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校对)第8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6/984

  “每年大家都在伸手要军费,要装备,但可能在场的有些人不清楚,军队,吃掉了我们整个大唐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李泽接着道:“这已经大大地妨碍了我们让国家更加强盛的步伐和计划。所以,裁减军队,已成当务之急,我们需要将更多的钱投入到我们的国家建设之中,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更有力。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反过来便也能促使我们的军队更加地强健有力。”
  “现在,我们军队的开支占到我们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诸位,国家已经承受不起了。我们的目标是,军队的开支不到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成。而按着我们现在的载减规模,军队的开支仍然会占到二成。那么,怎么样才能保证我们军队的利益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地富强,赚更多的钱。去年,我们全年的总收入为一万万五千万元。军队花了五千万。今年,我们的总收入预计超过两万万元。那么我们军队的开支会有四千万元。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我们每年的总收入,达到子五万万元,军队的支出即便只有一万,那也是五千万元,如果收入更多呢?那么军队的支出,是不是也会水涨船高?锅里有了,还怕碗里没有吗?”
  听到这里,一屋子的将领,倒是兴奋了起来。
  理儿是这个理儿啊!
  “而且,军队的数量少了,但军队的预算却还是那么多,甚至还年年在上涨,那么,我们士卒的待遇是不是会更好?我们的军械装备是不是会更加地精良?我们的武器研究是不是会更加地突飞猛进?”李泽巧舌如簧地继续鼓吹着美好的前景。“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可以想一想是那场景是不是美如画?”
  众人猛点头。
  “所以,忍得一时苦,受得一时痛,却是为了未来我们军队更好的发展,为了军队更大的利益。这就像我们在打仗的时候,有的时候为了整体利益,不得不放弃一些局部的利益一样。我这么说,大家理解了吗?”
  “理解了!”
  李泽欣慰地点头:“当然,在这一次的大裁军之中,很多人的眼前利益会受到损失,比方说再坐的有一些人,将要退出现役了,退出军队了,我知道你们舍不得离开军队。但同样的道理,我们需要有人付出,需要有人为我们的帝国作出牺牲。诸位,当作为统帅的我,命令你们向着敌人发起冲锋,而你们明知这一次的冲锋很有可能就会死在战场之上,再也回不来了,你们会不去吗?”
  “义无反顾!”屋子里的将领吼道。
  “这就对了。这一次,我仍然要向你们发出冲锋的命令了。只不过这一次的敌人,是我们自己的心魔,是我们自己的执念,诸位,请为了整个大唐的利益,服从命令!”李泽双手抱拳,向诸人拱手一揖。
  呼啦啦一阵乱响,满屋子的将领都慌乱地站了起来,忙不迭地躬身还礼。
  “愿遵陛下号令,绝无违逆!”
  “多谢!”李泽连连点头:“但请大家也要相信我,不论是留下来的,还是即将要离开的,李泽,我,这个帝国的皇帝,都不会让大家吃亏的。在这里吃亏了,我在另外的地方,给你们找补回来!”
  “多谢陛下!”
  “不过这话,咱们只能达间屋子里说,出了这个屋子,我是不认帐的。”李泽笑道:“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大家明白吗?”
  “明白明白!”屋子里传来了哄笑之声。
  “大家都是通情达理而且深明大义之辈,这一点,在我们这十余年来的奋斗过程之中就忆经体现无疑了。没有将士们的浴血拼搏,就没有我们大唐帝国的今天。而我们的未来,帝国的未来,人民的未来,仍然要有赖于我们的将士们去守护。”李泽继续道:“所以,诸位在返回驻地之后,一定要妥善安排,周密布置被裁减军官、士卒事宜。不能让走的人伤心,留下的人寒心。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我们的军队仍然具有高昂的战斗力,也要让离去的人,仍然对我们的军队无比热爱。”
  “留下的人,要为国奋斗。走了的人,也将在另一个战场之上为国奋斗。要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军人作风,军人能力,有朝一日,国家有事,要召之能回,回则能战,战之能胜!”
  “遵命!”所有人哄然作答。
  将领们一个个的告辞离去,对于他们自己的去向,这些人其实都有了明悟。一些人将会永远地离开军队。
  可是正如李泽所要求的那样,即便要离开,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要将这最后一件事办好了,再体体面面的离开。可不能忠心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博得了偌大的名声,却在这最后一件事上翻了船。
  李泽决心既下,朝廷大略已定,事情已经不以个人意志力为转移了。
  左武卫大将军李存忠已经离开了。
  接下来,右武卫大将军张嘉、右金吾卫大将军田平也将离职,而左金吾卫大将军薛冲以及部属,已在两年前就地转为了生产建设兵团,这一次也将完全与军队脱钩。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通过这一次的大裁军,李泽,或者说是朝廷,对于军队整个的控制力,反而是愈发地加强了。前朝时期的那些领兵的将领,在这一次的大裁军之后,基本上都脱离了军队,要么转向地方,要么回到中枢任职,在军队之中的影响力,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渐渐的消逝。
  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朝廷在稳住脚跟,掌控局势之后的必然举动。
  而这些人,其实在内心深处,也早就明白了最终的结果。
  能体面的离开,再获得一个不错的安置位置安享余年,舒舒服服地过完下半辈子,其实也是极不错的了。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复员
  湘西,吉首县。
  距离峒河里许远的地方,一排简易的木制房屋矗立在高处的一块平地之上,周边一排栅栏将这几十间木房子围在中间,四角高耸的望楼以及上面飘扬的军旗,表明了这里属于军营。
  此时此刻,除了大门之上的两名哨兵以及四角望楼上的哨兵之外,平日里最为热闹的中间小校场之上,竟然是一个人也看不到。
  而这片军营里,可是住着整整一百余人。
  这些人,现在正聚集在第三排靠左角的一间木屋里,屋里挤不下了,便挤在了屋子的外面,门边,窗边,都挤满了人。
  而在屋内,一人正弯腰在自己的床铺着收拾着东西。
  这是一间普通的兵房,两排大通铺,住着十个人,而这个人的位置却是最好的,靠着这间兵房唯一的窗户,透过窗户,便能看见奔腾汹涌的峒河。
  床上放着一个个的小矮几,将通铺分成了一个个的单独的位置,而这个人的位置,明显比其他人的要大一些。
  他大了,其它四个人自然就要更挤一些。
  但这并不是他霸道好强,逼迫着别人让着他,而是其他四个人为了让他住着更舒服一些而特意让出来的。就算他挪回来,用不了多大会儿,在大谱儿又会自动地挪回去。
  时间一久,他也就干脆不麻烦地搬来搬去了。
  他叫王彪,一个服役了近十年的老兵。
  他也是这一次大裁军之中的一员。
  “师父,这件事一定是上头搞错了,怎么裁,也裁不到您的头上啊!您别忙着收拾了,我去找罗副尉,一定是他弄错了。”说话的人叫邹枫,是这个队的队正,但同时,他也是王彪的徒弟。
  六年前,右威卫还驻扎在潞州的时候,邹枫来到了这个队,那个时候,王彪是伙长。六年过去了,他们从潞州一路打到了湘西吉首,邹枫已经是队正,但王彪还是伙长。
  邹枫从一个菜鸟新兵,对战争一窍不通的新人,到现在成为一名战斗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完全是王彪一路手把手教过来的。
  卡死了王彪晋升之路的一是年龄,二是识字不多。
  王彪将自己的被服收拾得整整齐齐,扎得利利索索地,这才直起身子,转了过来,看着邹枫,笑道:“疯子,别忙活了,你知道,这是真的。”
  “不是罗副尉搞错了,就是上头搞错了,您怎么可能被裁减?”邹枫大声吼道,脸上青筋毕露。
  “其实我知道,每一年的退役人员名单之中,都有我的名字,我之所以能留下来,就是因为你,还有罗副尉呢!这一次不成了,朝廷大裁军呢,要裁整整二十万,我怎么也不可能留下来了。”王彪笑道。
  “你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兵,被裁撤了是大唐军队的损失。”
  “瞧你说的!”王彪笑道:“大唐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我不多,没我不少。像我这样的人,全天下不知有多少呢?至于说经验丰富,咱们这屋子里,有几个不丰富的?大家都是血里火里爬出来的,身上的伤疤早就教会了你们怎么打仗了。”
  “我们都是您带出来的!”邹枫的声音有些呜咽了。
  “脑子里的一点小秘密,都被你们这些家伙掏光了哦!”王彪大笑起来:“既然没有什么可教你们的了,再腆着个脸留在这里,我都不好意思了!”
  屋子里有人低声地哭泣了起来。
  王彪是这个队里年纪最大的人。整个队,平均年龄不过二十四岁,但王彪已经三十六了。年龄让他的晋升之路出现了阻碍,而识字不多则成了致命伤。他也曾努力地想要去多识一些字,邹枫等也想尽办法地去教他,但问题是,这个打起仗来经验极其丰富,花样百出的老兵,却在读书识字之上一窍不通。想千方设万计地教他学会了几个字,睡一觉起来,便又忘得干干净净。
  一个地方的地形,他看一眼就能牢记在心里,但让他画下来,却是错漏百出,除了他自己,任谁也搞不明白。
  但他会带兵,能练兵,包括现在他们这个营的营官罗副尉,也曾经是他带出来的。
  每一次到了退役季的时候,上司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把他留下来,而他的大名,便连旅帅、郎将甚至中郎将也都知晓。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很奇特的老兵,所以每一次他都能有惊无险地留下来。
  但这一次,谁都无法留住他了。
  邹枫知道王彪说得没错,颓丧地一屁股坐在了通铺之上,垂着头一言不发。倒是王彪,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疯子,我也想回去了。这南方的天气,我还真是不习惯呀,夏天热得要死,还黏糊糊的。到了冬天,又冷到了骨头里,坐在火堆边上都不济事。那盔甲往身上一套,简直就跟套了一块冰一般。”
  邹枫抬头看了他一眼,叹一口气。
  “再说了,朝廷待我不薄呢!罗副尉不是说了吗?像我这样的老家伙,这一次一次性地能拿到五年的薪饷呢,哈哈,你知道多少吗?八百元,足足八百元呢!你这辈子见过这么多钱没有?”王彪嘿嘿地笑着:“哦,你见过,你是队正嘛!不过你有这么多钱吗?没有吧?”
  王彪所说的,是这一次朝廷为了顺利的裁减军队,而对被裁撤的士兵作出的一种补偿。
  大唐是职业兵制度,士兵的薪饷是相当丰厚的。又因为大唐军队的战争胜率极高,伤亡很低,这使得这门本来风险很大的职业,成为了大唐男儿最为向往的职业。当上了兵,不但在当地拥有了很高的声望,而且在经济之上也有极高的收入。
  这一次裁撤军队大致的政策便是,入伍一年的士兵,可以一次性获得半年的军饷的补偿。入伍一年以上,三年以下,可以获得一年军饷的补偿。而三年以上,则可以获得五年的军饷的补偿。而这个军饷,是以士后们本身的饷银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当兵越久,职位越高,薪饷越高,拿到的补偿也就越高。
  朝廷裁军二十万,除了各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裁减之外,也鼓励年龄较大又不可能晋升到将军以上职级的军官自愿申请退役。当然,这些校尉级别以上的军官,退役之后回到地方,都会在当地得到一个不错的职位。
  但像王彪这样的,拿了钱回到家,基本上就只能自谋职业了。
  “疯子,不是骗你,我真想回家罗。我家在魏州,知道那地方吗?现在那可是大唐最富有的地方之一呢。我家里有二百亩地,家里可是有三进的大瓦房的。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军中,父母一直由兄弟照看着,我也该回去尽尽孝了。这些年,老让他们替我担心了。回去之后,再建一个三进的大瓦房,再娶一房媳妇儿,给爹娘生一窝孙子。我现在可是有钱人了,而且我这身子骨,打仗是比不上你们了,但回去了,照样是一把好劳力,不管是种田还是去干点别的什么活计,都能过得滋润呢!”
  “师父!”邹枫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王彪转过身来,看着一屋子的兵,吼道:“都呆在这里干什么?那个你,你,没出息的,哭什么鼻子,我又不是要死了,只不过是退役而已。等回去安顿好了,我再回来看你们不就行了吗?这不经常有商队过来吗?上次去城里,我便发现了有我们家乡的商队,到时候找个护卫的活计,一路就又回来了。像我这样的人,那商队老板还不上赶着请我当护卫啊!走走走,该干啥干啥去,一天天的,都不习练了吗?走走走,别让老子看着生气。”
  看到王彪瞪起了眼睛,士兵们默默地转身,走出了屋子,片刻之后,屋子外头的校场之上,便响起了呼喝之声,竟是比平时还热闹了几分。
  “这些小子,真是有心了,还知道给我临走的时候,看一看他们的勇武英姿呢!”王彪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屋子里只剩下了邹枫一人,他再也拿不住了,一屁股坐在通铺之上,捂着脸,眼泪却是抑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好半晌,王彪才擦干净了眼睛,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邹枫:“疯子,让你看笑话了,本来说是想家的,退役就退役嘛,以后还没得这些管束了,这也不许,那也不让,以后可就轻松自由了。可临了临了,却还是舍不得啊!”
  “师父,你这一走,只年一年半载,也不可能回来了。叶子姑娘怎么办?”
  王彪楞了半晌,才摇摇头道:“我跟她本来也没有什么,她只不过是看我救过她一家,对我好一些而已,她自然还是要嫁人的。”
  “师父,我可是知道,叶子姑娘是真喜欢你的,而你,也是喜欢叶子姑娘的。只不过是因为军纪约束着,才一直忍着没说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6/9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