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984

  “行吧,这些事情,接下来你就可以着手了。”李泽道:“情报机构这些年来发展很快,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年前清理了一批,但还有许多深层似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你接手之后,我希望我们以后的情报机构,能得到一个大的改观,不仅是效率上的,还是思想上的。”
  “是!”
  “这件事情就说到这里吧!”李泽接着道:“你在益州,这一呆又是两年多了,说说哪边的情况!”
  “益州现在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高象升想了想,却并没有回答与情报相关方面的问题,他很清楚李泽想知道的也不是这些。“整体上来说,朱友贞入益州之后,整个益州在大的层面之上,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的。其仿效我们的土地政策,人丁政策在益州取得了较大的功成,现在整个益州的财政收入,是朱友珪时期的三倍有余。而充裕的财政状况,也使得朱友贞在军队之上的投入愈来愈大,其军队的精锐程度,单就士兵素质而言,并不输于我军。”
  “这人坚韧不拔,的确是一个劲敌。”李泽感慨地道:“打蛇不死,必遭反噬啊!”
  “不过陛下,益州一系列改革的成果,最后并没有落到老百姓的头上。”高象升道:“改革的红利,全都被益州的先军政策给吞噬了。老百姓的日子,其实并没有好过多少。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仍然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而大量的以前不需要缴税和服徭役的人被清理出来之后,怨念极大,再加上朱友贞借着清理朱友珪余孽的机会,大肆屠杀益州的豪门贵族,没收他们的资产,所以益州并不安稳。郝仁这两年来,平均每天都要挨一次刺杀以上。”
  听到郝仁这个名字,李泽不禁有些好笑起来。朱友贞在益州的血腥统治,基本上都是由这个家伙在操刀。
  “听说郝仁在益州,能止小儿夜啼?”他笑问道。
  “这个倒还真是有的。”高象升道:“朱友贞在益州的统治重心,主要还是在城市以及平原之上,在山地里,益州也有相当多的夷族,以及很多逃到山里的人,对于这些人,朱友贞只有一个手段,那就是杀!”
  “总体上来说,益州的统治是建立在强悍的军队之上的,血腥的统治能维持一时,但恐怕不能长久。”
  李泽有些玩味地道:“但他们推行的分田到户的政策,倒是对我们拿下益州以后的工作少了许多的麻烦,就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还是要感谢朱友贞的。”
  高象升微笑着道:“在益州,事实上我们更要忌惮的是盛仲怀而不是朱友贞。朱友贞在军略之上不错,在治理地方之上,其实没有多少经验,益州政事,全操于盛仲怀之手,不得不说,此人的确是一个能力出众之辈。”
  李泽点了点头:“能看得出来。”
  “盛仲怀如今在稳定益州统治的基础之上的情况之下,现在正大力开发与藏地的交易,今年,茶马古道再度兴盛起来了。”高象升道:“从第一年的收获情况来看,今年他们必然会加大力度开发这条线路,从茶马古道之上,他们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各类战略物资,正源源不断地从茶马古道运进益州。就在我离开益州的同月,盛仲怀已经派出了特使去了吐蕃,双方合流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原本今年我们已经准备对吐蕃动手了。”李泽站了起来,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陕甘两地今春的大旱已成定局,使得我们在粮草等的供应之上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如今,薛平还正在努力地西域都护府那边筹措更多的粮草来应对这一局面。不过也不能指望太多,再加上去年冬季突如其来的湖南江西大战,也牵扯了我们的不少精力,今年的进攻计划,恐怕要推迟了。”
  “时间一长,只怕会更麻烦。朱友贞,盛仲怀的计划其实很简单,最主要的就是死守汉中,襄阳等地,而在夷陵方向,则主动发起进攻。他们占有地利,打我们很容易,我们想要进攻,则面临着益州天险的问题。”高象升道:“我建议,无论如何,还是要先将汉中和襄阳先拿下来。这样,夷陵方向的田满堂所部,就不得不退回去了。”高象升道。
  “你说得不错,这两地,今年是一定要拿下来的。”李泽叹了一口气:“总攻吐蕃的计划,只能再一次推迟了,不管怎么说,对外的进攻,一定要建立在内部的兴盛之上,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年,最多再有一年的时间,很多问题便能得到解决了。东北建设兵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今年会看到真正的效果。西域都护府,薛平也在仿效东北建设兵团,大量的到了退役年限的士卒,仍然以军队的管理模式开始屯垦。高丽之地,已经开始复兴,今年也应当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助力了,海外贸易稳步增长。只要湘西,江西南部的战争进展顺利,最迟明年,我们就可以积蓄起足够的力量了。”
  “陛下,在茶马古道之上,我已经埋下了不少的钉子,能最大程度地对他们双方的交易进行破坏。接下来,我想继续在这上面发力,彻底切断益州的这一条生命线。”高象升道:“如此一来,便将益州关死了,迫使他们不得不对内更加残酷,这样我们便又有了很多作文章的机会。”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兴华二年
  兴华二年,对于李泽来说,是充满恶意的一年。至少在这一年的开端是这样的。
  正如年前预测的那样,甘肃,宁夏,青海等地遭遇了近十年来最大的干旱,而在另一头,河南,山东等地,又遇到了大涝。
  虽然在去年年终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准备,但突如其来爆发的战争,还是让大唐的各项准备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挫折。朝廷的精力在那个时候,不得不转向应对这一场大战。等到战事结束的时候,准备的黄金时间已经错过了。
  旱情如期而至。
  从过年之后,就没有下过雨,而去年冬季那一层薄薄的雪,当真应了那句杯水车薪之说。而这几个地方,本来还需要承担着朝廷准备发动的对吐蕃的战役的后勤输送,灾情远超当初的想象而准备又没有到位,现在的情况之恶劣可想而知。
  战事不得不暂时停顿了下来。
  皇后柳如烟自赴甘肃,坐镇河套。一来是帮着应对旱情,抚恤灾民,组助协调各地抗灾求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柳如烟熟悉军队,能在万一有事的情况下,起到拍板和一锤定音的作用。以免得因为通信的不及时而造成时间上的拖延因为耽误事情。
  因为大唐暂时无力发动对吐蕃的战事了,但不代表着吐蕃就会老老实实地也呆着不动等到唐人回过劲儿来。对于他们来说,这无疑于是天赐良机,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呢?
  各方面的情报显示,吐蕃德里赤南,已经组织了一支多达十万人的联军,准备向青海的唐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誓要将唐军从青海逐出去。
  而在此之前,他们先要拔除的,便是在玉树和昌都的两个钉子。那是大唐费尽心血在那里组建起来的两支农奴反抗军。相比起在青海的唐军,这两支农奴起义军,无疑要孱弱许多。
  李存忠的左武卫已经进入到了战争状态。但迫于后勤的压力,整个左武卫四万大军,如今只有两万人进入青海,而且分布在各战略要点之上。西域都护府所调集的两万骑兵,才刚刚踏上路途。
  在不能解决后勤问题之前,在青海的这两万大军,将要独立应对吐蕃的攻击,难度可想而知。李泽已经下令李存忠,万一事有不偕,允许他选择战略性撤退。
  失地存人,对于李泽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等到大唐缓过这口气来,拿回这些地方,易如反掌。
  至于昌都和玉树的两支农奴起义军,一时之间,李泽已是顾不上他们了。能活着自然更好,不能活着,那就想办法再去扶持一支吧。
  对于李泽来说,国内的情况,现在自然是最为重要的。
  而在西北方面焦头乱额的时候,河南山东等地的水灾,又给了他当头一棒。
  山东等地在章循的治理之下,起步较早,各项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兴建的大小水库起到了一定的拦洪蓄洪的作用,水灾虽猛,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再加上山东的经济如今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基本上能做到自己把事情解决掉,不必麻烦中央朝廷。
  但是河南,就不行了。
  收复不久的河南诸地,无论是交通道路,还是水利设施,比起北地其它地方,都差得太远。不是当地官员不努力,而是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他们将分田到户,人丁再册等工作完成,已经忙得脚不沾地,道路交通,水利设施这些大型的基础工程,虽然也在做,但短时间内想要形成规模,自然是不可能的。
  洪水泛滥之下,整个河南哀嚎一片。
  河南,作为中原大地的核心所在,现在对于大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让李泽极为恼火。一时之间,心火大盛的他,嘴上都起了几个大燎炮,擦上了燕九调制的膏药之后,黑乎乎的显得极为可笑。
  当然,徐想是笑不出来的。
  因为他比李泽更为着急上火,半边腮帮子也敷上了这种药。
  君臣两人面面相对,你不说我麻,我不说你疤。
  “裴矩已经累得病倒了。”徐想将厚厚的一叠材料放到了李泽的案头之上:“大略的统计数字已经上来了,但要做到精确统计,还需要时日。如今大致知道,河南一共有十七个县遭遇到了洪水泛滥,受灾百姓达到了五十余万人,其中开封黄河决口,使得开封受损最为严重,死伤人数也最多。”
  “五十余万人遭灾?”李泽倒吸了一口凉气。
  “是的,五十余万人已经破家了,现在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徐想道:“河南行省以及中央各部衙已经启动了最紧急的预案,大量的粮食现在正在往哪里调运。从武邑调过去的第一批粮食已经抵达,山东的章循虽然自己也很困难,但还是筹措了一批粮食,第一时间便送往了开封等地,现在这个时间,差不多应该已经到了。”
  “章循很有大局观!”李泽站了起来,踱了几步,看着一边的尤勇:“八百里加急给驻河南的田平的右金吾卫下令,整个右金吾卫要参与到河南的救灾当中去,其一,是要维持秩序,谨访不良人等借此机会生事,形成新的匪乱。第二,军队要参与到当地的重建当中去。第三,军营之中储备的粮草,衣服,军帐等物资,全都要拿出来应对此次危机。”
  “是!”尤勇挥笔记下李泽的命令,转身便走向太极宫东边的军事委员会所在的地方,准备马上去执行李泽的命令。
  “告诉裴矩,一定要避免大量流民的形成。各县受灾群众,一定要尽量地做到就地安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五十余万人就分别在十八个点上,要是形成了大量的流民潮,让这些人涌向大城市,那麻烦就更大,而且会为灾后重建带来更多的困扰。”
  徐想点头道:“裴矩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他已经下令在各县的要道之上设立了关卡,虽然动作很强硬,但不得不说,在这样的时候,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重要的,还是救灾的物资,粮食等能尽快地到位。”李泽道:“强硬的手段能维行得了一时,不可能长久,一旦灾民不能求活,那就会酿成大变的。”
  徐想无言地点了点头:“陛下,我准备亲赴河南。”
  “你坐镇长安!”李泽断然否决:“吴进,你跑一趟河南,这样的大灾之下,各路魑魅魍魉说不定都会跳出来,什么贪污腐败,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定然都会想出来捞一笔,你去河南坐镇,但凡发现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无论涉及到谁,涉及到什么职位,都给我雷霆一击。要让老百姓看到朝廷救灾的决心和打击这些硕鼠的果决!”
  “遵命,臣今天晚上就出发。”吴进拱手大声应命。
  “杨开,你也去河南,当地的义兴社员要全体发动起来,现在,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安抚民众,救灾重建,维持秩序,义兴社员们都要给我冲在最前头。”
  “遵命,陛下!”
  “徐想,你坐镇长安,调集各方资源,确保粮食,银钱,物资等迅速地向河南之地集中,用最快的速度,让受灾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李泽脸色严峻:“首要的便是要保障能吃的上饭,只要还能吃得上饭,其它的事情,便都好解决了。”
  一声令下之后,各路大员纷纷离京,向着河南方向而去,而兴庆宫的李泽,此时却是除了等待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
  下一步的消息传来,至少也要等到十几天甚至更以后,河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从奏折之中也是很难一窥全貌的。但这样的大灾,可想而知现在当地是一个什么样的混乱情况。别说是现在了,就是在他上一辈子生活的那个世界,纵然物资丰富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但碰到这样的情况,依然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
  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没有物资来应对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大唐分布各地的常平仓,本来就储备了三年的应急粮食,今年为了筹措银钱,放出了一年的粮草用来酿酒等,但剩下来的,也足以应对这一次的灾情,但运输,却成了心头之痛。
  想要将这些物资运到受灾的地方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西北之地,一场大旱让今年的春耕出了大问题,而河南山东这一次的遭灾,春耕也是肯定赶不上了,兴华二年,注定会是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年份。
  夏荷端来了一碗汤药,放在李泽的面前:“清心火的,趁热喝了吧!”
  李泽点点头,一边看着奏折,一边端起药碗一饮而尽。
  夏荷拿起一块方糖,喂进了李泽的嘴里,道:“我也想去河南一趟。”
  李泽愕然抬头:“你去河南干什么?听说裴矩都忙得病倒了,哪里有空来接待你?”
  “我是去做事的,可不是去给人添乱的。”夏荷嘟起了嘴巴,道。
  “做事?现在哪里需要的是粮食,衣物,帐蓬,你现在不是正在致力于纸币的发行推广吗?你去了哪里能干什么?”
  “公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机会
  “好机会?”李泽疑惑地看向夏荷。
  “当然是好机会!”夏荷坐直了身子,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这是我们在河南当地推广纸币的大好机会。河南为中原核心之地,人丁众多,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一次的机会,让广大百姓接受了纸币这种信用货币,那以后再推而广之,可就简单多了。公子,洛阳可是商业之都。”
  “你准备怎么做?”李泽倒是感兴趣起来了,问道。
  夏荷焉然一笑:“纸币这种东西,老百姓们以前根本没有见过。几乎所有人都不觉得这么轻飘飘的一张花花绿绿的纸能当钱使唤,总是觉得没有黄澄澄的铜钱,白花花的银子拿在手里妥贴,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除了在军中强行推广之外,在外部的推行,举步维艰。即便是军人,在拿到之后,往往也是立即兑换成了银元,铜元之类的。而我们又规定了各地钱庄,为了保证信用,又不能禁止兑换。知道百姓们称呼纸币为什么吗?”
  “军票!”李泽笑道。
  “就是啊!”夏荷道:“所以这一次,我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在河南大举推广纸币,使用什么样的钱,只不过是一个习惯问题,就像金银铜还没有作为货币金属之前,贝壳啥的,不也是当钱用吗?”
  “这倒是的。不过你准备怎么推广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