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2/984

  “这就是了!”李泽叹道:“我们教育书人,教化世人,自然是要求大家都要才德兼具,但真正地开始踏入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时候,就不得不面临选择了。”
  看着前方那些在寒风大雪之中忙碌的学生,李泽道:“他们现在饱含热情,每个人都想着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来。但当他们真正成为了一个官员之后,他们就会体会到这个社会的残酷了。可以想象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在这些坎坷之中,有的沉沦,有的坠落,有的一生碌碌无为,有的青云直上。甚至有一天,成为执掌这个帝国的魁首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要不停地面临这种选择。”
  “有道德洁癖的人,是做不了一个好官的。”李泽接着道:“普通的百姓,可以非黑即白,可以是非分明,但官员却不行。他们一辈子大部分的时候,其实都游走在这两者之间。能把握好其中的这个度的,那就是一个好官了。”
  “您问章循的那个问题,他到底是怎么回答的?”章回的情绪有些低落地问道。
  李泽笑了笑,道:“章循说,对于那些有德无才的人,可以让他们去做监察的官员,可以去做教书育人的学官之类的,但绝不能让他们去执政一方,却做亲民官。而对于那些才能卓著,但节操上却有问题的人呢?不用吗?那太可惜了,他会给这些人设一道红线,在红线之上,他便可以容忍这些人。但突破了这道底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将这样的人拿下。”
  章回脸色有些不豫:“您认同他的这种说法吗?”
  李泽哈哈一笑道:“章公,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是有欲望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有才无德之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他们只不过是在人生的过程之中,没有把握住内心的贪欲而已。章循作为总督一方的官员,他这么说,并没有错,他要一方平安,他要发展地方经济,自然就要什么人都能,什么人也敢用,只要能驾驭得住。但站在我们的角度之上,却并不能这么想。”
  “那我们该怎么想呢?”章回叹道:“这是一个难两全的问题。”
  “站在我们的角度,该想的是,如何用制度来束缚住人内心的贪欲!要让那些有可能犯事的人因为畏惧而不敢将贪欲的那只小手伸出来。您教书育人,是从个人休养上来教育他们,淳于越修订完善律法,是从后果之上来威吓他们。而我要做的,就是将这两件事都落到实处,不能让教育跑偏,不能让律法成为一纸空文。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落到实处,却是最难的!”章回感叹地道。
  “慢慢来。当制度越来越完善的时候,畏惧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李泽笑道:“但我们也永远不能想着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当真都变得大公无私,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治下的官员们,大多数人在遵守这个规则,那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好的。”
第一千零三十章:活过来的长安
  长安城中,终于是恢复了些许生气。
  人总是要生活的。在渡过了最初的惶恐和不安之后,老百姓终于恢复到了平静当中。
  还是刮着风。
  还是下着雪。
  天气仍然是那样的寒冷。
  肚子还是一如既往的饿。
  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却又切切实实地感到了变化。
  管着他们的大部分都是原来管着他们的那些官儿,也有一些不见了踪影,换上一个个的生面孔。
  大梁被打跑了,大唐又回来了。
  对这些,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已经把该交的税赋都交到后年去了,现在收他们税的大梁没有了,大唐的官员们会不会又来找他们收税。
  可是担心归担心,对于他们而言,却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如果真要交的话,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想千方设万计也是要交的,不然如狼似虎的差役们,立刻就会被拒交税赋的人逮进大牢里,那可就惨了。
  不过这样的担心,却一直没有发生。
  坊里先是设起了粥铺,没吃的人,每天都可以去领上一碗粥。在哪里分发粥的都是穿着军服的士兵。
  人饿得急了,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慢慢的,大家发现,这些士兵其实没有那么可怕,看到那些瘦得跟柴棒似的小孩子,还会特意地把勺子往下面捞一捞,尽量地往他们的碗里舀一些干稠的。
  虽然是不经意的小动作,但却能让人看出他们的善意。
  百姓的眼光终究是雪亮的。
  接下来有了一些活儿干。都是官府组织的,原本以为是白干,毕竟吃了人家好几天的粥了,但没有想到,一天下来,居然还收获了十余枚黄澄澄的铜元。
  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大家的热情便高涨了起来。
  清扫城中积雪,给钱。
  整修翻新房屋,街道,给钱。
  有些有门路的坊正们,甚至接到了给军人们浆洗缝补军服的活计。
  当所有人在干完活儿之后,都能收获那让他们无比心安的黄澄澄的铜元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也都大体地落进了肚子里。
  街上的一些小铺子,慢慢地开业了。
  哪怕就是在铺子里烧上几大壶开水,往里面丢一些陈年的茶沫子,一天下来,也能有一些收获,总会有一些人愿意在寒冷的天气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汤。
  慢慢的,街上的粥棚没有了,但却又一个个的粮店开业了。
  粮食很少,主粮更少,更多的是一些豆子,糜子之类磨成的杂面,而且还限购,每家每户需要持着坊正开具的证明文书才能一天购买一斤,但这却让老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有了新的吃食。
  那种叫红薯的玩意儿,价格比豆子糜子要便宜,但吃起来味道却要好很多,甜甜的,而且还顶饿,立时便成了长安百姓们的新宠,每每粮店里出现红薯,总是最先售完的。
  麦面渐渐的多了起来,大米也开始出现了。价格比起前一年还要便宜了许多。
  当然,抢购是不可能的,即便大唐回归了一个月有余,粮食的供应已经渐渐地开始稳定了下来,限购却仍然在继续,只不过每一天可以购买不超过五斤的粮食,比以前却是大大的提高了。
  老百姓们自然有他们的一本帐。随着这些条件的放宽,大家也能敏锐地感觉到,时局似乎是越来越好了。
  既然越来越好,那明天,说不定就会有更多的粮食会运进城来,价格就会往下跌一跌。自然就没有必要在这上面多花钱了。现在挣得不多,自然是瓣着指头计算着把每一文钱都要用到刀刃之上才好。
  在节省这样的事情之上,没有人会比我们这个民族做得更好的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酣茶,那样不要钱呢?
  李泽与柳如烟在逛街。
  换上了平民服装的他,走在人烟渐密的街道之上,并不引人注目。不会有什么王八之气侧漏,更不会有人会认出他。
  即便是在武邑,见过他的人也并不多。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他所见到的,看到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每日环绕在他身边的,除了秘书监的那些人外,便是大唐位高权重的文臣武将们。
  像这样每一次的微服出行,成了李泽人生的乐趣之一。不是他不想出来,而是他实在是没有时间出来。
  俯首案边处理堆集如山的奏折,不停地召集官员们会议商讨国事,已经将他的时间占得满满的,即便偶尔挤出来一点时间,也还有排队等着他召见的官员。
  连陪着自己孩子嬉戏,都成为了一种奢望。
  出门时,孩子们还没有起床。
  归来时,孩子们已经酣睡。
  他只能站在床前,凝视一下娃娃们的脸庞,轻轻地抚摸一下他们的身体。
  不过虽然如此,李泽总还是会硬生生地挤出一点时间来,亲自走到人世间,去看一看。
  不是不相信他属下的官员们的奏报,至少到现在为止,他治下的官员们,还没有学会跟他撒谎,而且他还有内卫系统和义兴社方面的渠道了解到真实的一面。
  他走出来,只想是让自己沾染一下这人世间的尘埃,让自己切身体会一下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只有如此,他才觉得自己不是生活在另一个层面之中。
  长安又活了过来。
  这是李泽走在街道之上的第一个感觉。
  就像是大病初愈的人,虽然步履还有些蹒跚,但终归是迈出了第一步。
  而当这一步迈出之后,接下来自然就会一步比一步好了。
  街上多了许多小商小贩。
  李泽饶有兴趣地站在一个炒栗子的摊子前。看着那个瘦小的汉子用力地翻炒着栗子,柴火烧得毕毕剥剥的响着,黑烟一股股地从灶膛之中涌出来,被风吹散。锅里的鹅卵石与铁锅相撞,发出当当的声音,一股甜香慢慢地渗了出来。
  “今年采摘的新板栗呢!绝对香,绝对甜。”瘦小的汉子看着李泽,卖力地推销着。
  “城外的?”李泽问道。
  “是啊,走了好几十里路呢!”汉子连连点头,第一天进城,生意却不太好,主要是大家手里有钱,也会去买粮食,不怎么会买这些小零嘴,大家都觉得这栗子壳不好吃,却还占着分量,不划算呢。
  “家里还有粮么?”李泽问道。
  汉子脸上堆起的笑容笑失了,“哪里还有粮呢?朝廷把税都收到后年了,家人都吃了好长时间的这些栗子了,都吃出毛病来了。”
  “我能尝一个吗?”李泽指了指锅里的栗子,道。
  “可以,可以!”汉子从锅里挑出来一个裂开了缝的栗子,递到了李泽手里,又看了看站在李泽身边的柳如烟,又拿出来了一个,递给了她。
  “果然不错!”吃完了栗子,李泽笑着点了点头:“你这里的炒熟的栗子,我全都要了。”
  “全要了吗?”汉子顿时喜形于色。
  “全要了!”李泽肯定地点点头。
  “十文钱一斤呢!”汉子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2/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