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6/984

  “茹本,这你可错了!”薛仁忠摇头道:“我们并不是打不下那些地方,而是因为那些地方不值得我们花费更多的代价,每一次对他们的战争,与其说是想要占领他们的领地,倒不如说是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大国不容轻辱,只要他们保持恭顺,甘为臣属,那也就够了。因为从战略上来说,他们对我们无法构成任何威胁,所以,我们只要能从哪些地方得到足够的商业利益,能够长久地保持我们的影响力,就足以让我们心满意足。这里头,有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色诺布德默然,他在大唐多年,自然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大唐对于外蕃地位价值的讨论。即便是交趾,安南这些地方,在长安也是有使臣,有说客的。这些人存在于长安的理由,就是要想法说服长安地贵人们相信他们是恭顺的,他们是老实的。即便是现在大唐南北对峙,这些地方的人,也还是想尽办法派遣了使者驻扎在哪里。
  色诺布德曾经与安南的使臣朴洙深谈过。朴洙曾经悲哀地说过,即便他们对上大唐,能够获得一场空前的胜利,但在大胜之后,却还是要赶紧地向大唐表示臣服,送上礼物,乞求和平。原因很简单,大唐即便大败,也不伤筋动骨,安南即便大胜,也是五痨七伤。这样的大胜多来上几次,整个安南就要亡国了。更不用说大败了,一次大败,就足以让安南彻底灭国垮台。
  这便是小国寡民的悲哀。
  对于现在的吐蕃而言,却是想求这种地位而不得。
  因为大唐的皇帝李泽,把吐蕃定位为了有颠覆大唐可能性的战略级的威胁。而为了解除这个威胁,最干净利索的做法,无疑就是灭掉这个国家,把其直接纳入到大唐帝国的疆域之内。
  这就是双方根本就没有妥协余地的根缘所在。
  作为一个吐蕃人,色诺布德自然有着他们的骄傲。历史之上,他们向来自认为是与大唐平起平坐的万里之国,也曾一度威胁到大唐的安全。现在,被李泽定位在这个位置之上,也是无话可说。
  连谈的可能都没有,除了战斗到底,又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明知不敌,也要战斗到底。
  更何况,他们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底气的。
  而这份底气就来自于吐蕃的地理位置,气候等一些老天爷赏赐给他们的东西。当然,还有他们自认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
  “没有什么可说的。”色诺布德看着薛仁忠道:“你们要战,那就战!”
  “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薛仁忠点了点头道:“今日我来,除了我薛氏与茹本你的这份香火情之外,也是受了唐侍郎之托。唐侍郎有一些话,让我转告给茹本。”
  色诺布德抬了抬手,示意薛仁忠直言无妨。
  “唐侍郎说,这一次吐蕃亡国,必成定局,无可更改。所以这一次我过来,与其说是劝降吐蕃的一位茹本,不如说是色诺布德本人为吐蕃人的将来想一想。吐蕃国亡是一定的,但吐蕃人将来却还是要在这片土地之上生存的。而茹本既是吐蕃的大贵族,在吐蕃有着不错的声望,而且又对我们大唐有着深入的了解,将来我们大唐治理这片土地,也需要茹本你这样的人加入进来,齐心协力,让这片土地更早地实现繁荣兴旺。”
  色诺布德怔怔地看着薛仁忠半晌之后,突然笑了起来。
  “也罢,薛仁忠,你回去告诉李睿,唐得功,他们的话我记下了。但首先是,红石岩之战,我得活下来。其次,在你们真正地打下拉萨,占领了整个吐蕃之地后,我还活着。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与你们战斗到底的。假如到了最后,我们竭尽了全力,仍然被你们灭了国,那为了不致于灭种,我也不介意成为吐蕃人心目中的叛徒,来帮你们治理这片土地,你觉得这个回复如何?”
  薛仁忠脸上露出了笑意,站了起来,拱手道:“有些回复足矣。既然如此,茹本,我便告辞了,还要请茹本在接下来以及以后的战斗之中,千万莫要自寻死路,该逃的时候,一定要逃。”
  “放心吧,我不会让自己无谓的死去的。”色诺布德站起来,“好走,不送!”
  薛仁忠满意地离去。
  打下吐番之地,然后自然就是要治理这片土地,到时候光靠阿不都拉之类的农奴起义军的首领们自然是行不通的。而色诺布德这些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不错的大局观,又对大唐有着充分了解甚至不错好感的人,自然是上上之选。
  当然,前提是要让这样的人再也无路可走。
  “进攻!”李睿手中马鞭重重下压,鼓声隆隆,军号吹响,唐军对红石岩的进攻,拉开了序幕。
  而此时,在距离红石岩不过百余里的地方,李存忠与突阿鲁的较量,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两万民夫在开战之后不久,便彻底崩溃,对于他们来说,长久的对峙对于这些民夫的心理压力达到了极限值,当真正的战斗开始的时候,即便是想以命换命也做不到了。他们的崩溃就在那么一转眼之间,而李存忠刻意下令各部不得拦截这些逃窜的民夫,更加加速了他们的崩溃速度。
  突阿鲁最后的精锐也在与唐军的交锋之中死伤枕藉。
  左武卫的士卒第一次在与敌交锋之中使用了手雷等武器。
  弓弩攒射,手雷轰击,骑兵冲锋,最后步卒扫荡。
  在唐军的火力优势,人员优势面前,突阿鲁想要抵抗一天的想法,在半天之后,便告终结,而这半天时间中的大半时间,还是在双方静默的对峙之中度过的。
  突阿鲁点燃了身下以及周边所有的障碍物。
  熊熊大火成了这位吐蕃老贵族最后的倔强。
  看着在大火之中赤裸上身挥舞战旗高唱战歌的白发苍苍的老将,便是唐军也不得不对这样的人生出一份敬意。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西域军队
  沱沱河畔,万马奔腾。
  来自于西域由厉海统领的整整一万骑兵,正在准备渡河。与中原地区的唐军都拥着自己完备的工兵辎重部队不同,他们可得自食其力。无数的大树被伐倒,然后被战马拖拽着自四面八方向着这里汇集,然后一根根地捆扎在一起,做成了一副副的双层木筏子。
  两岸一根根的木桩子被深深地打进了泥土之中,长长的裹挟着钢丝的粗麻绳连接两岸,一个个的木筏子便以此为依托,在沱沱河上形成了一座浮桥。
  整个河面之上,十座这样的浮桥在同时搭建。
  而在河的对岸,率先过河的大约数百骑兵,正自小心警戒着有可能到来的攻击。
  不过在经过韩锐的第一轮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之后,这一带的稍具备些气候的吐蕃部落几乎已经被扫荡一空了。剩下的一些小部落,在发现又有一支大规模的骑兵抵达这里,早就跑得不知影踪了。
  对于这样的过河效率,柳如烟是不太满意的。不过也没有办法,现在的这支西域军队,也就是这个水平了。与中原比起来,在生产力上面,双方现在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之上。就像这一次渡河驾桥的这种长达上百米的麻绳,西域都护府就无法生产出来。别小看了这样的一根麻绳,要达到现在这个强度,里面蕴含的技术,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方说现在柳如烟就对他们队伍中的上千头骆驼兴趣满满。
  骆驼柳如烟自然是见过的,是西域都护府作为贡品进献到长安,当时献过去的那几对骆驼,清一色的白色毛发,煞是好看,被柳如烟直接弄到了她的动物园中。因为性情温顺,如今可是兴庆宫中动物园中的创收大户,骑上走一圈,可是要收十文钱的。
  但像现在这样一次性地聚集上千头骆驼,那场面还真是极度壮观的。
  “在西域,有时候骆驼可比战马好用多了。”看到柳如烟关注着那些骆驼,厉海笑道:“他们性子温顺,吃苦耐劳,可比娇贵的战马好养得多。包括这一次千里迢迢过来,他们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听兵部的人说起过,你们在那里还碰上过大食人的骆驼骑兵。”柳如烟问道。
  “有,不过这样的事情倒也不多。作战的话,骆驼还是有着不少的缺陷的,到底是不如战马,但如果长途行军,在我们哪里骆驼就不可或缺了。”厉海道。
  “这支骑兵的军纪还不错!”柳如烟看着不远处,正在顺序过桥的西域骑兵。这些人样貌各异,服饰各异,一看就知道是由一支不同的种族组合在一起的一支骑兵队伍,但现在却是军官的号令之下,有序过桥。
  “起初可不是这样的!”厉海道:“这些骑兵的单兵素质,还真是挺不错的,真要说起来,比起我们中原的骑兵要强上不止一个档次,但真正上战场的时候,可就不大顶用了。这也是我们在初跳入西域的时候,能一次又一次击败他们的原因。”
  “组织纪律性太差?”柳如烟问道。
  “是。”厉海笑道:“他们一个人可以说是一条龙,但组织起来,就成了一条虫了。缺乏作战的纪律性和韧劲,顺风仗打得风生水起,一旦遭遇到逆风作战,往往就会在突然之间崩溃。”
  “现在呢?”
  “从我们进入西域,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厉海有些骄傲地道:“现在的他们,与当初可算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融入到了我们大唐的军队之中,他们的精神面貌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当然,这里头,也少不了严罚重惩。”
  “也是,要不然,你们上一次与大食的冲突,也不会以胜利而告终了。”柳如烟笑道:“对了,你觉得大食人的战斗力如何?”
  厉海皱了皱眉头:“娘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对手,他们的战斗力相当强悍,而且战斗意志也极为顽强,当真是悍不畏死的一支队伍。据我们所知,我们面对的只不过是大食人的一支偏师,算不得他们的主力。而且,他们与我们作战之时,似乎并没有与我们非要争个高下的意思。如果将来我们还想要更进一步,把势力向外扩张的话,必然会与他们发生正面的冲突,到时候只怕面对的,就不是现在的那支部队了。以西域军队现在的实力,只怕是力有未逮。”
  厉海对对手的评价如此之高,倒是让柳如烟有些意外。厉海是一个骄傲的人,他如此重视的对手,应当是不会差的。
  “我们现在对他们的了解太少了。”柳如烟道:“现在的重心还是在国内,拿下吐蕃之后,我们大唐的周边,基本上就没有能够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对手了,至于还会不会向外走,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想必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也会更加详细的。”
  “现在薛都督与袁都护都已经在这个方面发力了。”厉海道:“双方既然讲和不打了,那商业上的交往自然就繁茂了起来。彼此之间的查探那是少不了的。现在我们算是知道了,这个大食帝国,可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
  说话间,距他们不远的一座浮桥终于架好了,一队队的骑兵呼喝着牵着战马上了浮桥,络绎向着对岸而去。
  一名带队的军官一看样貌就是一个异族人,褐色的眼珠格外引人注目,听着他操着一口很是别扭的大唐官话下达着命令,柳如烟不禁笑了起来。
  “大军之中汇集了如此多的不同的种族,语言也不一样,平时怎么沟通呢?”柳如烟很是好奇:“在作战之中,彼此之间的沟通还是很重要的。”
  “不管他们平时说什么,但军令的下达,都必须使用大唐官语!”厉海道:“这是从一开始,薛都督便定下的规矩,在西域,其他族裔想要获得提拔,成为军官,能说大唐官语,是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每一个想要往上走的人,练习大唐官话,学习大唐文字那是必须的。这些年下来,大唐官话,在西域的普及率年年提高。”
  “十年之功啊!”柳如烟感慨地道。
  “是的,十年之功!”厉海也是连连点头:“当初我们刚到西域,打下第一块地方,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薛都督便下令开办学校,说实话当时我们还是很不理解的。这些年来,不管经费多么紧张,但我们打下一地,开办学堂却成了第一要务。十余年时间,现在我们的学堂遍布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而我们,也从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归化,归心,薛平在西域所执行的这些政策,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摧毁原本的那些种族的文化,然后将大唐的文化移植过去,这是一项水凿石穿细水长流的功夫,历时十年,终于开始显现威力。现在正值青壮的那些西域人,大都能说一口有些别扭的大唐官语,但年轻一代人,却能熟练地说大唐官话了。
  但凡不是大唐文字的典藉,基本上被官府给收走了,从中挑出一些有价值的保存了下来,剩下的,全都被付之一矩,而这些有价值的典藉,又全都被薛平给送到了长安。其实如果不是李泽下达了严令,薛平甚至是准备将所有他能找到的这些其它种族的历史记载啥的,统统给干掉的。
  想要同化一个族类,第一步,就是摧毁掉他的历史。
  “现在我已经体会到了这一政策的威力了!”厉海连连摇头:“这样的东西,我们这些大老粗,的确是想不出来的也做不到的。从长远看起来,比我们手中的弓箭大刀可厉害多了。我们只能斩草,这个却是能除根。娘娘,现在那里的族裔,已经渐渐接受了他们是陛下所倡导的大中华大家族中的一员了。哪怕他们相貌与我们迥异。”
  “说句老实话,这个我也不太懂!”柳如烟坦然道:“但陛下,公孙先生,章先生都对这个事儿上心得很,他们都觉得正确的事情,自然是没错儿的。特别是公孙先生和章先生,向来不对付,但在这件事情上却是通力合作的。”
  “读书人的事情,嘿嘿嘿!”厉海笑了起来。“不过话又说回来,想要做到这些,第一步还是要靠我们手里的家伙。”
  “这倒是不错。”柳如烟道:“第一步,总是征服,接下来,再是同化。厉海,好多年没有见过你的神箭之技了,这些年可有长进?”
  “当年输给陈长平大将军,耿耿于怀啊,多年以来,不敢稍有懈怠。如今陈长平大将军官位越来越高,想必练箭的时候也是越来越少了,再相遇,我可不见得就输给他了。”
  “是吗?”柳如烟眉毛一扬,“那咱们来比较一番,阿茗,拿我的矛来。”
  一身戎装的一名女兵小跑着走了过来,将背着的一袋短矛交给了柳如烟。
  从中抽出了三根,柳如烟掂了掂,手臂一扬,一枚短矛呜的一声飞向空中,一矛脱手,另一支也飞了出去,第一支飞到高空,返身折下,两支短矛在空中矛尖相碰,溅出点点火光,而就在这一霎那,第三支矛也飞到了,恰恰命中二矛相碰的点上,三支矛互撞,返头落下,在两人身前丈余之地,呈品字形插到了地上。
  “娘娘的飞矛神技愈发精进了!”厉海取下从不离身的天罚弓,三箭连珠射出。
  他们两人的较技,立时便引来了河边无数人的围观。
  看着厉海三箭与自己的三矛以同样的方式在空中相撞,落地之时还巧之又巧地正好落在三枚短矛的中间,羽箭的箭头竟然还插在同一个地方,柳如烟不由得连连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6/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