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4/984

  看了片刻,却是哈哈大笑起来。
  “成功果然是出手不凡啊,这一下子,西域的事情,算是走上了正轨,朝廷也可以缓一口气,过两天徐想接到了正式报告,想必会长出一口气了。”李泽将手里信纸抖得哗啦啦作响。
  “这个成功不也是陛下看中的人,力排众议地让他去了西域任督抚的吗?自然是差不到哪里去!”柳如烟揶揄地道。“他干了什么?”
  “做得不错,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之外。”李泽很是有些得意。“你们知道,解决西域现在的问题,最主要的矛盾在哪里吗?”
  “钱!”夏荷一针见血。
  “不错,就是钱。”李泽点头道:“薛平在西域八年,对于平定西域,让那里安稳下来,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做得也不错,但发展经济,却不是薛平的长项,他的那一套,说白了,还是过去的那些王道霸道之类的。中原的商人,去了西域,赚了钱,却将赚取的钱全都带走了,只是将那里当成了他们一个赚钱的地方而已,大量的银钱在哪里流动,却没有多少能够留在地方。成功一去,略施小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弄到钱了?”夏荷也是极感兴趣。
  “弄到了。整整两千万。”李泽摇头道。
  “多少?”夏荷吓了一跳。
  “两千万!出乎意料之外吧?”李泽大笑道。
  “他是怎么弄到的?”手里拿着一枚剥好的葡萄,夏荷却是张大了嘴,忘了喂进嘴里去了。
  “他先是搞定了司马范。说来你可能不信,司马氏这些年在西域,居然赚了五百万。这还是他们不能插手那些能赚大钱的生意的情况之下。想不到针头线脑日用百货,利润居然也这么大!”
  “这些都是消耗品,用量大,从内地到了西域,利润极高。”夏荷终于回过了神来。
  “通过司马范,成功又拉拢了当地的数十位头人以及部落首领,这些人一共凑了五百万。”李泽道:“然后他在给薛平的践行晚宴之上突起发难,宣布将要成立天山商社,接下来西域的大规模的基建投入,将全部交由天山商社来主导。迫使薛氏,通达等几家商社不得不咬牙入股。”
  “厉害啊。他们要是不咬牙入股的话,接下来就会被成功完全排除在接下来的西域大发展的机遇之外了。”夏荷惊叹道:“他们要是抓不住这个机会,往后他们在哪里的生意,只怕会遭到天山商社的无情打压,连老本都可能无法保住。”
  “正是这个道理。”李泽点头道:“所以我们老李家出了二百五十万,剩下的七百五十万却是由那几家商社联合在一起凑出来的,保证了他们在天山商社之中能够与西域本地人相抗衡,有足够的发言权。”
  “我们老李家也出了二百五十万?”柳如烟瞪大了眼睛:“前些日子我问二叔要钱,他还说没钱。”
  “二叔的确是没钱了。”李泽道:“西域去了二百五十万,青藏去了二百五十万,他总得还要留下一些钱来保证运转。你哪里就是一个无底洞,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他说没有,好像并没有错哦。”
  柳如烟哼哼了两声:“回头我问二叔去,这一次我是准备在江西那边建一百家医馆的,钱不凑手了,想问二叔要个几十万,却是一个子儿也没有给我。”
  “你只花不赚,二叔当然得捂紧钱袋子,这可得细水长流。没有赚的,以后怎么办?一大家子还要过活呢!”李泽笑道:“巧儿啊,我听说你把你的薪饷都给预支到后年去了?”
  柳如烟立即望向夏荷。
  “看看夏荷,不是她跟我告的密,是户部上的折子,说此风不可涨,如果大家都来预支薪饷,那就支应不开了。徐想不好批复,便转到我这里来了。原来这些天,你在家里都是白吃白住啊!夏荷,等到澹儿回来了,一应花费你都记帐,到时候问她要。”
  “澹儿也是你的儿子。”柳如烟大叫起来。
  夏荷只是捂着嘴吃吃地笑,好一会儿子才缓了过来,问李泽道:“后来成功怎么办了?”
  “有钱了,自然就长气了嘛!”李泽道:“一整套计划便应声而出,道路交通,水利建设等一揽子基础大工程提上了日程,还推出了农业补助,工坊补助。说白了,就是谁家开垦的农田达到了一定的数目,便会给予一定数目的补助,谁在西域建设他所设的工坊目录中的工坊,便会补助一部分的建设款项等等。这家伙,搞经济,的确是有一套的。这一轮经济刺激下来,我估摸的不错的话,西域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将要迎来一次经济的大暴发了。”
  “应当是如此。”夏荷点头道:“既然有两千万的本钱,便可以做出四五千万甚至更多的事情来,而且随着他政策的一步步落实到位,官府信用得到证实和认可,他还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来。就是赤字运行,负债运行,只怕也有人上赶着去找他了。”
  “成功的野心大得很,这上面附着他提供的第一批工坊目录,可以看出来,他建这些工坊的目的,是对外的。很显然,他这是要抢内地的生意了,等这些工坊真正建成之后,丝绸之路上往外运的很多东西,在他的治下就能生产了,到时候,他能以更低的价格将货物倾销出去。我们大唐的东西,一出去可是身价百倍。”
  “他这样搞的话,就会迫使内地原本的许多商家,不得不去他哪里投资了,不然对外的生意,就无法延续了。”夏荷沉吟道:“看来,武威钱庄得马上升级在西域的级别了,一个小小的办事处,已经无法适应那里接下来的经济规模了。这事儿得马上办,不然博通钱庄必然会抢在头里。通达在西域投资不小,必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要是他们抢在头里大规模地进入了西域,武威可就抢不到大头了。”
  “你想多了。人家成功已经在哪里成立了一家地方性的钱庄,名字也叫天山钱庄。官府控股,天山商社为第二大股东。”李泽将信件递给了夏荷:“武威钱庄去的再快,也喝不到头啖汤了,到时候大量的银钱,肯定是走天山钱庄的帐。”
  “混帐的成功!”夏荷大怒。
  “安静,安静!”李泽伸手往下压了压:“你如今可不是户部尚书了,金融委员会你也只是一个顾问,你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管他是武威还是通达抑或是天山,不都是大唐金融体系里的一部分吗?我觉得,你现在应该考虑鼓励更多的这样的地方性的钱庄出现,武威要慢慢地进阶为一家管理性的机构,赚不赚钱无所谓,关键是要通过他来规范其它钱庄的运营。”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徐想的大想头
  果然不出李泽所料,数天之后,徐想喜气洋洋地拿着西域都护的正式奏折,来到了李泽的公厅。
  “大喜事大喜啊!”匆匆地施了一礼,徐想便将奏折摊在了李泽的面前:“西域的事情有了眉目了,陛下,您慧眼识珠,可笑当初我还反对让他去呢?这可是解了我的大难了。”
  李泽装模作样地翻了翻奏折,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道:“别看成功没有经过咱们书院的熏陶,但人家却也没有放弃学习,据我所知,咱们书院的那些教材,人家可都是搜罗齐了的,连金融学院那些诲涩难懂的东西,他都在啃。户部派下去的人,经常被他请去充当先生呢!”
  “还是陛下掌握的全面,是我格局小了。”徐想笑道。
  “别说这些没用的,情报委员会那边,是肯定不会事事向你汇报的。”李泽笑骂道。
  “那是,那是。只要他们在我需要的时候,肯尽力帮忙就行了。”徐想连连点头,拉过了椅子,坐在了李泽的对面。
  “陛下,成功那里,既然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资金的问题,那我已经承诺给他们的五年至少两千五百万的投资,可就省下来了。这么大一笔钱,可以办多少事啊!哈哈哈!”
  “别想得太美,至少第一期的五百万,你还是要拨给他的。”李泽敲了敲桌子,道:“人家的天山钱庄,还等着你这笔钱打过去做股本呢!一千万的股份,都护府占据一半,其它的分售给其他东家,官府便可以牢牢地掌控住主动权,以后成功要借助这个钱庄的事情极多,所以必然是要将这个钱庄牢牢地抓在手中的。”
  “既然是要牢牢地抓在手中,何不再多出一点钱?”徐想道。
  “你给吗?”李泽笑问道。
  徐想的头顿时摇得像拨浪鼓。
  “五成的股份,已经够多了。如果是夏荷去操作,最多只会用三成到四成的股份,就能牢牢地控制住天山钱庄的控制权。”李泽道。
  “这怎么可能?那家商社不是股份多的人话语权更大?”徐想有些不理解。
  “看来你该补课了。”李泽道。“办法多得是。回头你去请教夏荷吧,这些事你可以不精通,但不能不懂啊!”
  “活到老,学到老啊!”徐想叹了一口气道:“现在我是真感到精力跟不上了。新鲜事物太多了,日新月异啊!”
  “你想说什么?直截了当,不要转弯抹角。”李泽眯起了眼睛。徐想多年轻,一向是以精力旺盛而著称,如果他说精力跟不上了,那就绝对藏着话。
  “陛下,现在我们大唐的新鲜事物出现得太快,太多,一个官员想要尽职尽责把事情做好,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徐想道。
  李泽点了点头。
  “这倒不假。”
  “而我们大唐现在的官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用有些官员的话来说,就是陛下是把女人当男人在用,把男人当牲口在用。”徐想小声道。
  “我有这么苛刻吗?”李泽大怒。
  “陛下,还真是这样。”徐想身子往后缩了缩,道:“就拿长安县来说吧,吃国家俸禄的一共只有三十七人。以前咱们觉得冗官冗员,光拿钱不干事,所以裁撤了大量的冗官,但现在,事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专业,现有的官员,实在是吃不消了。不但要做事,而且还要做好,否则监察委员会便会跟闻到了腥的猫儿一般凑上来,大家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李泽若有所思地道:“你的意思是说,要扩充官员的规模罗?”
  “不仅是扩充官员的规模,我还想将各个衙门口负责的事情细分开来,简单地说,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这样,业务对口,做事也能顺手,效率自然也就更高。”
  “比方说?”
  “陛下,比方说工部,我想将其拆分,道路交通一块,水利建设一块,工业制造一块等等。”徐想试探地道:“再比如说户部,财政的归财政,赋税的归赋税,金融的归金融,像人丁啊,土地啊诸如此类的,都可以细分开去,不再让他们胡子眉毛一把抓了。”
  大唐官员现在的压力非常大,李泽是很清楚的,这样的状态不可能持久,他也是明白的。总体上来说,大唐现在从地方到中枢,整个的官僚体系,基本上还是维持着原本的体系大致相同,徐想提出的这个建议,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官僚体系了。
  当然,这也是一个收权的过程。
  分得越细,权力便会愈加地向上集中。当然,这一层意思,徐想不会直说,明白人一看这个方案,也就明白了。
  不过这是大势所趋,对于李泽来说,这一步,迟早也是要走的。
  “你测算过没有,如今这样细分的话,要增加多少官员才能完成?”李泽问道:“财政的负担会增加多少?运行的成本会增加多少?”
  “有一个基本的预估。官员的数量,至少要翻上一番。不过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起码也要数年的时间,才能一一完成,所以,臣认为,是可以承受的。至于财政负担运行成本,臣觉得不是问题,因为在细分之后,官府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而提高的效率所带来的收益,绝对不是增加的这一点点薪俸和运行成本所能比拟的。”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以后官僚系统只怕会越来越庞大,会不会造成新的冗官冗吏呢?”李泽又问道。
  “陛下,凡事有利则有弊,不可能尽善尽美的。至于您说的这些,臣认为,只能在运行的过程之中来逐渐地完善,只要利大于弊,就该坚持下去。”徐想语气坚定地道。
  “这件事情,在经济发展委员会已经达成共识了吗?”
  徐想苦笑一声道:“当然是没有。毕竟很多人会反对这件事情,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权力被削减的问题,如今在发展委员会中,只有陈文亮坚定地支持我的想法。但如果陛下肯发话,这件事情,必然会迎刃而解。”
  “不见得!”李泽淡淡地道:“这件事情太大了,肯定要拿上最高委员会来讨论。而一旦你哪里动了,其它几个委员会,必然也会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虽然阻力不会有你那里哪么大,但一定会有。别忘了,就算加上我,也只有三票。”
  “只要陛下说了话,他们谁敢反对?”
  “那我建立这个最高委员会的意义何在?”李泽摇头道。
  徐想顿时语塞。
  “这件事情,你想至上而下来进行,显然是行不通的。”李泽道:“但如果自下而上,那就不一样了。”
  “陛下其实是支持的?”徐想又惊又喜。
  “我觉得,你可以选择一个地方来作为试点来做这件事情。如果这个地方做得好,那么,便可以推而广之。从下到上,倒逼而来,到时候,就算某些人不改也是不行的。”李泽笑着出主意。
  “自下而上,先一个试点?”徐想顿时陷入到了沉思。“不知陛下觉得哪里合适?试点一旦确定,肯定天下瞩目,到时候必然是赞扬有之,诽谤亦有之,想要抗住这个压力,这个人的肩膀必须得硬,而且还要与我们的想法差不多,这个人可有点难得找出来啊!”
  徐想抬头,看向李泽的双眼,半晌突然明白了。
  “我晓得这个人是谁了。”他叫了起来。“章循,山东章循是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4/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