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6/984

  梁嵬不解地道:“上面这是搞什么鬼?走这个冤枉路干什么?直接给大家发东西不好吗?偏要让大家拿这个东西去买?老百姓只怕不认这个。”
  “上头是怎么想的,我一个小小的校尉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这玩意儿能实打实的买到东西,老百姓肯定认!”胡阳笑道:“而且这一次去县里,我还听说了,接下来要重建家园,以重修道路,疏浚河道,这都是以工代赈,而且也不是发粮食发物资,而是发工钱,这工钱嘛,也是新钱。”
  “朝廷为什么不运粮食过来赈济,而是让这些商人来?这些商人都心黑得很,眼下这模样,不知道粮食啥的价格会长成什么样呢?这一元新钞,是当一百文,你觉得到时候一百文能供一家人吃一天吗?”
  “涨价?”胡阳冷笑一声:“知道吗?吴进吴主席已经到了河南了,那可是监察委员会的最高长官,监察委员会监察天下,能容得下这样的事情?而且裴总督也已经发布了命令了,但凡囤积居奇者,巧取豪夺者,严惩不贷!县里已经开卖了,每一斤细粮,不准超过三十文,粗粮,不得超过二十文。”
  “以前细粮一斤不到十文!”梁嵬道:“这都涨了几倍了!”
  胡阳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你不能看那老皇历啊!人家辛辛苦苦地把粮食运来,现在这交通条件,这天气,人家也是要成本的。从县里运到咱们这里来,也是需要成本的,这个价,算是良心价了。你不能指望人家做善事吧?人家是商人,要赚钱的。”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梁嵬的担心无疑是多余的。
  对于后梁沟子镇的老百姓而言,一无所有的他们,现在除了寄希望于官府的救济之外,已经没有了其他的指望。或者因为河南之地平定不到两年,内里也还有着一些心怀叵测之徒想做点儿什么,但这里还驻扎着几百兵呢!纵然人家没带武器,但作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就算是赤手空拳也足以将他们打成渣渣。
  现在朝廷发钱儿了,而且是白发的。别说是一些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这种花花绿绿的东西,就算是一根木棍儿,只要能拿着去兑换到能吃饱穿暖的东西,那也是无妨的。
  当柳家货栈的掌柜还在这片高地之上搭着帐蓬的时候,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了。有右金吾卫的士兵在这里值守,队伍倒也排得颇为齐整。
  而看到从那一匹匹骡马之上卸下来的粮袋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资的时候,老百姓们心下倒也镇定了许多,东西很多,一家又只有一元钱,买不了多少,肯定是人人都有份儿的。
  最多的,当然还是粮食。其次,便是衣物,被褥,锅碗瓢盆针头线脑什么的。
  几块门板往地上一放,货物往上面一码,随着掌柜的一声吆喝,买卖就正式开始了。
  如同胡阳所说,一斤细粮三十文,一斤粗粮二十文,其它的衣服被褥倒还是要贵一些。对于这个价格,后梁沟子的百姓们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一来这是官府白发的钱,一元钱,便是买细粮,也足以买三斤,家里人口不多的,竟是可以吃干的了,而人口多的,搭配上粗粮,至少也是可以吃饱的。不是说了,明天还会再发钱吗?
  当然,不管是人口多的,还是人口少的,都会把钱用完用光的,哪怕吃不完,积攒一点儿也是有备无患的。
  “掌柜的,我这儿还有几枚银元,想买点被褥衣物。”一人站在掌柜的身前,从怀里掏出了一枚银元。
  “可以,不过你付的银元,我们却只能找你这种纸币,有问题吗?”掌柜的态度很和蔼,笑容满面地道。
  一枚银元可是一千文,一床被褥肯定是会剩下很多的。
  “不能找铜元吗?”男子迟疑地问道。
  “不能。”掌柜的坚定地摇头。
  “你们在这里会呆多久?”
  “很久!”掌柜地道:“说不定以后我们就在你们后梁沟子镇设分店了。”
  “买!”听到这么说,男子立刻下定了决心,只要正主儿还在儿,就算是找的这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所谓的钱,那也是能花出去的。
  朝廷发的这一元钱,就只够买到粮食,而兜里还揣了几个钱的人,却大都还要购置一些其它的基本的生活用品,先前是拿着钱没地儿买,现在既然能买到了,当然还是要有的。虽然说价格也大涨了,但有些急用的东西,也是没法子。
  一元的纸钞刚刚发下去没多久,便又回收了,而掌柜的却又找回去了不少的当一文,当十文纸纱,收回了几十个银元,则又找回去了更多的纸钞。
  而在整个河南,这样的场景,在灾区,几乎都在同时发生着。新钞的发行,竟然借助着一场灾情,首先在河南地面之上大面积地铺开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习惯问题,当所有的人,都开始习惯了这样的一种支付方式之后,大家也就坦然接受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后梁沟子镇一切平静,梁嵬也放下了一大半的心,老百姓稳定了下来,接下来自然就是重建家园的事情了。
  “胡兄,接下来,还要你多多协助了。”新上任的屯长梁嵬情真意切的向着胡阳拱手。
  “我们来这里就已接到了命令,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就帮着办!”胡阳笑道:“几百个大小伙子,得给他们多找些事情做,不然一天到黑的精力没法儿发泄,容易出事儿。”
  “现在咱们军队的军纪,真是没话说!”梁嵬真心地道:“最开始,镇子上的老乡们,可都是怕极了的。”
  胡阳大笑:“接下来,是要重建后梁沟子镇吧?”
  “不错!”梁嵬道:“今天我不是去县里会议了吗?接下来还是以工代赈,这样白发钱的事情,只会再持续五天了。县上说了,后梁沟子镇原来那片地方,不能用了,这些年来,但凡发点洪水,便要遭灾,这一次既然彻底毁了,就干脆另先选址重建。地点,便在我们现在这片高地之上。”
  “首先还是道路要通啊!”胡阳道:“不然砖瓦,木材这些都进不来。”
  “不错,要用最快的时间,打通后梁沟子镇对外的交通,整个镇子上的劳力我会全都动员起来,再加上胡兄你手上的几百人,修一条简易的路,勉强能让马车之类的进来也就可以了。其他的人,则组织起来回老镇子上,看看还有什么能用的材料,挑出来重新利用。”梁嵬道:“县上说了,这一次的重建,每家每户,只能补贴一百元钱,这可不够。能省点,就省点吧!”
  “我看这里的百姓几乎都一无所有了,不够的钱怎么办?”
  “钱庄提供贷款!利息倒是极低的,年息半成!”梁嵬道:“没办法,只能向钱庄贷钱了。以后慢慢还吧!朝廷每家每户补贴一百元,已经是没话说了,这在历朝历代,可是从来没有过的。重建所需的人力,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可以组织起来互帮互助,大头其实就只是建筑材料。”
  新钞的一百元,基本上就是过去的十两银子,而建一幢土坯房,不算人工成本的话,二十两银子基本上便能够搞定了。也就是说官府补贴了一半,也难怪梁嵬满意了,想来百姓也没有话说。
  “那就动起来吧!”胡阳道:“早一点帮着他们安了家,我们也好早一点回去。”
  灾情过去的第三十天,整个灾区的重建工作,便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为此,朝廷在极短的时间内,划拨出了数千万元的资金投入到了灾区的抚恤,救治当中。按照过去的价,就是数百万两银子。
  高象升费心巴力地从王一琨那弄回来的三百万两,连个水花儿都没有激起来,便花得一干二净,朝廷还倒贴了一大笔。
  当然,如果不是高象升弄回来这笔意外之财,李泽会更加的艰难。
  好在虽然投入了这么多,但也不是没有回报,整个灾区的重建,其实也是一笔大生意,钱投入出去,老百姓得了安置,抚恤,商人们赚得了真金白银,而朝廷又回炉了一大拨税收。而更让李泽看重的是,因为这一次遭灾后的处置工作,朝廷在河南算是真正地站住了脚,收揽了人心。
  数万右金吾卫士兵离开了军营,放下了武器,他们此时不再是暴力的代表,而是摇身一变,成了抢险救灾的战斗者,百姓的守护神。
  义兴社员们人人奋勇当先,官员们一个个亲临一线,彻彻底底地让当地的老百姓认识到了现在的大唐,与过去的大唐相比,的确在本质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父母官父母官,过去虽然这么叫着,但这一回,老百姓才真正的体会到了一个父母官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才真正有了一个感到可以依靠的对象。
  在北地,李泽经营了多年,才让老百姓真正认同了他的统治,而在河南,他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就让他达到了这个愿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得到普罗大众的认可,这是对朝廷,对官府最大的褒奖。也是他们能稳固自己统治的最核心的要素。一个得不到百姓认可的朝廷,是很难长时间立足的。暴力能够得趁于一时,却不可能永远成功。
  而这一次的灾情,也让朝廷进一步地检验了整个官僚系统的反应能力,治理能力,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暴露出来的弊端都在第一时间呈现在了各部各衙的案头,随后又被精心提练过后,送到了李泽以及各个委员会主席的案头。一场官僚系统内部的变革,整改,也旋即展开。
  夏荷喜笑颜开,她的信用货币计划,终于开了一个极好的头,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新钞在河南,几乎就全面铺开了。
  徐想也欢欣鼓舞,信用货币政策的成功,意味着他在财政计划方面,有了更大的施展余地。因为洛阳此时仍然是这天下的商业之都,有了这个支点,把新钞推而广之,就简单易行得多了。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对于李泽来说,这一次倒还是真应了这么一句话。
  而对于李泽的敌人来说,则是大失所望,李泽的朝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让遭到重创的河南安静了下来,恢复了过来,甚至还展现出了比以往更强劲的活力,使得他们原本的一些小算盘,瞬间破产。他们的某些计划还在制定中便无疾而终。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不要中了李泽的圈套
  一个国家的强盛,简单一点儿来说,就是在对外的时候有着强大的武力,让人感到畏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对内,就体现在能不能在意外发生的时候,有着强大的控制能力,组织能力,将事情的危害降到最低,并且能最大限度地从不幸的事情之中找出有利的点来,然后将他发挥到极致。
  而现在的大唐,在李泽看来,算是勉力能做到这一点了。河南灾情的应对,倒是让他看到了自己治下的大唐,似乎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强大一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此刻,与大唐相邻的另一个国度,同样是万里大国,曾经一度让大唐感到无比的威胁的吐蕃大论德里赤南,在听到大唐境内自然灾害不断的时候,当下便是喜形于色。
  给他带来这个消息的人,来自益州。
  孙桐林着实不容易,这么大的岁数了,跟着商队,一路从益州跋山涉水地赶到了拉萨。一路之上,好几次险些把命都给丢了。除了路途艰验之外,最接近死亡的一次,便是遭到了山匪的突然袭击,若不是随行的护卫战力彪悍,现在的孙仲林只怕早就成了山间的一副骨头架子了。
  “大论,这是我们家梁王与您的信!”恭恭敬敬的将朱友贞的信件呈给了德里赤南。
  德里赤南却没有急着看信,而是沉声道:“我前些日子,听说你们那个南方联盟,又在李泽手里吃了大亏?”
  孙桐林脸色微变,点了点头:“的确吃了些亏,不过也没有让李泽好过,他麾下亲军,最为精锐的右千牛卫被我们歼灭了大部!虽然说丢了些地盘,但现在却也重新稳住了形式,双方重新陷入到了僵局当中。”
  德里赤南叹了一口气,最初听说南北双方大战初始的时候,他是相当开心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积极筹备起反击作战。
  唐人是愈来愈跋扈了,整个青海,已经被他们占领了三分之一强,现在还在不停地向着更深处渗透,而在昌都和玉树,两支农奴起义军更是心头之患。
  可是等到他准备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大唐那边却又传来了消息。李泽再一次击败了南方联盟,夺取了湖南江西的大片地盘,将南方联盟的两位节度使给赶进了大山之中。
  这如同当头的一瓢冷水将他浇了一个透心凉。如果南方联盟一时之间没有了力量来牵制李泽的力量,自己一旦发动了反攻,那么李泽就会全力压上。对于大唐军队有着充分了解的德里赤南,实在不觉得有能力战而胜之。
  “不过大王,李泽篡位自立,多行不义,嚣张跋扈了多年,这一次老天爷却也在惩罚他了。”孙桐林道。
  “此话何意?”德里赤南不解地问道。
  “北唐境内遭遇到了大灾,河南、山东等地遭遇到了涝灾,几十个县成了泽国,数十万人一夕之间一无所有,死伤无数,据我们的探子带回来的消息,那情况是相当地凄惨。”孙桐林笑道。
  “此话当真?”德里赤南一下子站了起来:“我只是听说了大唐的陕甘宁等地遭遇了旱情。李泽连他的皇后都派去了哪里坐镇,倒还不知道河南山东的水灾。”
  “我也正是因为此事,才受梁王所托专门来跑这一趟。”孙桐林笑道。
  “你们梁王希望我向唐军发起反攻?”德里赤南笑道:“不用他说,我自然也是要这么干的,唐人夺我青海,西域诸地,我岂能善罢干休?看起来,倒是天助我也。”
  说着话,德里赤南打开了朱友贞的信,看了几行,笑道:“你们梁王倒是大方,竟然助我一百万两银子的军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6/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