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0/984

  李泽已经决定,除了军事上的事情,在今后的时间内,他将不再触碰其它的政务,要让那些委员会的主席,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并且慢慢地滋生出与自己分庭抗礼,可以彼此制衡的自觉来。
  当然,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如何去统治如此大的一个国家,李泽还要去摸索,那些马上就要新鲜出炉的各大委员会的主席们,也需要去慢慢地摸索,适应。但李泽却极有信心,因为只要自己还活着一天,便能站在上帝的角度,去俯视这一项项重大的改革的前进情况,一旦出现了偏差,便可以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威望,将他们重新扳回到正确的道路之上来。
  这一点,也只有自己有可能做到。
  在自己以后,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威望了。
  而当一切都按着自己的所思所想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之后,义兴社本身就将具有强大的容错,纠错能力,而到了那个时候,才是自己真正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新的大唐涅磐重生,如凤凰浴火,展翅高飞。对于在这十几年中,抛头颅洒热血投入了自己的所有为此奋斗的人们,酬功是必须的。
  加官晋爵那是必须的。
  不过与过去新王朝的加官晋爵,新的大唐却是做出了极大的改变。
  大唐的爵位分成了八等。
  第一等:王。这只适用于李氏子孙。
  第二等:国公。
  第三等:开国郡公。
  第四等:开国县公。
  第五等:开国县候。
  第六等:开国县伯。
  第七等:开国县子。
  第八等:开国县男。
  八个等级的爵位,不存在任何的世袭制度,封妻荫子这样的事情,被完全取消了。只有为国立下大功的人,才有可能根据其功劳的大步获得爵位。而这些爵位,在其本人不犯错的情况之下,会一直持续到本人的死亡为止。
  获得爵位封赠的人,不再拥有食邑,因为这与大唐最为根本的国策,土地政策是相悖的。每个爵位都对应着相应的政治待遇以及经济收入,而经济收入,完全折换成金钱来支付。
  爵位与职位是完全分开的。拥有爵位的人,不见得就会拥有正式的职位。换而言之,在新的大唐,爵位,差不多成了一种荣誉称号了。他代表着你过去为这个帝国作出了多少的贡献。
  在李泽登基的第二天,大批的爵位封赏便出炉了。
  获得王爵封号的,只有一个人。即李泽的叔父,李安民。
  国公的称号有两人获得,分别为章回与公孙长明。
  开国郡公的人数要更多一些。包括曹信、杨开在内,十二位大将军除开李泌之外,其余的都获得了开国郡公的爵位。
  而韩琦、薛平等人则获得了开国县公的封赏,这也让众人没有什么话说,要知道这两个家伙,在最初的时候,可一直与李泽不对付。这也就是李泽能容他们了,换了另外一个君主,只怕这两人的坟头草,都长得比人还高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之份封赏名单之中,居然还有不少的世人根本就不知道的名字,如果不是大唐周报在公布这些人的名字的时候同时公布了他们的功绩,所有人只怕还仍然不明白这些是什么人。
  比方说金源。他获得了开国县候的爵位,虽然只是第五等,但已经让无数人羡煞了。而他能获得这个封赏,是因为他这十余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医学的发展,医师的培养,大唐医疗体系的建设,现在遍布于北地的大大小小的医馆,便是出自其手。
  如果说金源得到爵位的封赏,众人还觉得释然,但在这份名单之中,居然还有为数不少的农夫,匠师,商人,虽然他们获得的只是第八等的开国县男,却也让众人惊艳不已。
  原来在新的大唐之下,获得爵位,看得当真只是你为这个帝国做过什么,而与你过去的身份,毫无关系。
  农夫沈黑牛,用从占城获得的稻种与本地稻种杂交,得到了产量提升三倍的新的稻种,获开国县男的爵位。现在的大唐,总体上来说,还是一个吃饭的问题。而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升,无疑是有大功于国的。
  匠师沈从新,获开国县男,不过他的功绩,却没有提及,据说是涉及到机密。
  相对于这些爵位的封赏,柳如烟成为大唐皇后,夏荷成为皇贵妃倒是风平浪静,让百姓津津乐道的,倒是新登基的皇帝,竟然没有广开后宫,纳四方美人入宫。坊间传闻纷纷,皇后与皇贵妃的事迹便被一一挖了出来。
  左右这两位,都是大唐的名人,一为大将军,一为户部尚书,在弄清楚了这二位的生平之后,民间倒也释然了。
  这活脱脱的就是两位悍妻啊,难怪皇帝不敢广纳后宫啊。
  不管民间如何传说纷耘,反正李泽是不在乎的。老百姓们喜欢传,那就让他们传去。反正他们传自家的奇闻轶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早先章回还在给自己当贴身秘书的时候,为了增加大唐周报的销量,还专门弄了一个自己一儿一女的专版,天天记录他们的成长日记供老百姓们消遣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就算自己真被民间塑造成为了一个妻管严式的帝王,对于接下来柳如烟要做的提高妇女地位的事情,也还是大有帮助的。
  都说大唐女子彪悍,其实也就是对外而言,在面对自家男人的时候,其实地位也真高不到哪里去,李泽没信心说什么男女平等的话,这事儿即便是千余年后,也做不到。但让女子出来干活,出来做官,出来赚钱,这些却是能做到的。
  一半的劳动力啊!就这么荒废在家里,真正是可惜了的。如今的大唐,劳动力可是差得很呢!有更多的女人走出家庭,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而且,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政治地位也同样决定家庭地位,慢慢地,大家也便会适应女人同样能做男人的事情,而且指不定比男人做得更好。但男人,却不一定能做到女人能做到的事情。
  比方说生孩子!
  即便是为了这个目标,李泽也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会受到什么损失。
  一个有血有肉的帝王,比一个冷血无情的帝王,绝对能更让老百姓们喜爱。前者,大家会敬,有爱,而后者,只会让大家感到畏。
  在忙完了这些事情之后,他的整个注意力,已经完全转到了义兴社代表大会之上,相对于他先前的那个什么登基仪式,义兴社代表大会,才是真正奠定大唐今后万世之基的重要事情。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大会
  崔大郎立定了脚步,仰头看着前方义兴社大会堂六个正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的镏金大字,眼泪又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他伸手入怀,掏出一段布匹,慢慢地展开,那是一个个用鲜血写就的名字。这些,都是跟随着他死守孤堡而战死的兄弟,今天,崔大郎把他们都带来了。他举起了这些名字,喃喃地道:“看看吧,弟兄们,我们赢了,今天,我带着你们一起来参加属于我们自己的大会。”
  他举着这片白布,昂首阔步而入。
  他的身前,无数的代表,包括高官显贵们,看到这片白布的时候,都自觉地停下了脚步,给他让开了道路。守卫在大门入口处的李瀚,李澎以及陌刀卫们则是双手持刀,提举到了胸前,垂首向着这些死难的英灵致敬。
  大会堂的设计极其精巧,从大门进去之后,整个坐椅的排列却是呈一个圆弧形,一排坐椅,一排长桌,然后下一个台阶,又是一排坐椅,一排长桌,依次向下。而在整个大会堂的最前堂,却是一个高台,上面,除了铺着鲜红的地毯之外,却是一无所有。
  为了让这能坐上千人的大会堂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得到高台之上的讲话,屠虎,朱一带着一帮匠师们,可谓是费尽了心思,整个屋子的重新装修,无一不是遵循了这一点。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只要讲话的人,声音能尽可能地大一些,那么利用他们一些特殊的设计,便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楚台上的人在讲些什么。
  每张桌子上铺着青色的桌布,桌布上面,摆放着每个代表团的铭牌,进到内里,只需按着铭牌所标示的位置坐好就是了。
  钱彪坐定之后,看着前方那个高台,突然明白了一些什么,转头一看,在自己的身后,正是湖北总督丁俭,当下转过头去,低声道:“丁督,待会台子上面,应该是陛下吧?陛下会在哪里跟我们训话吧?”
  丁俭点头道:“是。”
  钱彪有些惴惴不安:“可是现在我们的位置,却是比陛下要高得多,这是不是有些不敬?”
  丁俭微微一笑:“这些设置,肯定都是经过陛下同意的,既然陛下都不在意,你又何必执意这些虚礼?”
  “也是!”钱彪点了点头:“咱们这位陛下,的确是与众不同。”
  从哪一天在禅让台上的讲话之中,钱彪对于皇帝李泽,却是又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
  说话间,整个大会堂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只剩下了最前面的一排,还空着。
  随着内里一道侧门打开,章回,公孙长明,曹信等一众六部九卿官员们鱼贯而出,坐到了第一排座位之前站定的时候,嘈杂的大厅之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齐唰唰地从座位之上站了起来,看向了刚刚这些人出来的地方。
  果然,片刻之后,李泽的身影出现在了哪里。
  他径直走到了高台之上,站定,看向了在场的所有人。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这里,不方便行叩拜大礼,所有人却都是躬身叉手,向着高台之上的李泽行礼。
  李泽微笑地看着这大堂之内的上千名代表,这些人,便是他伸向这片广大疆域的无数只触手,正是因为有着他们的存在,自己才能有效地统治和管理这个国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自己才有可能将自己的理念,一点一点地传达到空上庞大帝国的四面八方。也许,要完成这个理今,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已经在路上走着了。
  路再长,总有走完的一天。
  事再难,总有办成的一天。
  只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锲而不舍,坚立不移的在正确的道路之上走下去,哪怕一路之上有很多的艰难险阻,有很多的荆棘坎坷,也总有淌过去的时候。
  不怕走错路,错了,改回来。不怕走弯路,把他趟直就是。
  怕就怕,你根本就不愿走,或者走到一半便停了下来。
  他双手轻轻往下一按。
  大厅之内,立刻鸦雀无声。
  “诸位,请坐!”李泽道。
  “谢陛下!”又是齐唰唰地一声喊后,众人这才依次坐了下来。
  “诸位同仁,同志。”李泽提高了嗓门,“在这间义兴社大会堂里,没有皇帝,没有臣子,没有大将军,你,我,还有他,我们都是义兴社员,都是属于义兴社的一分子。”
  “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代表着整个大唐一百二十六万八千四百三十二名义兴社员,也代表着如今大唐治下四千八百九十一万百姓。”
  李泽的声音在大厅里铿锵有力的响起,台下,上千名代表屏声静气,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而此刻,在太极宫的城楼之上,柳如烟正牵着李澹和李宁在凝视着远处的大会堂。她早就卸任了右千牛卫大将军,所以这一次,却是连代表的名份都没有捞上一个,倒是夏荷,因为仍然还是户部尚书,所以此刻,却也是坐在大会堂中。
  这让柳如烟有些气闷。
  “儿子,看到那大会堂了吗?就是那间金光闪闪的,最漂亮的那座宫殿!”指着大会堂,柳如烟对李澹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0/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