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7/984

  这场比试,却是自己输了。
  沱沱河边,欢声雷动。毕竟这样的神乎之技,可也不是寻常就能看到的。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吐蕃亡
  大唐对于西域、漠南漠北的统治这些年来是异常成功的。在西域,薛平改土归流,重视农垦,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心城市,然后以这些中心城市作为辐射的中心向外发散影响力。而在漠南漠北,经济上的羁绊则更为明显。
  十余年来,大唐对于羊毛、牲畜、肉制品等的需求量呈几何幅度的上升。特别是羊毛的产量,一直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阶段,这就促使了漠南漠北的牧户们,开始大量地养殖羊只。羊毛,成为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
  大唐以东、西、中三个受降城为中心,兴建了无数的羊毛加工作坊,肉类加工作坊,奶制品加工作坊,以及牲畜交易中心等。而在这些地方,同时又是内地日用品销往漠南漠北的集散地。
  丰厚的收入再加上大唐一向的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摆脱了那些王公贵族酋长统治的普通的牧户们,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划定牧场,规范放牧,彻底打散了原先这片土地上人们以部落为中心的生活轨迹。一个原本比较大的部落,现在有着极大的可能被划分到了不同的行政区划之内,与更多其它部落的人生活在一起。原本部落间的隔阂,现在也在共同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而逐渐消散。
  而文化渗透的政策,又使得这些牧民的下一辈必须到几大受降城中的学校进行集中的学习。十余年下来,这些牧民的下一辈在大唐文化的熏陶之下,几乎已与唐人无异了。
  现在的漠南漠北,与中原几乎已经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
  西域一万骑兵,漠南漠北两万骑兵,是李泽对吐蕃的最大的杀手锏,也是李泽在不动用中原大规划军团的前提之下,保证对吐蕃的兵力优势碾压的最大后手。
  这三万人在吐蕃这样的地形条件之下作战,比起中原大规模军团的作战效率必然要高得多。不像中原的正规军团,出动肯定就要伴随着大量的民夫青壮,需要源源不断地运送后勤补给物资来确保战斗力。
  这些骑兵,出征之时,都是一人双马甚至三马,而其中一匹,必然是母马。很多给养,行军途中自己就解决了。投入很少的物资,就能让他们长时间远距离的作战。
  事实之上,这一次的吐蕃作战,攻坚之战由李存忠所部担任,后期时间更长的扫荡作战,便将由这两支骑兵来担负了。在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李存忠的左武卫兵团,便会驻扎于吐蕃的各个要点城市,这些四面出击扫荡的骑兵,作出战术之上以及后勤方面的支持。
  当然,在这里头,也有着大唐朝廷一些不宜为外人知的其它因素。
  这些番骑,也是这些地方,这些部落最后一批能够形成有效战力的家伙了。当他们的实力在一次次的战斗之中被有效削减之后,对于大唐对这些地方的统治,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新的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了。
  新的一代对于大唐有着更多的向心力。
  老一辈的没了,新一辈的才能崛起,掌权,从而造就一个崭新的地域,一个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区域。
  当然,这些较为腹黑的打算,都被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战功的诱惑而掩盖了。
  大唐对于战功的赏赐,一向是大方的。这在多年的征召作战之中,已经被切实地证明了。
  五月底的时候,厉害率领一万西域骑兵渡过了沱沱河。张健则率领两万漠南漠北骑兵跨越了通天河。
  也就在这个时候,色诺布德在红石岩被李睿击败。
  他坚持了三天时间。
  在昌都的援军持续抵达之后,色诺布德终于抵抗不住,全军覆灭。而色诺布德倒也算是信守了承诺,兵败之后,束手就擒。
  李睿率领薛仁忠,唐得功,自洛隆出发,沿着雅鲁藏布江直趋米林,郎县,一种直接吐蕃核心区域拉萨。
  而在另一路,德里赤南因为被李存忠一路死咬,最终不得不抛弃了所有的步卒,只带领麾下骑兵一路狂奔回到了拉萨,随即进行总动员,一边下令散布各地的各部族率军勤王,一边紧急整休拉萨防务,准备与唐军在拉萨进行决战。
  而被他抛弃的步卒,军心溃败之下,被李存忠轻易击败。
  六月中,李存忠张建所部抵达达孜,韩锐与厉海两军在那曲会师之后,长趋直入,攻克林周,而李睿所部则抵达贡嘎,三部合拢,完成了对拉萨的封锁包围。
  大唐皇后柳如烟亲自坐镇,战事却是由左武卫大将军李存忠全权指挥,柳如烟存在的目的,就是协调各部人马的协一,避免因为军队来自不同的地方而忽视了统一的作战要求。西域和漠南漠北的兵马,毕竟不是中原纪律严明的正规军团。而柳如烟的身份,却足以让所有人都俯首听命。
  围困拉萨之后,李存忠并没有急于攻打吐蕃的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围点打援这个经典的战术再一次被运用。
  拉萨被围,吐蕃赞普以及布达拉宫的佛佗都向外发出了勤王的信号。而这,也是李存忠希望看到的。利用这一点,将各地来勤王的吐蕃部族军队,一支一支地歼灭,是最为省力的事情,他不希望因为用最快的速度拿下了拉萨而导至在以后,他需要一地一地的去攻略这些地方。
  现在这些人会主动地送上门来,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一个世人都能看明白的阳谋,但绝大部分的吐蕃部族却仍然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支支的冲向拉萨想要勤王救驾,然后一支支的被唐军分割,包围,歼灭在拉萨周边。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唐军在拉萨的周边歼灭了来自各部族的援军多达十余万人。
  每一次的战果,都让此刻身在唐军军营之中的色诺布德痛心疾首。
  色诺布德在唐军军营之中的待遇不错,享受着与红教大喇嘛隆巴一样的待遇,时不时地还能与皇后柳如烟,大将军李存忠等人宴饮,或者坐而论道。
  但相对于隆巴,色诺布德却是如坐针毡。
  随着来援的吐蕃部族军队愈来愈少,也愈来愈弱,而他赫然在唐军之中发现了运送到的火炮之后,他终于坐不住了。
  唐军很快就要发动最后的攻势了。
  而吐蕃人的元气,也在这一次次的援救之中,快要被唐军打得烟消云散了。
  “皇后娘娘,请允许外臣前去说服吐蕃各部族放弃拉萨,臣服大唐!”在亡族来种或者亡国的两个选项之中,色诺布德终究还是选择了后者。在这样下去,吐蕃人,真的会被大唐的军队杀光的。
  柳如烟笑了。
  她一直在等待着色诺布德的这句话。
  “色诺布德,你在大唐多年,当知道我大唐包融天下的胸怀,而现在,你也看到了,在吐蕃作战的大军之中,除开唐民之外,更多的是其他族裔,但他们享受着与唐人同样的权益,唐人拥有的,他们也同样拥有,我可以很笃定地告诉你,在我们的眼中,这些人,也是唐人的一部分。而吐蕃归降之后,也将得到同样的待遇。”柳如烟道:“在武邑,在长安,你看到了操着各种语言,拥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外貌,文化风情截然不同的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所以,你不用担心大唐的态度。你需要担心的,是将来吐蕃人归顺之后,是不能真能放下仇恨将自己视作大唐一部分的问题。只要你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吐蕃人很快就会像大唐其它地方的人一样富裕起来。”
  色诺布德顿首不语。
  “去吧!”柳如烟挥挥手:“你可以在俘虏之中挑选一百人作为你的随从,去到吐蕃的各地,劝说那些还在观望,或者还准备向我们发起攻击的吐蕃各部族,不要作自取灭亡之举。大喇嘛,还请你多派一些人手与色诺布德同行,助他一臂之力!”
  隆巴微微欠身应命。
  怀着满心的悲愤与无奈,色诺布德踏上了劝降的旅程。
  而李存忠也终于准备在夏季来临之前,对拉萨发动最后的攻势。
  六月底,伴随着千里迢迢一路运送过来的十门火炮的轰鸣之声,大唐军队对吐蕃的最后总攻拉开了序幕。
  李存忠的作战意图很明显。
  首战即终战。
  所以进攻一开始,包括火炮,手雷,炸药包,猛火油弹等众多吐蕃军队闻所未闻的新式武器一齐登场。
  开战伊始,火炮便在拉萨东城方向,摧毁了吐蕃人所有的远程防御武器,轰垮了长达百米的城墙。东面防御的溃散,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德里赤南费尽心机打造的防守体系被迅速摧毁,唐军从三个方向之上攻进了城内。
  整个战事,仅仅持续了一天时间,拉萨便被攻克,德里赤南战死,赞普杀。大量王公贵族被俘。
  吐蕃宣告亡国。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日子
  八月,正是关中最热的月份。
  火辣辣的太阳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大地,晌午刚过的时候,也正是一天正热的时候,路上基本看不到什么人影儿,唯有在路边的一些大树的阴晾底下,一些农夫,畅着衣襟,一边拿着草帽用力地扇着风,一边大口地喝着自带的凉茶。便是平日里活蹦乱跳的狗子,此时也焉头巴脑地趴在树下,伸着舌头不停地喘息着。喘上一会儿,爬起来,小跑到路边的沟渠之中,撅起屁股舔食一阵子凉水,然后又赶紧奔回到树荫之下。
  今年陕甘大旱,收成远远比不上往年,补种了一批苗子,现在还都青了吧唧的,但越是这样,农夫们便越是不敢怠慢,要是这些苗子再坏了,今年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好在过了五月之后,久违的甘霖终于是降落了,这也让地方官府和百姓们都大大地收了一口气。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旱情得到了缓解,田里的收成虽然下降了不少,但得益于朝廷的一系列补贴政策,终究还是能过的。
  为了帮助遭到旱情的陕甘宁等地渡过这一次的灾情,朝廷减免了今年的土地税赋,这也使得百姓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几场大雨过后,一直在不停修建的水利沟渠终于是发挥了作用,现在田边沟渠里水流潺潺,看着就令人欣喜。
  当然,补水也不是没有矛盾的。那些从修建的大堰之中流出来的水,总是有先有后的抵达不向的地方,下游的人翘首以盼,上游的人则恨不得让水往自家田里多流一会儿,即便是苗子吃饱了,但自家挖的那些小水塘,也要装满了以备不时之需才好啊。
  在连续发生了几次为争水的械斗之后,官府制定了严格的补水时间,并且严惩了一批为争水而纠集民众进行械斗的村民之后,才刹下了这股歪风。
  总的来说,一切都是向好的。
  从经历灾情时的绝望,到现在的充满希望,老百姓经历了一次过山车一般的心路历程。皇帝是好的,官府也不错,虽然惩罚那些为本乡本土争利益的人厉害了一些,但谁也说不出个什么来。毕竟,人家是按照律法一条一条地来的。
  预料中的粮食大涨价并没有来,虽然有小幅上扬,但也还在老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
  “我们灭了吐蕃了!”树荫之下,聚集在一起的一群农夫之中,突然传出来一个欢呼之声,一个汉子手里拿着一张大唐周报,突然欢呼起来。
  相比起现在的年轻人以及孩童识字率大幅度攀升,一般三十岁以上的人,能识字的还是凤毛鳞角的,眼前这位农夫,却是因为以前是一位军人,而且还是一位曾经当过什长的军人,所以在军中,被逼着认识了不少的字。
  识字虽然不多,看不懂那些华彩的文章,但像大唐周报这样一直致力用大白话来写文章的报纸来说,他认的字也就足够勉强能读懂了。
  就是凭着认得这些字,能读懂大唐周报以及平时张贴在村里的那些文告,以及曾经的军人身份,这个汉子被全村所有人一致选为了村长。
  汉子只能站着,因为他的屁股前不久才被官府狠揍了二十大板,原因就是争水。这家伙当过兵,下手狠,把对方人都打蔫儿了,外表还看不出什么伤痕来。不过念在是上游截断了他们村儿的水,所以才从轻发落,挨了二十板子。
  “又灭了谁?”跟着汉子一起守水的其它村民对于吐蕃还真没有什么概念,或者又是那块地方的一个大官吧?反正这些年来,大唐周报经常地刊登又又又把谁给收拾了,又又又把哪里的土地纳入到了大唐的疆域之内。至于这些地方在哪里,他们是不知道的。很多本地人,平素都连去县城一趟都少呢。
  “吐蕃,吐蕃!”汉子游动的又蹦又跳,今天早上将报纸揣在怀里,还没有来得及看呢,现在才抽出空来,不想一眼便看见了那粗大的排在最上头的捷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7/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