之心,路人皆知也。
  再者了,这些所谓的贤士,他们的学识,只怕也与现在大唐的新学,国策,格格不入吧。与其把这些人弄进来与自己打擂台,还不如把心力放在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才上去。
  十余年前不遗途力地普及学堂,开办新学,如今,已经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了。自己好不容易才让新学在新朝廷之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岂能让那些旧人来吱吱歪歪?
  现在不是自己去适应这些人的问题,而是那些人如何改变来适应新的时代的问题了。所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要么改变以适应新时代,要被被新时代的车轮辗成齑粉。
  现在的李泽,其实在军事之上考虑的事情已经很少了。
  他不认为南方向训集团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困挠,哪怕现在从局面上看,的确是有些麻烦。不过双方的实力摆在哪里,现在的李泽,就像是一个刚刚跑了一万米的选手,正累得气喘吁吁的,于是一个只善长于跑一千米的家伙趁机开始起跑,超到了前头。但等一万米的选择缓过了这口气,回过头来教训这个投机取巧的家伙,也就是喘那么几口气儿的功夫。
  且让你先得意几天,回头再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现在的李泽,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未来的路要怎么做?未来的国体,政体要怎么建设?怎样才能让人民更加的富裕。
  统治一个国家,往简单了说也很简单,就是如何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你只要做到了这一点,老百姓能不支持你吗?但说复杂,又是一个繁杂到无以复加的问题,单是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地域差异,文化差异,民族差异,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层出不穷。
  好在现在的大唐即便像是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虽然有气无力,但对于周边来说,仍然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巨人,曾经的一个能威胁到大唐统治的国家,吐蕃,这几年已经被李泽弄得奄奄一息了,而李泽还在不断地往里头加码,期待着把这个家伙彻底弄翻之后趁机吞并。
  不把吐蕃弄到自己的治下,李泽是不会放心的。这样一个占据着地利的存在会让李泽食不知味的。
  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一心只用关注内部问题的李泽,觉得自己还是很幸福的。至少不用一心挂两肠。
  想想自己曾经呆过的那个世界,自己生活的那个国家,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还能一路挺过来,越来越强大,直至睥睨四方,他就又觉得一切都是可以的。
  “是要这样的一个贪官还是要一个那样的清官?”陈文亮被李泽问的这个问题给惊得目瞪口呆。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啊。
  他也不能轻易地回答。
  在他这个位置之上,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问题,只怕就是李泽对他的为政经验的考验。秘书监少监的这个位置,是真正的位高权重。只要外放,就是一方总督,要是回答错了,只怕就会失去这个机会了。
  看着陈文亮蹰躇难言,李泽笑了笑,道:“这个问题不用急着回答我,你可以慢慢地去思考。考虑成熟了再跟我说。”
  陈文亮带着一脑门儿的问题离去了,而刚好进来的章回却也是听到了这个问题。等到陈文亮离去,章回叹了一口气:“这个问题,牵涉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我也觉得不好回答。”
  李泽哈哈一笑:“章循回答了,所以他现在主政山东。”
  “那小子怎么说?”章回问道,看李泽的神色,章回便知道自己儿子的回答,应当是符合李泽心意的。
  “不可说。”李泽笑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章循的看法,不见得就能获得您的认同。”
  章回呆了半晌,才道:“就我个人而言,我更认可清廉的官员。”
  “所以这辈子你只能教书!”门口,传来了公孙长明的声音。“绝不能为政一方。”
  章回怒目而视,公孙长明毫不示弱地瞪了回来。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我们的角度
  “完全荒废了啊!”站在国子监的大门口,看着破损倒塌的牌坊,满是窟窿的大门,李泽摇了摇头。
  今天的雪特别大,风也大,风穿过那些窟窿,发出呜呜的怪叫之声。
  “早就荒废了。”章回苦笑着道:“我走的时候,每年好歹还有一些拨款,后来只怕是连仅有的一点拨款也没有了,监里的师生四散。后来朱温入了长安,战事一直不断,即便朱温想要重建国子监来收拢人心,又哪里有这个时间和这些钱?”
  “重回故地,睹物伤情吧?”李泽笑问道。
  “那倒不!”章回却是振奋精神:“如今我回来了,自然会将他恢复到最为鼎盛的时候,让这里重新成为天下学子们最为向往的地方。”
  “可其再也不是国子监了!”
  “大唐政经大学嘛!”章回一笑道。
  “走,进去瞧瞧!”李泽道:“看看你的那些学生们将里面收拾得如何了?”
  这是第一批抵达的武威书院政经学院的学生。
  在拿下长安之后,这些人便收拾了行囊,从武邑向着长安而来。因为在攻打长安之前,武威书院分校便已经形成了决议。像政经学院便会搬到长安来,而原来的国子监就是他们新的校址。
  一行人不停地绕过一片片的废墟向着内里行走,地方的确是大,在长安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能有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做为做学问的地方,不能不说大唐过去的统治者们,对于教育,知识,还是相当重视的。
  但有一点却不得不说,只有当国泰民安的时候,教育才会成为一个国家特别看重的一个行业,而当战乱来临的时候,教育却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当人命如草芥,连饭都吃不饱怕时候,才奢谈知识,那就是不切实际了。
  “不管怎么说,汪书最后还算是做了一点事情的。”章回道:“至少,他保证了皇城和宫城的完整,也使得这里面的浩如烟海的藏书得以保存了下来。不至于被当成一文不值的东西给毁掉。”
  “嗯,这一点,他倒是做得不错,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当过多年宰执的人,这点见识还是有的。”李泽道。
  “所以李相,我还是想给他讨个情的,在您这里撞个木钟。”章回站住了脚步,道。
  “他求到你的门上去了!”
  “他慌了!”章回道:“昨天去了我府上。完全失去了他应有的仪态,痛哭流涕,丑态百出,让人厌恶,却也让人唏嘘。”
  “寿春候被砍头,吓着他了!”李泽笑了笑。
  “能不吓着吗?”章回道:“他毕竟比那些愚蠢的勋贵们要高明得太多了。他愿意献出所有的财产,只求一家人的性命。”
  “他还有什么财产?我可是听高象升说了,他家到最后,连吃饱肚子都难。”
  “土地!”章回道:“您不是一直在想着怎么把这些土地收回来吗?他在关中各地,有上千顷土地,而且这些土地都分执在不同的人手中。只有他,才有这个名单。而且,他还有价值数百万贯的家财也愿意敬献给李相。”
  “上千顷土地,数百万贯的财富!”李泽一下子站住了脚步。
  “他当了多年的宰执啊!从先皇那时就开始了。”章回道:“最后他的那些食不裹腹,衣难御寒的作为,只怕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表演。现在看到形式不对,以他的政治经验不会猜不到我们会秋后算帐的,所以想拿这些东西来保一条命了。”
  “这些东西分执在不同的人手中,他就不怕要不回来?”李泽感兴趣地问道。
  “这就是他能要胁我们的所在了。”章回道:“我们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也许在表面之上,这些人都是一些良善人家,我们根本拿不到多少把柄,这些土地自然也就无法收回来。”
  “真是可恶啊!”李泽咬牙道。
  “他猜到了我们现在缺钱,也猜到了我们需要这些土地来安置百姓,奖励士兵,甚至于用土地来获取钱财。他的一条命值不得什么,杀与不杀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了。但这上千顷的土地以及他这些年来藏下来的财富,我们如果拿到手中,却是能做更多的事情的。”
  李泽想了想,却是笑了起来:“你说得也对,他的一条命,的确不值这些东西。告诉他,交出这些东西,他这一条命,我放过了。不过汪氏一族,全都给我离开长安,去辽州吧,交给王温舒看管吧!”
  章回点了点头。
  “李相,这些天,我一直都在想您那天跟陈文亮所说的话,才德真不能兼得吗?”章回有些郁闷地道。“如果无德,何以立身,立言?何以为人表率?您看看汪书这样的,他没才吗?他有才,他有德吗?他无德。”
  李泽伸手接住了几片飘落的雪花,沉思片刻道:“章公,做人,是要有德的,但做官,却不见得了。就比方说,您做人的道德,这天下没有人可以指摘您,但做官呢?您觉得您做到了无可指摘了吗?”
  “我……”
  章回正想开言辩驳,但李泽却竖起了手掌,制止了他想说的话,而是轻笑道:“就比如,我现在这个秦王的事情……”
  章回一惊,回望两人身后,眼见李澎等人落在身后十余步处,才舒了一口气:“李相,这是为了天下计才不得已而为之。”
  “人生有太多不得已。做官也是一样。”李泽道:“有时候,也是太多不得已。对个人来说,道德自然是追求的,但有时候,面对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要牺牲你个人的道德的时候,您会怎么选呢?是选择退避三舍,全了自己的道德名声,保证自己洁白无遐,还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名声?让自己这块白壁沾染上瑕疵?”
  章回再一次落入到了两难的境地当中,过了好一会儿,才道:“我想,我会选择大多数人的利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1/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