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984

  吴进看了一眼李泽,点头道:“陛下放心,臣明白自己的职责。我们的根本目的,还是为各个委会员服务的,替他们扫清队伍之中的渣滓,让他们的队伍更加的廉洁高效。我们一定会依照律法,妥当行事,绝不会干扰到其他各部门的正常运行。”
  “事实上,现在的监察委员会,担负起了两个职责,一个是监察天下,另一个却是卫护平安。靖安军要担负起地方治安的责任,小偷小摸要管,江洋大盗也要管,一些不成气候的小毛贼也要管。如非必要,我不希望在国内动用我们的军队来解决问题。”李泽看着两人,道。
  “陛下放心。”吴进道:“接下来的第一件事,我们监察委员会就是要整肃自己的队伍,特别是靖安军,以前的捕快良莠不齐,即便是在武邑,沧州等地,捕快之中也充斥着大量的不合格者,这一次,我们要进行一次大的整顿。肃清了我们自己的队伍,接下来才能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
  “这可是砸人饭碗的事情,做起来要小心在意。”李泽叮嘱道。
  “陛下尽管放心!”吴进道:“手段多着呢,总得让这些人乖乖地离开,如果真想闹事,那就要清算清算老帐了,相信他们还是够聪明的。”
  李泽哈哈一笑:“也是,你吴进的名字一出现,只怕这天下绝大多数心中有鬼的人,先自怕了几分,能全身而退的,只怕就要趁机开溜了。”
  吴进将李泽的这些话,视作对他的一种表扬。
  干这一行的人,肯定是要当黑脸的。得罪的人,必然也会无穷无尽。曹彰不怕得罪人,他是不在乎得罪人。成为一个孤臣,是吴进早就做好的心理准备。
  “曹彰,你是管总的,具体的方略心里总该有个数吧?”看着时不时有些神游天外的曹彰,李泽提醒他道。
  曹彰楞怔了一下,才道:“陛下,我与吴进已经做好了明确的分工,我呢,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要放在义兴社社务之上的。章公跟我谈过了,陛下所说的文明其头脑,野蛮其体魄,我觉得这是一篇大文章,接下来我的重点工作在这个上面。监察委员会的事情,主要还是由吴进来负责。除非他有搞不定的事或者人,再来找我。”
  停顿了一下,曹彰又道:“其实我也与吴进谈过了,在目前这种状况之下,我们的监察工作,还是要分个主次的,那就是先集中力量扫荡苍蝇蚊子,我记得您曾经说过,这些家伙与老百姓接触甚密,对普通老百姓的危害也最大,老百姓深受其苦,打掉他们,对于整肃社会风气是极好的。至于狮子老虎嘛,咱们慢慢来。要么不动,要动,就是雷霆万钧之力,断不能让对方有丝毫反抗的可能。”
  “在我们看来,大唐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对南方的统一问题。在这个大战略的情况之下,内部不易大动。”吴进道:“但不动不意味着我们放任自流,帐还是要一笔一笔的记好的。”
  “如此甚好!”看到这两个人的头脑都很清醒,李泽倒也很欣慰,说实话,他还真怕这二人犯了楞头青,到时候反而就真不好办了。
  有些人,现在还真就动不得。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急不得的。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要不然,可是要烫嘴的。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要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之下来进行,在这个基础之上,很多事情,都不得不装作看不见,听不到。
  但真如吴进所说,有帐不怕算,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最后来见李泽的是公孙长明。
  这是一个隐秘、庞大,而且能量超乎所有人想象的组织。便是李泽,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替他的情报部门服务,这十余年来,在公孙长明的主持之下,在田波,高象升这些人的具体操作之下,大唐的内卫发展迅速,足迹遍布天下,不仅仅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还掌握了相当庞大的经济资源,在李泽看来,这个自己非常仰仗的组织,现在已经快要变成一个独角怪兽了。
  这显然是不成的。
  “内卫需要整肃。”李泽直截了当地对公孙长明道:“内卫所拥有的武装力量,经济势力,都将在整肃范围之内。”
  “陛下,武力是内卫的利爪,金钱是内卫的手段,如果砍了这两块,内卫的力量必然会被大大的削弱。”公孙长明不同意。“眼下,可还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
  “没有谁说过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事实之上,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这么做。我谈的是内卫的变革。内卫的武装力量,必须调整领导机构,简而言之,武装力量,只能属于军事委员会,内卫需要调动武装力量的时候,必须得到军事委员会的批准。”
  “那经费呢?”
  “内卫的经费,只能是划拨!”李泽道:“年初预算,年终决算,意外事情需要追加经费的,则单事单列进行审验。”
  “可有的事情,是上了不台面的,入不了帐的。”公孙长明急道。
  “对于这种事情,可以设立一笔专项经费,这一笔专项经费,可以不经过审察。”李泽道:“这是我最大的让步。”
  看着李泽不容分辩的模样,公孙长明叹了一口气,道:“陛下,内卫一直是忠心耿耿的。这样做,无疑会束缚住他们的手脚。”
  “内卫的手脚必须要有束缚。”李泽道:“现在他们的胆子太大,步子也迈得太大,有些事情,一经揭开,必然会天下大哗。我们要学会自我约束,这是对你们好。公孙先生,你相不相信,如果来一次严格的财政审察的话,内卫之中的许多人,只怕是要掉脑袋的。我知道这些人出生入死,干得都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活计,但正如我们在义兴社大会之上所说的那样,人,是需要有信仰的。”
  “可人也是吃五谷杂粮的。”
  “是啊,所以我们给内卫的薪饷是最高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综合算下来,一个内卫的普通人员,收入都能顶得过一个上等县的县令的收入了。”李泽道:“该去除的脓疮,要趁早去除,该治的病,得趁他们还没有发展壮大的时候治好,否则越往后拖,造成的危害越大。”
  “好吧,既然陛下已经做出了决定,情报委员会会遵照执行的。”
  “这不是我的决定,而是最高委员会的决定。”李泽摇头道:“你还有申辩的机会,能争取到多少,在会上来说吧。但是一旦形成了决议,就不容违拗,不能阴奉仰违了,吴进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谈话(5)
  兵部尚书以及左右侍郎,十二卫大将军、十二卫监察官,以及水师两位将领,全副披挂地出现在李泽的面前。而李泽,也特意地套上了一套甲胄,虽然对于他而言,的确有些不舒服。
  他顶盔带甲的日子太少了。
  不过今天不一样。
  李泽坐在他皇帝的大公厅之中。因为这些人,在理论之上,是能够与之相抗衡的,有资格与他讲条件的。
  而这些将领则不同了。
  一般像这种的节堂里,中堂都挂着一副咆哮的猛虎下山图,但在李泽的背后,却是悬挂着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站在堂中,一抬眼,便能看见这副地图,而在那上面,清晰地用小红旗标明着如今大唐所能涉足的地方。
  看着那副地图之上廖廖无几的小红旗,一个合格的军人,心中自然而然地会升腾起一股冲上去将旗子插满的冲动。
  “见过大元帅!”所有将领叉手行礼,异口同声。
  李泽有这个能力,所以他既是皇帝,也是大元帅。
  或者某一天,大元帅就会换成另外一个人。
  皇帝可以是大元帅。
  但大元帅就不一定是皇帝了。
  这便是李泽立下的规矩。
  “坐!”李泽挥了挥手,各人按照次序,依次就坐。
  眼光一一从这些人的脸上掠过,李泽缓缓地道:“大唐能有今天,我能坐到今天这个位置,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浴血奋战,竭心尽力。不过,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不是来谈过去的功劳的,而是要谈一谈我们大唐军队的未来。今天,坐在这里的人,基本上就能代表着大唐军队的意志了,只要我们统一了思想,那么,大唐军队的未来,就可以定下了。”
  “军队永远都是陛下的军队,只要陛下一声召唤,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屠立春霍然立起,大声道。他的位置,在右首的第一位,与对面的兵部尚书李安民遥遥相对,足可见他的地位,在诸多将领之中,是结结实实排在第一位的。便是石壮,也坐在他的下首。
  “这可错了!”李泽笑着摆摆手:“军队是大唐的军队,是义兴社的军队,不是我李泽一个人的军队。”
  “陛下!”屠立春仰头想要抗辩,却被李泽挥手制止了。“屠大将军,看起来我还得让曹彰去给你专门上上课了。如果军队是我一个人的军队,只效忠于我一个人,哪我费心巴力地搞这些制度有什么用?是为了好看地吗?是为了欺世盗名的吗?”
  屠立春垂了下头。
  “军队只效忠于一个人,这种想法是危险的。”李泽冷冷地道:“今天,你们效忠我,那一天,你们又找到了一个新的人效忠呢?”
  这话就说得重了,堂下数十位将领哗啦一声全都站了起来。
  “坐下!”李泽一拍桌子,“军队,只能是国家的军队,是义兴社的军队,你们对国家负责,对义兴社负责,而不是对我李泽负责。”
  转过了大案,走到了大堂中间,李泽厉声道:“如果你们搞不清楚这一点,或者对这一点不认同,那么,我只有请你离开军队了。”
  屋内,响起了不停地咽唾沫的声音。显然,这些将领们都是被惊着了,李泽对于这一点的反反应,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人是会死的,我会死,你们,也会死。”看着诸人的表情,李泽放缓了语气,道:“趁着我们这一辈人还活着,还能说话算话,那就得把规矩立下来。谁违反了这个规矩,我就要让他万劫不复,这一点,我要在这里强调,不管他是谁,这是一条红线,谁踩都不行。”
  所有人都凛然不已,大厅里一片沉寂。
  半晌过后,一个人站了出来,却是张嘉。
  “陛下,您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就是天,您说的所有的话,我们没有半点儿不听的可能。只是有一点,我心中却是有块垒,不吐不快!”
  “你说!”
  张嘉大步向前,道:“我们听您的,没话说,听小王子的,那也没话说。可是按您以后的说法,有可能我们要听其他什么人的,这大家心里可就不舒服了。我想,大家也都是这个意思吧?”
  李泽点了点头,转身走回到大案之后,坐了下来。
  “还有谁是这种想法的?”
  尤勇,闵柔,王思礼默不作声地走了出来。
  柳成林犹豫了一下,神色有些复杂地看了一眼李泽,终究还是站在了原地。
  至于李泌,石壮,李存忠,则站在原地没有动。
  “陛下,我们都是些武人,不像那些文官,心有七窍玲珑,我们就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自古以来,都说什么李家军,杨家军啥的,可是大家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些所谓的什么军,当真就能卫护他们的主子一直平安吗?”李泽道:“不说远了,就说说我们现在,那些一个个盘踞一方的节度使,他们的军队又何尝不是效忠他们一个人的,最终如何?”李泽看着诸人,缓缓地道。
  “我要的军队,是一支有灵魂的军队,有目标的军队。”看着众人,李泽道:“你们中的很多人,也听我说过,我要做的,是千古一帝,我要打造的,是一个传承万世的帝国。那么这个帝国的军队,他效忠的对象,就只有一个对象,那就是这个国家,而不是某个人。因为这个人,有可能贤,也有可能是愚,甚至有可能是个疯子。如果让这样的一个人掌握着军队,掌握着整个帝国的命脉,那么这个国家,只怕亡国无日。”
  “这也正是我打造义兴社的目的所在,成立最高委员会的目的所在。要说私心,我自然是有的,要是贤,自然能像我一样,一言九鼎,要是愚,那就老老实实的当一个皇帝,别插手政务,这样,至少能保个平平安安。就如同诸位一样,你们的儿子,将来如果能在军队之中崭露头角,子承父业,那自是好,如果不行,那就安安生生地当个富贵闲人也是不错的。”
  李泽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道:“大家也都清楚,现在我们的军制,已经基本成形,很多规矩,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的军人。所以,我大唐可不怕有什么将门世家,说句心里话,我恨不得诸位的后人,个个都是天下良将,勇将。当然,我也希望我的儿子孙子,将来一个个的都贤良无比。”
  “但这,只是期望,不是现实!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所以我们要以制度来保证。诸位,只要这个国家永远兴旺,发达,那么我的儿孙也好,你们的儿孙也好,至少可保富贵荣华不是吗?”
  “陛下,您这以说,我们也理解,但是您又怎么能保证,那个接手的人便一定是贤良的呢?”张嘉反问道。
  “现在我们有上百万义兴社员,将来会更多,如果这么多人选出来的领导人都不贤良,不能带领这个帝国前进,那就说明我们了,我们大唐病了,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可惜的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有某一个人欺世盗名,骗过了大家。”
  张嘉叹了一口气:“陛下,您既然都说到这里了,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不过在我们看来,效忠您,不就是效忠国家?”
  “看来你们这些大将军们,真要让曹彰来给你们补补课了。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陈文亮,通知下去,诸位大将军要在我这里用中餐和晚餐,然后派人去请曹彰过来,好好地给我们的大将军们讲讲什么是国家大义,什么是民族气节?什么是军人精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