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984

  陈文亮愕然看着李泽:“陛下,臣没有什么想法啊!”
  “我是说,你想不想出去做一番事业?”李泽道。
  陈文亮顿时怔在了哪里。
  晃眼之间,他已经在秘书监干了八年,而成为李泽的贴身机要秘书,也已经有三年了。在秘书监,他接触到了在外面根本就接触不到的很多事情,也通过看见大佬们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的各种方法,手腕。直接的,迂回的,果断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手段,但每一种,却往往能让他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办的啊!他经常在处理这些公文的时候,表面之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暗自惊叹。
  再往后,他被提拔为了秘书监的少监,成为了秘书监中仅次于公孙长明的人物。而且谁都知道,公孙长明是不管秘书监的这些事情的,这里真正掌事的,就是少监。
  如果说任秘书郎的时候,他学会了应对各种事物的方式和方法,那么一直跟在李泽的左右之后,却是学会了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也能从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能从更长远的维度上来看待问题。
  很多事情,现在看起来是很没有道理的,所以一旦要做,总是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理解,抵触,甚至反对,但如果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来看,却会发现这样做的好处。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句话,还真不是一句空话。
  就像前朝,费尽了国力,让国内民怨沸腾最终引起大混乱,导致王朝垮台,大唐兴起的大运河的开凿,都说是某位皇帝穷奢极侈,为了一己之享受而做出的昏悖行为,但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大运河的开凿,却当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这位皇帝当真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吗?
  陈文亮最初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现在,他不这样认为了。
  其实除了极个别的奇葩之外,但凡是做到了这个位置的人,没有人不想国泰民安,没有人不想自己成为名垂史册的明君,只不过绝大多数的人都失败罢了。
  历史终究给这些人一个正确的定义。
  当然,或者野史,演义传播更广,这些人在民间兴许永世都翻不了身,但在真正有见识的人哪里,却是能肯定他们的功绩的,最多叹息一声他们在错误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而已。
  回到李泽刚刚的问话,你想出去做事吗?
  陈文亮当然想出去。
  在李泽身边,官位不高,但权力却极大,但却总只是皇帝的影子。
  而从武威书院出来的人,无一不想成为一代名臣。
  想当名臣,自然就必须出去做事。
  想要做事,就需要有一个舞台。
  陈文亮知道自己总有一天是能出去的,而且只要出去,职位就肯定不会低,章回的例子摆在哪里呢?
  但李泽当面问,他却有些尴尬了。
  说想,岂不是说自己不想在这里干了?这会不会让陛下不开心?
  说不想,这也大违自己的本意。
  “想就是想,不想就是不想。”李泽笑道:“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想!”陈文亮咬了咬牙,终于还是随了自己的心意,“不过我走了,陛下身边?”
  李泽笑道:“你走了,自然还会有人顶上来。秘书监里,可是汇聚了各方英才的。只怕他们都眼巴巴地看着你,指望着你走了之后,好给他们腾位置呢!”
  陈文亮不由得笑了起来。
  “想去哪里?”李泽问道。
  “想去地方。”陈文亮道:“想跟章总督一样,督政一方,造福百姓,为国为民,竭心尽力。”
  李泽点了点头:“出去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你想去地方,只怕一时去不成。我想,用不了多久,徐想就会向我要你的。他需要你这样的一个帮手。”
  “去经济发展委员会?”陈文亮一愕。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谈话(2)
  徐想的手腕,心智都是一流的人物,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把朱友贞这样的人骗得团团转,作为一个卧底,地位竟然上升到与朱友贞心腹曹彬等相同的地位之上了。他将要组建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必然会融合进老中青三代人物,而其中,旧派势力,必然是不可缺少的。
  当然,说这些人是旧派,也是相对而言。比起南方联盟的那些茅坑里的石头,他们又是不折不扣的新派了。
  但徐想要做的事情,肯定也会超出这些人的想象。对于这些老派人物来讲,现在的大唐,已经很了不得了。南方已经是为后的蚂蚱,啥时候打,全看心情。要是按着他们的思路,自然就是现在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但李泽却以民生艰难需要恢复,南方子民亦是大唐子民,此时在南方还具有相当的实力之前,战争,会造成大量的伤亡,所以要采取另外的一条策加,以图将伤亡降到最低。
  国内几乎一统,从来没有正经纳入过大唐版图的东北,已经被囊括了进来,西域回归,吐蕃形式也是一片大好。
  即便是盛唐之景像,也难比现在。
  所以,他们觉得已经够可以了。他们的功劳,足以让他们这一辈子都躺在上面睡大觉,这个时候进行一些激烈的,大幅度的改革,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那可就是污点了。
  这些人的数量,是相当多的。
  所以徐想需要强有力的援军来保证自己在经济发展委员会中的绝对控制力。
  陈文亮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他毫无疑问是想要建功立业的新派人物。
  他同时也与徐想有着同窗之谊,是天然的盟友。
  更重要的是,他担任李泽的机要秘书长达三年之久。
  他进入经济发展委员会,在外人看来,便是李泽伸到经济发展委员会中的一只手,一只眼睛,陈文亮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之上会被人看作是李泽意志的延伸。
  而这,无疑便是徐想所需要的。
  不管是新派,还是老派,在李泽的意志面前,除了选择服从之外,反抗的机率其实是很低的。即便有,烈度也不会太大,至少不会出现太强烈的动作以使国家受到损失来让徐想失败。
  李泽猜到徐想的意思,不过他也愿意支持徐想。他很想看看,徐想到底能走到哪一步。经过多年的培养与熏陶,这些从来不曾在上帝视角看过这个时代的土著人物,能否走出一条他所希望的路来。
  自己已经打开了笼罩在他们思想之上的那一层铁幕,剩下的能走多远,就不是李泽所能控制了的了。
  说句实话,别说全国上下,整个朝廷,众人齐心,就算是只有一半的人拼命反对李泽来做某件事情的话,李泽除了屈服或者别出蹊径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因为即便是皇帝,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他的权力幅射的宽度和深度也是有边界的。他的意志的延伸,终究还是需要通过这些人去完成。
  所谓独夫,下场都是很悲惨的。
  农业,工业,商业,金融,财税,民政,几乎所有与经济相关的事务,都划归到了经济发展委员会,这个位置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徐想不想失败,李泽却是容不得他失败的。
  徐想之后,第二个走进李泽大书房的是杨开。
  这个昔日只想升官发财的小官僚,如今早已经改头换面,义兴社的副社长的头衔,便足以让他成为这个帝国的核心人物。而且他也是李泽的最忠心的下属之一。对于这一点,李泽从来不怀疑。
  杨开个人的能力,在人才济济的大唐朝廷上来说,委实是算不得出色。但如果一个人,可以十几年如一日地浸淫在某一件事上,反复地做着某一件事,那他,也足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杨开便是这种人。
  这十几年来,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诸到了义兴社的建设当中。
  曹彰负责理论,他负责架构以及将这些理论推广出去。
  不得不说,他成绩斐然。
  如今,一百多万义兴社员,已经成为了李泽统治大唐的基本盘。而这一百多万义兴社员中的绝大部分,也都成为了新大唐的官员。
  这一次的代表大会,确定了义兴社代表千千万万的大唐子民执掌国家权力,也就代表着只有义兴社员,才能进入到官僚阶层之中,而一手架构了整个义兴社的杨开,无疑是最了解这些人的。
  对上杨开,李泽就直接多了。
  “做事,便先要选人!”李泽道:“义兴社员的身份,是以后成为官员的一张门票,那么毫无疑问,会有无数的人会蜂涌而来,而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地抱着为国为民的想法却是值得商榷的。指不定有很多,便是冲着升官发财四个字而来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杨开道:“所以,这一次义兴社代表大会之后,我准备要进行一次整风活动。陛下不是说过,我们义兴社员,要拥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吗?那么这一次,我就要大张旗鼓地来进行一次。有问题的,现在说出来,还可以既往不咎,但如果被查出来,那就得严惩了。”
  “的确是时候了!”李泽赞同地道:“我们走到这个阶段,很多人已经很满足了,觉得可以享受了,这股风要不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脑子里这根弦儿松了,那坠落下来的速度,完全就超出你的想象了。沈从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啊!要告诉所有的义兴社员,我们离真正的成功,还远着呢!即便在我们的治下,贫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的人,家里几个人合穿一条裤子的人,不在少数。不说东北,西域这些地方了,即便是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下去走一走,看一看,便会发现处在这一阶层的人,还大有人在。他们的存在,就是我们义兴社员的耻辱。”
  “陛下放心,这一次我一定会大刀阔斧,真刀真枪,要让有些人流汗,有些人流泪,有些人流血!”杨开脸色有些狰狞地道。“我们必须保证我们义兴社的纯洁和干净。”
  “你负责人事。”李泽看着杨开道:“虽然只管着行省一级以上的官员,但这些官员,却是最为关键的。各省主官、各卫大将军需要朝廷整体权衡,但对于副贰以下的人选,人事委员会却有着绝对的发言权,相比以前,你的权力,是急剧扩大了,杨开,你在这个位置之上可要坐稳,不要让我失望。”
  “陛下放心。我是什么人,这些年来,您也了解。”杨开笑道:“我这一辈子,已经是足足的了,剩下的时间,就只想着努力地做些事情,跟在您的身后,名垂青史呢!”
  “陛下,现在义兴社还只有一百多万人,相对于我们治下的子民,我觉得还是太少了,我觉得,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社员。”杨开道。
  “不必着急!”李泽摇头道:“宁缺勿滥。要严格控制进入的人选,除非这个人真得很优秀。我也明白你的顾虑,随着我们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大,需要我们义兴社员进驻的地方会越来越多,人手肯定是缺的,但是你可以考虑一下预备社员的事情。这些人,虽然还没有正式加入,但却可以先拿进来做事。做得好了,顺理成章地加入,做得不好,正好就此去除,一举两得。”
  “如果能把这些人也拿进来的话,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觉得,这批人,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什么东北,西域,先去磨砺一番,大浪淘沙终得金。”
  “怎么安排,是你们的事情,我就不管了。”李泽笑道。“但是你们人事委员会,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之上,还要是充分尊重各路主官们的意见,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煅炼出一批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好官员的。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他发挥才能的位置之上,才是你们应该考虑最多的事情。你想想,要是让李瀚去管经济,那会出现什么状况?”
  杨开忍不住笑了起来。
  “当然,我们会成为其它各委员会最有力的臂助的。”
  权力向来是一剂甜蜜的毒药,一旦陷入其中,便很难自拔。李泽虽然现在开始分权,开始用一个集团的统治来代替一个人的统治,但他仍然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无他,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这是在拔苗助长。本来在这片土壤之上,还不具备这样的一种底蕴,自己却硬生生在一片生土地上想种出来丰收的庄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